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8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72
1
作者 晋军 王航 +1 位作者 钱得慧 黄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期67-73,共7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心脏破裂等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是导致心肌梗死死亡的主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心脏破裂等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是导致心肌梗死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溶栓、冠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使得AMI住院病死率显著降低,但AMI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通过早期预测因素风险评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尽早防治严重并发症是降低AMI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防治
下载PDF
单位动员的效力与限度——对我国城市居民“希望工程”捐款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毕向阳 晋军 +1 位作者 马明洁 何江穗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177,共29页
以对"希望工程20周年品牌影响力评估"调查数据的分析为基础,本文在多维度上研究了动员对于公众捐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体制内外,动员对于个体捐助行为的作用有显著差异:体制内个体捐款次数相对较多,而体制外个体单次捐款... 以对"希望工程20周年品牌影响力评估"调查数据的分析为基础,本文在多维度上研究了动员对于公众捐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体制内外,动员对于个体捐助行为的作用有显著差异:体制内个体捐款次数相对较多,而体制外个体单次捐款额度较高。总的来看,体制内外捐助者捐款总额差异不显著。这种模式展示了后单位制时代大众动员所具有的某些特点:一方面,体制动员因素保持着显著的效力,但有其作用的限度;另一方面,社会自主性空间获得了初步成长,然而动员机制也发挥着一定效果。这构成当前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度与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动员 捐助行为 公益参与 希望工程
原文传递
碎片化中的底层表达--云南水电开发争论中的民间环保组织 被引量:47
3
作者 晋军 何江穗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51,共13页
在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底层群体由于自身缺资源、内部缺组织、外部缺互动而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加之制度化表达渠道的不通畅,底层群体往往难以表达和捍卫自身的利益。然而,在云南水电开发争议中,怒江和金沙江流域的沿江村民却一再公开... 在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底层群体由于自身缺资源、内部缺组织、外部缺互动而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加之制度化表达渠道的不通畅,底层群体往往难以表达和捍卫自身的利益。然而,在云南水电开发争议中,怒江和金沙江流域的沿江村民却一再公开地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态度,进而提出移民在水电开发中应该享有"四权"。这一次底层表达的成功是民间环保组织实现跨组织合作、直接进入沿江社区进行组织和动员的结果。云南水电争议表明,在确保一定合法性空间的前提下,民间环保组织可以突破"小世界"的局限,参与到涉及重大利益冲突的问题中来。同时民间环保组织之间合作制度化的趋势,也将增强民间环保组织重组底层社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碎片化 底层表达 “小世界” 社区动员 制度化合作框架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22
4
作者 曾红燕 黎源倩 +1 位作者 晋军 孙惠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 建立粮食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的毛细管电泳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液 -液超声波提取 ,C1 8小柱净化后 ,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 (MEKC)测定。结果 玉米赤霉烯酮 (Zeralenone,ZON)、α- Zearalenol(α- ZOL)、β- Zearalenol... 目的 建立粮食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的毛细管电泳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液 -液超声波提取 ,C1 8小柱净化后 ,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 (MEKC)测定。结果 玉米赤霉烯酮 (Zeralenone,ZON)、α- Zearalenol(α- ZOL)、β- Zearalenol(β- ZOL)、黄曲霉 B1 (Aflatoxin B1,AFT B1 )、赭曲霉 A(Ochratoxin A,Och A)的检出限分别为 :0 .0 0 84、0 .0 81、0 .14、0 .0 0 16、0 .0 31μg/m l。样品加标回收率 77.9%~ 10 3.1% ,相对标准偏差 0 .6 3%~ 1.98%。结论 该法灵敏、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真菌毒素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1
5
作者 董红梅 黄岚 +6 位作者 宋耀明 李爱民 晋军 武晓静 赵刚 耿召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和一氧化氮的变化,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研究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和发...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和一氧化氮的变化,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研究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1例,临床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20例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浆中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和一氧化氮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循环内皮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686±168μg/L比349±172μg/L,P<0.01)、高敏C反应蛋白(6.15±1.75mg/L比1.53±1.64mg/L,P<0.01)、循环内皮细胞计数[(8.9±1.6)×106个/L比(2.4±0.4)×106个/L,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一氧化氮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2.2±16.5μmol/L比77.3±21.0μmol/L,P<0.05)。