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免疫抑制辅助UDCA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姚路静 +3 位作者 姬红 朱叶珊 白瑞峰 王强 《肝脏》 2018年第11期993-99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抑制辅助熊去氧胆酸(UDCA)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治疗应答率、生化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PBC合并AIH患者共5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抑制辅助熊去氧胆酸(UDCA)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治疗应答率、生化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PBC合并AIH患者共5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分别采用UDCA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LT应答率、ALP应答率、IgG应答率,治疗前后ALT、AST、球蛋白、总胆红素、ALP、γ-谷氨酰转肽酶、IgG及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ALT应答率、ALP应答率及IgG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AST、球蛋白、总胆红素、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G和IgM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早期免疫抑制辅助UDCA用于PBC合并AIH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应答率,改善生化和免疫学指标,价值优于UDCA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UDCA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存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0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组,B组为单用兰索拉唑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输血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组,B组为单用兰索拉唑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输血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临床止血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B组的81.3%;止血时间A组为(22.3±5.2)h明显短于B组的(35.6±5.8)h;输血量A组为(1.1±0.6)U少于B组的(2.5±0.4)U。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止血安全、有效、更迅速,且不良反应少,可以大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奥曲肽 兰索拉唑 疗效比较
下载PDF
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分析中的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强 姬红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消化内镜技术应用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以电脑随机编码法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白光内镜检查技术+剖腹外科手术;观察组:消化内镜技术+... 目的:观察消化内镜技术应用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以电脑随机编码法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白光内镜检查技术+剖腹外科手术;观察组:消化内镜技术+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比两组诊断结果、术后并发症、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治疗金额)。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96. 00%高于对照组78. 00%,并发症发生率10. 00%和对照组26. 00%相比更低,手术时间(44. 21±3. 36) min、住院时间(5. 28±1. 24) d短于对照组,总治疗金额(1. 27±0. 16)万元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应用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准确性更高,同时也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消化内镜技术 诊断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其相关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董胜利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71例具有ERCP指征的患者,先行十二指肠镜及ERCP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需要,分别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胆总管支架置入术(ER...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71例具有ERCP指征的患者,先行十二指肠镜及ERCP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需要,分别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胆总管支架置入术(ERBD)。结果:共有71例患者行ERCP检查,6例不成功,成功率为92%;胆管取石37例,EST39例,ENBD42例,ERBD5例;术后发生轻症胰腺炎1例,反流性胆管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无上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及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其相关治疗技术是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微创、诊断价值大、疗效显著且安全的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疾病 胆道疾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应用于消化道出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叶珊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3期457-458,共2页
择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消化道出血治疗的150例患者,按奇数、偶数治疗的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胃液PH值、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P... 择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消化道出血治疗的150例患者,按奇数、偶数治疗的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胃液PH值、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P〈0.05。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应用于消化道出血治疗的临床价值高,能够快速止血,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泮托拉唑 消化道出血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乌司他丁结合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董胜利 +1 位作者 李东风 姬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8期121-122,共2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结合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普通胃管减压引流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4例,应用乌司他丁40万U/d并...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结合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普通胃管减压引流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4例,应用乌司他丁40万U/d并经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行鼻胆管引流术,连用10~15d;对照组20例,应用乌司他丁40万U/d并行普通胃管减压引流术,连用10~15d。治疗中,分别于5、10、15d观察记录临床表现、检验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95.8%和60.0%,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0%(P<0.05)。临床表现和检验指标的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乌司他丁结合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肯定,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鼻胆管引流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东风 董胜利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1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PEI治疗40例(治疗组)和单纯TACE治疗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FP下降率为87.5%和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PEI治疗40例(治疗组)和单纯TACE治疗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FP下降率为87.5%和52.5%,肿瘤体积缩小有效率为82.5%和4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92.5%、52.5%和57.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 无水乙醇 瘤内注射 肝癌
