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被引量:1115
1
作者 施雅风 沈永平 胡汝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9-226,共8页
全球大幅度变暖 ,水循环加快 ,增强降水和蒸发 .中国西北部从 19世纪小冰期结束以来 10 0a左右处于波动性变暖变干过程中 .1987年起新疆以天山西部为主地区 ,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强劲信号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 全球大幅度变暖 ,水循环加快 ,增强降水和蒸发 .中国西北部从 19世纪小冰期结束以来 10 0a左右处于波动性变暖变干过程中 .1987年起新疆以天山西部为主地区 ,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强劲信号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导致湖泊水位显著上升、洪水灾害猛烈增加、植被改善、沙尘暴减少 .新疆其他地区以及祁连山中西段的降水和径流也有增加趋势 .这样气候转型前景如何 ,是仅为年代际波动还是可发展为世纪性趋势 ,是只限于天山西部还是可能扩及整个西北以至华北 .从引用现有区域气候模式预测 ,对径流变化模式预测和相似古气候情景的讨论 ,认为转向暖湿的趋势可以肯定 ,但目前尚不能确切预测转型扩大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转型 信号 西北地区 暖湿假说 古气候 水循环
下载PDF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被引量:909
2
作者 施雅风 沈永平 +4 位作者 李栋梁 张国威 丁永建 胡汝骥 康尔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由于全球显著变暖和水循环加快 ,使得中国西北主要是新疆地区于 1 987年气候发生突然变化 ,随着温度上升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内陆湖泊水位显著上升 ,洪水灾害也迅猛增加 ,同时 ,植被有所改善 ,沙尘暴日数锐减 ,... 由于全球显著变暖和水循环加快 ,使得中国西北主要是新疆地区于 1 987年气候发生突然变化 ,随着温度上升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内陆湖泊水位显著上升 ,洪水灾害也迅猛增加 ,同时 ,植被有所改善 ,沙尘暴日数锐减 ,从而改变了 1 9世纪末期至 2 0世纪 70年代的变暖变干趋势。以降水量增加超过蒸发量增加所导致的径流量增长及湖泊水位上升作为气候向暖湿转型的主要标准 ,西北地区目前的气候变化可分为 3个区域 ,即 1 )显著转型区 ;2 )轻度转型区 ;3)未转型区。作者初步认为 ,西北气候向暖湿转型可能是世纪性的 ,预期西北东部在 2 1世纪上半期也会向暖湿转变 ,但预测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暖干气候 暖湿气候 气候转型 西北地区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被引量:439
3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300-1308,共9页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P为不稳定的暖、冷波动阶段,伴随着降水增加和植被带的北迁西移。新石器文化的迅速发展。7.2—6ka BP为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Megathemal Maximum)。夏季风降水及新疆与蒙古,北方降水显著增加,植被空前繁茂,为仰韶文化的盛期。6—5ka BP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较差的阶段,出现强降温事件,影响文化发展。5ka BP后,气候和环境较前改善,文化遗址数量猛增。4.0ka BP左右,气候一度恶化,出现大洪水灾害,此后直到3ka BP左右气候仍相当暖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大暖期 气候波动 中国
原文传递
古里雅冰芯中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记录研究 被引量:260
4
作者 姚檀栋 施雅风 +5 位作者 秦大河 焦克勤 杨志红 田立德 L.G.Thompson E.Mosley-Thompson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7年第5期447-452,共6页
通过对古里雅309m冰芯上部268m的研究,重建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根据对古里雅冰芯 δ^(18)O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划分出阶段1(冰后期)、2(末次冰期冰盛期)、3(末次冰期间冰阶)、4(末次冰期早冰阶)和5(末次间冰期).阶段5又可分出... 通过对古里雅309m冰芯上部268m的研究,重建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根据对古里雅冰芯 δ^(18)O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划分出阶段1(冰后期)、2(末次冰期冰盛期)、3(末次冰期间冰阶)、4(末次冰期早冰阶)和5(末次间冰期).阶段5又可分出a,b,c,d,e 5个亚阶段.古里雅冰芯δ^(18)O记录明确地显示了青藏高原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的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太阳辐射是驱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古里雅冰芯记录与北极格陵兰冰芯和南极Vostok冰芯的对比研究表明,这些相距遥远、不同地区冰芯所记录的大的冷暖事件变化是一致的.但不同地区气候变化幅度是不一致的.青藏高原地区变化幅度大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 末次间冰期 气候变化 三极对比
