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湍流直接数值模拟的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7
1
作者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本文是一篇关于湍流直接数值模拟的综述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了直接数值模拟的一些概念、优缺点与数值方法,着重叙述了直接数值模拟在近几年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直接数值模拟方法正日益成为湍流基础研究的一项基本手段。最后主要根据... 本文是一篇关于湍流直接数值模拟的综述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了直接数值模拟的一些概念、优缺点与数值方法,着重叙述了直接数值模拟在近几年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直接数值模拟方法正日益成为湍流基础研究的一项基本手段。最后主要根据对今后十年内计算机能力发展的预测,估计了直接数值模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值模拟 湍流 谱方法
下载PDF
二维混合层拟序结构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立新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6-144,共9页
本文是在文[1]的基础上,引用Cain等人(1981)提出的映射函数将无穷远的边界变换到有限距离处,用伪谱方法对N-S方程组进行直接数值模拟,研究时间发展的二维混合层的不稳定性,再现了大涡的卷起,涡对的合并与撕裂以及三个涡、四个涡之间的... 本文是在文[1]的基础上,引用Cain等人(1981)提出的映射函数将无穷远的边界变换到有限距离处,用伪谱方法对N-S方程组进行直接数值模拟,研究时间发展的二维混合层的不稳定性,再现了大涡的卷起,涡对的合并与撕裂以及三个涡、四个涡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将过程进行了动态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 拟序结构 直接数值模拟
下载PDF
理想流体中定常自由涡环运动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立新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29-536,共8页
本文研究理想均质不可压缩无界流体中的轴对称定常涡环运动。通过对柱坐标系下的定常Euler方程的高精度数值求解,给出了求涡核区有任意涡量分布情况下轴对称定常涡环解的方法,并就涡环的运动特性进行了讨论,其极限情况与已有的理论解完... 本文研究理想均质不可压缩无界流体中的轴对称定常涡环运动。通过对柱坐标系下的定常Euler方程的高精度数值求解,给出了求涡核区有任意涡量分布情况下轴对称定常涡环解的方法,并就涡环的运动特性进行了讨论,其极限情况与已有的理论解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之上,还发展了一种柱坐标系下以傅氏级数为基函数作展开的高效谱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奇性(r=0)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对称 理想流体 涡环运动
下载PDF
受周向扰动的涡环的直接数值模拟
4
作者 吴立新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3,共7页
采用作者自己发展的柱坐标系中的谱方法对受周向扰动后的涡环的非线性演变过程以及向湍流转捩的初期行为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自诱导与整体应变场的作用下涡线逐渐前倾,与z轴成45°角,并逐渐拉伸,扰动增长的结果是... 采用作者自己发展的柱坐标系中的谱方法对受周向扰动后的涡环的非线性演变过程以及向湍流转捩的初期行为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自诱导与整体应变场的作用下涡线逐渐前倾,与z轴成45°角,并逐渐拉伸,扰动增长的结果是小尺度运动以能量级串方式逐渐生长,最终向湍流转捩;与稳定性预测一致,扰动波不沿周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环 周向不稳定性 转捩 直接数值模拟
下载PDF
湍流转捩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恒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1989年第3期25-38,共14页
本文从实验观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三方面扼要地总结了在有壁面限制的剪切流与自由剪切层中湍流转捩研究的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在三维扰动与相干结构的流动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转捩 剪切流 剪切层 亚谐波 扰动波 边界层流动 实验观测 涡结构 混合层 理论分析
原文传递
两个椭圆涡环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耀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40,共7页
本文从不可压缩的Navier-Stokes方程出发,采用标准伪谱法直接数值模拟了周期性立方体内两个共轴椭圆形涡环的相互作用,雷诺数Re(=Γ/v)=1000。计算表明:涡环经断开跨接由上下对峙变成了前后对峙。我们发现在断开跨接的同时,... 本文从不可压缩的Navier-Stokes方程出发,采用标准伪谱法直接数值模拟了周期性立方体内两个共轴椭圆形涡环的相互作用,雷诺数Re(=Γ/v)=1000。计算表明:涡环经断开跨接由上下对峙变成了前后对峙。我们发现在断开跨接的同时,高波数谱分量急速增大,这表明流体内部有小尺度的结构产生,由此说明断开跨接与湍流的产生有一定联系。此外,我们还讨论了涡环运动的整体性质-“可逆性”:如将演变结果的各点涡矢量的方向反向,则涡环会大致返回到初始时刻的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涡环 伪谱法 N-S方程 涡流
下载PDF
我国活动断裂两盘错动规律及地球动力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双忠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2期166-172,共7页
通过对中国大陆内部重要活动断裂两盘的重力场特征的对比与分析发现,具有大面积布格重力负异常(或相对负异常)的地块向赤道方向运动,大面积布格重力正异常(或相对正异常)的地块向极点运动。文中经力学和数学推导以及据大量实际资料,认... 通过对中国大陆内部重要活动断裂两盘的重力场特征的对比与分析发现,具有大面积布格重力负异常(或相对负异常)的地块向赤道方向运动,大面积布格重力正异常(或相对正异常)的地块向极点运动。文中经力学和数学推导以及据大量实际资料,认为地块的密度变化是导致陆壳水平运动的决定因素,岩浆活动是造成地块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球动力 重力场 密度
原文传递
自由剪切层中的三维不稳定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立新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0-68,共9页
本文是在文[1]的基础上研究自由剪切层中由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波发展而形成的展向大涡结构的三维不稳定性。以大涡结构为基本流动,将稳定性分析归结为二维特征值问题,用pseudo spectral(伪谱)方法数值求解。研究发现:在没有亚谐波... 本文是在文[1]的基础上研究自由剪切层中由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波发展而形成的展向大涡结构的三维不稳定性。以大涡结构为基本流动,将稳定性分析归结为二维特征值问题,用pseudo spectral(伪谱)方法数值求解。研究发现:在没有亚谐波存在的情况下,大涡结构的最不稳定的扰动波是流向波长和其相同。展向波数较高,有对流特性的三维扰动波。它在剪切层中的发展与展向涡量的分布有关,大涡结构的涡核不稳定性和辫子不稳定性是流向涡形成的主要力学机制。本文还给出了不同雷诺数下三维扰动波增长率与展向波数的关系,这些结论与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剪切层 三维 稳定性 流向涡
