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8
1
作者 陈盛 谢庆平 +2 位作者 张宏程 郭恩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90-2092,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感染的创面修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感染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接受VSD治疗,而对照组接...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感染的创面修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感染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接受VSD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传统每日换药处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等,并评价创面修复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1±1.2)d、(15.8±1.6)d和(18.9±2.1)d,对照组为(13.4±1.5)d、(26.8±2.1)d和(28.5±3.4)d,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4.12%、对照组为73.5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应用于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效果显著,且能明显缩短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手外伤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126例全耳再造术取自体肋软骨的体会 被引量:22
2
作者 许枫 +1 位作者 张群 张如鸿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二期全耳再造术中取自体肋软骨的手术方法和相关问题。方法在2003~2006年12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二期全耳再造术时取患耳对侧自体肋软骨,保留软骨膜,部分患者剩余软骨切碎后软骨膜腔隙回植。结果本组126例,取下肋... 目的探讨和总结二期全耳再造术中取自体肋软骨的手术方法和相关问题。方法在2003~2006年12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二期全耳再造术时取患耳对侧自体肋软骨,保留软骨膜,部分患者剩余软骨切碎后软骨膜腔隙回植。结果本组126例,取下肋软骨均满足手术需求,无一例发生气胸。术后随访时间最长1年,未见明显的胸廓畸形及发育障碍。结论本手术方法可减少取自体肋软骨时气胸的发生,胸廓畸形的产生和软骨的回植及软骨膜的保留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全耳再造 肋软骨 气胸 胸廓畸形
下载PDF
耳后动脉在乳突区分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许枫 +1 位作者 张如鸿 张群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研究耳后动脉在乳突区血管分支的走行、管径、分布、变异,以及对于乳突区筋膜的血供范围。方法本组样本共10具尸体(20例)耳后动脉标本。其中,10例新鲜尸体的耳标本进行耳后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固定后,解剖观察血管分布;10例陈旧尸体耳... 目的研究耳后动脉在乳突区血管分支的走行、管径、分布、变异,以及对于乳突区筋膜的血供范围。方法本组样本共10具尸体(20例)耳后动脉标本。其中,10例新鲜尸体的耳标本进行耳后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固定后,解剖观察血管分布;10例陈旧尸体耳标本直接行解剖观测。结果耳后动脉在乳突区有上支、中支和下支支配耳后乳突区皮肤及筋膜的血供。其中,20例标本中支和下支均可见,15例标本存在上支。耳后动脉支配的耳后筋膜宽度为5.5~7cm,长度为8~9.6cm。结论耳后动脉在乳突区的分支为耳后筋膜提供了可靠的血供,耳后筋膜可利用的范围可以满足颅耳角成形术中对于筋膜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动脉 耳后筋膜 颅耳角成形 乳突 解剖
下载PDF
Nagata法全耳再造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许枫 张如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04-609,共6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Nagata全耳再造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120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Nagata全耳再造法,实施全耳再造手术。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平均随访1年,120只再造耳轮廓均得到满意再现;其中,早期5例患者... 目的:分析和探讨Nagata全耳再造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120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Nagata全耳再造法,实施全耳再造手术。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平均随访1年,120只再造耳轮廓均得到满意再现;其中,早期5例患者在Ⅰ期耳再造术后位于对耳屏处的皮肤发生坏死,通过局部皮瓣的转移成功覆盖;1例患者在Ⅱ期手术后再造耳的背侧发生移植皮片的部分坏死和软骨外露,经局部皮瓣的转移后成功覆盖。结论:精致的软骨支架雕刻和保留皮下蒂的再造耳区皮瓣分离方法是Nagata法耳再造成功的关键。Nagata法全耳再造具有并发症少,再造耳解剖结构清晰和手术次数少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东方人种的全耳再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畸形 外耳/外科学 先天性小耳畸形 耳廓再造 肋软骨 Nagata法