原文传递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 被引量:132
5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865-873,共9页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变化 高海面
原文传递
2050年前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对水资源影响情景预估 被引量:139
6
作者 施雅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341,共9页
根据有不确定性的综合预测 ,到 2 0 5 0年左右青藏高原温度可比 2 0世纪末升高 2 .5℃左右 ,其导致冰川强烈消融的夏季升温为 1.4℃ ,将使平衡线上升 10 0m以上 .冰舌区消融冰量超过积累区冰运动来的冰量 ,冰川出现变薄后退 ,初期以变... 根据有不确定性的综合预测 ,到 2 0 5 0年左右青藏高原温度可比 2 0世纪末升高 2 .5℃左右 ,其导致冰川强烈消融的夏季升温为 1.4℃ ,将使平衡线上升 10 0m以上 .冰舌区消融冰量超过积累区冰运动来的冰量 ,冰川出现变薄后退 ,初期以变薄为主融水量增加 ,后期冰川面积大幅度减少 ,融水量衰退 ,至冰川消亡而停止 .考虑冰川大小 ,冰川类型响应气候变暖的敏感性有重大差别 ,应用新编中国冰川目录的统计数据 ,选择若干区域 ,预估 2 0 5 0年前冰川萎缩对水资源影响情景 .祁连山北麓河西地区 ,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天山南麓吐鲁番 哈密盆地的多数出山河流的冰川 ,以面积小于 2km2 者占绝对优势 ,对气候变暖最为敏感 ,衰退迅速 ,本世纪初期出现融水量高峰 ,中期融水量减少 ,对每条河流的影响以 10 6~ 10 7m3 ·a-1计 .少数流域如疏勒河、玛纳斯河等 ,冰川融水量占河川径流 1/ 3以上 ,有若干 5~ 30km2 左右中等规模冰川存在 ,预期至本世纪中期才出现融水高峰 ,融水增加值以 10 8m3 ·a-1计 .塔里木盆地周围高山冰川总面积达 2 2 0 0 9km2 ,有面积超过 10 0km2 、冰舌为厚表覆盖的大冰川 2 2条 ,退缩缓慢 ,冰川融水量在叶尔羌河、玉龙喀什河与阿克苏河等占 5 0 %~ 8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冰川萎缩 融水径流 情景预估 塔里木盆地 水资源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 被引量:125
7
作者 施雅风 张祥松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968-977,共10页
中国西北部干旱区地表水资源主要孕育于6大山系,分为积雪、冰川、河流、湖泊4类。本世纪正处于气候暖干化,水资源萎缩过程中。但全新世大暖期高湖面和其他证据指示当时水资源较现代丰富。小冰期冰川,径流量与湖泊水量也比现代为多。预估... 中国西北部干旱区地表水资源主要孕育于6大山系,分为积雪、冰川、河流、湖泊4类。本世纪正处于气候暖干化,水资源萎缩过程中。但全新世大暖期高湖面和其他证据指示当时水资源较现代丰富。小冰期冰川,径流量与湖泊水量也比现代为多。预估2030年左右,西北山区升温1℃,降水与蒸发都有相当量的增加,平原区积雪减少,高山区积雪增加,冰川加快萎缩,许多小冰川消失,河川径流变率加大。湖泊的大部分仍处于负平衡状态,进一步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冰川 积雪 湖泊 地表水
原文传递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29
8
作者 施雅风 于革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共11页
40~ 30kaB .P .相当于末次冰期 (75~ 1 0kaB .P .)中的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第 3阶段的晚期 (MIS 3a) ,已有测年记录的冰芯、湖泊沉积、孢粉与古生物、黄土与沙漠地区古土壤、石灰岩洞穴中石笋、古河道沉积、滨海地区海相沉积等 7... 40~ 30kaB .P .相当于末次冰期 (75~ 1 0kaB .P .)中的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第 3阶段的晚期 (MIS 3a) ,已有测年记录的冰芯、湖泊沉积、孢粉与古生物、黄土与沙漠地区古土壤、石灰岩洞穴中石笋、古河道沉积、滨海地区海相沉积等 7种记录指示我国各区域的湿润程度即降水量高于现代 ,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尤为显著。西部和华南地区的温度明显高于现代 ,但较多的孢粉研究者认为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的温度略低于现代。