下载PDF
替诺福韦挽救治疗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姚路静 +3 位作者 姬红 白瑞锋 朱叶珊 王强 《慢性病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339-1341,共3页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挽救治疗对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药物挽救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挽救治疗对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药物挽救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35例。联合组采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治疗,单药组仅采用替诺福韦治疗,两组均于连续治疗48周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以及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乙型肝炎病毒DN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单药组HBeAg转阴率以及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分别为11.43%、62.86%,联合组分别为17.14%、68.5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药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替诺福韦挽救治疗后,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控制病毒复制,且单药与联合用药方案在治疗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耐药复发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匹维溴胺联用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9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存良 姚路静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7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匹维溴胺联用小剂量抗抑郁剂度洛西汀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匹维溴胺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治疗,均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治疗1,2,... 目的观察匹维溴胺联用小剂量抗抑郁剂度洛西汀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匹维溴胺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治疗,均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治疗1,2,4,8周末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1周末,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8周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第8周末差异更为明显,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73.91%。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但是试验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维溴胺联用小剂量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胃肠道症状,且起效快、作用持久,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匹维溴胺,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匹维溴胺 度洛西汀 疗效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胜利 李东风 《中国厂矿医学》 2008年第4期416-417,共2页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16例急性DVT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溶栓导管直接插入血栓内,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并继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16例急性DVT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溶栓导管直接插入血栓内,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并继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治疗。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率为指标评价疗效,并随访半年。结果16例患者溶栓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59.4±17.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均达6个月,超声多普勒检查,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7.8±11.2)%。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疗效好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滤器 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45例消化性溃疡大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姬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20期4737-4738,共2页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大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2.2%,观察组...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大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2.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予以大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止血效果,并降低输血量,有效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且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大出血
下载PDF
腹腔内灌注紫杉醇治疗恶性腹水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存良 董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腹腔内灌注对治疗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方法 18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紫杉醇组和顺铂组,采用对照研究,分别于腹腔积液尽量排净后,给予腹腔内灌注紫杉醇或顺铂。每周1次,连续3周。结果紫杉醇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 目的观察紫杉醇腹腔内灌注对治疗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方法 18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紫杉醇组和顺铂组,采用对照研究,分别于腹腔积液尽量排净后,给予腹腔内灌注紫杉醇或顺铂。每周1次,连续3周。结果紫杉醇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顺铂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5.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组生活质量改善较顺铂组明显,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内灌注紫杉醇治疗恶性腹水近期疗效较好,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前景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腹腔灌注 恶性腹水 近期疗效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治疗恶性高位胆管梗阻21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东风 +1 位作者 董胜利 张双铭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11-212,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对恶性高位胆管梗阻的治疗价值。方法:本组均进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依据梗阻情况行外引流或内引流治疗。结果:本组共穿刺胆管25支,每支穿刺(1.32±0.58)次,超声引导穿刺一次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对恶性高位胆管梗阻的治疗价值。方法:本组均进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依据梗阻情况行外引流或内引流治疗。结果:本组共穿刺胆管25支,每支穿刺(1.32±0.58)次,超声引导穿刺一次性成功率76%,二次性成功率92%,三次性成功率100%。单独超声引导外引流置管成功率84.2%。结论:超声引导胆管穿刺成功率高,超声引导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治疗恶性高位胆管梗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治疗 穿刺术 引流术 支架