下载PDF
颅耳角成形术中颞浅筋膜与耳后筋膜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枫 +1 位作者 张如鸿 张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比较耳再造二期手术中使用颞浅筋膜与耳后筋膜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7年5月,对72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在全耳再造术一期埋植自体肋软骨术后6~10个月行二期颅耳角成形术。男47例,女25例;年龄5~28岁,平均12岁。左... 目的比较耳再造二期手术中使用颞浅筋膜与耳后筋膜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7年5月,对72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在全耳再造术一期埋植自体肋软骨术后6~10个月行二期颅耳角成形术。男47例,女25例;年龄5~28岁,平均12岁。左耳31例,右耳41例。根据Nagata残耳分型法56例为耳垂型,无外耳道;16例为耳甲腔型,均有外耳道存在,其中9例外耳道狭窄。术中29例使用同侧颞浅筋膜包被耳后支撑支架(A组),43例使用同侧耳后筋膜包被耳后支撑支架(B组)。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2个月。A组22例及B组33例植皮及筋膜完全成活;A组6例及B组9例局部表皮色泽略深,术后1个月表皮脱落愈合;A、B组各1例发生耳侧小面积(<1cm2)植皮及筋膜坏死,使用局部头皮瓣移位无张力覆盖缝合痊愈。术后患者颅耳角角度与健侧接近。两组耳后植皮处可见不同程度的瘢痕,A组19例及B组28例瘢痕较平整;A组7例及B组11例耳后出现局部增生性瘢痕;A组3例及B组4例瘢痕较严重,颅耳角有牵拉。A组患侧颞区均有新增瘢痕,12例脱发较严重;B组无新增瘢痕及脱发区域。随访6个月时,A组3例及B组5例颅耳角发生回缩(>0.5cm)。结论在耳再造二期手术中,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的组织可选用患侧颞浅筋膜或者耳后筋膜,耳后筋膜的修复效果优于颞浅筋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全耳再造 颅耳角成形 颢浅筋膜 耳后筋膜 应用比较
下载PDF
足部皮瓣治疗多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亮 倪建平 +2 位作者 谢庆平 范奔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介绍足部皮瓣治疗多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应用7例19指,均为2~4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伤,并伴有伸肌腱缺损及指骨或指间关节外露,并指后指背创面大小为5.0cm×1.5cm-9.0cm×2.5cm。以蹰趾腓侧、跖侧... 目的介绍足部皮瓣治疗多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应用7例19指,均为2~4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伤,并伴有伸肌腱缺损及指骨或指间关节外露,并指后指背创面大小为5.0cm×1.5cm-9.0cm×2.5cm。以蹰趾腓侧、跖侧界线及第一、二跖骨间隙为轴线设计皮瓣,形状同并指后指背创面,面积稍大。皮瓣切取时携带大隐静脉、趾背静脉和第一跖背、跖底动脉及神经,分别与相应患指指背静脉及指固有动脉、神经吻合。保留趾短或趾长伸肌腱于皮瓣内,以修复指背缺失的伸肌腱。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及外形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8mm。患指伸指功能得到重建,主、被动屈伸活动恢复满意。足部供区瘢痕轻微,功能良好,外形美观。结论足背、趾蹼及躅趾腓侧复合皮瓣是治疗多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损伤 腱损伤 移植
原文传递
原位回植加压敷裹治疗指端复合组织离断伤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亮 郭恩琪 +3 位作者 谢庆平 许新伟 范奔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介绍原位缝合加压敷裹法治疗指尖离断伤.方法 本组32例(32指),手指受伤机制均为锐性损伤,均为指尖平面完全离断,并伴有指骨、指甲及甲床损伤,伤指均无法再植.创面面积:0.3cm×1.3cm~0.5cm×2.0cm.清创后,用5/0无损伤... 目的 介绍原位缝合加压敷裹法治疗指尖离断伤.方法 本组32例(32指),手指受伤机制均为锐性损伤,均为指尖平面完全离断,并伴有指骨、指甲及甲床损伤,伤指均无法再植.创面面积:0.3cm×1.3cm~0.5cm×2.0cm.清创后,用5/0无损伤缝线间断原位缝合离断指体,并加压敷裹固定,术后10d拆除加压包,3周创缘拆线.结果 成活29指,成活率90.6%.术后随访36个月,伤指与健侧长度基本相等,指尖外形和颜色良好,指甲生长良好,局部无压痛.痛温觉及精细感觉恢复较好.结论 当指尖离断无法再植时,采用原位缝合加压敷裹修复伤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尖损伤 原位缝合术 加压敷裹 断指
下载PDF
皮肤缺损创伤动物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如鸿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54-356,共3页
