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8
1
作者 向定成 段天兵 +5 位作者 秦伟毅 罗望胜 张金霞 绍东 阮云军 肖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院前传输12导联心电图作为院前诊断STEMI的技术手段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使... 目的探讨规范化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院前传输12导联心电图作为院前诊断STEMI的技术手段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使PPCI患者实现绕行急诊室方案直达导管室。以胸痛中心建立前1年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作为A组(93例),胸痛中心建立后1年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作为B组(149例),比较两组的D—to-B时间、住院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校正的人均住院费用。结果B组年平均D—to—B时间显著短于A组[(72-i-23)min比(127±79)min,P〈0.01];最短月平均D—to-B时间亦显著短于A组[(56±11)min比(73±14)min,P〈0.01];年D—to—B时间达标率A组和B组分别为62.4%(58/93)和91.9%(137/149)(P〈0.05);住院病死率A组和B组分别为6.5%(6/93)和3.4%(5/149)(P〉0.0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A组和B组分别为24.7%(23/93)和14.1%(21/149)(P〈0.05);住院时间A组和B组分别为(8.98±4.89)d和(7.79±5.43)d(P〉0.05);B组校正的人均住院费用比A组低9.4%(P〈0.05)。结论规范化胸痛中心模式可以显著缩短STEMI患者PPCI的D—to—B时间、改善预后并节省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医师诊疗模式
原文传递
胸痛中心认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0
2
作者 绍东 霍勇 +1 位作者 向定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院前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胸... 目的探讨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院前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以全国已通过认证的前8批医院为研究对象,对平均每月PPCI例数、平均入门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n,D2B)时间等数据进行分析,分别比较通过认证前的6个月以及认证后的12个月的变化趋势。结果共68家通过认证的医院纳入本研究。在通过认证后,平均每月D2B时间为(79.9±23.9)分钟,明显短于认证前[(95.1±33.2)分钟](P<0.05);平均每月院前心电图远程传输比率为47.4%,平均每月经120接诊及网络医院转入的患者绕行急诊和冠心病监护病房(cardiac care unit,CCU)直达导管室的比率为34.6%,均显著高于认证前(38.4%,25.6%)(P<0.05);首次医疗接触至完成首份心电图的时间认证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均达到了认证标准;通过认证后平均每月收治的PPCI患者例数与认证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有增加的趋势。结论胸痛中心认证所推动的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显著提高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效率,缩短了救治时间,使更多的STEMI患者能够在指南推荐的时间内完成医疗接触后的早期诊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认证 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建立胸痛中心对不同来院方式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门-球囊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绍东 向定成 +3 位作者 段天兵 秦伟毅 彭雄 张金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9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对不同来院方式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门-球囊(D-to-B)时间的影响。方法根据来院方式不同将CPC成立前、后接受PPCI的STEMI患者分别分为自行来院组[A1组(52例)和A...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对不同来院方式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门-球囊(D-to-B)时间的影响。方法根据来院方式不同将CPC成立前、后接受PPCI的STEMI患者分别分为自行来院组[A1组(52例)和A2组(65例)]、呼叫"120"组[B1组(31例)和B2组(92例)]、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医院转诊组[C1组(23例)和C2组(552例)],比较同一来院方式的两组间D-to-B时间和D-to-B达标率的变化,分析延迟原因。结果 A1、A2组平均D-to-B时间分别是(123±78)min和(140±123)min,达标率分别为44.2%和46.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平均D-to-B时间显著短于B1组[(89±66)min比(155±115)min,P<0.05],而达标率显著高于B1组(69.6%比32.3%,P<0.05);C2组平均D-to-B时间显著短于C1组[(77±43)min比(337±662)min,P<0.05],达标率显著高于C1组(75.7%比21.7%,P<0.05)。自行来院组的主要延迟原因是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过长,呼叫"120"组和非PCI医院转诊组的主要延迟原因是导管室占台。结论区域协同救治模式CPC显著缩短了呼叫"120"和转诊入院患者的D-to-B时间,但需加强对自行来院途径的院内流程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医师诊疗模式 胸痛中心
下载PDF
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科对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孔冉冉 向定成 +1 位作者 绍东 宋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04-2907,2929,共5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就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并接受PPCI治疗的500例STEMI患者。根据是...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就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并接受PPCI治疗的500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绕行急诊,分为绕行组(n=378)和非绕行组(12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S-to-FMC)时间、门球时间(D-to-B)及<90 min达标率、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S-to-B)、院内病死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Killip分级、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S-to-FMC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7±167.0)min vs.(177.8±233.3)min,P=0.273]。绕行组患者D-to-B时间显著低于非绕行组[(48.5±19.7)min vs.(86.2±61.9)min,P <0.001],D-to-B达标率显著高于非绕行组(95%vs. 73.8%,P <0.001)。绕行组患者S-to-B时间明显低于非绕行组[(326.3±274.1)min vs.(461.5±351.2)min,P <0.001],病死率亦显著低于非绕行组(1.6%vs. 5.7%,P=0.029)。结论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机制可以显著缩短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D-to-B时间,提高D-to-B达标率,并缩短患者的S-to-B时间(总缺血时间),降低院内病死率。胸痛中心未来的建设应该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大众对急性胸痛的警觉意识、鼓励大众发病后尽早就诊,缩短S-to-FMC时间;同时对于诊断明确的STEMI患者,应当尽可能实行绕行急诊科,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绕行急诊科 门球时间 总缺血时间
