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我国大陆公民政治参与的变迁与类型学特点--基于2002与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肖唐镖 申波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111,共15页
在我国,竞争性普选的缺失使得代议式的间接参与面临困境,催生出民众更强的直接参与动力。我国公民在参与地方选举之外,有接触、沟通与抗争等行为选择,不同的参与类型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分化特点,即:在投票与选举之外,接触型行为水平较... 在我国,竞争性普选的缺失使得代议式的间接参与面临困境,催生出民众更强的直接参与动力。我国公民在参与地方选举之外,有接触、沟通与抗争等行为选择,不同的参与类型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分化特点,即:在投票与选举之外,接触型行为水平较高,但沟通型和抗争型行为水平仍较低;不过,在近十年间,除沟通型参与大体保持稳定外,其他类型参与行为却有明显的变化,接触型和抗争型行为的参与者比例增长了一成以上。相对于其他国家与地区,当下我国大陆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在结构更为复杂,尽管也存在明显的累积性结构,但在抗争活动与沟通活动之间却是一种平行式关系。人们更习惯于直接或间接地"找领导",而疏于"找人大代表",其参与行为具有依附主义的特点,乃是"以权力为中心"而非基于公民权利的参与,这显示了社会政治生活的人格化特征。抗争型参与的显著上升,也反映了现行参与体制和机制存在缺失。对我国社会政治体系的稳定运转,这无疑是重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接触型参与 沟通型参与 抗争型参与 以权力为中心的参与
原文传递
衰落抑或转型:近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动向——基于3波ABS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申波 肖唐镖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95,共14页
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与2002年和2011年的调查数据相比,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最近5年既有维持原有趋势的一面,也有新变化的一面。一方面,沟通型参与在基本稳定中略有增长,维权抗争型参与保持高位运行,它们维持着原有的变迁趋势;另一方面,... 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与2002年和2011年的调查数据相比,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最近5年既有维持原有趋势的一面,也有新变化的一面。一方面,沟通型参与在基本稳定中略有增长,维权抗争型参与保持高位运行,它们维持着原有的变迁趋势;另一方面,前10年有所增长的投票、竞选和接触型参与各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各类型参与有升有降的变迁趋势表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转型"已经发生,人们更多地选择更具实质意义的参与方式。在影响公民政治参与变迁的3种时间效应中,生命周期效应有助于解释公民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行为差异,但世代效应和制度效应对总体变迁更为重要。制度效应的出现,如选举评价与政治涉入各指标的下滑,指向了我国民主政治的一些现实困境:如基层选举运作欠佳,管控社会秩序的努力可能妨碍政治参与的扩大。而世代效应的出现,则表明新生代正从"经济赋权""文化赋权"走向"政治赋权",我国的政治民主及公民政治参与必将继续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变迁 生命周期 世代效应 制度效应
下载PDF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70年回顾:发展历程、逻辑与动力 被引量:8
3
作者 申波 聂平平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43,共11页
有关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专注于特定时点或短时段的静态分析往往导致不同学者之间的看法分歧,而对其发展演变脉络的跨时段动态分析,则将我们引向一个更可能达成共识的结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处于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 有关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专注于特定时点或短时段的静态分析往往导致不同学者之间的看法分歧,而对其发展演变脉络的跨时段动态分析,则将我们引向一个更可能达成共识的结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处于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回首过去,70年间出现了三波主要的政治参与浪潮。新中国成立后,动员型政治参与的高涨使普通公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涉入政治生活;改革开放后,自主性政治参与涌现,公民政治参与面临参与动机、方式及参与者与政府关系等多重转型;世纪之交以来,政府主导型政治参与兴起,公民与政府、社会与国家之间呈现更加良性的互动。三波政治参与浪潮的顺序发生,彰显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从无到有、从形式到实质、从浅表到深入的发展历程。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构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深层逻辑,而执政党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革新社会治理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探索则是决定国家社会关系格局并进而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直接动力。展望未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必将继续向纵深发展,而其未来发展步伐无疑仍将取决于执政党的努力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发展历程 变迁逻辑 国家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中国公众助贫行为的基本模式、影响因素及参与效应
4
作者 申波 聂平平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3,M0007,共14页
当代中国贫困治理的成功不仅源自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行动,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而形式多样的助贫行为正是普通公众参与贫困治理的主要方式。基于2132份问卷调查数据,本文以实证方式对中国公众参与助贫行为的基本模式、影... 当代中国贫困治理的成功不仅源自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行动,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而形式多样的助贫行为正是普通公众参与贫困治理的主要方式。基于2132份问卷调查数据,本文以实证方式对中国公众参与助贫行为的基本模式、影响因素和参与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基本模式方面,公众主要有购物消费、金融借贷、科教文体、捐赠救助、组织化行为等助贫行为模式,且有较高的参与水平,体现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扶贫机制的作用。在影响因素方面,融合了资源、动员和内在激励的公民志愿模型有较强的解释力,尤其是作为内在激励的重视公共利益和公共参与意识对助贫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在参与效应方面,公众助贫行为对治贫绩效评价和制度认同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同时,腐败历闻对两者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培育积极公民,开放公众参与,同时严厉打击腐败,这不仅是中国贫困治理过往成功经验的总结与验证,更可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顺利推进国家治理各项事业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助贫行为 公众参与 参与效应
