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分布状态与生物力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89
1
作者 贺宝荣 许正伟 +3 位作者 郝定均 郭华 王栋琪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8-773,共6页
目的研究骨水泥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不同区域分布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老年尸体腰椎标本(包括L。也),共筛选49个椎体... 目的研究骨水泥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不同区域分布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老年尸体腰椎标本(包括L。也),共筛选49个椎体。对各椎体标本施加轴向压力负载,测量各椎体的原始强度和刚度,并建立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按临床PKP手术操作要求根据不同的椎体分区灌注骨水泥,分为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每组7个椎体。测量每组的最大压缩强度和刚度。结果PKP术后各实验组最大压缩强度较初始强度均明显增强。单侧前2/3灌注组和单侧后2/3灌注组比较,单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体最大压缩强度双侧全灌注组〉单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单侧前2/3灌注组和单侧后2/3灌注组。PKP术后双侧全灌注组椎体刚度和初始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度均明显小于初始刚度。单侧前2/3灌注组、单侧后2/3灌注组和单侧全灌注组比较,D和双侧后2/3灌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单侧前2/3灌注组、单侧后2/3灌注组和单侧全灌注组。结论骨水泥分布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不同区域,其生物力学性能存在差异,骨水泥在椎体双侧分布较单侧分布可以获得更好的生物力学效应。骨水泥均匀分布于椎体前2/3区域是较为理想的分布状态。但仍需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6
2
作者 郑博隆 郝定均 +9 位作者 林斌 高林 闫亮 杨小彬 惠华 范顺武 邓忠良 朱悦 贺宝荣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19例上胸椎OVCF患者(20个椎体)资料(机器人组)和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徒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21例上胸椎OVCF患者(21个椎体)资料(徒手组)。机器人组男5例,女14例;年龄62~88岁;徒手组男6例,女15例;年龄64~83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和血管栓塞),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H)和伤椎后凸角(KA)观察疗效。结果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中19例患者(20个椎体)和徒手组中21例患者(21个椎体)均顺利完成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40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37.9±8.2)min]、骨水泥注入量[(2.3±0.9)mL]、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0.0%,2/20)均少于或低于徒手组[(46.2±9.4)min、(4.2±1.3)mL、42.9%(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和血管栓塞发生。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ODI、AH和K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T1~T4)OVCF临床疗效满意,可减少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并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手术机器人
原文传递
按不同损伤分级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1
3
作者 郭瑞 王宥涵 +4 位作者 杨小彬 孔令擘 郝定均 贺宝荣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00-707,共8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按不同损伤分级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38例陈旧性胸腰椎OVCF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189...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按不同损伤分级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38例陈旧性胸腰椎OVCF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189例;年龄63~78岁,平均66.8岁.骨密度T值为(-3.8±0.3)SD.损伤节段:T7~T935例,T10~L2171例,L3~L432例.16例伴神经损伤,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14例,D级2例.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复杂程度分为Ⅰ~Ⅴ级并进行个性比处理:Ⅰ级86例,采用椎体强化术;Ⅱ级60例,采用后路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必要时联合椎体强化术;Ⅲ级44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Ⅳ级30例,采用后路截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术;Ⅴ级18例,采用后路截骨(减压)矫形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矢状面指数、ASIA分级,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平均18.5个月.Ⅰ~Ⅴ级患者VAS由术前(8.0±0.7)分、(8.1±0.7)分、(8.3±0.89)分、(8.1±0.7)分、(8.2±0.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1±0.8)分、(2.0±0.8)分、(2.2±0.8)分、(2.3±0.8)分、(2.2±0.8)分(P均<0.05);ODI由术前69.5±3.0、70.1±2.0、70.3±2.1、69.9±1.9、70.0±2.2改善至末次随访的39.8±2.2、39.1±2.4、40.1±2.1、39.0±2.3、39.5±2.3(P均<0.05).椎体矢状面指数由(89.7±2.1)%、(74.4±8.3)%、(75.0±6.7)%、(72.3±5.2)%、(71.1±2.1)%改善为(85.2±7.4)%、(84.2±5.5)%、(85.1±4.4)%、(86.2±3.5)%、(83.4±1.7)%(P均<0.05).16例伴神经损伤的患者,ASIA分级由术前C级14例、D级2例改善至末次随访的D级4例、E级12例.共11例(Ⅰ级7例、Ⅱ级1例、Ⅳ级2例、Ⅴ级1例)患者后期出现了椎体高度丢失,但仅有2例因出现严重的腰背痛,而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对于陈旧性胸腰椎OVCFs,应用按不同损伤分级手术的理念能有效指导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原文传递
ICU老年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卫青 黄伟 +3 位作者 郑勇 宋隽 杨晓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3月医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329例的临床资料,清洁患者口腔,利用气管镜或通过人工气道的方式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3月医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329例的临床资料,清洁患者口腔,利用气管镜或通过人工气道的方式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置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相关基础疾病等情况,归纳ICU老年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结果 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VAP发生率为23.71%(78/329);共培养分离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1株占64.89%,革兰阳性菌29株占30.85%,真菌4株占4.26%;年龄,合并糖尿病、意识昏迷、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入住ICU时间是ICU老年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导致ICU老年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较多,给予患者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是预防和减少VAP发生的重要途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老年 呼吸机相关肺炎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5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2 位作者 许正伟 郭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 分析对比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y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16例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组),35例患者行ACDF(B组)... 