下载PDF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与目标 被引量:32
5
作者 绍东 向定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9-640,共2页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以缩短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并避免浪费.尽管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胸痛中心最主要的救...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以缩短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并避免浪费.尽管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胸痛中心最主要的救治对象,也是用于考察胸痛中心运行质量的最主要病种,但规范化胸痛中心的建设必须包括上述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救治成功率 急性胸痛 主动脉夹层 肺动脉栓塞 致死性
原文传递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未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力医院救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时间节点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龚志华 向定成 +3 位作者 董凤英 段天兵 张金霞 绍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就诊于未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医院(非PCI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救治时间节点的影响。方法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网络数据库中调取2010年4月至2014年3月之间的数据... 目的探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就诊于未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医院(非PCI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救治时间节点的影响。方法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网络数据库中调取2010年4月至2014年3月之间的数据,分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前后非PCI医院在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FMC)后早期关键诊疗措施实施的时间变化。结果期间共有1024例STEMI患者直接就诊于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内的非PCI医院,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后,非PCI医院FMC至首份心电图时间从基线平均(31±12)min缩短至(9±6)min(P=0.000),10 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的患者比例达84.4%;FMC至使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的时间从平均(60±23)min缩短至(20±13)min(P=0.000);对于溶栓患者,FMC至开始溶栓时间从平均(74±28)min缩短至(31±12)min(P=0.000),其中79.0%的患者能在30 min内开始溶栓治疗;对于转运PCI患者,入门至转出时间从平均(125±59)min缩短至(63±39)min(P=0.000),但只有29.7%的患者能在30 min内转运出非PCI医院。结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大大缩短了非PCI医院对STEMI患者的早期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胸痛中心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下载PDF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7
作者 罗望胜 向定成 +3 位作者 张金霞 秦伟毅 彭雄 绍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9-673,共5页
目的评价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STEMI患者采用同时进行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采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相同导联各波形的时限、振幅及ST... 目的评价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STEMI患者采用同时进行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采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相同导联各波形的时限、振幅及ST段偏移程度,用Pearson分析ST段抬高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所测得STEMI患者的心电图各波形的时限、振幅及ST段偏移程度等参数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的ST抬高幅度高度相关(r=0.912,P=0.000),二者之间的符合率高(Kappa值为0.976),结论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监测系统所记录和传输的心电信号准确、可靠,可用于STEMI的院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远程心电图 实时 远程医疗 远程心电监测 无线 3G 院前诊断 准确性 可靠性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用药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方方 绍东 向定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指导及规范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用药。方法 :对临床常用的 6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反应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阐述 ,同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 ,分析了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如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结果 :目前常用的 ... 目的 :指导及规范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用药。