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1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直肠癌患者治疗时使用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手术根治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观察2组患者1年存活率、2年存活率,分析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的肿瘤分期情... 目的观察直肠癌患者治疗时使用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手术根治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观察2组患者1年存活率、2年存活率,分析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的肿瘤分期情况。结果观察组1年存活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1);观察组2年存活率为87.80%,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的肿瘤分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化疗前(P<0.01)。结论在直肠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新辅助化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肿瘤分期情况,并延长其生存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年存活率 肿瘤分期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106例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2期16-17,共2页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予以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显...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予以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走进邻国尼泊尔——“唯一百花盛开的国度”
3
作者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 2017年第8期70-72,共3页
中国与尼泊尔是唇齿相依的亲密友好邻邦,是大小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合作的典范。中尼建交60年来,在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始终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作为友好邻国,中尼之间不存在任何问题和争议,具有深厚... 中国与尼泊尔是唇齿相依的亲密友好邻邦,是大小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合作的典范。中尼建交60年来,在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始终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作为友好邻国,中尼之间不存在任何问题和争议,具有深厚的友谊、合作与伙伴关系。随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尼泊尔的外交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 邻国 国度 互利合作 和平共处 双方关系 伙伴关系 外交关系
原文传递
急诊心梗护理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114-114,116,共2页
为了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100名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抢救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建立静脉... 为了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100名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抢救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建立静脉通道、抢救、急诊手术与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出现心室壁瘤、心绞痛、栓塞等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方式可有效缩短抢救、手术与住院治疗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改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心梗护理 护理流程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年第25期0085-0085,共1页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了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了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将学习难度降低,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升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教学方式
下载PDF
作物遥感精细识别与自动制图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哲 刘帝佑 +3 位作者 朱德海 张琳 童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共12页
作物识别与制图产品数据是作物长势、风险胁迫、产量等生产参量监测预测,种植结构调整与供需决策分析,以及耕地资源安全与生态效应评估等工作的基础数据,遥感数据成为作物类型识别与制图的最主要数据源,新兴数字技术则为遥感作物识别与... 作物识别与制图产品数据是作物长势、风险胁迫、产量等生产参量监测预测,种植结构调整与供需决策分析,以及耕地资源安全与生态效应评估等工作的基础数据,遥感数据成为作物类型识别与制图的最主要数据源,新兴数字技术则为遥感作物识别与制图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本文通过综述近年基于遥感的作物识别与制图相关研究成果,探究当前技术趋势、关键问题,以及需求差距。分别从小尺度作物精细识别、大尺度作物自动化制图,以及作物识别与制图模式变化3个视角总结归纳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研究工作。作物识别与制图产品在小尺度上需要更加精细、近实时和更高的识别精度,主要使用超高空间分辨率(如米级、亚米级)的影像数据,在提高作物识别精度(95%以上)进而提取满足应用需求的高精度作物表型等信息方面依旧面临巨大挑战。而在大尺度上需要更加自动化、满足可靠识别精度(90%左右),主要使用高时空分辨率(2~5 d,10~30 m)的影像数据,面临着如何处理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计算,发展大范围上具有鲁棒性的分类识别方法,寻找科学高效的地面样本获取途径的难题。同时,作物识别与制图的模式也将从确认监测向提前预判和特定作物探测转变。最后从加强科学研究与加快应用落地2个角度提出展望,为发展满足智慧农业与国土监管不同需求的遥感作物识别与制图产品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识别 遥感 自动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黄淮海夏玉米高温风险空间分布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哲 汪雪滢 +4 位作者 刘帝佑 赵祖亮 李绍明 张晓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5-181,共7页