目的 分析对比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y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16例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组),35例患者行ACDF(B组),于术前、出院前、术后6周、3、6、12、24个月及随后每半年一次随访,通过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治疗效果.同期摄X线片,检测病变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6年以上随访,平均73.5个月.A组术后无假体移位、脱落等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自发融合;置换节段活动度与置换前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X线片示植骨全部达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满意.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及SF-36评分、NDI,术后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B组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而A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疗效良好,同时还可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减少轴性症状,为颈椎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椎 假体与植入物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血清白细胞介素-6对感染相关脓毒症患者病情的评估效果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智慧 郑洁 +2 位作者 黄伟 郑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580-25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对感染相关脓毒症患者病情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0月于医院住院治疗且行IL-6检测的58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疑似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进行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将qSOFA评分≥2分...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对感染相关脓毒症患者病情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0月于医院住院治疗且行IL-6检测的58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疑似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进行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将qSOFA评分≥2分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研究对象中选择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与研究组相匹配的未感染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脓毒症患者(SOFA评分≥2分)74例与非脓毒症患者(SOFA评分<2分)9例。74例脓毒症患者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休克患者7例,非脓毒症休克患者67例。比较患者血清IL-6水平在各组之间及不同SOFA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为[95.3(50.7,222.4)]pg/ml高于对照组[9.8(6.4,18.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为[90.7(51.3,222.4)]pg/ml高于非脓毒症患者的[20.5(9.2,98.0)]pg/ml(P<0.05);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为[2185.9(426.4,4762.6)] pg/ml高于非脓毒症休克组的[87.4(22.5,2012.5)] pg/ml(P<0.05);不同SOFA评分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IL-6水平对于脓毒症的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重要价值,血清IL-6水平与不同SOFA评分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IL-6 感染 脓毒症 病情
原文传递
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Genant Ⅲ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正平 +6 位作者 赵勤鹏 曹子君 黄琳红 王栋琪 许正伟 刘团江 郝定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 通过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观察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GenantⅢ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通过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观察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GenantⅢ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强化复位组(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30例)和传统组(采用PKP治疗,2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骨水泥用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 24个月,平均21个月.与传统组比较,强化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伤椎骨水泥用量多、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和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百分比、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复位组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前缘高度百分比及cobb角较传统组恢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3个月、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ODI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PKP来说,对于塌陷、成角严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经皮骨水泥强化复内固定联合PVP可能是一种更可靠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原文传递
