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第四纪冰期数值年表初步划分 被引量:61
1
作者 崔之久 熊黑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9-619,共11页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第四纪冰川冰期主要是根据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侵蚀-沉积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风化程度的差异划分的相对年代;80~90年代开始有放射性碳和地衣法的测年;90年代以后,采用热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年,获得了我...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第四纪冰川冰期主要是根据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侵蚀-沉积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风化程度的差异划分的相对年代;80~90年代开始有放射性碳和地衣法的测年;90年代以后,采用热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年,获得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的一些数值年代,划分了5次冰期,其时代初步定为:小冰期Ⅲ(1871±20A.D.),小冰期Ⅱ(1777±20A.D.),小冰期Ⅰ(1528±20A.D.);新冰期Ⅲ(1550±70aB.P.,1580±60aB.P.),新冰期Ⅱ(2.8~2.5kaB.P.),新冰期Ⅰ(3.1kaB.P.);末次冰期Ⅳ(YD)(11.5~10.4kaB.P.),末次冰期Ⅲ(24~16kaB.P.),末次冰期Ⅱ(56~40kaB.P.),末次冰期Ⅰ(73~72kaB.P.);倒数第二冰期(相当于MIS6~10),Ⅲ阶段(154~136kaB.P.),Ⅱ阶段(277~266kaB.P.),Ⅰ阶段(333~316kaB.P.);倒数第三冰期(相当于MIS12~16),Ⅱ阶段(520~460kaB.P.),Ⅰ阶段(710~593kaB.P.)。未来的研究趋势是采用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方法和光释光技术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对冰川地貌精细定年,分析第四纪冰川发育的空间差异和异时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川 数值年代 冰期划分 中国
下载PDF
武汉东湖沉积物碳氮磷垂向分布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杨洪 +2 位作者 谢平 邢阳平 倪乐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7-514,共8页
建立了东湖Ⅰ站90cm和Ⅱ站150cm沉积物剖面年代序列框架,研究了碳氮磷的垂向分布,并对碳-氮和碳-磷耦合进行了讨论。东湖Ⅰ站和Ⅱ站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分别为3.00%和2.44%,总氮(TN)分别为0.45%和0.34%,总磷(TP)分别为1.11mg/g和0.69mg/... 建立了东湖Ⅰ站90cm和Ⅱ站150cm沉积物剖面年代序列框架,研究了碳氮磷的垂向分布,并对碳-氮和碳-磷耦合进行了讨论。东湖Ⅰ站和Ⅱ站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分别为3.00%和2.44%,总氮(TN)分别为0.45%和0.34%,总磷(TP)分别为1.11mg/g和0.69mg/g。东湖Ⅰ站和Ⅱ站沉积物TOC与TN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OC/TN质量比的变化是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氮比有机碳分解速度快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TP与TOC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差,由于污水大量排入Ⅰ站,导致东湖Ⅰ站TOC/P质量比明显低于Ⅱ站,表层沉积物中磷比碳降解速度快导致TOC/P质量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碳-氮耦合 碳-磷耦合 东湖
下载PDF
^(210)Pb和^(137)Cs法对比研究武汉东湖现代沉积速率 被引量:36
3