关键词 皮肤缺损 创伤愈合 动物实验 瘢痕治疗 整形外科 细胞培养 临床观察 疾病 方法 动物模型 指标对 描述 恒定
下载PDF
改良桡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额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谢庆平 郭恩琪 +3 位作者 许新伟 范奔 王亮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桡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额面部中小面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以桡动脉腕上皮支动脉和桡动脉伴行静脉为蒂,通过筋膜蒂营养的前臂近端桡侧皮瓣(最大面积10cm×5cm),游离移植修复额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10例。结... 目的探讨改良桡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额面部中小面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以桡动脉腕上皮支动脉和桡动脉伴行静脉为蒂,通过筋膜蒂营养的前臂近端桡侧皮瓣(最大面积10cm×5cm),游离移植修复额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10例。结果修复额部缺损6例,面颊部缺损4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经随访6~12个月后行皮瓣修薄整形术。10例病例经8~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1.3个月.其中7例于术后6。9个月进行二次整形。所有病例皮瓣柔软,瘢痕不明显,皮色与面颊部基本接近.皮瓣两点分辨率在20-40mm。结论改良的前臂桡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额面部中小面积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穿支皮瓣 额面部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改良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庆平 郭恩琪 +4 位作者 王亮 范奔 倪建平 许新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皮瓣)切取方式的改进,扩大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采用双腹壁下血管蒂仅带肌袖的DIEP皮瓣(并可通过筋膜蒂携带髂骨或肋骨)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皮瓣)切取方式的改进,扩大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采用双腹壁下血管蒂仅带肌袖的DIEP皮瓣(并可通过筋膜蒂携带髂骨或肋骨)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其中前臂缺损5例,手腕部缺损6例,创面面积为10.0cm×5.0cm~45.0cm×20.0cm,均为急诊修复。结果术后11例皮瓣中全部存活10例,大部分存活1例。随访时间3~61个月,皮瓣愈合良好,手功能恢复满意。所有供区均未发生腹壁疝。结论改良DIEP皮瓣是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的首选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创伤和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颞部注射填充致颅内栓塞的解剖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
11
作者 顾勤浩 +7 位作者 陈璐璐 王吉 俞淑凤 冯啸 赵烨 严晟 孙燚 吴溯帆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546-552,共7页
目的探讨颞部注射填充致颅内栓塞的解剖机制和危险因素。方法 (1)对4个(8侧)成人头颅标本血管行乳胶灌注,对颈外动脉起点至颞浅动脉额支眶上缘水平段的血管(简称选取段动脉)进行解剖,获取血管铸型,测量其长度、起止点口径及体积(排水法)... 目的探讨颞部注射填充致颅内栓塞的解剖机制和危险因素。方法 (1)对4个(8侧)成人头颅标本血管行乳胶灌注,对颈外动脉起点至颞浅动脉额支眶上缘水平段的血管(简称选取段动脉)进行解剖,获取血管铸型,测量其长度、起止点口径及体积(排水法)。(2)从浙江省人民医院影像库中获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20例成人头颅CT血管成像数据(排除有颈部血管疾病者),对颈外动脉起点至颞浅动脉额支眶上缘水平段血管长度、起止点口径及体积进行测量。(3)由5位整形外科医生使用压力模拟测定设备按照临床操作习惯对真实颅骨模型颞区进行大力按压,并维持2 s,测得最大压强值,用最大压强值减去颈总动脉基础压强值[设置为90、120、150、200 mmHg(1 mmHg=0.133 kPa)4个等级],得到对颞区产生的额外的压强值。结果 (1)4个成人头颅标本共采集8条动脉,选取段动脉血管铸型形态均完整,血管长度为(169.5±7.2) mm,起点口径为(4.29±0.28) mm,终点口径为(1.31±0.15) mm,体积为(1.56±0.21) ml。(2)20例成人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3~53岁,其血管长度为(172.2±7.6) mm,起点口径为(5.63±0.43) mm,终点口径为(1.77±0.16) mm,体积为(1.59±0.23) ml。(3)5位医生对颞区局部按压产生的额外的压强值为(127.2±10.1) mmHg(113.8 ~138.6 mmHg)。结论当同时具备填充或挤压进入颞浅动脉注射量超过1.6 ml、动脉损伤和颞部大力挤压(局部压强大于基础压强110 mmHg以上)3个条件时,注射物可能自颈总动脉枢纽逆流入颈内动脉而进入颅内,此为颞部注射填充导致颅内栓塞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栓塞 颞部填充 填充剂 脑梗死