近年来中国高温灾害频发,对黄淮海地区的玉米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目前已有的高温风险研究多用的是气象站点的点源数据,针对气象站点数据对大范围区域代表性较差的问题,该文使用搭载在Aqua卫星上的MODIS陆地表面温度产品(MYD11A1),在研究... 近年来中国高温灾害频发,对黄淮海地区的玉米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目前已有的高温风险研究多用的是气象站点的点源数据,针对气象站点数据对大范围区域代表性较差的问题,该文使用搭载在Aqua卫星上的MODIS陆地表面温度产品(MYD11A1),在研究其与气象日最高温度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基础上,使用遥感温度数据获取黄淮海夏玉米花期的高温风险空间分布,并结合高程、水体等地理环境因素分析高温风险的成因。结果表明:气象日高温数据与遥感温度数据间的决定系数R2为0.51,P<0.001,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通过遥感温度计算发现近年高温风险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北部以及城镇、村庄的周边地区,与实际情况相符。该研究对于大范围高温风险研究与玉米生产管理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农作物 夏播玉米花期 遥感温度数据 气象日最高温 高温风险
下载PDF
基于多年环境特征的东北春玉米时空型种植区划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哲 刘玮 +3 位作者 封伟 李绍明 张晓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131,共7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现有的玉米种植环境区划受尺度过大的影响,分区环境特征不能满足品种精细测试要求,只用多年平均值描述环境空间特征,对于多环境测试中的环境不能充分地认知。为此,以地理网格为单元,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利...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现有的玉米种植环境区划受尺度过大的影响,分区环境特征不能满足品种精细测试要求,只用多年平均值描述环境空间特征,对于多环境测试中的环境不能充分地认知。为此,以地理网格为单元,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利用东北三省21年的气象、DEM、坡度和县域春玉米种植面积等数据,以每年的环境特征为指标,构建多年环境特征数据库,通过属性聚类方法,从时空角度研究玉米种植环境精细区划方法,将东北三省的多年环境特征分成7类,使用类别归属度分析方法,实现东北三省玉米种植环境时空型区划。与多年环境特征均值的空间型区划对比结果表明,时空型区划结果更加精细,环境认知更加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环境 多环境测试 空间型区划 时空型区划 类别归属度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河湖疑似“四乱”图斑遥感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越 +5 位作者 李兆永 邸苏闯 朱祺琪 李佳伦 王彦强 李巧玲 《北京水务》 2024年第2期36-42,共7页
目前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四乱”监管对象的排查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查和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成本高、效率低且问题发现能力一般。采用智能识别技术成为清“四乱”常态化的关键,然而河湖“四乱”量大类杂、分散隐蔽,导致传统模型鲁棒性低,识别... 目前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四乱”监管对象的排查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查和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成本高、效率低且问题发现能力一般。采用智能识别技术成为清“四乱”常态化的关键,然而河湖“四乱”量大类杂、分散隐蔽,导致传统模型鲁棒性低,识别精度一般。为此,以北运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坑塘养殖、堆放问题、农业大棚及临河房屋等4种地类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全局局部一体化多尺度细节智能遥感深度学习框架,实现了自动适应多类型、多尺度、多级别的大规模遥感影像的智能识别。同时通过空间叠加分析技术,高效聚焦“四乱”增量问题,为水务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北运河流域河湖“四乱”监管对象的预测识别中,该模型的MIo U和MPA分别达到了80.42%和85.91%,满足水务工作需求,并可为相关问题提供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识别 河湖四乱 Transformer神经网络 北运河流域
原文传递
作物遥感精细识别与自动制图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哲 刘帝佑 +3 位作者 朱德海 张琳 童亮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9年第2期17-23,38,共8页
