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的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刘妍 董菁 +6 位作者 成军 钟彦伟 夏小兵 李克 王琳 双双 段惠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406,共3页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HBVX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R10 12中 ,构建HBVX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pVR10 12 X ;以该质粒转染HepG2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细胞X蛋白的瞬时表达 ;与报告质粒pSV lacZ共转染HepG2细胞 ,用试剂盒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HBVX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R10 12中 ,构建HBVX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pVR10 12 X ;以该质粒转染HepG2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细胞X蛋白的瞬时表达 ;与报告质粒pSV lacZ共转染HepG2细胞 ,用试剂盒法检测 β 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结果质粒 pVR10 12 X在HepG2细胞瞬时表达X蛋白 ,共转染实验中 pVR10 12 X组 β 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是空质粒对照的 3 2倍。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基因 真核表达 反式激活 SV40早期启动子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董菁 李进 +5 位作者 双双 皇甫竞坤 成军 王勤环 洪源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异质性及其生物学意义。以已知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基因组序列 ,克隆入pGEM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并加以比较。...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异质性及其生物学意义。以已知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基因组序列 ,克隆入pGEM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并加以比较。测序结果发现 ,来源不同的 5株HBV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一致率为 93 6 % ,不同克隆的 4个开放读码框架长度有明显区别 ,氨基酸序列中存有移框、缺失、替换等多种变异类型。说明来源于同一患者的HBV基因组序列之间存在有较明显的变异现象 ,在患者体内构成了准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组 准种 遗传变异 HBV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准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董菁 双双 +4 位作者 皇甫竞坤 成军 王勤环 李莉 斯崇文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序列的异质性表现来探讨HBV准种在 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 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 X基因,克隆入pGEM ...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序列的异质性表现来探讨HBV准种在 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 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 X基因,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 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37例测序结果提示来源于不同患者HBV X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但每个序列均不一致。X区除了存在广泛的碱基点替换突变外,序列的缺失突变占测序克 隆总数的51.4%(19/37);氨基酸缺失及移框突变多发生于123位氨基酸残基之后,可导致X蛋 白多种羧基端形式。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X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该区突变结果可能影响X蛋白反式激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准种 反式激活 X基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序列突变及准种 被引量:39
4
作者 皇甫竞坤 董菁 +5 位作者 邓红 成军 双双 洪源 任喜民 李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323-1325,共3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研究,阐明HBV准种在慢性感染者中存在的意义。方法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4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的BCP基因,采用聚丙烯酰...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研究,阐明HBV准种在慢性感染者中存在的意义。方法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4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的BCP基因,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展示缺失突变,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发现,57.8%患者血清中可见2-3条扩增条带;测序结果发现BCP区存在多种突变形式,点突变中以140nt(T→C)最为常见,缺失突变多见于TA1,TA2及TA3,多表现为8bp、20bp的缺失。结论 HBV BCP区内有一缺失高变区,并在患者个体体内存有多种变异形式;TA1,TA2及TA3的变异可能影响e抗原的表达。结果提示HBV慢性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遗传学 病毒基因 遗传学 突变
下载PDF
长三角典型站点冬季大气PM2.5中OC、EC污染特征 被引量:39
5
作者 康晖 朱彬 +1 位作者 王红磊 双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61-971,共11页
