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昊 王文迪 +2 位作者 吴东哲 高晓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257-4264,共8页
背景: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采用共振频率下的深慢呼吸方式在心血管系统中引起有节奏的高幅度振荡,从而刺激和锻炼自主神经反射及压力反射的一种呼吸训练方式。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系统综述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如何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并... 背景: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采用共振频率下的深慢呼吸方式在心血管系统中引起有节奏的高幅度振荡,从而刺激和锻炼自主神经反射及压力反射的一种呼吸训练方式。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系统综述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如何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并产生作用的。研究者们对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的机制缺乏全面认识,且对其应用进展及方案尚不完全清楚。目的:对国内外现有的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对不同人群症状影响的试验研究进行梳理,介绍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机制及应用进展。方法:以“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共振呼吸,自主神经,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呼吸训练”“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Resonance breathing,Heart rate variability,Autonomic nerve,Breathing training,Chronic diseases,Mental illness,biofeedback”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获得相关文献75篇。结果与结论:①机体的振荡系统与共振系统是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产生作用的前提,振荡反映了外部刺激和自身调节的反射系统的运作,共振则是两个系统的同步振荡引起更高的振幅运作。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是维持稳定的内环境的前提,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会伴随心率变异性降低并与相关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基于心血管系统的共振特性,以共振频率下的深慢呼吸方式在心血管系统中引起有节奏的高幅度振荡,改善交感和副交感系统反射的调节功能,增强两个系统之间的平衡调节。③心血管系统共振的两个主要机制是压力反射闭环通路和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两个机制以及压力反射特有的延迟共同作用导致在共振频率节奏的呼吸时,心率与呼吸呈现0°相位角的振荡,血压与呼吸呈现180°相位角振荡,是一种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 共振呼吸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生物反馈 呼吸训练 慢呼吸 应激 身心健康 生理调节
下载PDF
足球运动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测试非接触性损伤风险标准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津沁 崔建 +3 位作者 高晓嶙 朱超 黄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1-1646,共6页
背景:落地错误评分系统(LESS)测试是评估非接触性损伤风险的标准,目前尚无对中国大学生足球运动项目的开发。目的:建立大学生足球运动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测试评估标准,为评价该人群非接触性损伤风险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 背景:落地错误评分系统(LESS)测试是评估非接触性损伤风险的标准,目前尚无对中国大学生足球运动项目的开发。目的:建立大学生足球运动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测试评估标准,为评价该人群非接触性损伤风险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0所高校足球队的219名运动员进行标准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测试,通过问卷和医学检查跟踪调查受试者测试后1年内下肢和躯干非接触性损伤情况,确定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测试指标的性别差异及评估标准。结果与结论:①219名受试者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总分(8.22±1.65)分,其中男性(8.29±1.74)分、女性(8.07±1.44)分,男女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测试后1年内,219名受试者总体损伤率为10.05%,发病率为15.98%;男性受试者下肢及躯干非接触性损伤的损伤率为12.75%,发病率为20.13%;女性受试者下肢及躯干非接触性损伤的损伤率为4.29%,发病率为7.14%,男女间损伤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损伤组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总分高于非损伤组[(9.50±1.14),(8.08±1.64)分,P<0.01];男性受试者中,损伤组的错误评分系统总分高于非损伤组[(9.63±1.12),(8.09±1.73)分,P<0.01];④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总分曲线下面积为0.773(P=0.000),对男性受试者下肢及躯干非接触性损伤风险有诊断意义,最佳截断点为8.5,灵敏度为0.842,特异性为0.623,阳性似然比为2.233,阴性似然比为0.254,相对危险系数为8.400,比值比为8.816;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总分对女性受试者下肢及躯干非接触性损伤风险没有诊断意义;⑤结果表明,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测试可以作为中国大学生男性足球运动员下肢及躯干非接触性损伤风险的评估标准,最佳截断点为8.5分,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测试≥8.5分的男性运动员下肢及躯干非接触性损伤风险是<8.5分运动员的8.4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地错误评分系统测试(LESS) 非接触性损伤 损伤风险 足球 跳跃 落地
下载PDF
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主导思想沿革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3期60-63,共4页
本文对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主导思想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对其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主导思想 历史沿革
下载PDF
运动过程中人体“二氧化碳耐受力”与心肺耐力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东哲 高晓嶙 +3 位作者 李闯涛 王昊 王文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693-3699,共7页
背景:最大摄氧量作为评估心肺耐力的“金标准”,根据其概念的逻辑关系,除心肺功能外,外周组织(肌肉)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应作为心肺耐力水平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心肺功能水平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氧气供应的重要保证因素,但或并不能作为氧气利... 背景:最大摄氧量作为评估心肺耐力的“金标准”,根据其概念的逻辑关系,除心肺功能外,外周组织(肌肉)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应作为心肺耐力水平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心肺功能水平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氧气供应的重要保证因素,但或并不能作为氧气利用的“关键因素”。目的:通过评估有氧代谢过程中人体CO_(2)耐受力,探究其与心肺耐力的关联。方法:在北京5所高校筛选92名健康在校大学生,经受试者知情同意,进行心肺运动试验采集CO_(2)耐受及心肺耐力评估指标,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经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人体CO_(2)耐受力指标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绝对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2)通过CO_(2)耐受指标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准确解释及预测最大摄氧量的变化(校正R^(2)分别为0.847,0.668,P<0.01),模型验证评价提示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有氧代谢过程中人体CO_(2)耐受指标与最大摄氧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有氧代谢过程中高CO_(2)耐受力预示着更强的心肺耐力水平,且通过数理模型发现有氧代谢过程中CO_(2)耐受指标可在较大程度上对最大摄氧量的变化提供解释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耐受力 心肺耐力 心肺运动试验 最大摄氧量 动脉血CO_(2)分压
下载PDF
专家系统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4
5
作者 郑伟 安佰强 +2 位作者 王小雨 刘巍 《电子世界》 2013年第4期87-88,共2页
近三十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人工智能一个重要分支的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 近三十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人工智能一个重要分支的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而且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和成熟。[1]随着现代工业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设备日趋智能化、复杂化,专家系统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专家系统主要依赖于领域专家的感官和专业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系统 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 应用科学 计算机技术 科学技术 现代工业 生产设备
下载PDF
蜜网的工作方式及其基本架构探究
6
作者 郑伟 +1 位作者 朱戈 崔玉君 《电子测试》 2013年第4X期255-256,共2页
该文介绍了三代蜜网技术的网络拓扑结构,指出蜜网技术的工作方式包括数据控制、数据捕获和数据分析三种。
关键词 蜜网 网络拓扑结构 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