下载PDF
当代中国贫困治理的伦理基础、基本模式与实践特征
5
作者 申波 赵雄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从伦理基础、基本模式与实践特征三个方面阐述当代中国贫困治理的历程及成功经验,认为当代中国贫困治理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独特制度优势的体现,而且其中提炼的一些贫困治理经验,可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治理提供借鉴。在贫困治理的伦... 从伦理基础、基本模式与实践特征三个方面阐述当代中国贫困治理的历程及成功经验,认为当代中国贫困治理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独特制度优势的体现,而且其中提炼的一些贫困治理经验,可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治理提供借鉴。在贫困治理的伦理基础方面,革命年代为了发动穷苦大众投身革命,赋予他们极高的政治地位,导致了“穷光荣”文化传统的形成,“越贫穷越光荣”的社会文化心理延迟了脱贫的紧迫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减贫事业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贫困与道德的脱钩、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链接使得全面脱贫变得必要且可能。在贫困治理的基本模式方面,政府主导贫困治理的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及项目实施,同时积极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机制的作用,创新市场化扶贫方式,由此形成贫困治理的“政府主导的市场模式”。在实践方面,社会协同和公共参与既是现代化贫困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与重要特征,也是当代中国贫困治理成功的深层原因。全面脱贫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后返贫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仍然面临着持续有效治理相对贫困等多元贫困问题的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探索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参与式贫困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贫困治理生态,早日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贫困的去道德化 政府主导 市场机制 公共参与
下载PDF
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以2002与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 被引量:6
6
作者 申波 肖唐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30,共13页
利用2002和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对于政治参与的不同面向,诸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并不一致。教育会抑制投票参与,促进接触型、沟通型和抗争型参与;与收支相抵者相比,入不敷出者在选举以外的三类参与中都表现得更为积极;... 利用2002和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对于政治参与的不同面向,诸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并不一致。教育会抑制投票参与,促进接触型、沟通型和抗争型参与;与收支相抵者相比,入不敷出者在选举以外的三类参与中都表现得更为积极;对选举公平性及其功能的负面评价会抑制选举参与,但对其它参与则有一定助推作用;民众感知到的参与渠道越丰富,就越会积极参与投票,反之则可能参与抗争;公共服务评价越高,越少参与抗争行为。基于此,教育程度的提高、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民众对现有参与渠道及政府公权力运行状况的偏低评价,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十年间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变迁的发生机制。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包括选举在内的多样化参与渠道以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应当是政府化解抗争行为、遏制群体性事件激增势头的应对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接触型参与 沟通型参与 抗争型参与
下载PDF
中国民众眼中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观的概念、测量与类型学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申波 肖唐镖 《行政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3,共11页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程。在日益丰富的政治参与研究中,一直缺失针对民众政治参与观念的系统研究,且不了解民众对于政治参与的理解、情感和认同倾向。文章从认知、情感和认同等三个维度,系统构建中国民众...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程。在日益丰富的政治参与研究中,一直缺失针对民众政治参与观念的系统研究,且不了解民众对于政治参与的理解、情感和认同倾向。文章从认知、情感和认同等三个维度,系统构建中国民众政治参与观的概念框架与测量工具,并利用系统性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研究发现:在参与认知方面,与研究者主要从民众影响政府决策角度的界定不同,民众多从其与政府互动的双重视角理解政治参与;在参与情感方面,民众的内在效能感和外在效能感都偏低;在参与认同方面,对公民行动、接触型参与和沟通型参与的认同度较高,但对抗争型参与的认同度较低。借助潜在剖面分析方法,验证了民众参与观类型学的理论模型,发现同时存在“传统臣民”“依附主义者”“潜在抗争者”“准公民”“模范公民”等五种观念类型。总体而言,参与型文化正在中国民众中形成,但与政治参与观发展的理想状态仍有落差。这些研究发现,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观、推动政治行为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观 参与认知 参与效能感 参与认同
原文传递
新文科视野下“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
8
作者 申波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0-118,共9页
