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及其1059G/C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徐耕 金国栋 +3 位作者 傅国胜 马骥 单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C 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及其 10 5 9G/C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的关系。方法 测定 113例ACS患者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和 10 9例对照组 (...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C 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及其 10 5 9G/C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的关系。方法 测定 113例ACS患者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和 10 9例对照组 (非ACS ,包括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 )的CRP、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bg)水平 ,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ELP)技术检测CRP的 10 5 9G/C基因多态性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且冠状动脉 3支病变和 2支病变患者血清CRP水平亦均高于 1支病变 (P <0 0 5 ) ;但是Fbg水平与ACS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 (P >0 0 5 )。CRP 10 5 9G/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P >0 0 5 )。ACS组和对照组CRP 10 5 9G/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趋势相同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GC +CC)基因型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GG基因型 (P <0 0 5 )。结论 血浆CRP水平升高可能是ACS发生的一种预测指标 ;CRP水平可能受其 10 5 9G/C基因多态性的影响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C 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及其 10 5 9G/C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综合征 C-反应蛋白 基因 多态性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1059G/C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徐耕 金国栋 +2 位作者 傅国胜 单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及其 10 5 9G C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35 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高敏CRP水平 ,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及其 10 5 9G C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35 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高敏CRP水平 ,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核苷酸分型技术检测CRP的 10 5 9G C基因多态性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的自然对数转换CRP(ln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以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体重指数和lnCRP水平为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nCRP水平 (OR =1 4 4,P <0 0 1)和体重指数 (OR =1 0 1,P <0 0 5 )与冠心病的危险性独立相关。 10 5 9G C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 χ2 =0 2 97,P >0 0 5 )。两组的 10 5 9G 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趋势相同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lnCRP水平低于GG基因型 [( 0 5 3± 1 0 1)比 ( 0 88± 0 99)lnmg L ;P =0 0 2 4],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受 10 5 9G C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 χ2 =1 374,P >0 0 5 )。结论 血清高敏CRP水平升高可能是中国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CRP的水平可能受其 10 5 9G C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1059G/C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突变与中国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魏丹宏 单江 +1 位作者 陈志妹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基因第 7外显子G894T点突变与中国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病例 -对照方...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基因第 7外显子G894T点突变与中国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病例 -对照方法 ,检测了 10 8名中国汉族正常人、10 6例冠心病患者的 e NOS基因 G894T点突变频率。比较各组间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中国汉族正常人 e NOS基因 G894T突变 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90 95、0 .0 883和 0 .0 0 2 1;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 .95 37和 0 .0 46 3。 (2 )冠心病组及其心肌梗塞亚组 e NOS基因 GT+TT型频率分别为 0 .2 2 19和 0 .2 387,与 GG型相比 ,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P<0 .0 5 ) ;冠心病组及心肌梗塞亚组 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1179和0 .12 75 ,均极显著高于正常人 (P<0 .0 1)。 (3)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e NOS基因 G894T突变频率在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e NOS基因 G894T突变可能是中国人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中国汉族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对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潘晓宏 傅国胜 +2 位作者 单江 朱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3-284,共2页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潘晓宏傅国胜单江朱莹施育平(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杭州310009)中国图书分类号R284.1;R541.7;R972.2EGb761是标准化的银杏叶提...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潘晓宏傅国胜单江朱莹施育平(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杭州310009)中国图书分类号R284.1;R541.7;R972.2EGb761是标准化的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为24%黄酮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 EGB761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三基因突变小鼠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文夏 +4 位作者 金晓蕾 郦佳慧 林华兵 陈汉民 潘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研究血脂代谢相关基因与瘦素受体基因联合突变导致小鼠血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和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化学及组织形态学手段对三基因突变(apoE-/-/LDLR-/-/Leprdb/db)与双基因突变(apoE-/-/LDLR-... 目的研究血脂代谢相关基因与瘦素受体基因联合突变导致小鼠血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和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化学及组织形态学手段对三基因突变(apoE-/-/LDLR-/-/Leprdb/db)与双基因突变(apoE-/-/LDLR-/-)小鼠和单基因突变(Leprdb/db)小鼠之间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三基因突变小鼠3周龄时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浓度分别为(1988±190)、(293±029)和(727±088)mmol/L,均高于双基因和单基因突变小鼠,同时出现轻微的主动脉内膜损伤,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11周龄三基因突变小鼠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分别高出双基因突变小鼠166、141和24倍,且动脉内膜病变较双基因和单基因突变小鼠明显,其严重程度与血脂紊乱正相关。