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极膜/疏水透气膜-电化学体系高效去除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严樟 文杰 +1 位作者 蒋柱武 冯春华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氨氮作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形态受水体pH影响。针对废水中氨氮处理过程的pH依赖性问题,利用双极膜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H~+/OH~-稳定生成的特性,构建了双极膜/疏水透气膜-电化学(BPM/GPM-EC)体系。该体系通过电化学分离... 氨氮作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形态受水体pH影响。针对废水中氨氮处理过程的pH依赖性问题,利用双极膜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H~+/OH~-稳定生成的特性,构建了双极膜/疏水透气膜-电化学(BPM/GPM-EC)体系。该体系通过电化学分离(回收)和氧化(降解)两种工艺的结合,实现了高效的氨氮去除效率。当初始氨氮浓度为4 000 mg·L^(-1)时,在电流密度10 mA·cm^(-2)条件下,BPM/GPM-EC间歇式(以回收为目的)运行5 h后,废水中氨氮去除率达到99.3%,回收率为92.3%,比能耗为18.2 kW·h·kg^(-1) N。而BPM/GPM-EC采用连续式(氨氮回收/氧化协同进行)运行处理含4 000 mg·L^(-1)氨氮的模拟废水,在0.28 mL·min^(-1)流速条件下,可实现76.2%的氨氮回收率及废水中氨氮的全部去除,比能耗仅为14.9 kW·h·kg^(-1) N。研究结果表明,BPM/GPM-EC体系通过集成氨氮的分离与氧化,实现了废水中氨氮的低耗高效处理,为含氨废水的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双极膜 电化学分离 电化学氧化
下载PDF
阳极材料对电氧化及其耦合UV处理酸性氨氮废水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黄伟俊 严樟 +4 位作者 文杰 郑文笑 黄子元 马欢心 冯春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5-3657,F0002,共14页
线路板制造等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酸性氨氮废水,传统的生物硝化/反硝化、物理分离、折点加氯等方法不适用于酸性条件处理.电氧化体系具有pH适应性广、药剂投加量小、绿色高效等优势,是处理酸性氨氮废水的潜在应用技术.电极材料是... 线路板制造等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酸性氨氮废水,传统的生物硝化/反硝化、物理分离、折点加氯等方法不适用于酸性条件处理.电氧化体系具有pH适应性广、药剂投加量小、绿色高效等优势,是处理酸性氨氮废水的潜在应用技术.电极材料是电化学处理氨氮废水的关键因素之一,系统探讨酸性水质影响下不同阳极的除氨性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研究考察Ti/RuO_(2)-IrO_(2)、Ti/PbO_(2)、Ti/SnO_(2)-Sb等3种商业电极在酸性环境下电氧化及其耦合UV体系降解氨氮性能差异,并通过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推测酸性氨氮废水处理中UV协同强化机制.结果表明:(1)阳极析氯性能是酸性氨氮废水降解的关键因素之一,Ti/SnO_(2)-Sb阳极在pH=2时游离氯积累量为145.0 mg·L^(-1),分别是Ti/RuO_(2)-IrO_(2)阳极与Ti/PbO_(2)阳极的2.13倍及1.95倍,相对应其氨氮去除速率为Ti/RuO_(2)-IrO_(2)阳极的2.79倍,Ti/PbO_(2)阳极的1.90倍;(2)UV的引入加速了酸性氨氮废水处理,电氧化耦合UV体系较电氧化体系氨氮降解速率提高了1.98-2.67倍,结合掩蔽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表征,证明氯自由基物种在电氧化耦合UV体系氨氮氧化过程起到关键作用;(3)3种电极电氧化耦合UV体系实现了金属冲洗废水和氨气吸收塔清洗废水两股实际酸性废水中氨氮的有效处理;(4)尽管Ti/SnO_(2)-Sb阳极单次氧化氨氮性能最佳,但是其稳定性最差,通过比较3种阳极不同体系下去除1kgNH_(4)^(+)-N的阳极耗损费用,发现Ti/PbO_(2)相较其余两种阳极成本减少10.24-271.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氧化 阳极材料 电化学 UV协同 活性氯物种
下载PDF
超长大跨度商业综合体结构关键问题分析与设计
3
作者 文杰 周浩 +2 位作者 卜丹 王石高 方辉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59-464,共6页
长沙某商业广场为地上四层、地下两层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高度约21m,平面尺寸东西向约210m,南北向约120m,建筑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平面未设置结构缝,为超长结构,进行温度应力分析,根据应力计算附加配筋,并且在混凝土中加入抗渗复合... 长沙某商业广场为地上四层、地下两层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高度约21m,平面尺寸东西向约210m,南北向约120m,建筑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平面未设置结构缝,为超长结构,进行温度应力分析,根据应力计算附加配筋,并且在混凝土中加入抗渗复合材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内部连廊处梁最大跨度25.7m,支撑扶梯的悬挑梁最大悬挑长度8.6m,针对大跨度和长悬挑,结构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满足承载力及挠度控制要求,并补充楼盖舒适度分析。圆形和椭圆形中庭处屋顶为钢网壳采光顶,圆形钢网壳直径19.85m,椭圆形钢网壳长轴31.55m,短轴22.15m,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屈曲分析,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结构 缓粘结预应力 单层网壳 舒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