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跗骨窦间隙与外侧“L”形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8
1
作者 邹剑 +1 位作者 顾文奇 蒋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8-303,共6页
目的评估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及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筛选3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微创组及切开组,每组15例。微创组采用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 目的评估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及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筛选3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微创组及切开组,每组15例。微创组采用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组采用“L”形外侧扩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拍摄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记录相关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综合评估最终疗效。结果微创组及切开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6.9个月和19.9个月。切开组有2例发生皮肤切缘表皮坏死。两组病例均在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术后微创组Boehler角平均13.1°±3.8°Gissane角平均28.1°±7.8°;切开组B0hler角平均14.9°±4.3°Gissane角平均26.2°±8.2°。末次随访时,微创组AOFAS和VAS评分分别为(91.2±15.9)分和(1.7±1.3)分;切开组分别为(82.4±14.7)分和(1.9±2.1)分;SF-36评分微创组[(79.5±12.1)分]优于切开组[(70.2±12.4)分]。微创组4例、切开组15例出现不同程度距下关节僵硬。结论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两种方法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采用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及距下关节僵硬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58
2
作者 陆男吉 王建华 +4 位作者 张长青 王赤宇 慧鹏 曾炳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AO/ASIF锁骨钩钢板在重度肩锁关节脱位(Post Ⅲ—Ⅵ型)及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9月,对36例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8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与喙锁韧带修补术。术后采... 目的 探讨AO/ASIF锁骨钩钢板在重度肩锁关节脱位(Post Ⅲ—Ⅵ型)及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9月,对36例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8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与喙锁韧带修补术。术后采用Constant Murley法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2.5~12个月取出钢板。随访时间2~23个月,3例失访。术后无病例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无病例发生脱位及骨折。内固定术后肩关节评分均值为89分(健侧的95%),其中外展活动均值为7.9(健侧的88%);内固定取出术后肩关节评分均值为92分(健侧的98%),外展活动均值为8.8(健侧的98%)。结论 AO/ASIF锁骨钩钢板是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Neer Ⅱ型)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治疗 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 被引量:44
3
作者 周武 曹发奇 +44 位作者 曾睿寅 姜保国 唐佩福 吴新宝 余斌 侯志勇 黎健 苏佳灿 刘国栋 禹宝庆 袁志 倪江东 陈雁西 傅德皓 童培建 王栋梁 张殿英 张鹏 张云飞 牛丰 杨雷 杨强 周强 王俊文 王勇 何承建 车彪 赵猛 夏平 熊蠡茗 曹烈虎 陈晓 李卉 孙云 胡良聪 胡衍 刘梦非 米博斌 熊元 薛航 林泽 张英泽 胡豫 刘国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1,共9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DVT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供血不足。若发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病死率较高。临床上下肢骨折患者DVT的治疗和康复策略均有其特殊性。创伤骨科患者并发DVT已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DVT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供血不足。若发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病死率较高。临床上下肢骨折患者DVT的治疗和康复策略均有其特殊性。创伤骨科患者并发DVT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预防和治疗DVT的最佳措施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更新了一系列血栓防治指南,但临床上对于不同创伤骨折患者DVT的防治方式仍有不少疑惑。因此,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广大专家的临床经验基础上,针对创伤骨科患者DVT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方案进行总结,就下肢DVT的诊断、评估、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制订本共识,为创伤骨科患者下肢DVT的处理提供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且简便易行的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患者 并发肺栓塞 循证医学证据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脱落 下肢骨折患者 供血不足 动脉供血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 被引量:44
4
作者 安智全 +1 位作者 罗从风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应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26例。按照Myerson分类:中间柱损伤13例,内侧、中间柱合并损伤7例,内侧、中间、外侧柱三柱损伤...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应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26例。按照Myerson分类:中间柱损伤13例,内侧、中间柱合并损伤7例,内侧、中间、外侧柱三柱损伤6例。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手术时间为40min(30~70min),切口长度平均为5mm;所有患者获平均11.4个月(6~17个月)随访,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平均为87分,患者术后平均5.3个月(3~11个月)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小,软组织并发症低,能有效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中间柱复位并沿Lisfranc韧带方向插入螺钉内固定是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稳定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跗关节损伤 螺钉内固定 闭合复位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40
