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精神引领下的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81,87,共5页
以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认同感;促进远程教育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增强远程教育院校的品牌优势;提升远程教育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难点及原因分析,提出以大... 以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认同感;促进远程教育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增强远程教育院校的品牌优势;提升远程教育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难点及原因分析,提出以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创设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发挥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性作用、突显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高等远程教育 校园文化 虚拟文化
原文传递
论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6,共2页
文章通过对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实在分析,提出了学校与社区互动的价值在于:有利于实现学校与社区道德教育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实现道德教育的社会化、生活化、实践化,有利于实现道德教育的整体性、开放性、发展性。还对"三个有利于&... 文章通过对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实在分析,提出了学校与社区互动的价值在于:有利于实现学校与社区道德教育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实现道德教育的社会化、生活化、实践化,有利于实现道德教育的整体性、开放性、发展性。还对"三个有利于"进行了理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社区 德育 互动 价值探索
下载PDF
关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0,共2页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于2004年启动的农村高等教育的一项新的举措。文章从丽水市2006年开始实施的基本情况出发,提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领导认识的缺失性、招...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于2004年启动的农村高等教育的一项新的举措。文章从丽水市2006年开始实施的基本情况出发,提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领导认识的缺失性、招生对象的局限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困惑性等问题。认为: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农民的参与力,激发学习动机;提高电大的竞争力,增强教学实效的"三力"并举措施,是推进"一村一"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村一名大学生 支持力 参与力 竞争力
下载PDF
现代远程教育中德育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9期53-55,共3页
<正> 现代远程教育自1998年开始试办以来,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基础设施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如何对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面临着诸多困境。笔者拟就此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远程教育对德育主体施教的困境... <正> 现代远程教育自1998年开始试办以来,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基础设施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如何对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面临着诸多困境。笔者拟就此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远程教育对德育主体施教的困境 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本文所指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德育主体是指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他们大部分为在职成年人,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其中有下岗职工、待业青年、个体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德育工作 素质教育 教育方法
下载PDF
构建远程教育班主任工作的“一二三四工程” 被引量:5
5
作者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4,共2页
以远距离、多媒体、非实时性为特点的远程教育教学新模式,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中心,坚持"服务育人,导学育人"两个基本点,抓住"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q... 以远距离、多媒体、非实时性为特点的远程教育教学新模式,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中心,坚持"服务育人,导学育人"两个基本点,抓住"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等三项活动,并在工作过程中用细心服务学生,用耐心帮助学生,用热心鼓舞学生,用爱心感染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班主任 学生 自主学习
下载PDF
共同价值观视域下的开放大学共有精神家园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5期45-50,共6页
共有精神家园构建问题是在创办开放大学过程中不可违避的现实问题。构建开放大学共有精神家园,能有效地提高主体的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发展自豪感,从而为开放大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作为共有精神家园核心... 共有精神家园构建问题是在创办开放大学过程中不可违避的现实问题。构建开放大学共有精神家园,能有效地提高主体的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发展自豪感,从而为开放大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作为共有精神家园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在精神家园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为引领,将彰显出开放大学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命力、向心力、凝聚力及创造力等价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共同价值观 精神家园 共有精神家园 开放大学
下载PDF
发挥隐性课程作用 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 被引量:4
7
作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德育实效 “隐性课程” “潜在课程” 1968年 美国学者 80年代 隐蔽课程 显性课程 教育环境 教育经验 教育形式 杰克逊 潜课程 学术性 教室 学生 学校 态度
下载PDF
论社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社科纵横》 2005年第1期99-103,共2页
本文从国内外形势、现代化社区建设、人的发展等角度出发 ,论述了社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 社区 道德 道德建设
下载PDF
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三重”困境及化解 被引量:3
9
作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37-39,共3页
加强高等远程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远程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提高远程教育办学质量的需要,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但是,当前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陷入了如下"三重困境":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处于"两难"... 加强高等远程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远程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提高远程教育办学质量的需要,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但是,当前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陷入了如下"三重困境":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处于"两难"窘境,高等远程教育实施主体存在"二重二轻"现象;高等远程教育受教主体陷入"两种矛盾"困境。要解决高等远程校园文化发展的"三重"困境,必须提高认识,建立"虚实"结合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吸引力,建立"动静"交融的校园文化形态;提升凝聚力,建立"上下"联动的校园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远程教育 试点高校 校园文化
下载PDF
在远程教育条件下主体性德育的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远程教育杂志》 2005年第4期67-69,共3页
