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242
1
作者 周先叶 王伯荪 +1 位作者 李鸣光 《植物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2-339,共8页
采用 2× 2列联表 ,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Ochiai指数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群落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在演替恢复初期表现为无相关性 ,针阔叶混交林阶段为总体的正关... 采用 2× 2列联表 ,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Ochiai指数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群落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在演替恢复初期表现为无相关性 ,针阔叶混交林阶段为总体的正关联 ,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呈总体负关联 ,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总体呈显著正关联。在演替初期主要种对间尚未形成一定的种间关系 ,演替至混交林和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 ,种间关系开始形成 ,但大多表现为直接的竞争关系 ,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种间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次生演替 种间联结 关联分析
下载PDF
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 被引量:108
2
作者 王勇军 +2 位作者 王伯荪 廖文波 李鸣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杂草 薇甘菊 分布 危害 生态学特性
下载PDF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不同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研究 被引量:58
3
作者 周先叶 李鸣光 +1 位作者 王伯荪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2-230,共9页
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表明:演替各阶段的种子库的种类组成以草本种、灌木种占优势,分别为20.35%~66.67%和16.09%~35.40%,乔木种的比例很小,为0.35%~11.76%;演替初期种子库的种类最多,为31... 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表明:演替各阶段的种子库的种类组成以草本种、灌木种占优势,分别为20.35%~66.67%和16.09%~35.40%,乔木种的比例很小,为0.35%~11.76%;演替初期种子库的种类最多,为31种,针阔混交林阶段最少,为22种,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种类增加至30种,至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基本保持稳定为25~26种。种子库中各层出现的物种数由上而下逐渐减少,表层(0~2cm)有18~31种,中层(2~5cm)有10~15种,下层(5~10cm)有4~11种;各层种子密度在演替初期和针阔叶混交林阶段由上而下递减,在常绿阔叶林阶段由上而下递增。演替各阶段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系数都较大,在0.561~0.792之间,各群落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形成一个由恢复初期群落种子库→针阔叶混交林种子库→阳生性常绿阔叶林种子库→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种子库的演替系列,反映了种子库所代表的群落间的演替关系。演替初期阶段种子库的组成与地上植被的种类组成较一致,达50%,而演替其它阶段的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种类组成差异较大,相似度仅为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次生演替 土壤种子库 广东 黑石顶
下载PDF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65
4
作者 王伯荪 廖文波 +3 位作者 李鸣光 周先叶 高三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0,54,共5页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 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恶草。它原产于热带美洲 ,现广布于亚洲热带 ,是新大陆众多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中传播至旧大陆的惟一物种 ,并与旧大陆的假泽兰M .cordata(Burm .f.)Robinson共存。薇甘菊在旧大陆的...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 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恶草。它原产于热带美洲 ,现广布于亚洲热带 ,是新大陆众多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中传播至旧大陆的惟一物种 ,并与旧大陆的假泽兰M .cordata(Burm .f.)Robinson共存。薇甘菊在旧大陆的最早记录是 1884年采自香港动植物公园 ,而非 190 7年采于斐济。它在中国的传播始于 19世纪末 ,由原产地引种栽培于香港动植物公园 ,并于 1919在该园附近发现逸生的薇甘菊。 2 0世纪5 0 - 6 0年代 ,薇甘菊在香港地区蔓延开来。 1984年在广东深圳银湖地区发现逸生的薇甘菊 ,80年代末到 90年代已蔓延至广东沿海地区 ,目前蔓延趋势不减。薇甘菊在中国的传播始于香港 ,源于原产地中、南美洲 ,而广东地区的薇甘菊传播无疑地是源于香港。而目前薇甘菊在中国香港和广东境内南亚热带地区的迅速蔓延或许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 传播 恶性杂草 中国 旧大陆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数据和专家决策法提取红树林群落类型信息 被引量:44