0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气候环境剧变,如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兼顾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对农业生产及经营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结合卫星导航系统和... 0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气候环境剧变,如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兼顾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对农业生产及经营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结合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球卫星观测系统,在农业地块上的单点变量监测、作物生长模拟和产量估计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精准农业”的概念也同时被提出。随着更多的新兴技术与理念的出现,如生物技术、遥感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并逐渐应用到农业领域的各个环节,“智慧农业”的概念成为新的时代共识。而智慧农业,以各个环节的数字信息流动为基础,深度结合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分析与决策手段,在确保农业粮食安全的同时兼顾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有助于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模拟 遥感技术 自动制图 细识别 卫星导航系统 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 展望
下载PDF
融合VGI和遥感等多源数据的洪涝范围提取与模拟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邢子瑶 董芯蕊 +4 位作者 杨帅 黄梓焓 刘哲 张晓东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69-1881,共13页
及时准确的洪涝范围提取可以提高应急管理部门对于洪涝灾害的响应能力,减轻灾害影响。SAR遥感不受云雨影响,是洪涝灾害监测的有效工具。然而,由于卫星重返周期的限制,基于SAR的洪涝连续观测较难实现。在应急背景下,如何快速、实时进行... 及时准确的洪涝范围提取可以提高应急管理部门对于洪涝灾害的响应能力,减轻灾害影响。SAR遥感不受云雨影响,是洪涝灾害监测的有效工具。然而,由于卫星重返周期的限制,基于SAR的洪涝连续观测较难实现。在应急背景下,如何快速、实时进行洪涝范围提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遥感、VGI等多源数据的洪涝范围提取与模拟方法:①构建Albert+CNN的文本分类模型提取社交媒体洪涝信息;②基于异常值剔除方法利用社交媒体和OSM等VGI数据代替人工采样对Sentinel-1 SAR数据进行分类,提取洪涝范围;③结合社交媒体、水位数据等多源数据基于SNIC分割和成本距离等方法模拟无可用SAR数据时的洪涝淹没情况,提高洪涝的淹没范围提取频次。研究表明,本文基于Albert+CNN与异常值剔除的样本自动生成方法,可以有效辅助SAR数据的洪涝分类;利用VGI数据结合水情、DEM等多源数据进行了洪涝范围的模拟可以增加洪涝监测的时间分辨率。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洪涝信息提取能力,为VGI支持洪涝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洪涝范围提取 志愿者地理信息 遥感 SAR 社交媒体 多源数据融合
原文传递
农业气象台站玉米生育期的填补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哲 +4 位作者 刘玮 刘帝佑 李绍明 张晓东 朱德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6-184,共9页
农业气象台站记录的作物生育时期数据,广泛用于科研和生产活动,但是该数据集有较多生育时期缺失。为了高效、充分地利用已有生育时期,急需研究生育期填补方法,并分析与其他生育期数据的差异。本研究以黄淮海夏玉米区为例,结合历史气象数... 农业气象台站记录的作物生育时期数据,广泛用于科研和生产活动,但是该数据集有较多生育时期缺失。为了高效、充分地利用已有生育时期,急需研究生育期填补方法,并分析与其他生育期数据的差异。本研究以黄淮海夏玉米区为例,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分析农业气象台站玉米关键生育阶段的积温比例,研究玉米缺失生育时期的填补方法;对比分析2002—2011年农业气象台站与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育时期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填补缺失生育时期,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在1.82~5.20之间;除2006年、2007年以外,其余年份50%以上的农业气象台站数据与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生育期一致性好;就多年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言,黄淮海夏玉米区内大部分农业气象台站与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生育期差异较小,约占农气台站总数的53%。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其他玉米种植区、农作物的生育期数据填补和对比,为相关研究提供生育期数据选取、融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生育期 区域试验 空间插值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数据的城市水面与洪涝关联研究
13
作者 易维懿 邸苏闯 +4 位作者 郑凡东 金潮森 刘洪禄 李雪敏 《北京水务》 2022年第S02期77-81,96,共6页
城市水域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多种功能。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挤占了大量的水域空间,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频率增加。通过对全球12个主要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分析发现,城市水面保有率与城市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呈... 城市水域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多种功能。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挤占了大量的水域空间,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频率增加。通过对全球12个主要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分析发现,城市水面保有率与城市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呈负相关。在不同洪涝灾害风险频率等级下,相应的水面保有率为低频区2.32%~4.06%、中频区1.32%~2.31%、高频区1.10%~1.31%。也即水面保有率高于2.32%,城市发生洪涝灾害风险明显减小。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考虑水域的多种功能,合理设置和保留水面空间,并根据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确定适宜的水面保有率,以制定相应的防洪措施和应急预案,保障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保有率 土地利用 调蓄能力 洪涝灾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