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循环内皮细胞计数(r=0.781,P<0.001)和一氧化氮(r=0.792,P<0.001)均呈正相关,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循环内皮细胞计数(r=0.776,P<0.001)和一氧化氮(r=0.897,P<0.001)也均呈正相关,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768,P<0.001),血浆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与一氧化氮呈正相关(r=0.951,P<0.001)。结论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相互协同作用参与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循环内 皮细胞计数 内皮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检测及相关性 被引量:24
6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宋耀明 耿召华 晋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36例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测定各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36例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测定各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14天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尿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中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单支、双支、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内皮祖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尿酸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82,P=0.037)。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血清尿酸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数量从而减弱内皮祖细胞参与损伤内皮修复的能力,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 免疫细胞化学 内皮祖细胞 尿酸 细胞培养 冠心病
下载PDF
VEGF在大鼠心肌梗死急性期表达的意义及蜕皮甾酮的促侧支循环作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晋军 黄岚 +4 位作者 祝善俊 向常青 李洪 耿建萌 吴旭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 以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为模型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心肌中的表达 ,探讨急性缺血缺氧刺激与VEGF产生的关系和意义以及蜕皮甾酮 (EDSecdysterone)的促侧支循环作用。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分为对照组、急... 目的 以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为模型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心肌中的表达 ,探讨急性缺血缺氧刺激与VEGF产生的关系和意义以及蜕皮甾酮 (EDSecdysterone)的促侧支循环作用。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分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 (1、3、7d)和蜕皮甾酮干预治疗组 (每只 0 ,40mg d)。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 ;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内皮细胞 ,检测毛细血管密度 ,比重法测定梗死面积。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 ,在常氧与缺氧状态下实验组分别给于蜕皮甾酮治疗 (10 0 μg ml) ,2 4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中VEGF表达。 结果 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心肌产生的VEGF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有显著差异 ,缺血时间与VEGF产生量呈正相关 ;蜕皮甾酮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显著降低 (P <0 0 1)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P <0 0 1) ;心肌梗死面积减少 (P <0 0 1)。在常氧与缺氧状态下 ,蜕皮甾酮治疗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缺血心肌通过分泌VEGF对自身产生重要的保护作用 ;蜕皮甾酮进一步刺激心肌分泌产生VEGF ,促进大鼠缺血区血管生成、侧支循环建立、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蜕皮甾酮 侧支循环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内皮细胞生长状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2
8
作者 武晓静 黄岚 +2 位作者 宋代良 晋军 赵刚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4-559,共6页
实验通过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内皮细胞生长状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检测指标包括3H-TdR掺入、细胞周期、细胞迁移计数和α-SM-actin mRNA表达.结果显示,融合生长内皮使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量明显降低,增加平滑... 实验通过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内皮细胞生长状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检测指标包括3H-TdR掺入、细胞周期、细胞迁移计数和α-SM-actin mRNA表达.结果显示,融合生长内皮使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量明显降低,增加平滑肌细胞停留在Go/G1期的比例,上调平滑肌细胞α-SM-actin mRNA表达;而对数生长内皮细胞使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量明显升高,促进平滑肌细胞由Go/G1期进入G2/M和S期,下调平滑肌细胞α-SM-actin mRNA表达.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存在少量迁移,对数增殖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比对照组增高约4倍(P<0.01),而融合生长内皮细胞组平滑肌迁移数仅为对照组的0.5倍(P<0.05).结果提示内皮细胞生长状态不同,对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也不同,增殖期内皮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下调平滑肌细胞α-SM-actin 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增生 迁移