5
作者 肖海燕 曾辉 +2 位作者 白钰 程好好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1-537,共7页
高光谱遥感是进行地表植被观测的强有力工具,研究并验证有效的算法和数据支撑技术,对于合理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地表植被监测与分析至关重要。在光谱特征分析和地面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决策树方法和高光谱分析方法的组合,以深圳市福田国家... 高光谱遥感是进行地表植被观测的强有力工具,研究并验证有效的算法和数据支撑技术,对于合理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地表植被监测与分析至关重要。在光谱特征分析和地面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决策树方法和高光谱分析方法的组合,以深圳市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红树林群落信息提取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Hymap数据对于红树林群落类型信息提取的数据支撑能力,以及相关方法用于红树林分类研究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决策树 红树林 信息提取 福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薇甘菊幼苗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炜银 王伯荪 +2 位作者 李鸣光 王勇军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年第1期222-226,共5页
比较了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薇甘菊 (Mikainamicrantha) 幼苗的生长型。结果表明 :苗高、节间长、比叶面积、叶面积比、总叶面积、净同化速率、支持结构生物量比、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改变 ;然而 ,比茎长、比叶柄... 比较了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薇甘菊 (Mikainamicrantha) 幼苗的生长型。结果表明 :苗高、节间长、比叶面积、叶面积比、总叶面积、净同化速率、支持结构生物量比、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改变 ;然而 ,比茎长、比叶柄长、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和叶片生物量比却保持相对的稳定。说明薇甘菊幼苗对不同的光强梯度具有不同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可塑性 藤本杂草 生物防除 光合作用 光照强度 薇甘菊 幼苗生长
下载PDF
深圳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钟晓青 黄卓 +1 位作者 司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通过对广东深圳内伶仃岛薇甘菊侵入危害较严重的地段进行随机抽样及全面调查,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及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花费法等,对内伶仃岛上薇甘菊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作出了一个初步的评估。薇甘菊入侵造成内伶... 通过对广东深圳内伶仃岛薇甘菊侵入危害较严重的地段进行随机抽样及全面调查,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及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花费法等,对内伶仃岛上薇甘菊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作出了一个初步的评估。薇甘菊入侵造成内伶仃岛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涵养水源、固定CO2、生产氧气、净化大气,减少污染、减少病虫害,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经济损失为383.49-862.86万元人民币。生物多样性损失为每年66.80-150.31万元人民币。估计全岛年损失近450.29-1013.17万元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入侵杂草 生态经济分析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动态 被引量:28
8
作者 周先叶 王伯荪 +1 位作者 李鸣光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8期877-886,共10页
对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皆伐裸地恢复阶段最初的2~4 年,先锋种、阳生性种及中生性种的幼苗同时大量出现于次生裸地上;演替至10 年时,群落中先锋种的数量... 对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皆伐裸地恢复阶段最初的2~4 年,先锋种、阳生性种及中生性种的幼苗同时大量出现于次生裸地上;演替至10 年时,群落中先锋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阳生性种保持稳定,中生性种趋于减少;针阔叶混交林阶段,先锋种趋于减少,阳生性种趋于增加;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先锋种基本衰退,而阳生性种占绝对优势,同时中生性种趋于增加;演替至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阳生性种逐渐消退,中生性种的数量占优势。皆伐裸地恢复阶段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期,仅有Ⅲ级以下立木,乔木层无明显分层,群落的个体密度无明显变化;由恢复阶段进入针阔叶混交林初期为群落垂直结构分化期,群落中出现大量Ⅲ、Ⅳ级立木,乔木层可分为3 个亚层,但群落的个体密度因自疏作用而显著下降;针阔叶混交林阶段为群落垂直结构的相对稳定期,Ⅴ级立木多度和胸高断面积呈演替系列的第一个高峰,同时群落的个体密度显著增大;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变动期,群落中Ⅴ级立木多度和胸高断面积大幅度下降,个体密度无明显变化;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为群落垂直结构的稳定期,群落中各立木级趋于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次生演替 群落动态