在发展新文科的背景下,部分文科课程教学可以借鉴理工科的先进教育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方法与考核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文理交叉融合方式来培养学生认识、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决策理论与方法”作为管理类专业核心... 在发展新文科的背景下,部分文科课程教学可以借鉴理工科的先进教育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方法与考核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文理交叉融合方式来培养学生认识、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决策理论与方法”作为管理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其跨学科性、实践性等课程属性使得它理应成为管理类新文科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教育教学研究界对此尚未予以足够重视。南昌航空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本课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学内容重理论轻方法、教学方式重讲授轻演练、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对决策理论与方法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对任课教师及课程教学的评价均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为管理类新文科课程建设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决策理论与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国社会调查的两种传统: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9
作者 申波 彭鑫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6,共14页
自20世纪以来,社会调查在中国发展形成了两大系统或传统:其一为发轫于西方社会科学、由老一辈社会学家引入并发展的学术型社会调查,可称为中国社会调查的学术传统;其二为主要由历代中共领导人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创造与传承的应用型社会... 自20世纪以来,社会调查在中国发展形成了两大系统或传统:其一为发轫于西方社会科学、由老一辈社会学家引入并发展的学术型社会调查,可称为中国社会调查的学术传统;其二为主要由历代中共领导人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创造与传承的应用型社会调查,可称为中国社会调查的革命传统。两者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历程,同时在理论基础、目标达成路径、任务侧重、方法技术等方面呈现明显分异的特征。前者以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为指导思想,主要通过抽样调查、观察与访谈方法进行调查,聚焦知识发现以达成认识和改良社会的目标;后者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通过典型调查、座谈会等方法展开调查,在深度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聚焦问题解决,以政治社会革命达成改造社会的目标。新时代中国社会调查,应在指导思想互鉴、技术方法融合等方面,实现两种调查传统的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洋”和“土”、理论与实践以及“传统”和“现代”三大关系的基础上,朝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调查学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学术传统 革命传统 发展历程 前景展望
原文传递
浅析中国人口政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波 张斌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4-26,共3页
文章从政策背景、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等角度对中国人口政策进行了分析。在政策制定方面 ,着重分析了专家和决策信息在政策决策中的作用。最后谈了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调两个与人口政策密切相关且必须引起决策者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人口 人口政策 政策分析
下载PDF
中国现代道德困境的表现及根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波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伴随着十八大的召开,中国将进入新一轮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和转型期。这其中,道德问题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伴随着不断提高的国民素质水平而来的是难以解决的道德困境。现代性和传统价值观的相互冲击构成了中国现代道德困境的具... 伴随着十八大的召开,中国将进入新一轮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和转型期。这其中,道德问题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伴随着不断提高的国民素质水平而来的是难以解决的道德困境。现代性和传统价值观的相互冲击构成了中国现代道德困境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从根源上讲,这是由于中国近代未完成的道德观建设、西方的文化与道德观念的冲击和主流价值观地位的衰落导致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通过巩固道德基础,削弱"文化震惊"和探索中国特色道德观等三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困境 表现 根源 解决办法
下载PDF
文山会海的经济学分析——以外部效应为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申波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7-71,102,共6页
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收益。存在正外部性的行为往往过少,而存在负外部性的行为往往过多。引入经济学的外部效应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山会海现象的理解,并启发我们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文山会海现... 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收益。存在正外部性的行为往往过少,而存在负外部性的行为往往过多。引入经济学的外部效应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山会海现象的理解,并启发我们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文山会海现象存在负外部性,并且这种负外部性极其隐蔽,协商谈判和规范约束是矫正其外部性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会海 外部效应 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波 肖唐镖 《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1期61-63,共3页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日益增长的公民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政治景观。显然,此潮流的出现应有普遍性的背景,也与各国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有关。过去十余年来,在不同于西方政制的架构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呈现明显的结构化特...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日益增长的公民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政治景观。显然,此潮流的出现应有普遍性的背景,也与各国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有关。过去十余年来,在不同于西方政制的架构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呈现明显的结构化特点,如接触型参与和抗争型参与增长较快,选举投票型参与却有下降。为何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会出现这种变迁,换言之,当前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政治参与 运行状况 政治参与行为 政府公权力 民众需求 人大代表 投票率 收支状况