下载PDF
超声波引导下压迫法与注射凝血酶法治疗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比较 被引量:20
9
作者 黄岚 +8 位作者 李爱民 宋耀明 晋军 于学 耿召华 周小波 林春梅 高云华 卓忠雄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5-488,共4页
目的 :评价和比较超声引导下压迫法 (UGCR)和注射凝血酶法 (UGTI)治疗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PS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心导管术后股动脉PSA的临床特征 ,以及序贯接受UGCR和UGTI法治疗的经过和结果。在彩色多... 目的 :评价和比较超声引导下压迫法 (UGCR)和注射凝血酶法 (UGTI)治疗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PS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心导管术后股动脉PSA的临床特征 ,以及序贯接受UGCR和UGTI法治疗的经过和结果。在彩色多普勒确定PSA后 ,UGCR法是用手压迫、加压包扎载瘤动脉近端和PSA颈部直至PSA瘤腔中血栓形成 ;UGTI法是超声波引导下将 18~ 2 0G针经皮穿刺使针头进入瘤腔内注射猪凝血酶。均于术后 2 4h、5~ 7d超声波复查。结果 :11例首次接受UGCR法治疗者中 4例成功 (首次成功率 36 .4 % ) ,5例接受重复压迫后有 1例成功 ,总成功率为 4 5 .5 % (5 / 11) ;UGCR治疗成功者的 5例中有 4例股动脉PSA最大直径 <2cm ,其中 2例接受抗凝剂治疗 ;在压迫中 10例有程度不等的局部不适、疼痛 ,有 8例在压迫中因局部疼痛而采用药物止痛 ,有 2例因出现血压增高、心绞痛发作而被迫放弃 ;UGCR治疗失败的 6例中 ,有 1例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 ,5例改行UGTI治疗成功。采用UGTI治疗 15例股动脉PSA ,其中 10例首次接受UGTI治疗有 9例成功 (首次成功率 90 % ) ,6例为经重复UGTI治疗成功 ,UGTI总成功率为 10 0 %。单纯型PSA有 9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 ,而 6例复杂型PSA需 2次或以上重复注射凝血酶。实际注射凝血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假性 股动脉 超声检查 凝血酶
原文传递
蜕皮甾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侧支循环形成及VEGF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晋军 黄岚向 +3 位作者 常青 李洪 吴旭 耿建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9-461,共3页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 (ecdysterone ,ED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侧支循环形成的促进作用 ,以及上述过程实现的基本机制是否与蜕皮甾酮上调心肌细胞分泌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有关。方法 ①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塞模型 ,实验组给...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 (ecdysterone ,ED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侧支循环形成的促进作用 ,以及上述过程实现的基本机制是否与蜕皮甾酮上调心肌细胞分泌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有关。方法 ①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塞模型 ,实验组给予蜕皮甾酮治疗 7d后进行血清心肌酶测定 ;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 ;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内皮细胞 ,检测毛细血管密度。②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在常氧与缺氧状态下 ,实验组分别给于蜕皮甾酮治疗 ,2 4h后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经计算机扫描 ,图像分析定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蜕皮甾酮治疗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明显降低〔(5 4 10 0±3 15 4)vs (73 5 5 7± 3 2 80 )U·L-1,P <0 0 1〕 ;VEGF表达增强〔(17 76 2± 1 42 0 )vs (2 0 90 5± 0 976 ) ,P <0 0 1〕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1 12 7%± 0 147% )vs (0 793 %±0 0 76 % ) ,P <0 0 1〕。在常氧与缺氧状态下 ,蜕皮甾酮治疗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2 5 0 0 0± 0 5 44 )、(2 1 2 86± 1 0 96 )vs (31 381± 0 912 )、(2 3 5 71± 0 95 7) ,P <0 0 1〕。结论 蜕皮甾酮通过刺激心肌分泌VEGF ,促进大鼠缺血区侧支循环建立 ,增加毛细血管密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急性心肌梗塞 侧支循环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内皮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晋军 黄岚 +2 位作者 祝善俊 向常青 李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缺氧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s)凋亡的影响及蜕皮甾酮的干预性作用。方法 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②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模型 ,TUNEL法观测不同的缺氧时间 ( 0、12、2 4、4 8h)及蜕皮甾酮对内皮... 目的 初步探讨缺氧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s)凋亡的影响及蜕皮甾酮的干预性作用。方法 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②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模型 ,TUNEL法观测不同的缺氧时间 ( 0、12、2 4、4 8h)及蜕皮甾酮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③内皮细胞在常氧与缺氧状态下 ,实验组分别给于蜕皮甾酮 ( 10 0mg·L-1)刺激 ,2 4h后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随缺氧时间延长 ,HUVECs凋亡率显著升高 ;蜕皮甾酮能抑制缺氧导致的内皮细胞凋亡 ;蜕皮甾酮刺激内皮细胞VEGF表达上调。结论 缺氧作为一种致病因素 ,对内皮细胞凋亡的促发作用是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的。