下载PDF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分析
14
作者 姚路静 姬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7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的止血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输血量较对照组更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可有效改善患者出血症状,且不良反应少,止血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消化内镜在炎性反应性肠病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王强 姬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在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治中应用消化内镜,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2例炎性反应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消化内镜诊断,比较病理检查结果。采用随机数... 目的:在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治中应用消化内镜,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2例炎性反应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消化内镜诊断,比较病理检查结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消化内镜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数据并计算出统计学分析数值。结果:本研究中,比较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消化内镜诊断结果及组织活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治中应用消化内镜,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反应性肠病 消化内镜 非特异性肠道炎症
下载PDF
内镜联合X线下支架植入治疗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16
作者 董胜利 +2 位作者 姬红 姚路静 朱叶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70-372,共3页
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常见于壶腹癌、胰头癌等,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纳差、呕吐等,手术治疗难度较高,损伤大,预后较差,再加上确诊较晚和年龄因素,很多病例采取保守治疗,以积极改善进食为治疗目标。近年来应用金属内支架植入成... 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常见于壶腹癌、胰头癌等,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纳差、呕吐等,手术治疗难度较高,损伤大,预后较差,再加上确诊较晚和年龄因素,很多病例采取保守治疗,以积极改善进食为治疗目标。近年来应用金属内支架植入成为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我们观察了18例内镜联合X线下支架植入治疗十二指肠恶性梗阻,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操作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支架植入治疗 X线 内镜 金属内支架植入 姑息性治疗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胆汁CA19-9、CA125水平对胆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王强 姬红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9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胆汁CA19-9、CA125水平对胆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胆系疾病患者80例,按照病理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为良性病变患者,实验组为恶性肿瘤患者,每组40例。患者术前、术中... 目的探讨胆汁CA19-9、CA125水平对胆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胆系疾病患者80例,按照病理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为良性病变患者,实验组为恶性肿瘤患者,每组40例。患者术前、术中分别取血清和胆汁样本,对两组患者胆汁和血清样本中的CA19-9、CA125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胆汁和血清中的CA19-9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各组内胆汁CA19-9水平也高于血清CA19-9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胆汁和血清中的CA125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各组内胆汁CA125水平也高于血清CA12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汁中CA19-9、CA125联合测定的灵敏性为94.76%,特异性为72.64%,均优于以上两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胆汁中CA19-9、CA125指标在胆系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优于血清中CA19-9、CA125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CA19-9 CA125 胆系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内镜联合X线下支架植入治疗晚期恶性食管狭窄36例分析
18
作者 董胜利 姬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5675-5676,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X线下支架植入治疗晚期恶性食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36例晚期恶性食管狭窄病例,内镜结合X线下,植入金属覆膜支架36枚。结果:36枚支架植入全部成功,狭窄解除,无明显操作并发症。23例存活4~24个月,12例存活24...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X线下支架植入治疗晚期恶性食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36例晚期恶性食管狭窄病例,内镜结合X线下,植入金属覆膜支架36枚。结果:36枚支架植入全部成功,狭窄解除,无明显操作并发症。23例存活4~24个月,12例存活24~36个月,1例生存已超过4a。结论:内镜联合X线下支架植入治疗晚期恶性食管狭窄是一种疗效可靠、操作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治疗 支架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38例分析
19
作者 董胜利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306-1307,共2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经皮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部分分支进行栓塞,观察术后血常规、门静脉主干内径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加(P<0.01);术后6个月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P&l...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经皮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部分分支进行栓塞,观察术后血常规、门静脉主干内径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加(P<0.01);术后6个月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P<0.01)。术后3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脾区疼痛,4例有胸腔积液,对症处理后全部缓解。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并发症 脾功能亢进/治疗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
20
作者 董胜利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9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用介入学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方法先行经皮下腔静脉造影术,明确病变类型。对单纯狭窄型者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然后置入血管内支架;对完全膜型或节段闭塞型者,先行穿刺破膜或开通,继而行球囊导管扩张术,节段型者同时置... 目的探讨用介入学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方法先行经皮下腔静脉造影术,明确病变类型。对单纯狭窄型者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然后置入血管内支架;对完全膜型或节段闭塞型者,先行穿刺破膜或开通,继而行球囊导管扩张术,节段型者同时置人血管内支架;对伴血栓形成者先行溶栓治疗。结果本组10例拟诊者,均行下腔静脉造影术,确诊布加氏综合征8例;共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8例,下腔静脉穿刺破膜3例,穿刺开通2例,下腔静脉支架置人术7例,置入9枚支架。未出现下腔静脉破裂、腹腔内出血及肺栓塞等。结论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微创、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经皮经腔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