5
作者 于晓雯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4月~2001年4月对68例82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在C臂机透视下利用Y形钢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术后进行放射学评估。术后一年临床评估采用Ma... 目的观察和分析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4月~2001年4月对68例82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在C臂机透视下利用Y形钢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术后进行放射学评估。术后一年临床评估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和Morrey方法。结果68例82侧平均随访26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58侧,良16侧,可6侧,优良率达90.24%。距下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为64侧,轻度受限12侧,中度为4侧,显著受限2侧。术后跟骨长度、高度、宽度、距下后关节面复位及Bhler角和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熟悉跟骨解剖结构、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利用Y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形钢板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跟骨骨折术后三维形态学特征与踝一后足功能的相关性: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 被引量:40
6
作者 陈雁西 +8 位作者 金丹 徐海林 洪劲松 强敏菲 张坤 郝旖旎 梅国华 薛剑锋 胡稷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跟骨骨折术后三维形态学特征与踝一后足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按预设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退出标准,收集来自五所医院的146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及CT薄层扫描的原始数...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跟骨骨折术后三维形态学特征与踝一后足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按预设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退出标准,收集来自五所医院的146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及CT薄层扫描的原始数据,采用容积重建法观察跟骨距下关节面的恢复状况;采用表面重建法结合三维组合式测量模式测量跟骨形态学相关参数;将观察及测量结果与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女性组的跟骨长度、跟骨后关节面高度、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均与AOFAS评分无相关性。男、女性组Gissane角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Boehler角呈正相关。在距下关节面平整性观察中,关节面完全恢复平整有38例,其中AOFAS评分优良率为89.5%(34/38);关节面不平整组有108例,优良率为90.7%(98/10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跟骨骨折后的Gissane角、Boehler角对踝一后足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大;而跟骨长度、跟骨后关节面高度、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及跟骨距下关节面的平整性与踝一后足功能恢复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多中心研究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踝关节牵开成形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 被引量:33
7
作者 顾文奇 徐宏威 +8 位作者 王晓康 蒋剑涛 李振东 陈城 邹剑 薛剑锋 苏琰 梅国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1-327,共7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牵开成形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骨科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共治疗的3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资料,... 目的观察踝关节牵开成形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骨科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共治疗的3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32.6±5.8)岁(18~40岁)。患者病程(14.0±2.8)个月(6~24个月),经至少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踝关节牵开成形联合关节腔内注射PRP。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踝关节活动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2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经针道护理后愈合。本组患者获平均36个月(18~60个月)随访。患者VAS评分从术前(6.8±1.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8±1.4)分,AOFAS踝-后足评分从术前(38.5±6.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0.3±8.1)分,踝关节背伸活动度从术前8.3°±7.0°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2.8°±6.5°,跖屈活动度从术前24.7°±6.4°提高至末次随访时31.4°±5.3°,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例患者因症状及影像学关节炎表现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无效后最终行踝关节融合治愈。结论采用踝关节牵开成形术联合PRP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延缓病程进展,是有效的保踝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富血小板血浆
原文传递