降水量的增加对内陆水系的合并和外流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等产生重大影响。渤海西侧、长江三角洲南北与珠江三角洲南部出现重大海侵 ,当时海平面高度仅低于现代海平面 8~ 1 0m。当时暖湿气候与海侵的主要动力是岁差周期导致的中、低纬度太阳高辐射所提供的热力促使冰盖消融萎缩 ,海洋扩涨 ,青藏高原热低压增强 ,吸引季风降水 ,中、低纬度区海洋加热蒸发 ,增强夏季风与西风环流的水汽含量导致我国全境暖湿。高分辨率的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记录和南京汤山洞穴石笋记录表明气候有许多百年级高频振荡波动 ,不是稳定暖湿 ,要作更深入研究才能说明其表现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暖湿气候 成因 海侵 夏季风 西风环流 古气候 气温 降水 太阳辐射
下载PDF
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 被引量:121
9
作者 刘东生 施雅风 +13 位作者 王汝建 赵泉鸿 翦如湣 成鑫荣 汪品先 王苏民 袁宝印 吴新智 邱占祥 徐钦琦 黄万波 黄慰文 安芷生 鹿化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8-128,共21页
随着新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地层学多元划分理论的提出,除了传统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又开拓了地貌地层、磁性地层、土壤地层、同位素地层、事件地层和旋回地层等新的分支。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需要,促使我们去探索第四... 随着新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地层学多元划分理论的提出,除了传统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又开拓了地貌地层、磁性地层、土壤地层、同位素地层、事件地层和旋回地层等新的分支。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需要,促使我们去探索第四纪地层,特别是陆相地层新的划分方案。本文作者在各自对不同的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中,都或多或少参照深海氧同位素阶段进行过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尝试,自然就产生了以氧同位素阶段为参照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设想。我们“抛砖引玉”,提出了中国第四纪MIS地层表,只求“有”,尚不能求“准”,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推进我国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对第四纪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地层 同位素地层 地层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距今40~30ka青藏高原特强夏季风事件及其与岁差周期关系 被引量:107
10
作者 施雅风 刘晓东 +1 位作者 李炳元 姚檀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4期1475-1480,共6页
古里雅冰芯记录、青藏高原和其北侧的高湖面记录、植被变化记录指示 40~ 30kaBP即末次冰期间冰阶或深海氧同位素 3阶段后期 .青藏高原异常的温暖湿润 ,温度高于现代 2~4℃ ,降水有 4成至成倍以上的增长 ,代表着一次特强的夏季风事件 ... 古里雅冰芯记录、青藏高原和其北侧的高湖面记录、植被变化记录指示 40~ 30kaBP即末次冰期间冰阶或深海氧同位素 3阶段后期 .青藏高原异常的温暖湿润 ,温度高于现代 2~4℃ ,降水有 4成至成倍以上的增长 ,代表着一次特强的夏季风事件 ,推测其动力一方面为高原夏季低气压强盛 ,增大了对夏季风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热带洋面的旺盛蒸发 ,助长了西南季风携带丰富水汽吹越青藏高原 .特强夏季风形成背景是 40~ 30kaBP正值 2 0ka左右岁差周期的太阳高辐射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岁差周期 夏季风事件 暖湿气候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二期隆升与亚洲季风孕育关系探讨 被引量:92
11
作者 施雅风 汤懋苍 马玉贞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8年第3期263-271,共9页
青藏高原于 2 5~ 1 7Ma前第二期强烈隆升即相当于喜马拉雅运动的二期 ,所达到高度与宽度 ,足以改变环流形势 ,它和同时期热带太平洋的变暖 ,南极冰盖出现后越赤道气流增强 ,亚洲东缘、东南缘边缘海盆的扩大、亚洲大陆的向西伸展、副特... 青藏高原于 2 5~ 1 7Ma前第二期强烈隆升即相当于喜马拉雅运动的二期 ,所达到高度与宽度 ,足以改变环流形势 ,它和同时期热带太平洋的变暖 ,南极冰盖出现后越赤道气流增强 ,亚洲东缘、东南缘边缘海盆的扩大、亚洲大陆的向西伸展、副特提斯海的萎缩等因素结合 ,共同加强了大陆与大洋的热力差别和动力作用 ,孕育了以夏季风为主的亚洲季风系统 ,替代东亚地面老第三纪的行星风系 ,导致东亚干旱草原带大收缩与湿润森林带大发展等的重大环境变化 .其具体出现时间 ,在高原东北边缘的临夏剖面为 2 1 8MaBP .植被从疏林草原转变为森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升 东亚 环境变化 亚洲 季风系统