结论三个脂代谢相关基因联合突变在导致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基因突变 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病变 血脂代谢紊乱 总胆固醇 单基因 生物化学 相关基因 瘦素受体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蔡思宇 俞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浙江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 M2 35 T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116例高血压病患者与 114名正常血压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 AGT基因 M2 35 T变... 目的 :探讨浙江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 M2 35 T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116例高血压病患者与 114名正常血压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 AGT基因 M2 35 T变异。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与血脂。结果 :1高血压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而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糖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2经 PCR扩增及 Tth 111I酶切 ,AGT基因型有三种形式 :MM、TT与 MT基因型。两组 AGT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 3AGT基因 M2 35 T基因型在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96 6 ,P<0 .0 5 )。高血压组 TT基因型与 T2 35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 (TT基因型 :0 .4 7vs 0 .33,χ2 =5 .36 ,P<0 .0 5 ;T2 35等位基因 :0 .71vs 0 .6 0 ,χ2 =6 .179,P<0 .0 5 )。结论 :在浙江汉族人群中 ,AGT基因 M2 35 T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显著相关 ,TT基因型或 T2 35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的一个遗传方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原/遗传学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IL-18、IL-10和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聂文成 傅国胜 +4 位作者 陈样新 徐耕 马骥 单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6-888,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8、IL-10和IL-6血清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稳定性心绞痛15例)和2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IL-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8、IL-10和IL-6血清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稳定性心绞痛15例)和2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IL-18、IL-10和IL-6水平,并比较上述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清IL-18、IL-6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P<0.05,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IL-18和IL-6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27,P<0.01;r=-0.231,P<0.05);血清IL-6水平与IL-18水平相关性不明显(r=0.119,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8、IL-6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显著降低;IL-18、IL-6与IL-10的平衡失调可能是促进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6 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和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唐欧杉 徐耕 +3 位作者 秦丰明 金国栋 傅国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 探讨国内汉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4ba基因多态性和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早发冠心病组 10 2例 ,对照组 2 5 0例 ,为周期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调查两组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目的 探讨国内汉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4ba基因多态性和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早发冠心病组 10 2例 ,对照组 2 5 0例 ,为周期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调查两组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和聚丙烯凝胶电泳进行eNOS4ba基因频率测定。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中eNOS4bb、4ba +4aa基因型及eNOS4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 77 5 %、2 2 5 %、11 3% ,对照组为 81 6 %、18 4 %、9 6 % ,两组的eNOS4b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趋势相同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eNOS4ba基因多态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不相关。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而eNOS4a等位基因对早发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为 0 .5 5 (95 %CI 0 35~ 1 4 7)。eNOS4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HDL -C水平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本研究认为传统的危险因素在早发冠心病中起重要作用 ,eNOS4ba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无关 ,eNOS4a等位基因可能不是早发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子。eNOS4a等位基因可能参与血脂凋节尚需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多态性 早发冠心病 相关性 危险因素 调查
下载PDF
脂代谢相关三基因突变小鼠肝组织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金晓蕾 孙文夏 +3 位作者 郦佳慧 陈汉民 潘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3个脂代谢相关基因联合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肝脏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BiostarM-40S型小鼠cDNA表达谱芯片检测不同基因型小鼠肝脏基因表达的差异,并观察不同年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 目的研究3个脂代谢相关基因联合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肝脏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BiostarM-40S型小鼠cDNA表达谱芯片检测不同基因型小鼠肝脏基因表达的差异,并观察不同年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浓度以及主动脉内膜形态变化。结果在被测的4000条基因中,与野生型小鼠比较,5周龄三基因突变小鼠肝脏基因表达上调92条,下调105条,脂代谢相关基因中与胆固醇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与甘油三脂代谢相关的肝脂肪酶基因表达水平上调。糖代谢、细胞骨架蛋白和免疫等相关的基因表达也有明显差异。5周龄的三基因突变小鼠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伴有主动脉内膜损伤,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结论三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与脂类、糖类以及免疫等相关的多种基因表达改变,可能共同参与了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鼠肝 脂代谢 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差异 甘油三脂 肝脏 肝脂肪酶 芯片检测 表达水平
原文传递