中国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城 +30 位作者 马燕红 姜迎萍 郭秦炜 华英汇 魏世隽 桂鉴超 朱永展 杨云峰 王旭 张晖 陈凯 洪建军 曾宪铁 史冬泉 黄崇侠 刘国辉 陶旭 高鹏 苏佳灿 洪劲松 江少华 徐海林 武勇 马昕 胡跃林 王正义 徐向阳 张建中 俞光荣 唐康来 姜保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47-753,共7页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专家共识,供全国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护理人员等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宣教、软组织肿胀处理、疼痛管理、支具保护和负重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和平衡觉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基本功能恢复训练和运动专项训练、出院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康复 术后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重建手术 被引量:28
9
作者 顾文奇 +3 位作者 邹剑 罗从风 张长青 曾炳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2-507,共6页
目的 总结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O月,共收治23例踝关节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45岁(21~69岁).初次受伤至最终重建术平均间隔18个月(12~36个月),其中11例患者曾接受... 目的 总结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O月,共收治23例踝关节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45岁(21~69岁).初次受伤至最终重建术平均间隔18个月(12~36个月),其中11例患者曾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常规行X线及CT检查,对畸形进行个体化评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腓骨短缩或旋转,合并内、外翻畸形者4例,下胫腓联合间隙增宽者5例.对所有腓骨短缩或旋转的患者行腓骨延长截骨术,内外翻畸形则行开放或闭合楔形截骨,而下胫腓增宽者则须行下胫腓功能性融合.术后定期行影像学随访评估骨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功能评分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共21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36个月(12~58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无感染、内固定失败、骨不连、畸形复发等发生.影像学随访显示于术后平均12周(10~14周)骨愈合,且力线恢复良好.AOFAS踝关节与后足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28分(15~39分)改善为术后1年平均82分(70~94分).2例患者因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术后2年行踝关节融合术.结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通过早期重建手术恢复腓骨长度和旋转及踝穴的匹配,踝关节功能可获得极大的改善,也可延缓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连接错位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28
10
作者 顾文奇 蒋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8-653,共6页
目的总结和评价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微创治疗1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40.3岁。术前常规摄片、cT扫描确定骨折... 目的总结和评价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微创治疗1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40.3岁。术前常规摄片、cT扫描确定骨折类型和关节面受累情况。于伤后平均gd(3-6d)行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结合锁定板及经皮螺钉固定。术后患者定期复查x线片,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获随访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显示平均术后10周(8-12周)骨折获愈合。末次随访时BShler角从术前平均13.4°±3.4°改善至2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1,P〈0.001);Gissane角从术前平均88.1°±7.6°改善至116.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4,P〈0.001)。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平均疼痛VAS评分为(1.5±1.7)分,平均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4.2±5.9)分,平均SF-36评分为(79.5±8.1)分。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结论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锁定板微创内固定治疗相对简单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在获得关节面直接复位及稳定固定的同时,还可避免和减少软组织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内翻畸形愈合的原因分析及防范要点 被引量:26
11
作者 顾文奇 +2 位作者 梅国华 薛剑锋 邹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 通过评价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跟骨骨折术后内翻畸形愈合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纳入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31例,女19例;年龄25~64岁,平均44.8岁.所有患者均待软组织肿... 目的 通过评价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跟骨骨折术后内翻畸形愈合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纳入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31例,女19例;年龄25~64岁,平均44.8岁.所有患者均待软组织肿胀消退后,择期行经外侧“L”形扩大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影像学评估内翻角度,并在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术后发生内翻畸形愈合者共27例,内翻角度平均为16.0°(8°~2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为49.8分(30 ~ 70分);VAS评分平均为3.0分(1~8分).因复位技术不当导致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内翻畸形愈合有21例,而因螺钉会聚造成的继发性复位丢失导致的有6例.结论 复位和固定的技术误区都是可能造成跟骨骨折术后畸形愈合的重要因素.在手术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内侧柱的解剖复位及恰当、稳定的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畸形愈合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25
12
作者 曹烈虎 牛丰 +59 位作者 张文财 杨强 陈世杰 杨国庆 王博禹 陈雁西 刘国辉 王栋梁 刘曦明 童晓玲 刘国栋 刘宏建 罗涛 黄标通 陈文明 王启宁 宋绍军 杨立利 刘同生 何大为 余正红 张建政 侯志勇 邵增务 张殿英 林浩东 禹宝庆 陈云丰 朱晓东 韩庆林 顾峥嵘 陈晓 胡衍 熊蠡茗 张云飞 王勇 张磊 杨雷 童培建 贾金鹏 张鹏 张勇 孙廓 沈涛 董世武 王剑飞 王宏亮 冯勇 应志敏 胡成栋 李明 陈晓涛 杨伟国 吴兴 周家钤 徐海栋 米博斌 张英泽 苏佳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5-392,共8页