下载PDF
薇甘菊研究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鸣光 张炜银 +2 位作者 廖文波 王伯荪 《生态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41-45,共5页
薇甘菊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杂草 ,60年代末就已传入我国的海南 ,而传入广东大陆沿岸及邻近岛屿如香港、内伶仃岛等并造成较大生态危害是在 80年代末期。 90年代初期 .论文从薇甘菊的危害性、生物学。
关键词 薇甘菊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生物防除 杂草
下载PDF
深圳福田红树林无瓣海桑与海桑群落的重金属累积和循环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勇军 王伯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88,共8页
研究了深圳福田红树林无瓣海桑与海桑群落对重金属Cu、Pb、Zn、Cr、Ni元素的吸收、累积、分布和循环 .结果表明 ,该林地表层土壤 (0~ 3 0cm)Cu、Pb、Zn、Cr、Ni元素的储量关系为Zn >Pb >Ni>Cr>Cu ;群落中 3种植物对土壤中 ... 研究了深圳福田红树林无瓣海桑与海桑群落对重金属Cu、Pb、Zn、Cr、Ni元素的吸收、累积、分布和循环 .结果表明 ,该林地表层土壤 (0~ 3 0cm)Cu、Pb、Zn、Cr、Ni元素的储量关系为Zn >Pb >Ni>Cr>Cu ;群落中 3种植物对土壤中 5种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的大小依次为海桑 >无瓣海桑 >秋茄 .该群落Cu、Pb、Zn、Cr、Ni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 :2 3 0 1 9 61、2 3 42 9 65、1 1 7870 41、683 5 79、1 2 995 0 8μg/m2 ;年吸收量分别为 :65 92 2 0、2 664 77、2 41 2 3 5 6、85 3 2 5、1 990 86μg/m2 ;年归还量分别为 :3 1 79 5 0、1 3 0 0 64、840 1 3 1、3 98 99、646 2 0 μg/m2 ;年储存量分别为 :3 41 3 0 7、1 3 64 1 3、1 5 72 2 2 5、45 4 2 5、1 3 44 66μg/m2 ;周转期分别为 :8a、1 9a、1 5a、1 8a、2 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无瓣海桑 海桑 重金属 累积 循环 深圳湾 湿地生态系统 植物监测
下载PDF
外域恶性杂草薇甘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炜银 王伯荪 +3 位作者 廖文波 李鸣光 王勇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84-1688,共5页
薇甘菊是 2 0世纪 80年代末传入中国的一种危害极大的杂草 ,原产于热带美洲 ,现已入侵到南亚、太平洋地区及我国华南地区 .文中对薇甘菊的形态分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危害性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设想 .
关键词 外域恶性杂草 薇甘菊 研究进展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下载PDF
薇甘菊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鸣光 张炜银 +3 位作者 王伯荪 张军丽 王勇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59,共3页
对近年来传入中国的恶性农林杂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0 5~ 2cm深度的土壤中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萌发率下降 ,5cm下则没有种子萌发 ;刚成熟的种子萌发率不高 ,在室温 2 5℃下 2个月后达... 对近年来传入中国的恶性农林杂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0 5~ 2cm深度的土壤中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萌发率下降 ,5cm下则没有种子萌发 ;刚成熟的种子萌发率不高 ,在室温 2 5℃下 2个月后达最高 ,而后随着时间的推延萌发率下降 ;薇甘菊种子萌发需要光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 ,种子萌发率升高 ;在 5~ 10℃低温贮存条件下的种子比室温 2 5℃贮存的种子有更高的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种子萌发 光照强度 恶性杂草 萌发率 杂草防治
下载PDF
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生态评价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伯荪 +3 位作者 王勇军 廖文波 李鸣光 徐华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63,共4页