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二联抗栓治疗方案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改改 杜苗苗 +1 位作者 张栋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评价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协作网,收集有关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栓治疗的... 目的评价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协作网,收集有关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栓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记录各研究中患者的临床事件包括主要出血事件、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全因死亡。使用RevMan5.3统计软件做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临床对照研究,其中包括1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前瞻性研究和1篇回顾性研究,合计4825例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与三联抗栓组(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相比,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二联抗栓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OR:0.73,95%C10.46—0.14,P=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性卒中发生率(OR=0.78,95%C10.44~1.38,P:0.39),心肌梗死发生率(OR=1.19,95%C10.92~1.53,P=0.18)和全因死亡率(OR:0.95,95%C10.56—1.60,P:0.84)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二联抗栓治疗方案与三联抗栓治疗相比,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栓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华法林 氯吡格雷
原文传递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海波 郭小芳 +3 位作者 张丽梅 徐耕 王春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172例住院的ACS患者,于出现胸痛6 h内测定H-FABP浓度,并随访1年,以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172例住院的ACS患者,于出现胸痛6 h内测定H-FABP浓度,并随访1年,以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及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作为研究终点。结果:经过1年随访,共有47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心脏性死亡6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9例,非致命性心力衰竭11例,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21例。心血管事件组H-FABP浓度较无心血管事件组显著增高(P<0.01);H-FABP浓度增高(>中位数12.5μg/L)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36例vs 11例,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逐步分析显示H-FABP浓度增高是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RR=5.430,P<0.01;95%CI 2.587-11.398)。结论:H-FABP浓度增高的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H-FABP浓度增高可能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测
下载PDF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新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益波 马改改 +1 位作者 陈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5-607,共3页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以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为重要特征,是发病原因不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棘手的一类疾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对最近研究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做一阐述,希望...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以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为重要特征,是发病原因不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棘手的一类疾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对最近研究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做一阐述,希望能通过发病原因从源头上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发病原因 机制
下载PDF
感染病原体总负荷对冠心病危险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崇剑 徐耕 +3 位作者 傅国胜 蔡思宇 单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 :探讨感染病原体总负荷、血清C 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冠心病组 10 2例 ,对照组 62例 ,检测血清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 5种IgG型抗体以及CRP水平。根据... 目的 :探讨感染病原体总负荷、血清C 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冠心病组 10 2例 ,对照组 62例 ,检测血清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 5种IgG型抗体以及CRP水平。根据抗体阳性数分为少于或等于 (≤ ) 2个抗体阳性患者、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 5个抗体阳性患者 ,分析抗体阳性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感染病原体总负荷、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结果 :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等 5种IgG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 79 88% (13 1/164 )、 71 95 % (118/164 )、 66 46% (10 9/164 )、 83 5 4% (13 7/164 )、 43 90 % (72 /164 )。接近 80 %的患者有 3种或 3种以上抗体阳性。用危险因素调整后的以上 5种病原体对冠心病危险作用大小的危险比及其 95 %可信限分别是 4 4(1 8~ 10 6)、 11 9(5 0~ 2 8 6)、 2 7(1 3~ 5 5 )、 5 5 (2 0~ 14 7)、 0 1(0 0 4~ 0 2 3 ) ,相互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个抗体阳性患者、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 5个抗体阳性患者其冠心病百分率分别是 2 5 0、60 7、 10 0 0 (P <0 0 5 )。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与≤ 2个抗体阳性患者比较 ,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感染病原体 总负荷 C-反应蛋白 抗肺炎衣原体 抗巨细胞病毒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思宇 +1 位作者 俞锋 徐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 angiotensinogen,AGT)基因 M2 35 T变异与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关系。方法 对 72例 HCM患者与 8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病例 -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 angiotensinogen,AGT)基因 M2 35 T变异与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关系。方法 对 72例 HCM患者与 8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病例 -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 AGT基因 M2 35 T变异。同时通过 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和心尖部心肌厚度。结果  ( 1)经 PCR扩增及 Tth111 酶切 ,AGT基因型有 3种形式 :MM、TT与 MT基因型。两组 AGT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 ( 2 )AGT基因 M2 35 T基因型在 HCM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 χ2 =6 .0 90 ,P<0 .0 5 )。HCM组 TT基因型与 T2 35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 ( TT基因型 :0 .6 3vs0 .4 5 ,OR=2 .0 37,95 % CI:1.0 6 4~7.899,P<0 .0 5 ;T2 35等位基因 :0 .78vs0 .6 4 ,OR=1.990 ,95 % CI:1.197~ 3.30 8,P<0 .0 1)。 ( 3) HCM组TT基因型患者左室壁最厚处平均厚度明显大于 MM、MT基因型患者 [( 19.1± 4 .8) mm vs( 15 .3± 2 .6 )mm与 ( 16 .2± 5 .1) mm,F=4 .2 6 1,P<0 .0 5 ]。结论  AGT基因 M2 35 T变异与 HCM的发病显著相关 ,TT基因型或 T2 35等位基因可能是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血管紧张素原 遗传多态性 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思宇 徐耕 +2 位作者 傅国胜 单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68例超声心动图诊断的未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LVH患者与76例高血压非LVH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68例超声心动图诊断的未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LVH患者与76例高血压非LVH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及AGT基因M235T变异。