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郑洁 黄伟 +3 位作者 郑勇 吴智慧 夏丽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接受呼吸机治疗超过48h的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接受呼吸机治疗超过48h的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等临床资料,归纳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共有48例发生VAP,发生率为40.00%;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62.50%,以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4株占21.8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0株占15.63%;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是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VAP的病原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当引起重视;应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高翔成 都金鹏 +7 位作者 闫亮 吴佳源 赵志刚 高林 惠华 郝定均 贺宝荣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5-212,共8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538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7例,女1161例;年龄45~115岁[(7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538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7例,女1161例;年龄45~115岁[(71.7±10.8)岁]。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骨水泥移位组(78例)和骨水泥非移位组(146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骨密度、基础疾病、病变节段、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骨水泥渗漏(前缘)、骨水泥黏度、骨水泥弥散比、骨水泥交织度、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靶向位置、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及佩戴支具时间等与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术前骨密度、病变节段、手术方式、骨水泥渗漏(前缘)、骨水泥黏度、骨水泥弥散比、骨水泥交织度、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靶向位置、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及佩戴支具时间与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手术入路4个因素与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骨密度(OR=2.45,95%CI 1.81~7.50,P<0.01)、手术方式(OR=4.56,95%CI 1.86~8.44,P<0.01)、骨水泥渗漏(前缘)(OR=5.77,95%CI 2.85~9.20,P<0.01)、骨水泥黏度(OR=7.36,95%CI 1.01~1.77,P<0.01)、骨水泥弥散比(OR=6.84,95%CI 1.69~13.39,P<0.01)、骨水泥交织度(OR=8.97,95%CI 2.29~14.97,P<0.01)、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OR=6.39,95%CI 1.06~9.47,P<0.01)、骨水泥靶向位置(OR=7.93,95%CI 1.64~11.84,P<0.01)、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OR=6.78,95%CI 1.84~6.96,P<0.01)及佩戴支具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椎体强化术
原文传递
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重度压缩性骨折43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高文杰 +2 位作者 郭华 刘海平 胡雄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骨折患者4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术...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骨折患者4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局部后凸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50~130min,平均72min;术中出血量30~80ml。全部患者均完成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4个月(12~2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的(41.61±5.37)%恢复到术后(88.91±3.95)%和末次随访时(86.69±3.39)%。局部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31.69±6.11)°纠正到术后(11.91±2.66)°和末次随访时(13.04±2.40)°。VAS评分由术前的(6.57±0.95)分改善到术后(2.91±0.79)分和末次随访时(1.12±0.67)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无明显差异。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内固定失败及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骨折,同时具有创伤小,高度恢复满意,远期后凸进展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学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腰椎 胸椎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自行研发的可弯曲椎体成形器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博隆 郝定均 +4 位作者 闫亮 许正伟 杨小彬 贺宝荣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81-887,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自行研发的可弯曲椎体成形器与传统直形骨水泥注入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可弯曲椎体成形器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 目的通过比较自行研发的可弯曲椎体成形器与传统直形骨水泥注入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可弯曲椎体成形器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40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61例,女79例;年龄55~88岁,平均70.3岁,骨折椎体分布为T5~T12。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A组患者(67例)接受可弯曲椎体成形器治疗,B组患者(73例)接受传统直形骨水泥注入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对侧分布率和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术后1 d、术后1、2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节段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平均26.7个月。A、B患者的手术时间[(28.1±4.2)、(26.3±3.2)min]和骨水泥渗漏率[34.3%(23/67)、17.8%(13/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A组的骨水泥注入量[(5.6±1.2) mL]和骨水泥对侧分布率(71.5%±11.3%)均高于B组[(4.9±1.1) mL和65.7%±12.9%],术后1、2年A组的VAS评分[(2.8±0.7)、(3.0±0.9)分]和后凸cobb角(25.2°±5.2°、26.8°±5.5°)低于B组[(3.1±0.8)、(3.4±0.8)分和27.7°±4.9°、29.1°±1.6°],术后1、2年A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39.2%±8.1%、37.1%±7.2%)高于B组(35.4%±7.8%、33.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间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相比于传统直形骨水泥注入器,自行研发的可弯曲椎体成形器能获得更好的骨水泥椎体对侧分布,有效维持伤椎椎体高度,同时能达到更好的远期止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椎骨折 可弯曲 椎体成形器
原文传递