作者 杨洪 +1 位作者 邢阳平 杨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对采自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物采用210Pb和137C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沉积速率,210Pb法测出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速率为8.73mm/a和6.90mm/a,137Cs测出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速率为7.4mm/a和5.8mm/a.分析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与以往... 对采自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物采用210Pb和137C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沉积速率,210Pb法测出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速率为8.73mm/a和6.90mm/a,137Cs测出东湖 站和 站的沉积速率为7.4mm/a和5.8mm/a.分析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与以往的研究相对比,探讨东湖沉积速率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沉积速率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沉积速率与扰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东湖 ^210Pb法 ^137Cs法
下载PDF
冰碛物ESR测年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系列 被引量:29
4
作者 +3 位作者 焦克勤 刘克新 李玲 业渝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9-393,共5页
采用ESR方法 ,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的冰碛石英砂进行了测年 .下望峰组冰碛层的年代与前人推测的年代不同 ,是 5 0~ 70kaBP末次冰期早阶段形成的 ,分布下限可达海拔 2 30 0m左右的红五月桥附近 .与AMS的测年结果相比 ,末次冰期... 采用ESR方法 ,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的冰碛石英砂进行了测年 .下望峰组冰碛层的年代与前人推测的年代不同 ,是 5 0~ 70kaBP末次冰期早阶段形成的 ,分布下限可达海拔 2 30 0m左右的红五月桥附近 .与AMS的测年结果相比 ,末次冰期晚阶段底碛的ESR年代与AMS的年代相当 ,而冰上融出碛ESR年代与AMS的年代相差较大 .认为冰下的压碎和磨蚀作用可能导致冰碛中石英砂的ESR信号归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物ESR测年 末次冰期 天山 乌鲁木山 石英砂 压碎作用 古冰川 磨蚀作用
下载PDF
1970—2009年纳木错湖泊面积扩张的遥感卫星观测证据及原因之商榷 被引量:26
5
作者 马颖钊 +1 位作者 吴家章 金耀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8,共8页
基于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航测地形图和DEM,运用GIS和RS技术对纳木错1970—2009年间湖泊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周边气象台站资料,通过对纳木错湖面蒸发及降水、冰川融水、非冰川区径流补给的趋势性分析,从流域水量平衡角度商榷了纳木... 基于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航测地形图和DEM,运用GIS和RS技术对纳木错1970—2009年间湖泊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周边气象台站资料,通过对纳木错湖面蒸发及降水、冰川融水、非冰川区径流补给的趋势性分析,从流域水量平衡角度商榷了纳木错湖面扩张的原因.结果表明:近40a来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尤其是近10a来最为剧烈,2001—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km2.流域降水变化是纳木错湖泊面积扩张的直接原因,另外伴随蒸发力下降,湖面蒸发减少也是湖泊面积扩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纳木错 水量平衡 湖泊 冰川
下载PDF
长江下游巢湖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9
6
