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四湖消落带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释放风险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志斌 徐国栋 +7 位作者 张晓蕊 鞠颂 林建伟 张彦浩 孙杰 王书义 张向阳 时延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12-1922,共11页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最大的调蓄湖泊,周期性水位涨落会形成大面积消落带,认知消落带底泥磷形态赋存特征、影响因素及释放潜能,对于保障东线调水水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分析了南四湖消落带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探讨了各形态磷与...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最大的调蓄湖泊,周期性水位涨落会形成大面积消落带,认知消落带底泥磷形态赋存特征、影响因素及释放潜能,对于保障东线调水水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分析了南四湖消落带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探讨了各形态磷与土地利用、母质类型及底泥理化因素之间的关系,评价了南四湖消落带底泥磷的污染程度并分析了其释放风险.结果发现,消落带底泥中总磷(TP)、无机磷(IP)、NaOH提取态磷(NaOH-P)、HCl提取态磷(HCl-P)和有机磷(OP)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45.37、510.51、50.42、460.09和234.86 mg/kg,以HCl-P为主的IP占比较高.南四湖消落带底泥各形态磷含量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TP、IP、OP、HCl-P和NaOH-P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7%、36.9%、29.6%、37.6%和51.2%.自然湿地、乔木林地和水浇地等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底泥NaOH-P、HCl-P、IP、OP和TP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壤类型对消落带底泥OP含量影响明显,但对TP、IP、NaOH-P和HCl-P含量则影响不大.NaOH-P含量与HCl-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与OP含量则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南四湖周边30多km^(2)消落带底泥磷污染程度相对较高,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底泥分别占5.9%、76.5%和17.6%,部分区域底泥磷释放潜能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南四湖消落带内源磷释放控制以及水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消落带 底泥 磷形态 影响因素 污染评价 释放风险
下载PDF
1961-2020年沂蒙山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时延 李福孟 +3 位作者 王志峰 李炳旭 张志斌 李福林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6,共10页
基于1961-2020年2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数据,通过选取9个极端降水指数,利用5 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变换法、泰森多边形法及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 基于1961-2020年2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数据,通过选取9个极端降水指数,利用5 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变换法、泰森多边形法及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1 d最大降水量、5 d最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呈上升趋势,大雨日数、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极强降水量、连续干旱日数及连续湿润日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年降水量与大雨日数的突变情况类似,1980年后下降趋势明显,降水强度在1998年发生突变,突变之后变为增强趋势;各极端降水指数基本存在20 a左右的第一主周期;空间分布上,除连续干旱日数与降水强度外,其他7个指数空间分布相似,基本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格局,连续干旱日数整体呈现从东到西递减的趋势,降水强度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1980-2000年为降水异常年份多发时段,1964、2003和2020年为降水量典型异常偏高年份。研究结果可为沂蒙山区水资源规划、防灾减灾等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极端降水指数 时空变化特征 沂蒙山区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与微生物耦合对地下水修复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金龙 李梅 +2 位作者 于恒 焦晗 时延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06-1911,共6页
介绍了地下水PRB修复技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和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及其特点,总结了nZVI的“核-壳”结构以及物理和化学制备方法,探讨了nZVI降解地下水中重金属、非金属无机物、卤代有机物和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吸附、氧化/还原、沉... 介绍了地下水PRB修复技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和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及其特点,总结了nZVI的“核-壳”结构以及物理和化学制备方法,探讨了nZVI降解地下水中重金属、非金属无机物、卤代有机物和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吸附、氧化/还原、沉淀等原理。阐述了nZVI与微生物耦合体系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分析了nZVI对微生物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提出了耦合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NZVI 微生物 耦合体系 原位修复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的混合课程思政研究——以“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为例
4
作者 陈淑芬 时延 王永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6期129-132,共4页
