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整合临床及磁共振特征预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事件的研究
1
作者 张洪博 赵蕾 +6 位作者 张臣 鹿冠玉 卢志辉 王兰菱 汪莉莉 马晓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3-128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使用临床及心脏磁共振(CMR)特征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新发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CMR检查且诊断明确的HCM患者,并将其按7∶3的比例随机... 目的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使用临床及心脏磁共振(CMR)特征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新发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CMR检查且诊断明确的HCM患者,并将其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收集其临床资料、CMR参数(包括常规参数和影像组学特征)。终点事件为心力衰竭入院和心力衰竭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筛选出具有高稳定性且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P<0.05的特征,随后利用随机森林、决策树和XGBoost等3种机器学习算法在训练集中构建心力衰竭事件预测模型,使用一致性指数评价模型效能。结果共纳入462例患者,年龄51(39,62)岁,其中男性332例(71.9%)。训练集323例,验证集139例。随访时间为42(28,52)个月,44例[9.5%(44/462)]发生了终点事件(心力衰竭死亡8例,心力衰竭住院36例),训练集中有31例,验证集中有13例。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9个影像组学特征、4个常规CMR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延迟强化比例)、1个临床特征(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史)可被纳入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集构建的预测模型中,随机森林、决策树及XGBoost模型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966(0.813,0.995)、0.956(0.796,0.992)及0.973(0.823,0.996)。在验证集中,随机森林、决策树及XGBoost模型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4(0.557,0.964)、0.706(0.399,0.896)及0.703(0.408,0.890)。结论通过机器学习整合临床及CMR特征有助于实现HCM患者心力衰竭预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表现出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肌病 肥厚性 磁共振成像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烧结烟气条件下微波催化直接分解NO脱硝试验
2
作者 康建刚 +4 位作者 余春沐 杨本涛 魏进超 周继承 徐文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复杂烧结烟气条件下,实现低温高效直接分解NO具有极大挑战性。在低温过量O_(2)且含SO_(2)和CO_(2)气氛下,本文通过研制CeO_(2)/MgCo_(2)O_(4)-40% BaCO_(3)催化剂用于微波催化高效直接分解NO,并考察该催化剂的脱硝和抗硫性能;通过XRD和... 复杂烧结烟气条件下,实现低温高效直接分解NO具有极大挑战性。在低温过量O_(2)且含SO_(2)和CO_(2)气氛下,本文通过研制CeO_(2)/MgCo_(2)O_(4)-40% BaCO_(3)催化剂用于微波催化高效直接分解NO,并考察该催化剂的脱硝和抗硫性能;通过XRD和TEM表征分析催化剂失活以及改性后失活得到改善的原因。结果表明:当进入气体中CO_(2)体积分数为5%时,该微波催化剂的脱硝率几乎保持稳定;引入CeO_(2)后,该微波催化剂的抗硫性能明显提升,在SO 2体积分数为0.1%气氛下,当反应温度仅为250℃时,该微波催化剂可实现99.9%的NO转化率和99.9%的N 2选择性;TEM结果表明,反应前后,该催化剂的形貌特征无明显差异。本文建立的微波催化直接分解NO的脱硝新方法,可为复杂烧结烟气条件下绿色深度脱硝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直接分解 微波催化 CeO_(2)/MgCo_(2)O_(4)-40%BaCO_(3) 脱硝性能 抗硫性能 抗二氧化碳性能
下载PDF
心肌保护治疗研究临床前评估改进标准解读
3
作者 汪莉莉 赵蕾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07-1010,共4页
目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2]),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CAHD最主要的死亡原因^([3])。对于AM... 目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2]),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CAHD最主要的死亡原因^([3])。对于AMI而言,及时恢复血流灌注能够有效减小患者的梗死面积,但同时可导致心肌细胞进一步损伤,这种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4])。目前,多种心肌保护疗法聚焦于预防或减少IRI^([5]),以延缓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动物实验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二尖瓣环分离的影像诊断
4
作者 汪莉莉 赵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5-778,共4页
二尖瓣环分离(MAD)是二尖瓣的解剖结构异常, 其特征为二尖瓣后叶铰链点向左心房侧移位, 同时伴随与左心室基底部心肌不同程度的分离。MAD曾被认为是与二尖瓣脱垂(MVP)和/或二尖瓣黏液样变性并存的附属解剖结构异常。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 二尖瓣环分离(MAD)是二尖瓣的解剖结构异常, 其特征为二尖瓣后叶铰链点向左心房侧移位, 同时伴随与左心室基底部心肌不同程度的分离。MAD曾被认为是与二尖瓣脱垂(MVP)和/或二尖瓣黏液样变性并存的附属解剖结构异常。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近年来学界发现MAD不依赖于MVP而独立存在, 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紧密相关, 本文就MAD影像诊断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环分离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