原文传递
游离空肠重建下咽癌术后颈段食管缺损并内镜随访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孜冠 谢庆平 +2 位作者 苏立众 许晓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空肠瓣游离移植重建下咽癌扩大切除术后颈段食管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我科切取游离空肠瓣对5例因下咽癌扩大切除后颈段食管缺损患者进行重建,空肠长度8.0-15.0cm.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辅助吻合静... 目的探讨空肠瓣游离移植重建下咽癌扩大切除术后颈段食管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我科切取游离空肠瓣对5例因下咽癌扩大切除后颈段食管缺损患者进行重建,空肠长度8.0-15.0cm.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辅助吻合静脉.术后通过内镜随访观察移植肠管的形态和功能变化规律。结果5例患者均一期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2d,术中肠管热缺血时间平均8rain,内镜随访12个月,移植肠管未见狭窄、吻合口漏,肠管自主向下运动活跃,并观察到移植肠管术后形态功能重构的相关特性。结论采用游离空肠重建下咽癌扩大切除后颈段食管缺损,手术安全可靠、术后形态功能生理适应性强,是食管缺损显微修复重建领域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空肠移植术 重建 下咽肿瘤 食管
原文传递
前臂尺侧穿支皮瓣修复邻双指指端缺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亮 郭恩琪 +4 位作者 谢庆平 范奔 许新伟 朱孜冠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急诊修复邻双指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对5例急诊邻双指指端缺损患者,应用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进行修复。并指后双指指端创面大小3.0,12m×1....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急诊修复邻双指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对5例急诊邻双指指端缺损患者,应用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进行修复。并指后双指指端创面大小3.0,12m×1.2cm~3.5cm×2.0cm。结果术后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皮瓣外观、弹性及手指功能满意。结论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结合合分方法是急诊修复邻双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指端损伤
原文传递
拇趾腓侧跖间背侧穿支皮瓣修复多指末节骨外露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亮 郭恩琪 +4 位作者 谢庆平 范奔 许新伟 朱孜冠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2-31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拇趾腓侧跖间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多指末节骨外露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6例多指末节骨外露的患者,应用游离拇趾腓侧跖间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并指后指端创面大小为4.0cm×2... 目的探讨应用拇趾腓侧跖间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多指末节骨外露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6例多指末节骨外露的患者,应用游离拇趾腓侧跖间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并指后指端创面大小为4.0cm×2.0cm-5.0cm×2.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手指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根据缺损部位、范围以及术者的技术水平,应用拇趾腓侧跖问背侧穿支皮瓣结合合分方法是急诊一期修复相邻多指末节骨外露的有效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推顶式支架结构在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勤浩 李婧宇 +5 位作者 王吉 冯啸 孙燚 严晟 吴溯帆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7期730-736,共7页