新工科建设是为未来科技创新培养领军人才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肩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新工科发展需求相吻合。结合新工科发展需求,践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理念,以全面提高人才综合能力为核心点,提出了基于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思政... 新工科建设是为未来科技创新培养领军人才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肩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新工科发展需求相吻合。结合新工科发展需求,践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理念,以全面提高人才综合能力为核心点,提出了基于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思政改革策略,主要探究新工科的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思政元素的挖掘、实现路径及考核模式等方面,以此探索“三全育人”的有机融合路径,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创新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课程思政 混合课程
下载PDF
1977—2020年沂蒙山区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5
作者 回佩晨 徐旻天 +4 位作者 时延 王希 徐晶 徐征和 徐立荣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8,共14页
【目的】为深入掌握全球变暖背景下沂蒙山区极端气温事件及复合极端高温事件的动态演变特征,以期为预防区域性灾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1977—2020年沂蒙山区的逐日气温资料,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复小波... 【目的】为深入掌握全球变暖背景下沂蒙山区极端气温事件及复合极端高温事件的动态演变特征,以期为预防区域性灾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1977—2020年沂蒙山区的逐日气温资料,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复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沂蒙山区极端气温事件及昼夜复合高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极端气温指数对全球变暖停滞现象的响应特征及发生持续性昼夜复合高温事件时的环流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近44年,沂蒙山区暖指数(TN90、TX90、SU25)呈上升趋势,冷指数(TN10、TX10、FD0)呈现下降趋势,具有昼夜不对称性,昼夜温差缩小,促使昼夜复合高温事件的发生。(2)极端气温指数突变时间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期,突变时间上冷指数早于暖指数,突变后极端气温暖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极端气温冷事件的发生频率减少;昼夜复合高温事件以2012为界,前期波动不明显,高发于2012—2020年;各极端气温指数及昼夜高温事件均在1998—2012年间响应了全球变暖停滞现象。(3)沂蒙山区西部地区为暖夜日数(TN90)、暖昼日数(TX90)以及昼夜复合高温事件的增速显著高值区。(4)沂蒙山区夏季昼夜复合高温事件在2012—2020年持续性较强,南压高压异常偏北偏东,中层副热带高压异常西伸是影响沂蒙山区持续昼夜复合高温的环流机制。【结论】综上,研究区将延续暖化趋势,沂蒙山西部为极端气温事件及复合极端高温事件的高发区域且在近些年增温显著,应重点关注以上地区长历时高强度增温在城市规划、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及时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促进沂蒙山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时空变化 昼夜复合高温事件 全球变暖停滞 沂蒙山区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时空分布
下载PDF
1961-2020年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晶 时延 +1 位作者 徐征和 徐立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4,共9页
为了分析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沂蒙山区20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的逐日降雨数据,采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小波分析、反距离加权插值(IDW)等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 为了分析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沂蒙山区20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的逐日降雨数据,采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小波分析、反距离加权插值(IDW)等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沂蒙山区年均降雨侵蚀力为5081.59(MJ·mm)/(hm 2·h·a),且年际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年降雨侵蚀力存在22 a的主周期和7 a的次周期;降雨侵蚀力年内多集中在汛期6—9月份,占全年的84.15%;除秋季外,春季、夏季和冬季的降雨侵蚀力均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年均降雨侵蚀力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呈带状逐渐递减;各气象站变异系数的范围是0.32~0.53,地区差异比较明显,西部地区相对较大,南部地区相对较小。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与侵蚀性降雨分布基本一致,并且集中分布在汛期,因此要加强研究区汛期尤其是7月、8月份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可为研究区水土流失的监测、预报及治理等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土壤侵蚀 时空变化特征 日降雨侵蚀力模型 沂蒙山区
下载PDF
