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娇娇 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6-861,共6页
恶性腹腔积液(MA)是指由于恶性肿瘤局部侵犯腹膜或转移引起液体在腹膜腔内的病理性聚积。MA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预后往往较差,临床上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药物和方案。MA的形成与原发肿瘤类型和位置存在相关性。当前MA... 恶性腹腔积液(MA)是指由于恶性肿瘤局部侵犯腹膜或转移引起液体在腹膜腔内的病理性聚积。MA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预后往往较差,临床上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药物和方案。MA的形成与原发肿瘤类型和位置存在相关性。当前MA治疗主要为全身化疗、腹腔内灌注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和腹腔内免疫治疗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采用腹腔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抗血管新生治疗的报告比较多,业已成为治疗MA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上合理治疗MA,本文根据恩度腹腔内注射治疗MA的相关临床研究和临床观察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恩度治疗M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腔积液 肿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 血管新生
下载PDF
目标温度管理对脓毒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高恺 娇娇 +1 位作者 刘思伯 高言国 《医学综述》 2018年第2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温度管理对脓毒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 30只平均体质量20 kg的健康杂种犬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温非感染组(NTNS)和温度管理非感染组(TMNS)各5只、常温感染组(NTS)和温度管理感染组(TMS)... 目的探讨温度管理对脓毒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 30只平均体质量20 kg的健康杂种犬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温非感染组(NTNS)和温度管理非感染组(TMNS)各5只、常温感染组(NTS)和温度管理感染组(TMS)各10只。NTS和TMS感染组麻醉后,经股静脉以0.5 m L/(kg·h)的速度注入大肠埃希菌(1×109CFU/m L)制作犬高动力循环脓毒性休克模型。NTS和TMS组制模后,利用低温恒温槽及血泵装置,对TMNS组及TMS组实施体外血液冷却至温度维持于(33±1)℃。经左侧股动脉置入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 CCO)动脉热稀释导管,通过压力传导系统与Pi CC连接,取0.5、24、48、72 h为观察时点,监测各组的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血管系统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NTNS组与TMNS组:心率(HR)、收缩压(SB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和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dtmax)在0.5 h时点和24~72 h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48、72 h各时点,NTS组和TMS组HR呈上升趋势,各时点TMS组低于NTS组;NTS组和TMS组SBP、SVR、dp/dtmax呈下降趋势,各时点TMS高于NTS组;NTS组和TMS组CO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时点TMS组低于NTS组。两组上述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NS、TMNS不同时点间H-FABP无变化;NTS和TMS组24、48、72 h的H-FABP呈上升趋势,各时点间TMS组H-FABP低于NTS组。结论目标温度管理能改善脓毒性性休克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降低H-FABP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目标温度管理 血流动力学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血浆透析滤过技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嵩 娇娇 +4 位作者 周恒杰 刘思伯 葛冬 王耀健 杨荣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6期788-790,810,共4页
目的:对血浆透析滤过技术(PDF)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对2016—2017年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肝功能衰竭行人工肝治疗的重症患者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采取的人工肝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PDF组(19例... 目的:对血浆透析滤过技术(PDF)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对2016—2017年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肝功能衰竭行人工肝治疗的重症患者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采取的人工肝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PDF组(19例次)与血浆置换组(PE,12例次)治疗前后的相关化验结果及患者转归进行对比,评估PDF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DF组治疗后血氨明显下降(P=0.035),PE组无变化;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两组治疗前后APTT、INR、肌酐、ALT及白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观察到出血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波动。PDF组及PE组分别有2例及3例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8.57%和33.33%;PDF组死亡1例,PE组死亡3例,病死率分别为14.29%及33.3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F可有效清除肝衰患者的血氨及胆红素,对血氨的清除优于PE;对ALT、凝血功能、白蛋白及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透析滤过 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人工肝治疗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瓣膜病术后休克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4
作者 刘思伯 杨荣利 +4 位作者 娇娇 吴国志 葛冬 徐凯 刘金洁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8年第5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瓣膜病术后休克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SICU收治的46例心瓣膜置换术后休克患者,应用GE中央监护系统及Vigileo监测系统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不同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区...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瓣膜病术后休克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SICU收治的46例心瓣膜置换术后休克患者,应用GE中央监护系统及Vigileo监测系统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不同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区别。结果在46例患者中,各型休克均有出现:心源性13例(28.26%),低血容量性3例(6.52%),分布性17例(36.96),梗阻性2例(4.34%),混合性休克11例(23.9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性组C0、CI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而SVR、SVRI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P<0.01);低血容量组CVP较其他组较低(P<0.01)。梗阻性组脉压差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1)。纠正不同类型休克所需升压药物类型及剂量不同(P<0.05)。结论心瓣膜术后休克患者以分布性和心源性休克为主,混合性休克亦占较大比重,而低血容量性和梗阻性比例较低。分布性休克是一种高动力循环状态;而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则表现为低流量状态。血流动力学可协助诊断分型并指导升压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瓣膜病 休克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