本文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建构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树立学习新观念作为重点内容,以双向互动为德育主流模式,以自我教育法为根本方法等四方面入手,提出了建构主体性德... 本文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建构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树立学习新观念作为重点内容,以双向互动为德育主流模式,以自我教育法为根本方法等四方面入手,提出了建构主体性德育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主体性德育 德育方法 德育模式 自我教育
下载PDF
浅析志愿者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德育功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135-136,共2页
近几年,志愿者服务越来越多地参与了我国的社区活动。发挥志愿者参与学校和社区互动的参与功能、教育功能、辐射功能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中国式的社区环境。
关键词 志愿者 学校 社区 互动 德育功能
下载PDF
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新观念——对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8-10,共3页
通过对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的问卷调查 ,发现学生在学习中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 ,要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与改革 ,才能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质量。
关键词 远程教育 传统教育 素质教育 学生 观念
下载PDF
新教师常见问题的透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7期156-157,共2页
新教师处在其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上,常常会在教学情态、教学技能、与学生相处和教师角色认同等方面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采取一些应对这类问题的经验性策略,可以有效帮助新教师克服这些问题,尽早适应教师工作,促进其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 新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 透析 教学技能 角色认同 教师工作 经验性 学生
下载PDF
试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价值的时代关注 被引量:1
14
作者 《社科纵横》 2011年第11期156-157,共2页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它历经时代变迁,人间沧桑,始终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显示了其应有的普世价值。具体表现为:世界道德危机呼唤中华传统美德,危难时刻彰显中华传统美...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它历经时代变迁,人间沧桑,始终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显示了其应有的普世价值。具体表现为:世界道德危机呼唤中华传统美德,危难时刻彰显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各国的成功经验证明中华传统美德普世价值以及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整合等四个方面,中华传统美德的普世价值正受到时代的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 普世价值 儒家文化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和谐社区视野下传统美德教育价值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12期85-86,共2页
通过对和谐社区概念的鉴定,认为和谐社区的基本特征就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失,集中表现在主体的三重矛盾。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重义轻利"... 通过对和谐社区概念的鉴定,认为和谐社区的基本特征就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失,集中表现在主体的三重矛盾。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重义轻利""仁者爱人"等传统美德能有效地化解矛盾,解决和谐社区建设的缺失,并在和谐社区建设中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区 传统美德 教育价值
下载PDF
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63-65,共3页
在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 ,坚持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具有重要作用。而要做到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必须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 在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 ,坚持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具有重要作用。而要做到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必须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现代远程教育 学生德育
下载PDF
Z理论在农民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6,共2页
本文通过对农民大学生特点的分析,认为农民大学生的班级管理相对其他成人班级的管理难度更大。通过对Z理论的解读,认为Z理论对农民大学生班级管理有诸多启示,而这些启示将有效地解决农民大学生班级管理的种种困难,增强农民大学生班级的... 本文通过对农民大学生特点的分析,认为农民大学生的班级管理相对其他成人班级的管理难度更大。通过对Z理论的解读,认为Z理论对农民大学生班级管理有诸多启示,而这些启示将有效地解决农民大学生班级管理的种种困难,增强农民大学生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班级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理论 农民大学生 班级管理
下载PDF
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主体性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2-103,共2页
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主体特征、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等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因素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加强学生主体性教育应重视学生自身教育、教师的导学作用及学生间的交互学习的观点。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学生 主体 主体性教育
下载PDF
试论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网络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2-125,共4页
文章重点介绍了"三点一面"的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网络体系,即:以青年志愿者组织为切入点,以美德教育委员会为支撑点,以"家班"美德共同体为基本点,以学校社区一体化平台为立体面。并对"三点一面"互动网络... 文章重点介绍了"三点一面"的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网络体系,即:以青年志愿者组织为切入点,以美德教育委员会为支撑点,以"家班"美德共同体为基本点,以学校社区一体化平台为立体面。并对"三点一面"互动网络体系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构建互动网络体系,拓展了美德教育的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者的队伍,丰富了美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美德教育新格局,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实现美德教育的自我建构,从而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社区 德育 互动
原文传递
弘扬民俗文化 践行共同价值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社科纵横》 2013年第3期131-133,共3页
文章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特点、功能等解析,认为民俗文化是践行共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提出了加强民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赋予民俗文化更加丰富的价值内涵;依托现代传媒,实现民俗文化视野下民众价值观的合理表达;正确解读民俗文化,使其... 文章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特点、功能等解析,认为民俗文化是践行共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提出了加强民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赋予民俗文化更加丰富的价值内涵;依托现代传媒,实现民俗文化视野下民众价值观的合理表达;正确解读民俗文化,使其蕴含的价值观生动活泼地走向大众;依托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推进共同价值观的知行统一;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弘扬民俗文化,提升民众践行价值观的自觉性等弘扬民俗文化,践行共同价值观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价值观 共同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