作者 杜磊 潘少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巢湖取得3个有代表性的沉积物柱样,用激光粒度仪对其进行粒度分析,并用137Cs法测定了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粒度特征随着湖区的水动力条件的波动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近百年来湖区的沉积环境基本上比较稳定,C1、C2和C3三个研究区... 在巢湖取得3个有代表性的沉积物柱样,用激光粒度仪对其进行粒度分析,并用137Cs法测定了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粒度特征随着湖区的水动力条件的波动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近百年来湖区的沉积环境基本上比较稳定,C1、C2和C3三个研究区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29cm/a,0.35cm/a和0.24cm/a.根据粒度和沉积速率特征,两百多年来,巢湖存在两个洪水期和两个平水期,这些变化与巢湖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巢湖 湖泊沉积物 粒度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末次冰期以来格尔木河填充-切割及驱动机制初探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艺鑫 李英奎 +4 位作者 张跃 张梅 张敬春 刘耕年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7-359,共13页
格尔木河水系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较大的内陆水系,它发源于东昆仑山主脊,由南向北流经于昆仑山间,最终流入柴达木盆地中的达布逊盐湖。格尔木河水系河谷地貌和沉积,尤其是晚第四纪以来发育的阶地系列是本区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信... 格尔木河水系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较大的内陆水系,它发源于东昆仑山主脊,由南向北流经于昆仑山间,最终流入柴达木盆地中的达布逊盐湖。格尔木河水系河谷地貌和沉积,尤其是晚第四纪以来发育的阶地系列是本区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信息的良好载体,对研究青藏高原的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格尔木河水系小干沟、纳赤台和三岔河等典型河段的阶地序列进行野外观测和采样,应用光释光(OSL)和^(14)C等方法对阶地进行年代学研究。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结合气候、构造和地貌演化特征,将格尔木河水系末次冰期以来地貌演化过程划分为82~16ka的三岔河填充期和16ka至今的格尔木河切割期两个阶段。晚更新世中后期构造相对稳定,奠定了三岔河组堆积的基础,而同时冰川作用加强,降水增多也促进了堆积作用,其中38~36ka期间堆积速率最大,反映了MIS 3阶段强烈的剥蚀作用。格尔木河切割期主要由构造抬升驱动,期间又存在4次阶段性下切,时代分别为16~13ka,13~11ka,11~5ka和5ka至今,形成4级阶地。切割速率先逐渐增大,进入全新世后迅速降低,反映了区域构造抬升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格尔木河水系 河流阶地 气候变化 构造运动 填充-切割
下载PDF
近4万年渤海西岸海侵时古海面的现代标高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魏灵 贾玉连 +2 位作者 王洪波 郭盛乔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1-369,共9页
文章基于众多钻孔海相层中有孔虫、介形类等海相微体生物化石的组合特征恢复海水深度,重建了海侵最大时的古海面的现代标高。结果显示:40~28kaB.P.海侵,海面的现代标高最高可达-11^-5m;10~4kaB.P.海侵则为2~3m。后者同众多研究所认为的... 文章基于众多钻孔海相层中有孔虫、介形类等海相微体生物化石的组合特征恢复海水深度,重建了海侵最大时的古海面的现代标高。结果显示:40~28kaB.P.海侵,海面的现代标高最高可达-11^-5m;10~4kaB.P.海侵则为2~3m。后者同众多研究所认为的中全新世存在高海面,海面高度为2~3m的结论大致吻合,前者则与全球气候尚处在间冰阶,冰川部分消融,世界洋面处在-50m的大背景不协调。而辽东与山东半岛沿海众多钻孔揭示,40~28kaB.P.渤海地区并没有高于-50^-20m海面存在的证据。通过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40~28kaB.P.渤海西岸的海侵,是早玉木冰期持续4~5万年之久的冰期低海面环境,这种特殊的环境使现代渤海西岸的大部分区域远离沉积环境,成为冲刷侵蚀区,这种效应叠加在冰期边缘海式构造下沉与弧后盆地性质的构造下沉背景之上造成区域性异常地面低洼;渤海西岸异常地面低洼在间冰阶全球趋暖,冰川型海侵的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性强烈“视”海侵(指示当时海侵时海水深度很大,而不是海水的陆泛范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28kaB.P. 海面标高 -11^-5m 区域性地面低洼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及其邻域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崔之久 严竞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2-351,共10页