原文传递
四十年来长江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 被引量:114
12
作者 姜彤 苏布达 +3 位作者 王艳君 张强 秦年秀 施雅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2期65-68,共4页
40a来,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幅度最大;在季节变化上,除了夏季,其他季节都呈升高趋势;全流域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尤其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这主要由于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夏季暴雨日数显著增加的结果... 40a来,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幅度最大;在季节变化上,除了夏季,其他季节都呈升高趋势;全流域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尤其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这主要由于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夏季暴雨日数显著增加的结果;夏季径流量和年最大洪峰流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量的增加,尤其是暴雨日数的增多必然会增加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风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洪水的频繁发生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径流 时空变化趋势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中低纬度MIS 3b(54~44 ka BP)冷期与冰川前进 被引量:108
13
作者 施雅风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MIS 3b冷期在古里雅冰芯记录表现为 5 4~ 44kaBP比现代温度低 5℃的冷期 ,与MIS 3c (早期 )和MIS 3a (晚期 )温度高出现代 3℃和 4℃情况迥然相反 ,而和以 2 3ka的岁差周期 (precessionalcycle)所导致的日射变化一致 ,在 6 5°N~ ... MIS 3b冷期在古里雅冰芯记录表现为 5 4~ 44kaBP比现代温度低 5℃的冷期 ,与MIS 3c (早期 )和MIS 3a (晚期 )温度高出现代 3℃和 4℃情况迥然相反 ,而和以 2 3ka的岁差周期 (precessionalcycle)所导致的日射变化一致 ,在 6 5°N~ 6 0°S间有重大作用 .初步检阅现代有测年资料的末次冰期冰川前进文献 ,发现MIS 3b冷期导致的山地冰川前进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12个地区 2 3个地点 .当时降水较多与冷期降温抑制消融相结合 ,使冰川伸展范围都超过气候严寒而干燥的MIS 2期内通常所说 2 5~ 15kaBP末次冰盛期 (LGM)的冰川规模 .若干种新的测年方法包括改进的光释光 (OSL)法、红外释光 (IRSC)法、宇宙成因3 He、10 Be、2 6Al和3 6Cl测年、U系法、连同原应用的14 C法、热释光 (TL)法、ESR法和径迹法 (fissiontrackmethod)有助于末次冰期多次冰川前进时间的确定 ,但某些数据也存在不确定性 .虽然古里雅冰芯记录明确了MIS 3b冷期的重要性 ,但我国西部山区对该期冰川前进的定年研究还很少 ,亟应加强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3b冷期 古里雅冰芯 岁差周期 冷湿气候 碳同位素 热释光法 径迹法
下载PDF
40-30kaBP青藏高原及邻区高温大降水事件的特征、影响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95
14
作者 施雅风 贾玉连 +4 位作者 于革 杨达源 范云崎 李世杰 王云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1,共11页
40 - 30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MIS3晚期 .青藏高原在岁差周期夏季高太阳辐射作用下 ,据古里雅冰芯与若干孢粉记录指示温度比现在高 2 - 4℃ ,高原及邻区众多大湖的高湖面记录指示大范围降水丰沛 .应用Kutzbach水能... 40 - 30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MIS3晚期 .青藏高原在岁差周期夏季高太阳辐射作用下 ,据古里雅冰芯与若干孢粉记录指示温度比现在高 2 - 4℃ ,高原及邻区众多大湖的高湖面记录指示大范围降水丰沛 .应用Kutzbach水能平衡方程推算了封闭湖泊流域 (青海湖、扎布耶 /拉果错、阿克塞钦 /甜水海 )年平均降水可达 6 4 0mm ,5 6 0mm ,2 6 0mm ,分别是现代降水的 1.7倍 ,3倍 ,5倍 .