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患者由于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共识在TSCI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文献和调研结果.对TSCI的损伤分级、康复评定、康复策略和主要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 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患者由于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共识在TSCI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文献和调研结果.对TSCI的损伤分级、康复评定、康复策略和主要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期望对TSCI的康复治疗提供早期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康复 指南
原文传递
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踝关节融合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驰 +2 位作者 顾文奇 张长青 曾炳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1-784,共4页
目的总结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踝关节融合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6月,收治18例踝关节疾病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6~67岁,平均48岁。创伤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关节炎5例,距骨创伤后坏死2例。... 目的总结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踝关节融合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6月,收治18例踝关节疾病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6~67岁,平均48岁。创伤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关节炎5例,距骨创伤后坏死2例。病程1~6年,平均3年。主要临床症状为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合并踝关节内翻4例,外翻2例。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43.5±10.2)分。采用腓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结果术后出现1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切口边缘坏死,经对症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获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6个月。X线片示植骨均于术后8~16周达骨性融合,平均12周。末次随访时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无内固定失败、畸形愈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3.0±6.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0,P=0.00)。结论采用腓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强度可靠,融合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融合 外踝截骨术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带线锚钉治疗Ⅳ度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的初步效果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宇杰 +3 位作者 李晓林 张彦 柴益 张长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重度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07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线锚钉修补治疗17例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男13例,女4例;年龄21~56岁,平均36.5岁。均... 目的探讨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重度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07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线锚钉修补治疗17例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男13例,女4例;年龄21~56岁,平均36.5岁。均为闭合性损伤,不伴软组织缺损,关节活动受限。术前X线片及CT检查均可见外踝、后踝骨折,有明显外移的距骨,不伴内踝骨折。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型Ⅳ度损伤,根据Danis-Weber分型均为C型。受伤至手术时间4~7d,平均5.6d。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6个月。X线片示17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8周。按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5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X线片测得术后内踝间隙为(3.16±0.37)mm,与术前(4.87±0.4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侧重力应力位下内踝间隙为(3.55±0.44)mm,与健侧(3.47±0.4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Ⅳ度旋前-外旋踝关节骨折,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内侧韧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钉 三角韧带 踝关节 骨折
原文传递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0
15
作者 顾文奇 +1 位作者 张长青 曾炳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1-654,共4页