方法 :对临床常用的 6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反应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阐述 ,同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 ,分析了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如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结果 :目前常用的 6类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时选择余地较大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药物特性加以选择 ;提倡用药个体化 ;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应注意经常监测血压、心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 :按此治疗方案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并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利尿剂 高血压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非心脏病住院患者Brugada心电图征发生率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哲明 孟素荣 +3 位作者 彭健 崔英凯 绍东 谢志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通过大量住院的非心脏病患者心电图资料的回顾、分析 ,初步了解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 (idiopathicBrugadaelectrocardiogrampattern)的发生率 ,获取有关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流行病学的信息。方法 制定严格的筛选标准 ,调查了 2 ... 目的 通过大量住院的非心脏病患者心电图资料的回顾、分析 ,初步了解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 (idiopathicBrugadaelectrocardiogrampattern)的发生率 ,获取有关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流行病学的信息。方法 制定严格的筛选标准 ,调查了 2 30 82份近年住院的非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 ,筛选出具有Brugada心电图征特征的心电图 ,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跟踪。 结果 共获 31份具有Brugada心电图征特征的心电图 ,占总数的 1 34‰ ,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例。初步随访了 6例患者 ,发现其中 3例的家系成员中有晕厥史或Brugada心电图征。结论 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在中国人中并非罕见 ,且男性远比女性多 ,其临床及遗传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病住院患者 Bmgada心电图征 发生率 调查 流行病学 BRUGADA综合征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流程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向定成 绍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2期61-69,共9页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1]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我国将该疾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多地区已根据国家要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1]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我国将该疾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多地区已根据国家要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部分地区已经实施区域交通管制。全国4000多家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核心理念的胸痛中心,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很多困惑。为了更加规范、有效地救治急性胸痛患者,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风险,尽力保护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及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组织全国胸痛中心建设及感染控制专家适时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全国胸痛中心一线医务工作者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提供工作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痛中心 共识
下载PDF
急性胸痛诊疗规范从指南、共识到认证标准的演变与启示 被引量:11
11
作者 绍东 周民伟 +2 位作者 田燕 秦伟毅 向定成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第9期8-10,13,共4页
通过分析急性胸痛诊疗规范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具体内容,提出了我国胸痛中心发展的理念及其对未来医疗模式的启发,为加快推进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和急救医疗模式的发展开拓了思路,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胸痛中心 认证 医师诊疗模式
下载PDF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改变了什么?——中国最早的胸痛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孔冉冉 龙锋 +3 位作者 绍东 张金霞 顾晓龙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最早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依托的胸痛中心数据,评价胸痛中心建设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部...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最早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依托的胸痛中心数据,评价胸痛中心建设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部战区总医院共收治了STEMI患者2782例,其中有1570例接受了PPCI的患者符合入选条件,根据不同年份,将患者分为8个组(2010组~2017组),比较不同年份患者的救治时间及院内死亡率的变化。结果:8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罪犯血管、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组患者从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to-FMC)自2010年的116 min降至2017年的85 min(P=0.247);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FMC-to-B)从2010年的264 min降至2017年的163 min(P<0.001);患者的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to-B)从2010年的109 min降至2017年的43 min(P<0.001);患者从发病到球囊开通血管(总缺血)时间(S-to-B)自2010年的402 min降至2017年的285 min(P<0.001)。胸痛中心成立后,患者的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从2011年的25.6%下降至2017年的22.2%(P<0.001);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明显下降,从2010年的10.7%下降至2017年的3.4%(P<0.001)。结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下,胸痛中心模式显著缩短了接受PPCI的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尤其是显著缩短了PPCI院内救治时间和医疗系统的延误,从而有效降低了STEMI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未来应加强公众教育缩短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同时强化基层医院培训教育,缩短转诊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院内死亡率
下载PDF