高原及邻区包括祁连山以北和云南部分区域在内的大降水对水系河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原内部河湖串联 ,水系合并 ;如色林错、班戈错、纳木错串联为高原上最大的内陆水系 ;若尔盖古湖外流并入黄河水系 ;长江上游大水在三峡束狭形成强烈旋涡掏蚀成低于海平面的深槽 ,形成了深槽中、底部的砂砾沉积 .这次高温大降水事件是由高太阳辐射导致的由青藏高原高温热低压加强、热带洋面增暖蒸发强烈、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增强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高原特强夏季风 ,同时极地冰盖迫使西风带南移也可能加强了对高原尤其是西部的降水 .H3事件(2 7kaBP)促进了高温大降水事件的结束 ,H4事件 (35 .5kaBP)则可能短期萎缩了夏季风 ,使高温大降水事件呈现不稳定性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湖面记录 高温 水能平衡公式 古里雅冰芯 降水事件 孢粉记录 古气候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最大冰期时代高度与气候环境探讨 被引量:95
15
作者 施雅风 郑本兴 +1 位作者 李世杰 叶佰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7-112,共16页
本文应用不同来源的各种资料,经逐步综合推导,认为最大冰期出现时间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18-16阶段(0.72-0.52MaBP),当时青藏高原低于现代1000m左右。高原中、东部唐古拉山、阿尼玛卿山、果洛山与稻城海子山... 本文应用不同来源的各种资料,经逐步综合推导,认为最大冰期出现时间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18-16阶段(0.72-0.52MaBP),当时青藏高原低于现代1000m左右。高原中、东部唐古拉山、阿尼玛卿山、果洛山与稻城海子山4个山区的冰川面积达40000km2,为现代冰川面积的18倍,平衡线高度为3450-M250m,6-8月平均温度为2.3-3.4℃,年降水量为1260-1960mm,是现代平衡线上降水量的1.8-3.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 更新世 冰川 气候环境
下载PDF
第四纪中期青藏高原冰冻圈的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96
16
作者 施雅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7-208,共12页
文章给出了冰冻圈的含义与组成,新生代42Ma前南极冰盖出现至中更新世,是地球上冰冻圈发展的漫长过程青藏高原在早更新世只在个别高峰有冰川作用,直到11~06MaBP的昆(仑)黄(河)运动,将高原面抬升至3500m... 文章给出了冰冻圈的含义与组成,新生代42Ma前南极冰盖出现至中更新世,是地球上冰冻圈发展的漫长过程青藏高原在早更新世只在个别高峰有冰川作用,直到11~06MaBP的昆(仑)黄(河)运动,将高原面抬升至3500m左右高度的降温作用和同时期地球接受日射的轨道转型(由41万年周期的轨道倾斜率过渡为10万年周期的轨道偏心率控制)及相伴的降温作用相耦合,形成了测年数据在06~08MaBP间的倒数第三次冰期或最大冰期冰川规模最大时相当于MIS16阶段,冰川面积在5×105km2以上,其时冰川平衡线处夏季气温1~2℃,高于现代冰川,降水量在中东部4个山区为现代的18~32倍,在干旱的西昆仑山仅较现代多30%高原西部有大规模的多年冻土发育,除夏季外,高原存在厚度不等的稳定积雪反射率大幅度提高与积雪融化耗热,导致高原从以前的热源作用转变成多数月份起冷源作用,使地面温度进一步降低,加强高原外吹的冬季风,减弱了夏季的西南季风降水但高原中东部受稳定的南支西风急流与夏季热低压影响,降水仍然较丰富,形成湿冷气候,这对高原本身和四周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位于倒数第三次冰期与倒数第二次冰期间的间冰期可以MIS13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最大冰期 青藏高原 第四纪 全球变化
下载PDF
长江流域1961-2000年蒸发量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03
17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1 位作者 许崇育 施雅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3期99-105,共7页
利用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观测数据,计算了各站点的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并进行了20 cm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 利用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观测数据,计算了各站点的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并进行了20 cm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年平均变化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就季节平均变化而言,春季和秋季,三者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而夏季三者均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冬季蒸发皿蒸发量和参照蒸发量均显著下降,实际蒸发量却明显上升。