1970-2019年济南市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芹蕊 徐立荣 +3 位作者 时延 徐征和 徐晶 许功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为了研究济南市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基于济南市1970—2019年49个雨量站50 a的逐日降水资料,选用12个极端降水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降水量(PRCRTOT)呈显著增加趋势(p<... 为了研究济南市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基于济南市1970—2019年49个雨量站50 a的逐日降水资料,选用12个极端降水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降水量(PRCRTOT)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增加速率为31.04 mm/10 a;连续干旱日数(CDD)呈大幅下降趋势(p<0.05),下降速率为16.51 d/10 a,雨日日数(RD)、极端降水日数(R95)、极端降水总量(R95P)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年降水强度呈下降趋势(p<0.05),其余指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研究区雨日日数、极端降水日数、极端降水总量、连续干旱日数及年降水量发生明显突变,其他指数突变不明显;在周期变化上,多数指数存在22~27 a,17~17 a,7~10 a,4~5 a的主振荡周期;从空间分布看,极端降水指数的空间差异明显,大雨日数、1日最大降雨量、5日最大降雨量及年降水量高值区基本集中在原济南市中心城区、东南部山区和莱芜附近,低值区集中在北部郊区。总体而言,济南市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应重视城市排水,减少内涝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降水指数 时空变化 济南市
下载PDF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的教学研究
8
作者 伏苓 陈淑芬 +2 位作者 时延 王永磊 李梅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6期151-154,共4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教师以专业需求为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主线、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助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水资源...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教师以专业需求为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主线、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助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讲教师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两个层面的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整合多种技术手段,增加了师生互动,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成效。同时,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情怀与品质。通过学生和同行教师的评估反馈,教学改革在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培养,以及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 混合式课堂 思政教育
下载PDF
典型抗生素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特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凯璇 向令 +2 位作者 孙占学 章艳红 时延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86-1797,共12页
为系统探究抗生素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选取两类典型抗生素—磺胺类(Sulfonamides,SAs)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FQs),通过室内砂柱迁移实验,重点对比研究了水化学条件及介质粒径对两类抗生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系统探究抗生素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选取两类典型抗生素—磺胺类(Sulfonamides,SAs)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FQs),通过室内砂柱迁移实验,重点对比研究了水化学条件及介质粒径对两类抗生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抗生素在饱和石英砂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特性不同.在实验pH(5.6~9.5)条件下,低解离常数使得SAs多以带负电形态出现,因静电斥力导致SAs在石英砂介质中具有强迁移能力,流出液中SAs回收率>97%;pH、离子强度(NaCl、CaCl2)及介质粒径对抗生素的迁移无显著影响.FQs多呈阳离子形态及两性形态,受静电引力控制,FQs迁移能力相对较弱,但移动性随溶液pH升高而增大,NaCl和介质粒径对FQs迁移影响不显著,竞争吸附导致高浓度CaCl2促进FQs迁移能力.本研究结果阐明了SAs和FQs在多孔介质中不同水化学条件(pH、NaCl及CaCl2离子强度)下及不同介质粒径中的迁移过程,可为抗生素环境风险的预测和评估及污染修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迁移 环境风险 离子强度 柱实验 介质粒径
原文传递
平水期/枯水期南四湖溶解性有机物差异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志斌 闫大江 +5 位作者 鞠颂 张晓蕊 周永强 时延 孙杰 张彦浩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8-55,共8页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大的调蓄湖泊,研究南四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组成、来源与时空变化规律,对于保障东线调水水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FAC)等技术手段研究2019年5月及11月不同水...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大的调蓄湖泊,研究南四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组成、来源与时空变化规律,对于保障东线调水水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FAC)等技术手段研究2019年5月及11月不同水文情景下南四湖CDOM组成与来源特征。结果表明,PARAFAC解析EEMs获得3种荧光组分,即微生物作用的类腐殖酸C1、陆源类腐殖酸C2和类色氨酸C3。其中组分C1和C3贡献较大,二者合计可达80%,表明南四湖水体自生源类CDOM含量可能高于外源输入。组分C1与C2荧光强度在平水期低于枯水期,组分C3荧光强度在平水期高于枯水期。不同水文时期,3种荧光组分高值普遍出现于入湖河口处。分析表明,吸收系数a(254)、比紫外吸收系数SUVA_(254)和荧光峰积分比值I_(C)∶I_(T)与3种组分荧光强度显著相关,其中荧光组分C1与a(254)显著正相关(r^(2)=0.320,P<0.01),这意味着CDOM吸收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能有效揭示南四湖CDOM来源和光谱组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平行因子分析 光谱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