根据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及其邻域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类型和特征,哈纳斯河流域第四纪时期至少发生过5次明显的冰川事件,即倒数第三冰期,倒数第二冰期,倒数第一冰期(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其中,更新世的3次冰川作用规模巨大,倒... 根据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及其邻域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类型和特征,哈纳斯河流域第四纪时期至少发生过5次明显的冰川事件,即倒数第三冰期,倒数第二冰期,倒数第一冰期(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其中,更新世的3次冰川作用规模巨大,倒数第三冰期的冰川呈半覆盖式,倒数第二冰期和倒数第一冰期时发育了长达96km以上的大型山谷冰川。古冰川属于冰温高、活动性大和侵蚀能力强的温冰川。从新到老,每次冰期的雪线下降幅度一次比一次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作用 哈纳斯河流 流域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河源末次冰期以来冰川沉积物AMS测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克新 崔之久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55-656,共2页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 河源 冰川 沉积物 地质年代测定 AMS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湖泊沉积微结构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显新 +2 位作者 刘会平 王柏轩 许厚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在长江中游的洪湖、东湖、网湖和大九湖等四个地点取得湖沼沉积物的钻孔样品 ,用偏光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结构特征并以此解释三种湖相粘土的成因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在长江沿岸湖泊中 ,0 .4~ 0 .5kaBP以来形成的浅色粘土的微结... 在长江中游的洪湖、东湖、网湖和大九湖等四个地点取得湖沼沉积物的钻孔样品 ,用偏光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结构特征并以此解释三种湖相粘土的成因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在长江沿岸湖泊中 ,0 .4~ 0 .5kaBP以来形成的浅色粘土的微结构类型主要有 :显微层理构造、颗粒的定向性、较大的微孔隙和颗粒粒径 ,面与面或边与边接触方式。物源主要来自河流带来的泥沙 .当时河湖相通 ,河流入湖水沙量大。 1~ 2 .5kaBP期间形成的青色粘土的典型微结构是 :凝胶结构、絮凝结构、细颗粒粒径和小孔隙、低球度和淡水中心冈硅藻。主要是有机质胶体与粘土胶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此期间 ,河流带入湖泊的泥沙少 ,江汉平原拥有一个开阔、稳定、浮游生物较多的淡水湖泊环境。 0 .4~ 1kaBP期间形成的黑色粘土的主要微结构类型是 :凝胶结构、大的圆孔隙和植物纤维的生物框架结构、呈双峰分布的孔隙。它主要是由于维管束植物残体大量积累形成的。当时江汉平原湖泊湖水变浅 ,大量挺水植物生长 ,有些湖泊沼已经沼泽化了。鱼骨框架结构证明 ,在 2 .9~ 4kaBP的全新世温暖期山间盆地大九湖出现大量鱼类 ,但并没有导致喜温鱼类向上游明显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微结构 湖相粘土 成因 环境变化 长江中游 东湖 洪湖 网湖
下载PDF
人类活动在武汉东湖沉积物中的记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洪 +3 位作者 谢平 邢阳平 倪乐意 郑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研究了武汉东湖Ⅰ站90cm和Ⅱ站150cm沉积物柱芯TOC、TN、TP和硅藻的垂向分布,探讨了在东湖的发展演化中尤其是富营养化的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在350aBP(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和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农业耕作发展和湖泊富营养化使... 研究了武汉东湖Ⅰ站90cm和Ⅱ站150cm沉积物柱芯TOC、TN、TP和硅藻的垂向分布,探讨了在东湖的发展演化中尤其是富营养化的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在350aBP(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和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农业耕作发展和湖泊富营养化使区域内TOC、TN等营养物质向湖内大量输入.