目的探讨在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手术中采用推顶式支架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行自体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双侧鼻下外侧软骨边缘切口联合鼻小柱切口,术... 目的探讨在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手术中采用推顶式支架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行自体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双侧鼻下外侧软骨边缘切口联合鼻小柱切口,术中采取第6肋软骨雕刻成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和鼻尖覆盖移植物一体化支架,以及鼻中隔延长移植物,将鼻小柱支撑移植物与鼻中隔延长移植物前后处于同一平面缝合、搭建推顶式支架,并置入鼻背假体,以纠正鼻部美学缺陷。采用Adobe Photoshop CS 6.0对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面部像进行处理及测量,获取鼻额角、鼻尖角、鼻唇角、鼻小柱-小叶角、鼻尖突出度与鼻长度比、鼻尖下小叶与鼻小柱长度比等数值,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鼻整形效果评价量表(ROE)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术前、术后鼻部指标测量值及量表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53例患者,男4例,女49例,年龄18~45岁,平均25.6岁。其中49例为初次鼻整形手术,4例为鼻修复手术。5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出血等短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鼻额角、鼻尖角、鼻唇角、鼻小柱-小叶角、鼻尖突出度与鼻长度比值、鼻尖下小叶与鼻小柱长度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鼻部低平、鼻头肥大等美学缺陷均得以改善,鼻尖无明显偏曲、上旋或下旋。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4~6周内肿胀基本消失,未发生明显通气障碍、感觉异常及嗅觉减退等症状;VAS和ROE量表术前评分分别为(6.1±0.5)分和(10.5±1.6)分,术后分别为(7.6±0.4)分和(21.3±2.1)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患者对鼻部美观及功能结果表示满意。结论采用推顶式支架结构进行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手术,可减少远期软骨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成形术 肋软骨 移植 自体 支架 推顶式结构
原文传递
耳区动脉的解剖及筋膜在颅耳角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如鸿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290-291,共2页
耳后皮肤质地柔软.色泽接近面部.血供丰富,较为隐蔽。耳后筋膜易分离,血供相对恒定,可利用范围大。耳后皮瓣作为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可利用颞浅动脉为血管蒂,可触及范围广。耳后组织丰富,层次明晰,可移动性强,可用作单纯皮肤... 耳后皮肤质地柔软.色泽接近面部.血供丰富,较为隐蔽。耳后筋膜易分离,血供相对恒定,可利用范围大。耳后皮瓣作为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可利用颞浅动脉为血管蒂,可触及范围广。耳后组织丰富,层次明晰,可移动性强,可用作单纯皮肤移植、耳甲腔软骨移植、以耳后动脉为蒂的耳后筋膜皮瓣、以颞浅动脉分支为蒂的回流筋膜皮瓣、耳后软骨筋膜皮瓣、回流软骨筋膜皮瓣、耳后软骨筋膜瓣、耳后软骨筋膜皮瓣附加乳突区筋膜瓣等修复临近或面部其他部位缺损及畸形。因此对于耳区组织的血供也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皮瓣 颞浅动脉 颅耳角 成形术 岛状皮瓣修复 耳后皮瓣 软骨移植 面部缺损
下载PDF
生理性筋膜包埋带蒂翻转神经干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亮 郭恩琪 +3 位作者 谢庆平 范奔 朱孜冠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生理性筋膜包埋带蒂翻转神经干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6月,对12例四肢周围神经主干缺损伤患者,利用缺损段正常周围神经主干近端或远端,自主干中部在显微镜下游离解剖分离后,带蒂翻转修复... 目的 探讨应用生理性筋膜包埋带蒂翻转神经干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6月,对12例四肢周围神经主干缺损伤患者,利用缺损段正常周围神经主干近端或远端,自主干中部在显微镜下游离解剖分离后,带蒂翻转修复缺损区;再应用缺损区及供区外周健康生理性筋膜包埋周围神经主干. 结果 术后经12 - 3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根据BMRC感觉、运动评价标准,结合临床查体功能恢复达到M4S3+以上2例、M3S35例、M2S24例、M1S11例,修复后优良例数为7/12例.结论 生理性筋膜包埋带蒂翻转神经干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伤的有效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缺损 筋膜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四肢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的急症与亚急症治疗
18
作者 谢庆平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779-781,共3页
四肢是车祸伤、机器工伤中最易损伤的部位,在创伤外科中最为常见。在皮肤大面积撕脱损伤的同时,往往伴有严重的血管、神经、肌腱及骨关节组织损伤。其中创面的修复和肢体功能的保留一直是临床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 软组织撕脱伤 急症治疗 面积 四肢 组织损伤 创伤外科 肢体功能 车祸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