下载PDF
槽流转捩的直接数值模拟
9
作者 陈启生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66-675,共10页
本文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平面槽流的转捩过程中对应于K型转捩的情形。计算结果与实验中有控制的转捩过程定性地一致,也与他人的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平面槽流 转捩 数值模拟 水力学
下载PDF
平面槽流的二次失稳分析
10
作者 陈启生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50-758,共9页
本文以得自二维直接数值模拟的稳定的二维平衡态解,或将其中的扰动部分乘一小的系数所得到的准定常解取作基本流,考察它们对三维小扰动的不稳定性。导出了只包含二个未知函数的封闭的扰动运动方程组,与齐次边条件一起构成了一个常微分... 本文以得自二维直接数值模拟的稳定的二维平衡态解,或将其中的扰动部分乘一小的系数所得到的准定常解取作基本流,考察它们对三维小扰动的不稳定性。导出了只包含二个未知函数的封闭的扰动运动方程组,与齐次边条件一起构成了一个常微分方程组的特征值问题。采用Chebyshev—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一个代数特征值问题。对三维基本波与亚谐波失稳两种情形数值求解获得了三维扰动增长率随二维扰动幅值、雷诺数与展向波数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各种情况下三维扰动的增长率都远高于二维TS波的增长率,较好地解释了实验观测到的槽流转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槽流 转捩 稳定性 二次失稳 水力学
下载PDF
ON THE FORMATION OF VORTEX RINGS AND PAIRS
11
作者 赵耀 王健平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3-129,共7页
The axisymmetric vortex sheet model developed by Nitsche and Krasny had been extend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of vortex rings (pairs) at the edge of circular (2D) tube and opening. Computations based on this model wer... The axisymmetric vortex sheet model developed by Nitsche and Krasny had been extend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of vortex rings (pairs) at the edge of circular (2D) tube and opening. Computations based on this model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s (Didden (1979) for circular tube and Auerbach (1987) for 2D tube and opening). Using this new model, evidences are provided to show that the main failure of the similarity theory (the false prediction of axial trajectory of vortex ring) is due to its ignorance of the self-induced ring velocity (mutual induction for vortex pair). The Glezer (1988)'s summary on the influence of piston speed upon the shedding circulation was also discussed, and finally the variation of core distribution of vortex ring with turning angle and piston speed was given. (Edited author abstract) 22 Re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tion of vortex ring (pair) vortex method the similarity theory
全文增补中
The law of dislocation between two sides of active faults in China and their geodynamic force
12
作者 于双忠 李文平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7年第6期613-620,共8页
By contrast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field nearby some important active faults in the continent of China,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crust blocks where Bouguer anomalies are regionally positive (o... By contrast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field nearby some important active faults in the continent of China,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crust blocks where Bouguer anomalies are regionally positive (or relatively positive) are moving towards the terrestrial poles and the blocks where Bouguer anomalies in a tremendous area are negative (or relatively negative) are moving towards the equator. By analysis of mechanics and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and based on lots of practical data, 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change in density of a crust block is a decisive factor that causes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while magma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leads to the change in density of a crust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ER CONTINENT active fault GEODYNAMIC force GRAVITY field density
原文传递
新港湍流会议概况
13
作者 《国际学术动态》 1990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湍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