东湖I站沉积物中TP在0~5cm的高值区主要与建国以来东湖周围的人类活动作用加强有关,是湖泊营养程度逐步提高的结果.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湖泊藻类大量繁衍,沉积物中保存的硅藻也相应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总氮 总磷 硅藻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中国西部MIS_(12)冰期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周尚哲 +1 位作者 施雅风 业渝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21-327,共7页
祁连山摆浪河上游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是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方。我们运用ESR技术对第四纪冰碛进行测年研究 ,摆浪河上游最老的中梁赣冰碛为 462 9kaBP ;乌鲁木齐河源最老的上槽谷高望峰冰碛为 477 1kaBP和 459 7kaBP ,从... 祁连山摆浪河上游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是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方。我们运用ESR技术对第四纪冰碛进行测年研究 ,摆浪河上游最老的中梁赣冰碛为 462 9kaBP ;乌鲁木齐河源最老的上槽谷高望峰冰碛为 477 1kaBP和 459 7kaBP ,从而确认了中国西部山地冰川对全球化深海氧同位素 1 2阶段 (MIS12 )冰期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MIS12冰期 第四纪 冰川 氧同位素 电子自旋共振 冰碛 ESR技术
下载PDF
两万年来的中国多年冻土形成演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金会军 金晓颖 +8 位作者 何瑞霞 罗栋梁 常晓丽 王绍令 Sergey S MARCHENKO 杨思忠 李世杰 Stuart A HARRIS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97-1212,共16页
利用大量的古多年冻土遗迹和古冰缘现象,并佐以古冰川、孢粉及动物化石等资料,重建了20ka以来中国多年冻土演化进程.结果表明,在末次冰期最盛期(LGM,或末次多年冻土最大期LPMax),中国多年冻土面积达到了5.3×10^6~5.4×10^6km^2... 利用大量的古多年冻土遗迹和古冰缘现象,并佐以古冰川、孢粉及动物化石等资料,重建了20ka以来中国多年冻土演化进程.结果表明,在末次冰期最盛期(LGM,或末次多年冻土最大期LPMax),中国多年冻土面积达到了5.3×10^6~5.4×10^6km^2(现今中国多年冻土面积的3倍多),而全新世大暖期(HMP,或末次多年冻土最小期LPMin),中国多年冻土面积曾缩减至0.80×10^6~0.85×10^6km^2(约为现今中国多年冻土面积的50%).按照古冻土遗迹的年代及分布等特征,在确定LGM和HMP两个主要时段的冻土格局基础上,将20ka以来中国多年冻土演化进程划分为7个阶段:晚更新世LGM(20000~10800aBP)多年冻土强烈扩展,达到LPMax;早全新世气候剧变期(10800至8500~7000aBP)多年冻土较稳定但相对缩减阶段;中全新世HMP(8500~7000至4000~3000aBP)多年冻土强烈退化阶段,多年冻土缩减到LPMin;晚全新世新冰期(4000~3000至1000aBP)冻土扩展阶段;晚全新世中世纪暖期(1000~500aBP)多年冻土相对退化阶段;晚全新世小冰期(LIA, 500~100aBP)冻土相对扩展阶段,以及近代升温期(近百年来)多年冻土持续退化阶段.本文重建了各时段内古气候、古地理环境以及多年冻土分布范围和其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演化 冷生楔形构造 末次冰期最盛期(LGM) 全新世大暖期(HMP) 中国
原文传递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和洞庭湖区湿地的分类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蔡述明 +1 位作者 黄进良 李蓉蓉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1期23-29,共7页
采用成因、水文、植被、土质和地貌特征等,从系、类、属、种和亚种5个层次对江汉-洞庭平原的湿地进行了系统分类.划分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3个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水面、湖泊水面、人工水面、河流沼泽、湖泊沼泽和水田6... 采用成因、水文、植被、土质和地貌特征等,从系、类、属、种和亚种5个层次对江汉-洞庭平原的湿地进行了系统分类.划分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3个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水面、湖泊水面、人工水面、河流沼泽、湖泊沼泽和水田6个湿地类.还划分了9个湿地属、18个湿地种和9个湿地亚种.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湿地进行了调查和制图,分析了湿地的分布特征,讨论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湿地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分类 湿地分布特征 江汉-洞庭平原