目的 评价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167例闭合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其中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35例.通过X线及CT检查明确诊断,闭合或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放射学检查随访,以美国足... 目的 评价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167例闭合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其中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35例.通过X线及CT检查明确诊断,闭合或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放射学检查随访,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本组有135例获得12~7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其中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26例,术后AOFAS评分48~75分,平均67分;其中16例继发创伤性关节炎,12例因疼痛明显、行走受限二期行关节融合术;单纯跖跗关节损伤109例,术后AOFAS评分70~95分,平均82分,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17例中5例二期行关节融合术.单纯跖跗关节损伤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者术后AOFAS中足评分82~95分,平均87分,与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1,P〈0.05).结论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预后比单纯跖跗关节损伤的差,而准确诊断、实现复合体各个部分的解剖复位和可靠固定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损伤 外科手术 跖跗关节复合体 闭合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可能的误区在哪里 被引量:18
16
作者 顾文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604-1607,共4页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足踝部创伤的一大热点,随着治疗技术及内固定物的发展,尤其是微创技术的推广,整体治疗效果较前明显改善,特别是软组织并发症明显减少。但诸如传统技术是否终将全为微创技术所取代、载距突骨块是否恒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足踝部创伤的一大热点,随着治疗技术及内固定物的发展,尤其是微创技术的推广,整体治疗效果较前明显改善,特别是软组织并发症明显减少。但诸如传统技术是否终将全为微创技术所取代、载距突骨块是否恒定不移位及其螺钉是否必须准确置入、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是否是影响最终效果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的最关键因素等问题,仍是目前误区集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科手术 误区
原文传递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微创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蒋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9-1091,共3页
目前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而经典的“L”型外侧扩大切口由于可彻底暴露跟骨、保护腓肠神经,以及降低腓骨肌腱炎的发病率,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微创治疗 治疗方法 扩大切口 腓肠神经 临床应用 发病率 肌腱炎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5
18
作者 唐明杰 张长青 +3 位作者 苏琰 于晓雯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1998年4月~2002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24例。根据AO分型,其中A型2例,B型8例,C型14例。结果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Cassebaum...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1998年4月~2002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24例。根据AO分型,其中A型2例,B型8例,C型14例。结果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Cassebaum评分,结果优7例,良12例,中4例,差1例。根据Morrey-Chao评分,结果优10例(41.67%),良14例(58.33%)。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周。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肱骨远端骨折 老年人 切开复位 双钢板
原文传递
双切口微创稳定系统治疗复杂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19
作者 于晓雯 张长青 +1 位作者 李晓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复杂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05年11月,收治47例(49侧)股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男34例,女13例;年龄19~56岁,平均39....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复杂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05年11月,收治47例(49侧)股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男34例,女13例;年龄19~56岁,平均39.7岁。左侧21例,右侧28例。车祸伤31例,坠落伤8例,暴力打击伤6例,其他伤2例。髁间骨折14侧,髁上骨折21侧,两者合并骨折14侧。根据AO分型:33-A1型6侧,33-A2型8侧,33-A3型10侧,33-C1型7侧,33-C2型3侧,33-C3型15侧。闭合骨折32侧,开放骨折17侧。受伤至入院时间30min~6d。术中先复位固定关节面,利用双切口插入LISS钢板,透视满意后拧入锁定螺钉。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48~248min,平均126min。术中出血量为60~1200mL,平均180mL。术后45侧伤口Ⅰ期愈合,余4侧切口感染,对症治疗后愈合。47例患者均获随访12~23个月,平均18.6个月。4侧术中存在前后成角畸形,将LISS取出二次固定后纠正,术后无前后成角畸形。5侧内外翻角度为2~5°,2侧外旋畸形,1例患肢较健侧短缩2cm,均未作特殊处理。无下肢内旋患者,无钢板及螺钉断裂、松动等内植物失败情况发生。43侧骨折于术后3~8个月达临床愈合,平均5.6个月;余6侧经二次自体髂骨植骨后骨折愈合。膝关节Iowa评分:优22例,良19例,中6例,差2例,疗效评价优良率达83.6%。结论采用双切口LISS治疗复杂股骨远端骨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庆大霉素缓释珠链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于晓雯 +2 位作者 陆男吉 张长青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4-125,129,共3页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缓释珠链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开放性骨折795例治疗分两组:对照组426例仅接受全身抗生素的运用,其余369例加用了庆大霉素缓释珠链来增强局部抗感染作用。结果对照组急性感染和深部骨组织感染率为14%(60/426)...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缓释珠链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开放性骨折795例治疗分两组:对照组426例仅接受全身抗生素的运用,其余369例加用了庆大霉素缓释珠链来增强局部抗感染作用。结果对照组急性感染和深部骨组织感染率为14%(60/426),而珠链组为4.1%(15/369)。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使用庆大霉素缓释珠链后各骨折类型的感染率均有明显的下降,但Ⅲ型开放性骨折的显著性最大。结论庆大霉素缓释珠链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其治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缓释珠链 开放性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