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海峰 李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9-470,共2页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沙眼衣原体采用抗原抗体快速免疫测定法检测,解脲脲支原体由液体培养基培养。结果320例NGU患者CT阳性率为36.25%,Uu阳性率为43.75%,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0....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沙眼衣原体采用抗原抗体快速免疫测定法检测,解脲脲支原体由液体培养基培养。结果320例NGU患者CT阳性率为36.25%,Uu阳性率为43.75%,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0.00%;不同性别CT、Uu检出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CT感染率男性多于女性(χ2=10.421,P<0.005),Uu感染率女性多于男性(χ2=13.545,P<0.001)。结论NGU患者CT、Uu感染率较高,临床考虑NGU应同时检测CT和U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沙眼衣原体 解脲脲支原体
下载PDF
800例STD患者五种支原体感染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谢平 李琴 +3 位作者 王继东 汪圣强 肖琛月 《疾病监测》 CAS 2000年第12期447-450,共4页
本文应用nestedPCR (nPCR)技术对无锡地区 4 99例男性和 30 1例女性性传播疾病(STD)者的生殖道拭子进行了解脲脲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生殖支原体 (Mg)、肺炎支原体(Mpn)和发酵支原体 (Mf)等五种支原体联合检测。结果发现 ,男女... 本文应用nestedPCR (nPCR)技术对无锡地区 4 99例男性和 30 1例女性性传播疾病(STD)者的生殖道拭子进行了解脲脲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生殖支原体 (Mg)、肺炎支原体(Mpn)和发酵支原体 (Mf)等五种支原体联合检测。结果发现 ,男女性STD者Uu、Mh、Mg、Mpn、Mf检出率分别为 4 8 9%、19 8%、10 8%、7 4 %、1 0 %和 61 5%、34 2 %、7 6%、4 0 %和 0 %。无论男女性STD者最常见三种支原体感染模式为Uu单项阳性、Uu与Mh合并阳性和Mh单项阳性。并发现有三种或四种支原体合并感染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支原体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雄激素性脱发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晴 邵敏华 +2 位作者 胡君 张国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24期2656-2657,共2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性脱发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9例男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血热风燥证17例(A组),脾胃湿热证28例(B组),肝肾不足证14例(C组),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 目的探讨雄激素性脱发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9例男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血热风燥证17例(A组),脾胃湿热证28例(B组),肝肾不足证14例(C组),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B、C 3组红细胞沉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各证型组之间的各项指标比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雄激素性脱发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脱发 辨证分型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念珠菌与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五种支原体的合并感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琴 +3 位作者 王继东 谢平 汪圣强 肖琛月 《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72-573,共2页
关键词 念珠菌 滴虫性阴道炎 支原体 感染
下载PDF
液体培养法与套式PCR法检测解脲脲原体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琴 谢平 +2 位作者 汪圣强 肖琛月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 :评价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 )液体培养技术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被认为是目前检测临床标本中支原体最为灵敏、特异的套式PCR技术 ,并辅以DNA全自动测序技术 ,对 15 4例男性STD者的尿道拭子和 83例女性STD者的... 目的 :评价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 )液体培养技术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被认为是目前检测临床标本中支原体最为灵敏、特异的套式PCR技术 ,并辅以DNA全自动测序技术 ,对 15 4例男性STD者的尿道拭子和 83例女性STD者的阴道拭子配对进行Uu液体培养法和套式PCR法检测。并以套式PCR检测为参照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 ,男性STD者Uu液体培养准确率为 63.0 % ,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分别为 2 8.5 7%和 8.44 % ;二、女性STD者Uu液体培养准确率仅为 38.5 5 % ,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分别 49.40 %和 12 .0 5 %。三、男、女性STD者合并观察Uu液体培养准确率为 5 4.43% ,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分别为 35 .86 %和 9.7%。四、Uu套式PCR产物经DNA全自动测序与Uu标准株 (960 T)完全一致。结论 :Uu液体培养法不宜作临床诊断 ,尤其是女性患者。Uu套式PCR因灵敏、特异、准确是一种可靠的Uu感染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液体培养法 套式PCR法
下载PDF
淋病病人5种支原体合并感染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海峰 +1 位作者 缪昉 李琴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43-344,共2页
关键词 淋病 支原体 巢式PCR 感染
下载PDF
育龄妇女下生殖道炎症者人型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继东 +2 位作者 李琴 缪芳 汪圣强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6期38-39,共2页
目的 :了解我国育龄妇女下生殖道炎症者人型支原体 (Mh)感染状况 ,并探讨淋病患者和非淋病患者Mh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套式PCR技术 ,对 15 4例下生殖道炎症患者的宫颈拭子进行了Mh检测。其中 77例患者进行了淋球菌培养和Mh套式PCR配对... 目的 :了解我国育龄妇女下生殖道炎症者人型支原体 (Mh)感染状况 ,并探讨淋病患者和非淋病患者Mh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套式PCR技术 ,对 15 4例下生殖道炎症患者的宫颈拭子进行了Mh检测。其中 77例患者进行了淋球菌培养和Mh套式PCR配对检测。结果 :15 4例育龄妇女患者中 5 1例Mh阳性 ,阳性率达 33 .1% ;77例配对检测者中 ,45例淋球菌阳性者Mh检出率高达 5 5 .6 % ,而 32例淋球菌阴性者Mh检出率仅为 9.4% (P <0 .0 0 1)。相对危险性RR值达 12 0。结论 :Mh已是我国育龄妇女下生殖道炎症的常见病原体。淋球菌感染的妇女更易受到Mh的侵袭。由于育龄妇女Mh感染可致输卵管妊娠、不孕不育 ,甚至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疾病 ,因此 ,高Mh的感染率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生殖道炎症 人型支原体 妇女 防治
下载PDF
CML患者骨髓移植后并发侵袭性黄曲霉病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琴 谢平 +3 位作者 沈云峰 盛裕芬 肖琛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26,共2页
1例病程为 2年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男 ,2 2岁 ) ,因急性发作而入院行骨髓移植治疗。先用马利兰4mg/(kg·d) 4天和环磷酰胺 10 0mg/(kg·d) 2天预处理 ,8天后接受孪生兄长 110 0ml异体骨髓移植。移植后第 7天WBC 2 0 0×... 1例病程为 2年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男 ,2 2岁 ) ,因急性发作而入院行骨髓移植治疗。先用马利兰4mg/(kg·d) 4天和环磷酰胺 10 0mg/(kg·d) 2天预处理 ,8天后接受孪生兄长 110 0ml异体骨髓移植。移植后第 7天WBC 2 0 0× 10 9/L ,患者畏寒、高热 ( 4 0℃ ) ,第 9天全身皮肤出现痛性结节、脓肿。局部皮肤脓肿穿刺液沙堡琼脂 (SDA)培养、血培养肉汤增菌液多次分离到黄曲霉。患者经两性霉素B脂质体、5FC、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治疗 4个月 ,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侵袭性黄曲霉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24例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红华 毛玉文 +2 位作者 殷之平 宋惠中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8-38,40,72,共3页
分析24倒成人原发性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征、免疫分型、治疗及结果,并对其影响预后因素作讨论。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淋巴结外 原发性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