新型与常规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郝定均 +4 位作者 胡雄科 杨明 尹新华 王晓东 赵勤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比较常规经皮椎弓根钉和新型强力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16-06诊治的66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采用常规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2例(常规组),采用新型强力复位经... 目的比较常规经皮椎弓根钉和新型强力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16-06诊治的66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采用常规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2例(常规组),采用新型强力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4例(新型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时腰痛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 6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6(12~27)个月。常规组与新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与新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均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新型强力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在恢复伤椎高度及改善后凸畸形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强力复位椎弓根钉 内固定 微创 经皮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闫亮 +1 位作者 贺宝荣 郝定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椎体,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椎体,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结果:356节椎体中共有39节(10.9%)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骨折部位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与邻近椎体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数量,胸腰段骨折是PVP治疗OVCF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化瘀解毒汤对脓毒血症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及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物质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冬 王雪松 +2 位作者 陈炜 黄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汤对脓毒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及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物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化瘀解毒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补充血容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吸氧等综合治... 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汤对脓毒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及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物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化瘀解毒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补充血容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吸氧等综合治疗,化瘀解毒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化瘀解毒汤治疗,每日1剂,持续治疗2周。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DIC评分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树突状细胞相关表面分子CD80、CD83、CD86表达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L-6、TNF-α、PCT水平均降低(P<0.01),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均降低(P<0.01),CD80、CD86水平均降低(P<0.01),CD83水平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瘀解毒组血清IL-6、TNF-α、PCT水平均较低(P<0.01),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均较低(P<0.01),CD80、CD86水平均较低(P<0.01),总有效率较高(P<0.01)。结论化瘀解毒汤辅助治疗脓毒血症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可能与调节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物质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化瘀解毒汤 APACHEⅡ评分 ISTH DIC评分 树突状细胞功能
下载PDF
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庆达 贺宝荣 +9 位作者 惠华 高林 杨俊松 刘团江 郑博隆 黄云飞 赵志刚 都金鹏 郝定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2239-2245,共7页
目的探讨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后路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后路矫形术治疗的98例Lenke 5型... 目的探讨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后路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后路矫形术治疗的98例Lenke 5型AIS患儿的病历资料。98例患儿中,男23例,女75例,年龄(14.5±2.2)岁(10~18岁)。根据末次随访时,交界性后凸角(PJA)是否大于10°且较术前增加大于10°以上,将患儿分为PJK组和非PJK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与术后PJK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术后PJK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98例行后路矫形术治疗的Lenke 5型AIS患儿中,PJK组35例,非PJK组63例。PJK组和非PJK组分别随访(35.6±7.3)和(36.4±7.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上端固定椎(UIV)位置和交界区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UIV位于T_(10)~T_(12)、交界区PLC损伤、术前冠状位胸弯角(TC)、术前及末次随访交界性后凸角(PJA)、术前及末次随访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差值(PI‑LL)均与术后PJK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OR=2.50、5.37、0.92、1.12、1.32、1.06、3.3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UIV位于T_(10)~T_(12)(OR=2.346,95%CI:1.582~3.481,P=0.001)、交界区PLC损伤(OR=5.112,95%CI:1.283~20.418,P=0.023)及末次随访PI‑LL(OR=1.826,95%CI:1.558~24.745,P=0.012)是Lenke 5型AIS患儿术后PJK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Lenke 5型AIS患儿术后UIV固定至胸腰段、交界区的PLC损伤及术后PI‑LL过大可能是PJK发生的危险因素,建议UIV避免选至胸腰段、术中保护位于UIV附近的PLC及恢复良好的PI‑LL关系可降低PJK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折固定术 近端交界性后凸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二聚体水平监测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铭 黄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153-4155,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D-二聚体(D-D)动态监测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分组:4~5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3分为重... 目的 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D-二聚体(D-D)动态监测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分组:4~5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3分为重度残疾组(24例);1~2分为预后恶劣组(15例),比较各组术前、术后1d、5dNSE及D-D的变化特点。