下载PDF
柴达木西部钻孔盐类矿物及环境意义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明慧 +2 位作者 方小敏 高少鹏 张伟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3-1228,共16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沉积和储存了巨量的蒸发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构造特征、盐类沉积和其它资源优势,成为地学领域各方向学者关注的焦点。2008年,中德合作在盆地西部取得千米深的钻孔,上部400m表现为碳酸盐粘土层与盐层的交...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沉积和储存了巨量的蒸发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构造特征、盐类沉积和其它资源优势,成为地学领域各方向学者关注的焦点。2008年,中德合作在盆地西部取得千米深的钻孔,上部400m表现为碳酸盐粘土层与盐层的交替,盐层的矿物种类是石盐(NaCl),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无水芒硝(Na2SO4),钙芒硝(Na2Ca(SO4)2),杂卤石(K2MgCa2(SO4)4·2H2O),尤钠钙矾(Na4Ca(SO4)3·2H2O)和白钠镁矾(Na2Mg(SO4)2·4H2O),以石盐和石膏为主。碳酸盐粘土层中还出现了少量重晶石(BaSO4)、碳酸钠钙石(Ca2Na2(CO3)3)、钠钙矾(Ca2Na3(SO4)3(OH))、苏打石(NaHCO3)、斜碳钠钙石(Na2Ca(CO3)2·5H2O)、一水碳酸钠(Na2CO3·H2O)和水硼镁石(CaMg(B3O3(OH)5)2·6H2O)。碳酸盐粘土层中不同形态的石膏单晶、双晶和集合体,形成于次生浓卤水溶液,晶体形状与生长速度、溶液性质和环境条件有关。单盐矿物石盐、石膏和无水芒硝从卤水中直接结晶,复盐钙芒硝、白钠镁矾和尤钠钙矾则由单盐反应形成。尤钠钙矾为罕见的亚稳定矿物,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其它地区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该矿物形成温度远高于室温,可能是由石膏或无水芒硝在富Na-SO4卤水溶液中反应形成。根据矿物种类、组合和阳离子含量推断,古卤水类型主要为Na-Cl型,其次为Na-Ca-SO4、Na-SO4、Na-SO4-Cl、Na-Ca-SO4-Cl,少数层位为Ca-SO4和Na-Mg-SO4型卤水。盐层和碳酸盐粘土层的交替说明,1Ma以来钻孔所在区域为干湿交替气候,18个成盐阶段或气候干旱阶段出现在0.97~0.03Ma,最早的两个蒸发阶段为0.96~0.97Ma和0.87Ma,其它蒸发阶段出现在0.78~0.03Ma,厚盐层集中出现在0.5~0.0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类矿物 尤钠钙矾 芒硝 柴达木盆地 气候与环境
下载PDF
藏南卡鲁雄峰枪勇冰川新冰期冰川发育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金花 李英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8-354,共7页
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全新世以来,冰川呈加速退缩趋势。冰川地貌是冰川变化最直接的证据。枪勇冰川发源于卡鲁雄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雨影区,雅鲁藏布江以南,冰川末端在海拔5000 m附近,冰川面积约为6.63 km2。枪勇沟... 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全新世以来,冰川呈加速退缩趋势。冰川地貌是冰川变化最直接的证据。枪勇冰川发源于卡鲁雄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雨影区,雅鲁藏布江以南,冰川末端在海拔5000 m附近,冰川面积约为6.63 km2。枪勇沟从外至内共保存有4期冰碛垄,其中以"大枪勇错"外侧的新冰期冰碛垄最为高大,终碛垄高约30 m,且形态清晰。文章基于野外观察及谷歌影像(Google Earth)上冰碛垄的分布范围,恢复并计算了新冰期时枪勇冰川面积约为10.0 km2,较现代冰川扩张了1.5倍。采用VOLTA模型计算了现代冰川的体积为0.21±0.04 km3,平均厚度约为31.7 m。基于纵剖线模型模拟了新冰期冰川表面高程,新冰期冰川平均厚度约为58.5 m,冰川体积约0.59±0.12 km3,是现代冰川体积的2.8倍,体积减小较面积退缩更为剧烈。