对2015年1月9日~2015年1月31日临安、南京和苏州3个站点采集的PM_(2.5)样品(共计279组),使用热光反射法(thermal/optical reflectance,TOR)分析了样品中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的含量,并研究了长三角地区冬季PM_(2.5)中OC和EC的污染特征... 对2015年1月9日~2015年1月31日临安、南京和苏州3个站点采集的PM_(2.5)样品(共计279组),使用热光反射法(thermal/optical reflectance,TOR)分析了样品中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的含量,并研究了长三角地区冬季PM_(2.5)中OC和EC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临安、南京和苏州的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3.56±61.11)、(144.77±62.91)和(156.5±68.97)μg·m-3,均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规定的PM_(2.5)日均值75μg·m-3;其中3个站点OC与EC的平均质量浓度依次分别为(21.93±11.69)/(6±3.6)、(20.32±10.3)/(5.39±3.07)和(27.08±14.35)/(6.4±4.29)μg·m-3.临安作为长三角大气环境背景点,OC与EC的污染也较为严重.3个站点OC与EC的相关性为临安(R2=0.83)、南京(R2=0.72)和苏州(R2=0.72),表明冬季长三角地区的碳质气溶胶的来源较为一致和稳定.3个站点样品中的OC/EC值均大于2.0,样品的OC/EC值主要分布在2.5~6.0这个区间内,表明燃煤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是OC与EC的主要来源.使用EC示踪法估算临安、南京和苏州3个站点的二次有机碳(SO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23±5.26)、(6.82±4.36)和(12.56±7.52)μg·m-3,在OC中占比为42%、34%和46%,表明SOC是OC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向轨迹显示,PM_(2.5)、OC和EC的质量浓度与主要气团的传输路径有较好的相关性,自空气质量较差区域气团的PM_(2.5)、OC和EC的质量浓度是来自空气质量较好区域的1.14~1.7倍、1.55~2.1倍和1.94~2.4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长三角 有机碳 元素碳 浓度分布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DNA序列异质性及准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董菁 成军 +6 位作者 王勤环 皇甫竞坤 双双 张国庆 洪源 李莉 斯崇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在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 ,自 18例慢性患者血清中分别扩增前C/C基因、P基因逆转录酶区 (RT)、HBV全S区、X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 ,克隆入pGEMTeas...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在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 ,自 18例慢性患者血清中分别扩增前C/C基因、P基因逆转录酶区 (RT)、HBV全S区、X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 ,克隆入pGEMTeasy质粒 ,挑选 81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 除外大段缺失突变的克隆 ,来源于同一患者前C/C区、RT区、全S区、X区和全基因组不同克隆之间的碱基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8 0 %~ 99 1%、98 7%~ 99 3%、97 5 %~ 10 0 %、93 0 %~ 98 2 %和 96 6 %~ 97 5 %。前C区A83点突变、C抗原内部缺失较为常见 ,缺失突变、终止替换突变、短序列的插入或缺失突变造成的移框突变在各个区域中均可检出 ,X基因 (核心蛋白启动子区 ,CP)内部缺失突变不仅导致X蛋白羧基端的多样性 ,而且调控HBeAg的表达。编码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和缺陷病毒基因亦在患者外周血中。结论 多区域测序结果提示HBV慢性患者体内HBV呈现准种群共存 ,X区 (CP区 )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 ,CP区的变异可能影响前C蛋白的表达 ,这些变异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缺失突变 体内 准种 HBV CP 乙型肝炎病毒DNA 变异 种群 全基因组序列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董菁 成军 +6 位作者 王勤环 刘友昭 王刚 双双 夏小兵 邵清 斯崇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38-83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准种
原文传递
外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截短型囊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化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董菁 成军 +5 位作者 王勤环 王刚 双双 刘妍 夏小兵 斯崇文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感染者体内存在的特殊状态。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设计,以多聚酶链反应(PCR)自患者血清中扩增全S基因片段,测序以明确变异的部位,并与既往已发表的HBV adr亚型进行序列比较。结果经...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感染者体内存在的特殊状态。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设计,以多聚酶链反应(PCR)自患者血清中扩增全S基因片段,测序以明确变异的部位,并与既往已发表的HBV adr亚型进行序列比较。结果经测序发现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有变异病毒株编码的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基因,并存有HBsAs和多聚酶区缺陷型病毒基因。结论在外周血中存在HBV截短型囊膜蛋白编码基因,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截短型囊膜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突变 准种 克隆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33
9
作者 董菁 成军 +6 位作者 王勤环 王刚 双双 刘友昭 夏小兵 邵清 斯崇文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准种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以已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扩增HBV全S基因片段 ,克隆入 pGEMTeasy质粒 ,用限制性片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准种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存在状态。方法 以已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扩增HBV全S基因片段 ,克隆入 pGEMTeasy质粒 ,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确定HBV的变异现象 ,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 分别自 3例患者血清中克隆出 2 9、2 8和 8个阳性克隆 ,以EcoRI酶切患者 1和 2的RFLP结果提示各有 5种不同的长度带型 ,PCR产物XhoI酶切RFLP结果表现为高度保守 ,测序结果发现HBV体内毒株DNA序列高度一致 ,同一患者两株全S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DNA序列的同源性大于 97%。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且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克隆现象 ,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准种 变异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HBV