结果 HICH组NSE、D-D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NSE、D-D术前、术后1d及术后5d依次降低,任意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恶劣组NSE、D-D术前、术后1d及术后5d无显著变化,任意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转归HICH患者NSE、D-D监测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及预后恶劣组三组术前NSE、D-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及术后5d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及预后恶劣组三组NSE、D-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时间段NSE、D-D在预后良好组、重度残疾组及预后恶劣组依次升高,任意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ICH患者NSE及D-D的动态监测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D-二聚体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负面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铭 韩冬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07-3011,共5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心内科收治的162例冠心病SAP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心内科收治的162例冠心病SAP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观察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TC、TG、HDL-C、LDL-C)、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炎症指标(TNF-α、hs-CRP)、MMP-9水平及负面情绪(HAMA、HAMD)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96.30%vs 88.89%)(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TNF-α、hsCRP、MMP-9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TC、TG、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TNF-α、CRP、MMP-9及HAMA评分、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95.06%vs 86.42%)(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SAP能显著缓解症状,调节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柴胡疏肝散 血府逐瘀汤 血瘀 负面情绪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其与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冬 王雪松 +2 位作者 陈炜 黄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548-355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因素及其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基因多态性相关性,为了解患者预后因素及其基因机制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2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治... 目的探讨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因素及其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基因多态性相关性,为了解患者预后因素及其基因机制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2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治疗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存活组87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患者TLR2、TLR4、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L-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IRAK1)基因相关位点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126例脓毒症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6株占62.67%、革兰阳性菌50株占23.04%、真菌31株占14.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休克、APACHEⅡ评分、MODS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TLR2、TLR4各基因位点上,其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无明显关系,而在IRAK1(rs1059702)基因位点上,其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脏器功能衰竭明显影响患者临床与预后,此外,基因因素在脓毒症患者治疗预后中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作用,Toll样受体基因IRAK1(rs1059702)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死亡 风险分析 TOLL样受体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CT精确定位穿刺与常规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小彬 贺宝荣 +2 位作者 郝定均 闫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1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通过和常规穿刺的对照研究,探讨CT精确测量定位单侧穿刺在治疗Kummell's病中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01-2013—01诊治的64例Kummell's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CT精确定位组,B组为常规穿刺组,2组... 目的通过和常规穿刺的对照研究,探讨CT精确测量定位单侧穿刺在治疗Kummell's病中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01-2013—01诊治的64例Kummell's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CT精确定位组,B组为常规穿刺组,2组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64例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1.9个月。A组射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骨水泥分布状态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Kummell's病患者,CT精确定位穿刺法骨水泥分布状态要优于常规穿刺组,该技术操作简单,明显减少了患者和术者的射线暴露次数,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s病 精确定位穿刺 常规穿刺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三维CT
原文传递
脊髓病体征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诊断意义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文杰 +1 位作者 郭华 王彪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病体征在需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M)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颈椎病主诉患者152例,根据是否有脊髓损伤症状分为两组,纳入标准组(CM组)78例,对照组74例,对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影像学特征、脊髓病体征及术后... 目的:探讨脊髓病体征在需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M)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颈椎病主诉患者152例,根据是否有脊髓损伤症状分为两组,纳入标准组(CM组)78例,对照组74例,对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影像学特征、脊髓病体征及术后JOA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CM组78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脊髓病体征更普遍(79%与57%;P=0.05)。脊髓病体征对于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敏感性不高,22%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没有任何的脊髓病体征。有脊髓信号改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脊髓病体征。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大多出现脊髓损害的体征,对于缺乏体征的患者,应结合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确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诊断 脊髓病压迫症 @腱反射亢进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