利用积累区面积比率法(Accumulation Area Ratio Method,简称AAR),采用AAR值为0.7±0.05,基于现代冰川表面高程和模拟的新冰期冰川表面高程,计算现代冰川和新冰期冰川的物质平衡线高度(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简称ELA)分别为5780±70 m和5660±100 m,新冰期时平衡线高度降低了约120 m。而不利用模型恢复新冰期表面高程时,平衡线降低值为240 m,可能高估约120 m。新冰期时,枪勇冰川扩张受区域降温控制,冰川前进可能是对4.2 ka冷事件的响应。冰碛垄形成时代和大枪勇错孢粉数据表明,冰川可能在2.5 ka左右已经退缩,2.2 ka时退缩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平衡线 冰川体积 纵剖线模型 枪勇冰川 新冰期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静态水体污染后底泥吸附方式与内源污染治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水资源保护》 CAS 2002年第3期24-26,30,共4页
用2 10 Pb和13 7Cs确定长江中下游静态水体表层底泥的年代 ,采用SEM方法观察底泥的吸附类型和形态 ,用电子探针和能谱仪等分析其化学成分 ,以底泥的粘土矿物、有机质碎屑和砂矿物吸附程度作为确定底泥污染程度的判别指标 ,认为当底泥中... 用2 10 Pb和13 7Cs确定长江中下游静态水体表层底泥的年代 ,采用SEM方法观察底泥的吸附类型和形态 ,用电子探针和能谱仪等分析其化学成分 ,以底泥的粘土矿物、有机质碎屑和砂矿物吸附程度作为确定底泥污染程度的判别指标 ,认为当底泥中的砂矿物表面吸附污染物形成膜后 ,内源污染严重 ,污染物易重新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静态水体 污染 底泥污染 SEM
下载PDF
青藏高原现代最大冰原区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孝泽 屈建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1-497,共7页
普若岗日冰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原,总面积达400km2.野外观察表明,从现代冰舌前端开始向山外有5套终碛垄和侧碛垄系列,分别称之为冰碛垄Ⅰ、Ⅱ、Ⅲ、Ⅳ和Ⅴ.根据地貌位置、地层关系、相对风化程度、风的改造程度和覆盖在有冰川漂砾的戈... 普若岗日冰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原,总面积达400km2.野外观察表明,从现代冰舌前端开始向山外有5套终碛垄和侧碛垄系列,分别称之为冰碛垄Ⅰ、Ⅱ、Ⅲ、Ⅳ和Ⅴ.根据地貌位置、地层关系、相对风化程度、风的改造程度和覆盖在有冰川漂砾的戈壁上的沙子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并与中国西部山地第四纪冰川数值年代比较,这些冰碛垄分别形成于现代冰川、小冰期、新冰期、末次冰期晚阶段和早阶段.冰碛垄V中的花岗岩漂砾散布于距山前6km以内的山麓平原,说明在第四纪晚期冰原西坡的古冰川虽到达山麓平原,但未能与邻近山地古冰川相连形成统一大冰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普若岗日冰原 第四纪 冰川作用 5套终碛垄 相对年代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冰碛地貌测量与演化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恩 李艳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6-324,共9页
采用后差分GPS方法对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河谷中时期的冰碛地貌进行实地测量与研究,结合该河谷数值年代,得到时间序列上关于各期次冰碛地貌终碛垄的平面面积、表面面积、体积等参数:基龙寺终碛平面面积、表面面积以及体积分别为1.53×... 采用后差分GPS方法对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河谷中时期的冰碛地貌进行实地测量与研究,结合该河谷数值年代,得到时间序列上关于各期次冰碛地貌终碛垄的平面面积、表面面积、体积等参数:基龙寺终碛平面面积、表面面积以及体积分别为1.53×106m2、1.90×106m2和1.98×108m3;绒布寺终碛为1.03×106m2、1.24×106m2和0.82×108m3;绒布德新冰期终碛为1.72×106m2、2.0×106m2和1.98×108m3;小冰期终碛及现代表碛为2.43×106m2、2.60×106m2和1.69×108m3.对比分析认为:河谷地形差异是控制绒布河谷冰碛地貌表面形态的主要因素,冰碛地貌形成过程中冰川退缩方式以及形成以后所遭受的流水切割、搬运等外力作用是影响冰碛垄规模大小差异的基本原因.受局地小气候差异影响,同期次侧碛表现出形态特征的不对称性:新冰期东坡侧碛坡度值大于西坡侧碛,前者为30.7°~46°,后者为30.7°~37.9°,另外在东坡侧碛发育有冰碛土柱,西坡侧碛未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绒布河谷 冰碛地貌 差分GPS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