原文传递
cDNA文库噬菌体展示法的建立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结合蛋白筛检 被引量:31
10
作者 董菁 双双 +4 位作者 王业东 皇甫竞坤 李莉 张玲霞 成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2,共2页
为寻找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 ,将前S1蛋白包被于聚苯乙烯平板 ,经过“包被 吸附 洗脱”筛检过程 ,获得前S1蛋白结合蛋白的cDNA序列 ,并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互比较 ,经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结合蛋白的全长序列。共经... 为寻找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 ,将前S1蛋白包被于聚苯乙烯平板 ,经过“包被 吸附 洗脱”筛检过程 ,获得前S1蛋白结合蛋白的cDNA序列 ,并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互比较 ,经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结合蛋白的全长序列。共经过 4轮生物淘洗过程。结果提示 ,神经胶质瘤抑制子候选基因区基因 (GLTSCR) 2上游部分序列存在于与HBV前S1结合的重组T7噬菌体中 ,多个克隆的测序结果发现前S1蛋白结合蛋白具有KxPxKSGxxxL结构域。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可能是GLTSCR 2的编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文库 噬菌体展示法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蛋白结合蛋白 筛检
下载PDF
霾与轻雾天气下水溶性离子的组分特征——冬季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蒋琳 朱彬 +2 位作者 王红磊 沙丹丹 双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01-3610,共10页
于2015年1月9~31日同步采集了南京、苏州和临安3个站点的PM2.5样品,深入探讨冬季长江三角洲地区霾与轻雾天气下水溶性离子(Na^+、NH_4^+、K^+、Ca^(2+)、Mg^(2+)、Cl^-、NO_2^-、F^-、NO_3^-和SO_4^(2-))的理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来源... 于2015年1月9~31日同步采集了南京、苏州和临安3个站点的PM2.5样品,深入探讨冬季长江三角洲地区霾与轻雾天气下水溶性离子(Na^+、NH_4^+、K^+、Ca^(2+)、Mg^(2+)、Cl^-、NO_2^-、F^-、NO_3^-和SO_4^(2-))的理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来源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冬季长三角地区颗粒物污染严重,采样期间南京、苏州及临安PM2.5日均浓度分别为(150.54±53.56)、(159.37±58.39)和(123.64±53.25)μg/m^3,是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2.13±0.71)、(2.01±0.77)和(1.65±0.71)倍.轻雾天PM_(2.5)及总水溶性离子(TWSIs)质量浓度较霾天显著上升,其中尤以二次离子(SO_4^(2-)、NH_4^+和NO_3^-)浓度增长最多,分别是霾天的1.70、1.62和1.48倍,相对湿度(RH)的升高对南京二次离子浓度的影响最大.3个站点轻雾天原位p H值分别为2.55、2.44和2.5,均高于霾天,由于其颗粒物含水量较高导致酸性较弱;其硫氧化率(SOR)与氮氧化率(NOR)也均大于霾天.RH与SOR间较高的相关性表明观测期间硫酸盐主要通过非均相氧化反应生成,轻雾天颗粒物中较高的液水含量很可能促进了这一反应的发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NOR与NH_4^+的高相关性以及对过量NH_4^+和NO_3^-间拟合直线的分析,推断NO_3^-主要通过气相均相反应生成,而轻雾天较弱的酸度可能更有利于这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PM2.5 水溶性离子 轻雾
下载PDF
南京江北2014—2016年PM_(2.5)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和传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卢文 王红磊 +2 位作者 朱彬 双双 康晖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9-1048,共10页
利用2014—2016年南京江北地区PM_(2.5)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的小时数据,并结合HYSPLIT模式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PSCF法分析了PM_(2.5)质量浓度的污染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来源特征.结果表明:2014—2016年PM_(2.5)质量浓度呈逐年下降... 利用2014—2016年南京江北地区PM_(2.5)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的小时数据,并结合HYSPLIT模式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PSCF法分析了PM_(2.5)质量浓度的污染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来源特征.结果表明:2014—2016年PM_(2.5)质量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为17.40%,由2014年的62.1μg·m^(-3)下降至2016年的51.2μg·m^(-3),能见度由2014年的5.8 km上升至2016年6.6 km.PM_(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1月浓度最高,可达93.0μg·m^(-3);8月浓度最低,仅为38.8μg·m^(-3);冬季浓度最高,可达76.8μg·m^(-3),夏季浓度最低,仅为47.1μg·m^(-3).不同季节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分布.气象要素对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不同相对湿度下能见度和PM_(2.5)质量浓度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霾和非霾天PM_(2.5)质量浓度的阈值为15μg·m^(-3).不同季节的主导气团不同,春季主导气团为偏北气流和偏东气流,占比分别为43.50%和30.80%;夏季主导气团以东部气流为主,占比约为68.22%;秋季和冬季主导气团为来自北方的气流,总占比分别为83.52%和100%;偏北内陆气团PM_(2.5)质量浓度较大,偏东海洋性气团PM_(2.5)质量浓度较低.PM_(2.5)质量浓度潜在源区春冬季潜在源区范围较大,夏秋季潜在源区范围较小,季节变化显著.