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胡塞尔《危机》中的历史维度
1
作者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作为此前几乎独立于历史问题域进行思考的哲学家,《危机》时期的胡塞尔从历史中看到了哲学发展的道路。之所以考察历史,是因为对他来说,哲学家作为人类的公仆还有另一层不可避免的身份——作为过去的继承人。据胡塞尔的观点,哲学史通向... 作为此前几乎独立于历史问题域进行思考的哲学家,《危机》时期的胡塞尔从历史中看到了哲学发展的道路。之所以考察历史,是因为对他来说,哲学家作为人类的公仆还有另一层不可避免的身份——作为过去的继承人。据胡塞尔的观点,哲学史通向的是人类解决人性危机的真正起点——对“我”真正进行考察的先验现象学。只有在更广阔的和更深层次的维度中理解“我”,才能重新理解人,才能真正面临并解决人类的危机。但胡塞尔历史哲学精神所具有的高度统一性却同时意味着一种诠释的暴力,并有一种使现代人进入另一种危机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历史 哲学 诠释
下载PDF
关于“人之尊严”的一种谱系学和现象学考察——兼论康德的尊严观
2
作者 张志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6,93,共11页
本文从谱系学和现象学的角度对人的尊严进行了考察。从谱系学的角度看,皮科、帕斯卡尔把尊严视为人所固有的高于万物的禀赋,给人带来的“绝对”荣光;休谟从相对的关系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出发,解构了人之尊严的绝对性;康德虽然从现象人的... 本文从谱系学和现象学的角度对人的尊严进行了考察。从谱系学的角度看,皮科、帕斯卡尔把尊严视为人所固有的高于万物的禀赋,给人带来的“绝对”荣光;休谟从相对的关系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出发,解构了人之尊严的绝对性;康德虽然从现象人的角度出发完全否认了人具有高于万物的禀赋,从而否认了人具有尊严,但是,从本体人的角度,康德又类似于皮科和帕斯卡尔,赋予尊严以一种人人皆有的绝对性。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尊严同时还有另一面向,即,尊严乃是人自身有待实现的一种潜能。从现象学的角度看,人的尊严离不开人对尊严的意识,而尊严意识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现象,它涉及到自我和他者在彼此的关系中如何存在的问题,并因此是关系性的、自我朝向他者的一种开放意识。尊严意识离不开人的价值赋予能力、价值差异意识和价值等级意识,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我们”意识,但又真正维护着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人为自身创造希望的一种意识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 休谟 康德 尊严 谱系学 现象学
原文传递
从悲剧到叙事——论《诗学》中的三重模仿
3
作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1期54-58,共5页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主要讨论了悲剧艺术,提出悲剧的核心是对行动的模仿。利科在亚氏悲剧观的基础上提出:模仿不仅仅属于悲剧,而且是广义叙事的核心要素。然而,模仿除了是对行动的模仿,还涉及对行动世界的前理解,以及观众与作品的关...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主要讨论了悲剧艺术,提出悲剧的核心是对行动的模仿。利科在亚氏悲剧观的基础上提出:模仿不仅仅属于悲剧,而且是广义叙事的核心要素。然而,模仿除了是对行动的模仿,还涉及对行动世界的前理解,以及观众与作品的关系。通过梳理利科对模仿的三种含义的说明,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广义的叙事,一个超越了悲剧,甚至超越了一般意义上写故事的叙事。这种叙事涉及人对现实的不断理解和在欣赏作品之后重新理解现实,并且这两者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科 亚里士多德 悲剧 叙事 模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