通过对广东省东莞、深圳、汕尾、香港等地的 11个田野菟丝子CuscutacampestrisYuncker控制薇甘菊危害的野外样地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 ,使样地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由 75 %~95 %降低到 18%~ 2 5 % ,较好... 通过对广东省东莞、深圳、汕尾、香港等地的 11个田野菟丝子CuscutacampestrisYuncker控制薇甘菊危害的野外样地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 ,使样地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由 75 %~95 %降低到 18%~ 2 5 % ,较好地控制住薇甘菊的危害 ,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 ,而不会致死样地内其它植物 ,虽能在 83种植物 (占样地植物的 74 1% )上寄生生长 ,但对其中的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无明显影响 ,它们的长势正常 ;仅有包括 8种菊科植物在内的 15种草本植物 (其中 12种为外来有害杂草 )会受到田野菟丝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 ,初步认为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的方法基本上是可行的、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菟丝子 薇甘菊 杂草控制 生态评价 寄生植物 杂草防治
下载PDF
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勇军 +1 位作者 廖宝文 郑德璋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5期391-396,共6页
对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根据叶、枝、干、花果和皮的生物量数据 ,分别获得了幂回归方程。林分的生物量及分配分析显示无瓣海桑、海桑和秋茄种群的凋落量分配均为叶 >花果 >枝。考... 对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根据叶、枝、干、花果和皮的生物量数据 ,分别获得了幂回归方程。林分的生物量及分配分析显示无瓣海桑、海桑和秋茄种群的凋落量分配均为叶 >花果 >枝。考虑种群年龄及人工种植的密度因素 ,6年龄无瓣海桑和海桑林的生物量积累是较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海桑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红树林
下载PDF
薇甘菊在广东的传播及危害状况调查 被引量:30
15
作者 周先叶 +3 位作者 王勇军 李鸣光 廖文波 王伯荪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32-336,共5页
薇甘菊在广东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以深圳为中心向东部、北部和西部逐渐传播开来。薇甘菊多定居在开旷和具有丰富有机质的潮湿环境,富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堆积淤泥的水沟边及肥沃的弃耕地常为侵入薇甘菊的分布中心... 薇甘菊在广东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以深圳为中心向东部、北部和西部逐渐传播开来。薇甘菊多定居在开旷和具有丰富有机质的潮湿环境,富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堆积淤泥的水沟边及肥沃的弃耕地常为侵入薇甘菊的分布中心,大量的种子和快速的营养繁殖使其由定居地向外扩散和蔓延。长途交通运输等人为因素是造成薇甘菊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薇甘菊对灌木的危害最大,受人为干扰的次生林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危害,果园的人工除草和施肥加速了薇甘菊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危害 广东 薇甘菊 害草
下载PDF
外来杂草薇甘菊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炜银 李鸣光 +3 位作者 梁士楚 王伯荪 王勇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306,共4页
在3个群落中设置样方,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测定了薇甘菊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结果表明,薇甘菊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受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和微环境的影响,呈随机或集群分布。随机分布的种群其聚集强度指标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标... 在3个群落中设置样方,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测定了薇甘菊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结果表明,薇甘菊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受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和微环境的影响,呈随机或集群分布。随机分布的种群其聚集强度指标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标和平均拥挤度多对1.0没有显著的偏离,负二项参数则较大;而聚集分布的种群其聚集强度指标则符合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杂草 薇甘菊 种群 分布格局
下载PDF
海榄雌瘤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Bt对其幼虫的毒力和防效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李罡 +4 位作者 赵淑玲 肖宇宙 王勇军 徐华林 彭辉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4,共5页