原文传递
教育公平:公共产品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波 《湘潮(理论版)》 2008年第10期80-80,86,共2页
公共产品理论提供了认识当代中国教育公平基本内涵的重要理论支点。教育公平已成为当前中国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人们尚未就其内涵达成社会共识。引入公平产品理论,分析教育的公平产品特征,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公共产品 教育 教育公平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公平理论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申波 《才智》 2008年第22期90-91,共2页
教育公平已成为当前中国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人们尚未就其内涵达成社会共识。当前中国社会教育公平的内涵,既以教育公平的法理内涵为基础,又受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此外,教育作为公共产品的特征为我们理解教育公平提供了一个特殊的... 教育公平已成为当前中国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人们尚未就其内涵达成社会共识。当前中国社会教育公平的内涵,既以教育公平的法理内涵为基础,又受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此外,教育作为公共产品的特征为我们理解教育公平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教育公平的法理内涵,包括教育机会、过程和质量三个层面上的公平。从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条件制约以及不同层次教育产品不同的公共性纯度来看,现阶段教育公平不应强求无条件平等,而应承认教育不公平现状,结合国情区分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区域、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教育公平 公共产品
原文传递
“三个代表”是构筑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基石
16
作者 白帆 申波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对新世纪党建工作的理论总结和升华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既继承前人 ,又有理论创新 ,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对新世纪党建工作的理论总结和升华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既继承前人 ,又有理论创新 ,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生产力 先进文化 人民根本利益 党建
下载PDF
农民反抗和工人罢工的生态政治学——基于裴宜理两部代表作的分析
17
作者 申波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14,共8页
裴宜理从生态视角出发,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农民反抗运动和20世纪20—40年代上海工人罢工。在她看来,华北农民的暴力传统,实质是他们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上海工人在地缘祖籍、... 裴宜理从生态视角出发,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农民反抗运动和20世纪20—40年代上海工人罢工。在她看来,华北农民的暴力传统,实质是他们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上海工人在地缘祖籍、性别、教育程度、技术掌握程度和城市生活适应程度上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他们的抗议方式和政治倾向。这就是农民暴力和工人罢工的生态政治学。从方法论层面而言,这更近于呈现事物本来面貌的解读传统,而不是致力于揭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解释传统。近年来,有学者尝试建立整合性的政治行为分析框架,主张结合宏观社会结构和微观行动分析,重视国家与社会关系在解释社会政治行为中的作用。此外,政治领域的文化心理分析自20世纪晚期以来的重新复苏也揭示了另一种可能的整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反抗 工人罢工 生态政治学 裴宜理
下载PDF
学券制:一种基于市场、有益公平的教育经费配置机制
18
作者 申波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目前我国实施的直接将教育经费划拨给学校的配置机制存在总体投入不足、经费来源单一、利用效率低下和分配不公等问题。学券制是一种基于市场的教育经费配置机制,通过引入学券制,能够缓解这些问题,较好地兼顾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
关键词 市场 公平 教育经费 配置机制
下载PDF
中国管理理论落后的原因探讨
19
作者 雍天荣 申波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9-40,共2页
本文先从经济环境、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管理活动自身的矛盾、文化价值的选择等方面分析西方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此为对照,分析当今中国管理学的现状,并揭示了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中国为何未能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的... 本文先从经济环境、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管理活动自身的矛盾、文化价值的选择等方面分析西方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此为对照,分析当今中国管理学的现状,并揭示了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中国为何未能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理论 发展 中国 落后原因
下载PDF
阶级力量的重建: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观述评
20
作者 申波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4-79,共6页
大卫.哈维是当代世界最主要的批判性知识分子和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新自由主义的实质、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其未来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考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他发现新自由主义的实质不过是统治... 大卫.哈维是当代世界最主要的批判性知识分子和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新自由主义的实质、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其未来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考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他发现新自由主义的实质不过是统治精英建立或重建阶级力量,这一结论对我们理解新自由主义无疑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 新自由主义 大卫·哈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