血浆内皮素-1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曾菁 绍东 +2 位作者 龚志华 文艳飞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冠脉)痉挛患者血浆内皮素-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及其与冠脉痉挛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00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冠脉痉挛组)和120例健康对照人群(健康人群组)进行血浆内皮素-1的DNA测序,比较其外显子-1+138位点(rs...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冠脉)痉挛患者血浆内皮素-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及其与冠脉痉挛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00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冠脉痉挛组)和120例健康对照人群(健康人群组)进行血浆内皮素-1的DNA测序,比较其外显子-1+138位点(rs10478694)、内含子-4第8002位点(rs2071942)及外显子-5第5665位点(rs5370)的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结果:冠脉痉挛组比健康人群组的外显子-1+138位点4腺嘌呤(A)/4A野生型(2.5%vs 8.0%)及4A/3A杂合型(20.8%vs 30.0%)的发生频率、内含子-4第8002位点鸟嘌呤(G)/A杂合型(33.4%vs 41.0%)及A/A突变型(3.3%vs 12.0%)的发生频率、外显子-5第5665位点G/胸腺嘧啶(T)杂合型(29.2%vs 46.0%)及T/T突变型(5.8%vs11.0%)发生频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痉挛组比健康人群组的外显子-1+138位点3A/3A突变型(76.7%vs 62.0%)的发生频率、内含子-4第8002位点G/G野生型发生频率(63.3%vs 47.0%)、外显子-5第5665位点G/G野生型的发生频率(65.0%vs 43.0%)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痉挛组比健康人群组3A-G-G单模样本的分布频率降低(0.47 vs 0.65,OR=0.475),而4A-A-T单模样本分布频率升高(0.05 vs 0.01,OR=4.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内皮素-1外显子-1+138位点、内含子-4第8002位点及外显子-5第5665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基因多态性 内皮素
下载PDF
不同部位AMI患者发病48h内血浆BNP水平变化及其对近期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慧娣 向定成 +4 位作者 张金霞 肖华 绍东 李爱敏 龙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对住院期间并发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发病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70例,按照心梗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前壁组41例和非前壁组29...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对住院期间并发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发病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70例,按照心梗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前壁组41例和非前壁组29例,比较术后1 h内及发病12、20、24、48 h(分别计为T_1~T_5)血浆BNP;记录患者住院期间HF发生情况,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各时点BNP对A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HF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前壁组比较,前壁组T_1~T_4时点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同组T_1时点比较,两组T_2~T_5时点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同组T_2时点比较,两组T_3、T_4时点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同组T_3、T_4时点比较,两组T_5时点血浆BNP水平降低;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前壁组T_1~T_5时点BNP水平预测AMI住院期间并发H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0.831、0.831、0.835、0.885,其中T_5时点AUC最大,此时BNP预测HF的最佳分界值为169.6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70.0%;非前壁组在T_1~T_5时点BNP水平预测住院期间并发HF的AUC分别为0.653、0.801、0.847、0.784、0.761,其中T_3时点AUC最大,此时BNP预测HF的最佳分界值为178.5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68.7%。结论前壁和非前壁AMI发病48 h内BNP水平呈现先快速升高后缓慢下降的单峰趋势,达峰时间在发病20~24 h;不同部位AMI各时间点血浆BNP水平对AMI住院期间并发HF预测价值不同,发病48 h血浆BNP水平对前壁并发HF的预测价值最高,发病20 h血浆BNP水平对非前壁并发HF的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脑钠肽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胸痛中心的持续改进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绍东 田燕 +2 位作者 周民伟 秦伟毅 向定成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通过对持续改进和质量控制的解读和分析,提出了在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中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和质量控制的手段,为进一步理解胸痛中心认证的标准和要求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医师诊疗模式 质量控制 胸痛中心
下载PDF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莫壁伶 绍东 +4 位作者 阮云军 曾菁 王奇 李丹辉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是否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方法: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40 mg/d,n=30)...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是否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方法: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40 mg/d,n=30)和泮托拉唑组(泮托拉唑40 mg/d,n=30),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抽血测定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计算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Ag),并观察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泮托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数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小板反应性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应无明显影响,但泮托拉唑可能具有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实验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氯吡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疗法
下载PDF