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是危害马鞭草科澳洲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 var.austrasica)的主要害虫.在深圳红树林一年发生6—7代,每个世代25—32d,其中幼虫历期13—16d,蛹5~6d,成虫7~10d,卵3—5d.幼虫剥食海榄雌的叶... 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是危害马鞭草科澳洲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 var.austrasica)的主要害虫.在深圳红树林一年发生6—7代,每个世代25—32d,其中幼虫历期13—16d,蛹5~6d,成虫7~10d,卵3—5d.幼虫剥食海榄雌的叶肉,8月低龄幼虫蛀食嫩芽及种子,10月低龄幼虫开始在嫩芽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爆发的第2代和第3代密度较大,造成海榄雌大面积危害.在室内,用Bt感染2龄海榄雌瘤斑螟,致死浓度(C)-死亡几率值(Y)测定的回归线为Y=4.66+1.78C,80%的致死浓度LC80为4.60IU/mL;致死时间(T)-死亡几率值(Y)测定的回归线为Y=4.305T-1.51,80%的致死时间LT80为50.86h.在林间,用8—10IU/mL的Bt稀释液喷雾对海榄雌瘤斑螟进行防治实验,平均防效为9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榄雌瘤斑螟 BT 毒力 防治效果 红树林 天敌
下载PDF
台风对红树林损害及预防的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玉军 郑德璋 +3 位作者 廖宝文 郑松发 宋湘豫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4-529,共6页
在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台风对红树林影响的调查研究表明 ,11~ 12级或者更大的风力才会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台风对海桑类红树林的损害率最高达 80 % ,严重影响红树林的防护功能和其它效益。台风对红树林的危害跟林分起源、林... 在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台风对红树林影响的调查研究表明 ,11~ 12级或者更大的风力才会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台风对海桑类红树林的损害率最高达 80 % ,严重影响红树林的防护功能和其它效益。台风对红树林的危害跟林分起源、林分疏密度、树龄等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人工海桑类林分受台风危害严重 ,而天然林很少受到危害 ;稀疏的海桑类林分较密度大的林分受台风的危害更严重 ;树龄较大的海桑类林分较幼树或幼苗受台风的危害更严重。提出在红树林造林时采取适当措施来提高红树林对台风的抵抗能力 :应适当密植红树林 (海桑类造林规格宜为 2 m× 2m) ;种植带要达到一定的宽度 (至少 50~ 10 0 m) ;固定初植的幼树幼苗以提高其稳定性 ;速生和慢生红树植物适当搭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台风危害 树种分析 抗风能力
下载PDF
黑石顶针阔叶混交林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动态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鸣光 +1 位作者 王伯荪 周先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分析了黑石顶针阔叶混交林在10年演变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群落垂直分层日益明显;群落水平结构指标,盖度、密度、胸高断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加;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总体上变幅不大,但针叶树马尾松、杉木的优势地位明显衰弱,阔叶... 分析了黑石顶针阔叶混交林在10年演变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群落垂直分层日益明显;群落水平结构指标,盖度、密度、胸高断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加;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总体上变幅不大,但针叶树马尾松、杉木的优势地位明显衰弱,阔叶树木荷、腺叶山矾、鸭脚木等种的优势地位显著增强,整个群落由针叶阔叶混交林朝着阔叶针叶混交林演变;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在增加,生态优势度在降低,群落向着复杂化、多层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石顶 针阔叶混交林 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
下载PDF
菟丝子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薇甘菊的防除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伯荪 李鸣光 +2 位作者 余萍 廖文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53,共5页
菟丝子属CuscutaL 为旋花科的寄生草本 ,该属的一些种的种子是中药药材。种子有休眠特性 ,在土中寿命很长 ,温度、湿度和种子在土壤中的深度影响种子的萌发出苗。田野菟丝子C .campestris千粒质量为0 5 6 8g ,种子所贮藏的养分只能维... 菟丝子属CuscutaL 为旋花科的寄生草本 ,该属的一些种的种子是中药药材。种子有休眠特性 ,在土中寿命很长 ,温度、湿度和种子在土壤中的深度影响种子的萌发出苗。田野菟丝子C .campestris千粒质量为0 5 6 8g ,种子所贮藏的养分只能维持幼苗短期的自养生长。种子繁殖和断枝繁殖是菟丝子属植物繁殖的重要途径。在暖温带地区 ,菟丝子属植物在冬天下雪后枯死 ,靠成熟种子越冬 ,翌年春天萌发 ,并侵染寄主。广东沿海的田野菟丝子的枝条可安全越冬。菟丝子属植物的寄主广泛。田野菟丝子在广东有分布 ,但未成灾。田野菟丝子在外来恶性杂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 上易寄生 ,导致薇甘菊死亡 ,这一特性有可能应用于大面积控制薇甘菊危害。实验表明 ,用田野菟丝子断枝直接寄侵野外生长的薇甘菊不易成功 ,而用种植于营养袋的大豆作为田野菟丝子过渡寄主 ,然后用已在大豆上寄生的田野菟丝子作为寄侵源来控制薇甘菊的生长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菟丝子属 寄生植物 薇甘菊 中药 杂草防除 旋花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