内皮细胞的过度凋亡是引起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蜕皮甾酮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而具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而此作用是由蜕皮甾酮刺激内皮细胞VEGF表达上调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缺氧 蜕皮甾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紫杉醇对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与迁移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武晓静 黄岚 +2 位作者 晋军 宋明宝 于世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26-630,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模拟紫杉醇对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的作用方式,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迁移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模拟紫杉醇对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的作用方式,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DNA合成、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测定不同浓度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的迁移率,用直线回归法推算紫杉醇对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增生迁移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结果 溶剂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PCNA蛋白表达和迁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在1 nmol/L~1μmoL/L之间,紫杉醇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PCNA蛋白表达和迁移(n=6,P<0.05);在10nmol/L-1 μmol/L之间,紫杉醇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内皮细胞3H-TdR掺入、PCNA蛋白表达和迁移(n=6,P<0.05);1 nmol/L的紫杉醇对内皮细胞3H-TdR掺入和PCNA蛋白表达有抑制倾向,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1 nmol/L的紫杉醇却显著抑制内皮细胞迁移(n=6,P<0.05)。紫杉醇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抑制的IC50分别为(10.09±0.47)和(9.16±0.54)nmol/L,对内皮细胞增生、迁移抑制的IC50分别为(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细胞培养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增生 迁移 冠状动脉再狭窄
原文传递
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体外修复内皮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武晓静 黄岚 +3 位作者 周骐 宋耀明 李爱民 晋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种植体外修复内皮的可行性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培养兔血管内皮、平滑肌和人MSCs,通过细胞共培养模拟血管内皮修复过程,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SCs分子表型特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与内皮共...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种植体外修复内皮的可行性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培养兔血管内皮、平滑肌和人MSCs,通过细胞共培养模拟血管内皮修复过程,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SCs分子表型特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与内皮共培养的MSCsFlk1和vWF蛋白表达,根据下室内皮生长状态及是否接种MSCs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MSCs组、融合内皮组、对数内皮组和MSCs种植组。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检测平滑肌细胞DNA合成,Westernblot检测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结果分离的MSCs表达基质细胞标志CD105和CD166,不表达造血干祖细胞和内皮细胞标志CD34、Flk1、vWF;与内皮共培养5天时,vWF染色仍为阴性,但约25.71%MSCs开始表达Flk1;MSCs种植组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虽高于融合内皮组,但与对数内皮组比较显著降低;MSCs种植组平滑肌细胞PCNA蛋白吸光度相对值虽高于融合内皮组,但与对数内皮组比较明显减少。结论MSCs种植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种植在成熟内皮中的MSCs具有微环境依赖向内皮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 内皮 血管 平滑 增生
下载PDF
凝血酶注射封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对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晋军 黄岚 +8 位作者 宋耀明 李爱民 耿召华 周小波 于学 林春梅 高云华 卓忠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了解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 (UGTI)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PS)对机体凝血指标的影响 ,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PS的可行性。方法 :15例经股动脉径路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和冠脉介入术后医源性股动脉PS患者接受了... 目的 :了解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 (UGTI)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PS)对机体凝血指标的影响 ,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PS的可行性。方法 :15例经股动脉径路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和冠脉介入术后医源性股动脉PS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男性 5例 ,女性 10例 ,平均年龄 (68 5± 12 0 )岁 ,选择性冠脉造影 1例 ,经皮冠脉介入 14例。单腔的单纯型PS 9例 ,2腔或 3腔的复杂型PS 6例。分析PS接受凝血酶治疗剂量、治疗结果以及机体凝血指标。注射凝血酶前、注射凝血酶后 2 4小时、注射凝血酶后 5~ 7天测定了以下指标 :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活化的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共注射凝血酶 2 1次 ,平均每次注射凝血酶剂量 ,单腔为 (186± 12 0 )IU ,双腔或多腔为 (3 88± 15 0 )IU。 9例单纯型PS患者全部一次成功 ;6例双腔或多腔的复杂型PS患者 4例一次成功 ,2例复杂型PS患者出现“再通” ,经重复注射凝血酶后 ,封闭成功。无一例出现其他部位血栓形成、感染、过敏等并发症。注射凝血酶前后 ,机体各项凝血指标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PS安全有效 ,PS瘤腔内局部注射凝血酶对机体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注射封闭 股动脉 假性动脉瘤 凝血系统