药物激发试验在Brugada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健 阮发晖 +3 位作者 崔英凯 绍东 陈哲明 孟素荣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药物激发试验在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将高度怀疑为Brugada综合征的9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缓脉灵(ajmaline)1mg/kg和氟卡尼(flecainide)2mg/kg进行激发试验。以200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律失常组提出的阳性标准为判... 目的探讨药物激发试验在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将高度怀疑为Brugada综合征的9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缓脉灵(ajmaline)1mg/kg和氟卡尼(flecainide)2mg/kg进行激发试验。以200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律失常组提出的阳性标准为判断标准。结果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诱发呈阳性反应。结论药物激发试验有助于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药物激发试验
原文传递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绍东 阮云军 +3 位作者 董凤英 邱建 向定成 吴赛珠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39-340,共2页
目的 观察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去卵巢和雌激素替代治疗动物模型 ,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去卵巢组、去巢卵 +雌激素治疗组、假手术组。正常饮食饲养 2个月后断头处死大鼠 ,... 目的 观察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去卵巢和雌激素替代治疗动物模型 ,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去卵巢组、去巢卵 +雌激素治疗组、假手术组。正常饮食饲养 2个月后断头处死大鼠 ,收集血清测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 - 1)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去卵巢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显著降低 ,ET - 1的含量显著升高 ,而去卵巢组大鼠补充适量的雌激素后NO含量显著升高 ,ET - 1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雌激素可能通过对血管内皮NO和ET - 1合成的调控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发挥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替代治疗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动物实验 大鼠
原文传递
优化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组织因子小干扰RNA转染HEK-293的转染条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园 李志樑 +2 位作者 邱健 绍东 董凤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优化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的组织因子(TF)小干扰RNA(siRNA)的转染条件。方法:化学合成法合成特异的TFsiRNA,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进行标记,分别将1.0μL和1.5μL的lipofectamineTM2000与含有20、30、40、50、60pmol的TFsiRN... 目的:优化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的组织因子(TF)小干扰RNA(siRNA)的转染条件。方法:化学合成法合成特异的TFsiRNA,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进行标记,分别将1.0μL和1.5μL的lipofectamineTM2000与含有20、30、40、50、60pmol的TFsiRNA混合液制备成相应的转染混合物,转染人胚胎肾细胞株(HKE-293)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率。同时,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每组细胞活性。结果:转染效率和细胞活性与lipofectamineTM2000以及siRNA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在1.0μL的lipofectamineTM2000和50pmolsiRNA转染HEK-293细胞时,细胞转染效率最高,转染效率达(86.5±2.4)%,在1.5μL的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40pmolsiRNA时,细胞活性为(86.0±7.8)%。结论:经优化转染条件后的li-pofectamineTM2000可高效的将化学合成的siRNA转染入HKE-293细胞株,且细胞活性达85%以上,为建立稳定的沉默转染体系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阳离子脂质体 小干扰RNA 转染
下载PDF
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健 阮发晖 +5 位作者 杨溶海 绍东 崔英凯 黄晓波 贾满盈 孟素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52-1153,116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165例IVT病人,根据心电图特征,采用心脏内“起源处”分类方法,其中右室流出道IVT86例,平均年龄[36±12(18 ̄56)]岁,男26例,女60例。左室间隔I...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165例IVT病人,根据心电图特征,采用心脏内“起源处”分类方法,其中右室流出道IVT86例,平均年龄[36±12(18 ̄56)]岁,男26例,女60例。左室间隔IVT75例,平均年龄[26±15(16 ̄45)]岁,男54例,女21例。左冠窦IVT4例,年龄分别为(22、40、45、70)岁,男2例,女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结果右室流出道IVT男∶女=1∶2.3;左室间隔IVT男∶女=2.6∶1。左室间隔IVT发病年龄较右室流出道IVT更为年青(P<0.01)。IVT发作时心电图形态:右室流出道IVT均为左束支阻滞图形,30例主要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室间隔IVT均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多表现为持续性IVT,仅4例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冠窦IVT均为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额面电轴向下,3例于V3过渡为“R”,1例于V2过渡为“R”,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和短阵IVT。右室流出道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治疗成功率100%,4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左室间隔IVT以激动标测时最早的P电位为消融靶点,治疗成功率95%,5例复发,3例再次消融成功,2例拒绝再次手术;左冠窦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成功。结论IVT主要见于青壮年。右室流出道IVT多见于女性,而左室间隔IVT多见于男性。射频消融治疗是根治IVT的有效方法。左室间隔IVT常为持续性,主要在激动标测时消融;而右室流出道IVT和左冠窦IVT多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和室性早搏,多采用起搏标测消融。左冠窦IVT相对较为少见,当IVT呈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特别是胸前导联R波在V2、V3迅速过渡时,应考虑左冠窦IVT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消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