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具有空间分布差异,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明显比上游地区显著,尤其表现在夏季。尽管近20余年长江流域气温不断升高,但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显著下降,可能是导致蒸发量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参照蒸发量 实际蒸发量 时空分布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中国冰川对21世纪全球变暖响应的预估 被引量:99
18
作者 施雅风 刘时银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4-438,共5页
中国现代冰川面积59 406km2,冰储量约为 5 590 km3,可分为 3类,即海洋型、亚大陆型和极大陆型,分别占22%,46%和32%,其对全球变暖响应特征有较大差别,自小冰期盛时(17世纪)以来,西部高山区平均升温... 中国现代冰川面积59 406km2,冰储量约为 5 590 km3,可分为 3类,即海洋型、亚大陆型和极大陆型,分别占22%,46%和32%,其对全球变暖响应特征有较大差别,自小冰期盛时(17世纪)以来,西部高山区平均升温 1.3 K,冰川的萎缩量相当于现代冰川面积的 20%,预估2030, 2070和 2100年的升温值分别为 0.4—1.2, 1.2—2.7和 2.1—4.0 K,届时冰川面积将分别减少 12%, 28%和45%,其不确定性至21世纪末介于3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冰川类型 全球变暖响应 21世纪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被引量:93
19
作者 施雅风 郑本兴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113,共17页
在16~32kaBP的末次冰期最盛时,青藏高原较现代降温7℃左右,降水为现代的30%~70%。极地型冰川广泛分布,高原内部平衡线较现代下降值减至500~300m以内,高原东部、南缘及西缘可能以亚极地型冰川为主,并有小... 在16~32kaBP的末次冰期最盛时,青藏高原较现代降温7℃左右,降水为现代的30%~70%。极地型冰川广泛分布,高原内部平衡线较现代下降值减至500~300m以内,高原东部、南缘及西缘可能以亚极地型冰川为主,并有小部分温冰川,平衡线下降800m以至1000~1200m。初步统计,包括周围高山在内冰川面积在35×104km2左右,为现代冰川的7.5倍,冰储量相当于全球海平面变化24.2cm。其时,多年冻土分布范围亦大为发展,面积达220×104km2。海拔较低处季风降水量影响强烈的湖泊出现低水位或接近于干枯,海拔较高处季风影响微弱的高原中西部湖泊呈现低于间冰段、高于冰后期的次高水位,湖水含盐量普遍增加,柴达木出现多层石盐沉积。荒漠草原扩大,占领了高原大部分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冰川 平衡线 湖泊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全球变暖、长江水灾与可能损失 被引量:84
20
作者 姜彤 施雅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全球大幅度变暖,使得水循环加快,蒸发和降水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已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达到0.2~0.8℃,最大增温区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增加明显,增加值为5%~20%。20世纪90年代是继50年代后,... 全球大幅度变暖,使得水循环加快,蒸发和降水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已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达到0.2~0.8℃,最大增温区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增加明显,增加值为5%~20%。20世纪90年代是继50年代后,长江流域性洪水灾害高发的10年。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对长江流域725个县洪水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表明,近1/3的地区是洪水灾害高脆弱性地区。按照1998年社会经济状况,若遭遇1954年型、1991年型、1996年型和1998年型的洪水时,洪水灾害造成的可能损失分别为589、55、70和196亿美元。气候模拟预测表明,21世纪长江流域地区的增温可能达到2.7℃,导致降水可能增加10%,径流可能增加37%。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不透水面积增大和单位经济价值升高的共同影响下,长江流域发生相当于1870年、1954年和1998的千年、百年和20年一遇洪水的可能性增大,甚至可能发生超过上述频率的特大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洪水灾害 脆弱性 可能损失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