下载PDF
经皮导管介入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剑飞 宋耀明 +4 位作者 晋军 于世勇 卞士柱 李平 黄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介入术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选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7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年龄(58.9±14.9)岁,经CT肺...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介入术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选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7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年龄(58.9±14.9)岁,经CT肺动脉造影证实后进行危险分层,并进一步分为2个亚组,即高危组28例、中危组51例。对入选者行经皮导管介入术(包括血栓抽吸、球囊碎栓及经导管溶栓等)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值、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等肺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患者咯血、出血、心包填塞、呼吸困难加重、死亡、再次栓塞等安全性指标。结果经皮导管介入术前、后患者肺动脉平均压由(35.3±11.2)mmHg(1mmHg=0.133kPa)降至(30.0±10.6)mmHg(t=8.803,P<0.05)、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值由0.93±0.16降至0.83±0.15(t=6.868,P<0.05),血氧分压由(69.0±8.6)mmHg升至(75.1±9.9)mmHg(t=8.561,P<0.05),术后24h血氧饱和度由(93.9±2.9)%升至(95.1±1.9)%(t=2.621,P<0.05)。亚组分析发现经皮导管介入术治疗后高危组和中危组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值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640和2.651,P均<0.05),其中高危组二者变化值均大于中危组(U值分别为424.5和502.5,P均<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咯血、心包填塞和大出血,5例患者发生小出血,3例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加重需要呼吸机辅助治疗,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再次肺梗塞。结论经皮导管介入术治疗急性肺栓塞中高危患者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危险分层 经皮导管介入术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明宝 黄岚 +7 位作者 李爱民 蒋世忠 张坡 于世勇 武晓静 赵刚 晋军 藤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1期4200-4202,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5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HGF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 目的:探讨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5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HGF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组静脉注射给予HGF2mg/(kg·12h),4周后测心功能、左室重塑指标,取出心脏,梗死区/缺血区重量比为梗死范围。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测定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相对重量、左室壁厚度均显著升高(t=3.598,2.348,2.324,P<0.05~0.01),左室缩短分数(leftventricularfractionofshortening,LVFS)、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均显著降低(t=4.311,3.330,P<0.01)。HGF干预组LVESV,LVEDV显著低于对照组(t=2.810,2.449,P<0.01);LVFS及LVEF均显著升高。HGF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心肌梗死范围均低于对照组(t=2.302,2.344,P<0.01)。左室腔直径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01,P<0.01)。干预组梗死心肌周围bcl-2表达(灰度值1.37)显著高于对照组(灰度值0.17)(t=21.043,P<0.01)。结论:HGF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能限制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细胞凋亡 左室重塑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晋军 祝善俊 祝之明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1年第4期286-288,共3页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是一种重要的促细胞分裂剂 ,可以刺激多种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体内PDGF表达与分泌受白细胞介素 1、缺氧、转化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II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器官的细胞所含PDGF受体的类型有差异性。血小板源生长因...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是一种重要的促细胞分裂剂 ,可以刺激多种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体内PDGF表达与分泌受白细胞介素 1、缺氧、转化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II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器官的细胞所含PDGF受体的类型有差异性。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 ,通过磷酯酰肌醇 3激酶、Ras、磷脂酶激活、Ca2 +离子等途径介导细胞内的信号转导。PDGF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高血压血管重塑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 心血管疾病 细胞增殖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循环内皮脂酶阳性细胞比例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方玉强 黄岚 +5 位作者 李爱民 宋耀明 晋军 耿昭华 于学 邓梦杨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44-646,共3页
