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粗糙深度信息的低纹理物体偏振三维重建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锦发 晏磊 +3 位作者 赵红颖 陈瑞 张瑞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9-827,共9页
对于表面光滑、低纹理的目标,传统基于多视几何重建的算法难以获得理想的结果,利用偏振信息来重建这类物体是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单纯利用偏振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存在歧义性等问题,难以获得理想的结果.以粗糙深度图作为先验信息可解... 对于表面光滑、低纹理的目标,传统基于多视几何重建的算法难以获得理想的结果,利用偏振信息来重建这类物体是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单纯利用偏振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存在歧义性等问题,难以获得理想的结果.以粗糙深度图作为先验信息可解决歧义性问题.先对偏振相机与深度相机标定并配准图像,由粗糙深度图获得的法向量辅助纠正偏振方位角歧义,再利用纠正的法向量与粗糙深度图积分融合,从而获得较高精度的物体三维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低纹理物体 偏振 图像融合
下载PDF
针对强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技术应对策略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宇擎 张玉槐 +4 位作者 段沛奇 余肇飞 黄铁军 高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1,共7页
未来进入强人工智能(AGI)时代,人类可能面临重大安全风险。本文归纳了AGI与传统人工智能的区别,从模型的不可解释性、算法及硬件的不可靠性、自主意识的不可控性三方面研判了AGI安全风险的来源,从能力、动机、行为3个维度提出了针对AGI... 未来进入强人工智能(AGI)时代,人类可能面临重大安全风险。本文归纳了AGI与传统人工智能的区别,从模型的不可解释性、算法及硬件的不可靠性、自主意识的不可控性三方面研判了AGI安全风险的来源,从能力、动机、行为3个维度提出了针对AGI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为应对安全风险,从理论及技术研究、应用两个层面分别探讨相应风险的防御策略:在理论技术研究阶段,完善理论基础验证,实现模型可解释性,严格限制AGI底层价值取向,促进技术标准化;在应用阶段,预防人为造成的安全问题,对AGI进行动机选择,为AGI赋予人类价值观。此外,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强AI研究人才,为迎接未知的强AI时代做好充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人工智能 安全风险 风险评估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基于视差角和天顶角优化的偏振多视角三维重建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瑞华 +2 位作者 杨锦发 赵红颖 左正康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多视角三维重建依赖目标表面的纹理特征,在处理低纹理区域时易出现数据空洞现象,融合目标物反射光的偏振信息可以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对其进行完整重建,通过偏振参数计算物体表面法向量,进而重建目标物深度图。但单独使用偏振信息重建三维... 多视角三维重建依赖目标表面的纹理特征,在处理低纹理区域时易出现数据空洞现象,融合目标物反射光的偏振信息可以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对其进行完整重建,通过偏振参数计算物体表面法向量,进而重建目标物深度图。但单独使用偏振信息重建三维表面存在方位角歧义和天顶角偏差等问题,导致重建结果出现变形甚至得不到深度结果。针对存在低纹理区域的物体,使用偏振相机获取30个左右视角下四个偏振角度的影像,利用视差角参数化光束法平差方法优化相机参数与点云坐标,泊松优化方法纠正天顶角偏差,使用多视角立体几何与偏振信息融合的三维重建算法,既可以弥补多视角三维点云局部数据空洞现象,又可以解决偏振三维中方位角歧义和天顶角偏差的问题,最终得到更加精确的三维重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三维重建 光束法平差 泊松优化 图像融合
下载PDF
脉冲视觉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黄铁军 余肇飞 +4 位作者 李源 熊瑞勤 马雷 王威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3-1839,共17页
视频是视觉信息处理的基础概念,传统视频的帧率只有几十Hz,不能记录光的高速变化过程,成为限制机器视觉速度的天花板,其根本原因在于视频概念脱胎于胶片成像,未能发挥电子和数字技术的潜力。脉冲视觉模型通过感光器件捕获光子,累积能量... 视频是视觉信息处理的基础概念,传统视频的帧率只有几十Hz,不能记录光的高速变化过程,成为限制机器视觉速度的天花板,其根本原因在于视频概念脱胎于胶片成像,未能发挥电子和数字技术的潜力。脉冲视觉模型通过感光器件捕获光子,累积能量达到约定阈值时产生脉冲,形成脉冲的时间越长,表明收到的光信号越弱,反之光信号越强,据此可估计任意时刻的光强,从而实现连续成像。采用普通器件,研制了比影视视频快千倍的超高速成像芯片和相机,进而基于脉冲神经网络实现了超高速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打破了机器视觉提速依赖算力线性增长的传统范式。本文从脉冲视觉模型表达视觉信息的生物学基础和物理原理出发,介绍了脉冲视觉原理的软件模拟器及其模拟真实世界光子传播的计算过程,描述了基于脉冲视觉原理的高灵敏光电传感器件及芯片的工作机理和结构设计、基于脉冲视觉的影像重建原理以及脉冲视觉信号与普通图像信号融合的计算摄像算法与计算摄像系统,介绍了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超高速运动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通过对比国际国内相关研究内容和发展现状,展望了脉冲视觉的发展与演进方向。脉冲视觉芯片和系统在工业(高铁、电力和轮机等不停机监测,智能制造高速监视等)、民用(高速相机、智能交通、辅助驾驶、司法取证和体育判罚等)以及国防(高速对抗)等领域都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是未来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视觉 脉冲神经网络 视觉信息处理 类脑视觉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