以二维引导的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室重量。结果①该组高血压患者ACE与AGT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②ACE基因I/D基因型在LVH组与非LVH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6.777,P<0.05)。LVH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非LVH组(DD基因型:0.31vs0.13,χ2=6.674,P=0.01;D等位基因:0.54vs0.41,χ2=4.837,P<0.05)。③AGT基因M235T基因型在LVH组与非LVH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7.133,P<0.05)。LVH组TT基因型与T235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非LVH组(TT基因型:0.62vs0.40,χ2=7.133,P<0.01;T235等位基因:0.78vs0.65,χ2=5.741,P<0.05)。④联合基因分析显示,LVH组ACE DD+AGT 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非LVH组(0.22vs0.05,χ2=8.839,P<0.01),具有该联合基因型者发生LVH的风险比数比(OR=5.094)明显高于单独具有ACE DD基因型(OR=2.949)或AGT TT基因型(OR=2.477)者。结论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高血压左室肥厚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 ACE基因I/D多态性 相关研究 M235T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AGT基因 DD基因型 病例一对照研究 超声心动图诊断 M型超声心动图 M235T变异 聚合酶链式反应 D等位基因 遗传危险因素 LVH 分布差异 T23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单江 傅国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遗传学方法 ,测定 15 9名汉族正常人、148例冠心病患者的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频率 ,并调查冠心病患者经典危险因素。结果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遗传学方法 ,测定 15 9名汉族正常人、148例冠心病患者的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频率 ,并调查冠心病患者经典危险因素。结果 ①ACE基因型分布与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HDL2 、HDL3 、载脂蛋白 (Apo)AI、ApoB、脂蛋白〔Lp(a)〕以及高血压病(HT)、吸烟、糖尿病 (DM )和肥胖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②以ApoB <12 5mg/dl和BMI≤2 4kg/m2 ;或TC <2 30mg/dl、TG <2 0 0mg/dl、LDL <16 0mg/dl和BMI≤ 2 4kg/m2 ;及不合并HT和DM者定义为冠心病低危险亚组 ,分别与正常人比较 ,DD基因型频率 (构成比 )分别为 0 .2 5 7、0 .315和0 .2 73,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χ2 =3.98、7.80、4.0 1,P均 <0 .0 5 )。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经典危险因素无关 ,DD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危险因素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单江 李忠银 +1 位作者 傅国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8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 15 5名健康受试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 16内含子I/D多态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管...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8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 15 5名健康受试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 16内含子I/D多态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ID、II型频率分别为 16 .1%、5 1.6 %和 32 .3% ,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419和 0 .5 81;扩张型心肌病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ID、II型频率分别为 37.4%、30 .1%和 32 .5 % ,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5 2 4和0 .476。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 (χ2 =13.5 2 8,P <0 .0 0 1)和D等位基因 (χ2 =4.781,P <0 .0 5 )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扩张型心肌病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基二肽酶A 基因 充血性心肌病 病理
原文传递
我国汉族正常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单江 +1 位作者 李迪元 傅国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了159名我国汉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ACE基因16内含子内287bp片段的存在或缺失作为多态性的标志。结...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了159名我国汉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ACE基因16内含子内287bp片段的存在或缺失作为多态性的标志。结果:我国汉族正常人ACE的DD、I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57、0.535和0.308;与国外其他种族人群比较,我国汉族正常人DD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日本人、白种人和黑种人(P均<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我国汉族正常人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不同于国外其他种族,我国汉族人DD基因型频率低于日本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正常人群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频率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miRNA与心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亚娜 李倩晓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微小RNA是一种单链、非编码的内源性RNA,通常在转录后负向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微小RNA对心肌细胞凋亡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微小RNA可通过心肌细胞凋亡经典通路(包括线粒体凋亡通路、死亡受体凋亡通路、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发挥抗心肌... 微小RNA是一种单链、非编码的内源性RNA,通常在转录后负向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微小RNA对心肌细胞凋亡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微小RNA可通过心肌细胞凋亡经典通路(包括线粒体凋亡通路、死亡受体凋亡通路、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或促心肌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调控
下载PDF
结合珠蛋白基因1/2多态性与中国人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海波 +2 位作者 郭小芳 单江 徐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及冠脉正常组中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基因1/2多态性分布,初步探讨HP基因1/2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组189例,冠脉正常对照组242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 目的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及冠脉正常组中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基因1/2多态性分布,初步探讨HP基因1/2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组189例,冠脉正常对照组242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所有受试者HP基因型。结果冠心病组HP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表现为HP2-2基因型在冠心病组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54 vs.0.35,P=0.000),单因素分析显著增加冠心病的风险(OR=2.166,95%CI:1.467~3.196),HP2等位基因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74 vs.0.61)。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P2-2基因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OR-2.101,95%CI:1.311~3.367)。结论HP2-2基因型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HP2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冠心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珠蛋白基因 多态性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