目的随访检测冠心病患者内皮脂酶阳性的循环内皮细胞比例(EL+/CEC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个月以上,探讨二者在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10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6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 目的随访检测冠心病患者内皮脂酶阳性的循环内皮细胞比例(EL+/CEC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个月以上,探讨二者在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10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6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有明显冠脉狭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脉造影选择82例对照组患者。采集肘静脉血液标本,检测hsCRP,分离循环内皮细胞(CEC),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EC中EL的表达,并计算EL+/CECs。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记录心脏事件(反复心绞痛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分析hsCRP、EL+/CECs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EL+/CE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以ACS组值最大,对照组值最小。所有研究对象随访结果发现,与低于hsCRP或EL+/CECs均值(hsCRP为2.64mg/L,EL+/CECs为25.27)的患者比较,高于均值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均〈0.01)。回归分析发现,hsCRP与EL+/CECs均可作为心脏复合事件的预测因子,二者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预测价值。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EL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发病,EL+/CECs可作为冠心病临床预后的预测因子,联合使用EL+/CECs与hsCRP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脂酶 内皮脂酶阳性循环内皮细胞比例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董红梅 黄岚 +6 位作者 祝善俊 耿召华 武晓静 晋军 于学 夏红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9-612,共4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早期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P组,n=24)和常规治疗组(C组,n=25),检测外周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早期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P组,n=24)和常规治疗组(C组,n=25),检测外周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应用高频超声测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用药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结果P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外周血中ox-LDL和CEC水平明显降低(P<0.01),NO含量明显升高(P< 0.01),FMD明显升高(P<0.05)。P组患者治疗后与C组相比,外周血中ox-LDL和CEC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NO明显升高(P<0.01),FMD明显升高(P<0.05)。C组CEC、NO含量及FMD含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治疗后血浆ox-LDL与CEC呈正相关(r= 0.385,P<0.01),与NO FMD呈负相关(r=-0.517,P<0.01)。结论普罗布考具有抗氧化、降低ox-LDL,提高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 血管 降血脂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岚 晋军 +8 位作者 宋耀明 李爱民 耿召华 周小波 于学 林春梅 高云华 卓忠雄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7期528-531,共4页
目的 探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PA)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 (UGTI)治疗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15例经股动脉径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术后医源性股动脉PA患者接受了UGTI治疗。男性 5例 ,女性 10例 ,选择性冠脉造影 1例 ... 目的 探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PA)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 (UGTI)治疗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15例经股动脉径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术后医源性股动脉PA患者接受了UGTI治疗。男性 5例 ,女性 10例 ,选择性冠脉造影 1例 ,经皮冠脉介入 14例。单腔的单纯型PA 9例 ,2腔或 3腔的复杂型PA 6例。分析PA的形状、大小、颈部长度与宽度、凝血酶剂量、治疗结果以及并发症。UGTI后 2 4h、5~ 7d接受二维超声随访。结果 PA平均容积为 ( 13± 5 )cm3 。共注射凝血酶 2 1次 ,平均每次注射凝血酶剂量 ,单腔为 ( 2 5 0± 12 0 )IU ,双腔或多腔为 ( 65 0± 15 0 )IU。 9例单腔患者全部 1次成功 ,初级成功率为 10 0 % ;6例双腔或多腔的复杂PA患者 4例首次成功 ,初级成功率为 66.7%。 1例复杂PA2 4h出现“再通” ;1例复杂PA患者 15d出现“再通” ,经重复 3次注射凝血酶后 ,封闭成功。次级成功率达到 10 0 %。无一例出现血管内血栓形成、感染、过敏等并发症。结论 UGTI治疗股动脉PA安全有效 ,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术所致医源性股动脉PA的首选治疗 ,PA的形状是初级成功率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凝血酶注射 治疗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可行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