春季潜在来源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夏秋季分布在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等地区,冬季分布在安徽、河南东部,山东和江苏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质量浓度 时间变化 气象要素 后向轨迹 PSCF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准种与变异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董菁成军 王勤环 +5 位作者 双双 洪源 皇甫竞坤 王刚 李莉 斯崇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23-825,共3页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多聚酶 (P)逆转录酶 (RT)区及表面抗原主蛋白 (HBsAg)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状态。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 ,自 3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 ,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 13株克隆测序 ,发现 2株克隆出现大...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多聚酶 (P)逆转录酶 (RT)区及表面抗原主蛋白 (HBsAg)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状态。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 ,自 3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 ,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 13株克隆测序 ,发现 2株克隆出现大段缺失 ,另 11株序列之间总差异率为 5 1% ;RT和HBsAg氨基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 4 9%和 7 5 % ;并发现缺失突变、终止突变等多种突变类型。结果提示 ,HBV慢性患者体内有HBV准种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准种 逆转录酶 基因序列异质性
下载PDF
HCV非结构蛋白NS5A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4
14
作者 成军 钟彦伟 +5 位作者 双双 刘妍 王刚 董菁 夏小兵 陈菊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 筛选、鉴定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NS5A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的编码基因 ,为HCVNS5A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及抗HCV的基因治疗研究开辟新途径。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以重组纯化的HCV非结构蛋白NS5A为固... 目的 筛选、鉴定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NS5A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的编码基因 ,为HCVNS5A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及抗HCV的基因治疗研究开辟新途径。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以重组纯化的HCV非结构蛋白NS5A为固相抗原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半合成库中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获得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较强的HCVNS5A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基因片段的阳性克隆 ,并对其进行免疫检测及序列测定。结果 筛选得到的ScFv片段基因核苷酸序列为 789nt,编码由 2 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具有典型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可变区的结构特点。基因编码产物具有HCVNS5A蛋白反应的免疫学活性和特异性。结论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成功获得了HCVNS5A人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编码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 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非结构蛋白类 亲和筛选 噬菌体 抗体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霾天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郭振东 朱彬 +2 位作者 王红磊 双双 井安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8-938,共11页
于2016年12月13日~2017年1月5日采集了徐州、东山、南京、寿县4个站点的PM_(2.5)样品,分析了水溶性离子的组成及其来源,并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范围霾天气的形成消散及水溶性离子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徐州站... 于2016年12月13日~2017年1月5日采集了徐州、东山、南京、寿县4个站点的PM_(2.5)样品,分析了水溶性离子的组成及其来源,并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范围霾天气的形成消散及水溶性离子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徐州站PM_(2.5)平均质量浓度171.5μg/m^3,远高于其他3个站点,4个站点最主要的离子成分均为NO_3^-,SO_4^(2–),NH_4^+,Cl^-和Ca^(2+).在同一天气系统影响下,长江三角洲大范围区域污染物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在没有大的区域输送的静稳天气下,各站点离子浓度容易受局地源影响,徐州站受燃煤影响,南京站受化学工业源影响为主,2个站点以SO_4^(2–)为主,东山站三面环湖,Cl^-在静稳天气有大幅上升,达到了6.12μg/m^3,寿县站受当地农业活动氨排放影响,NH_4^+有大幅上升,达到了25.09μg/m^3.4个站点PM_(2.5)和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弱高压的均压场形势下,并伴随有逆温层出现时有利于污染物的累积.主成分分析发现4个站点二次转化对PM_(2.5)有着最大的贡献率,4个站点贡献率分别为39.83%、42.27%、50.56%和3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水溶性离子 来源解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一级结构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董菁 刘妍 +7 位作者 皇甫竞坤 双双 王刚 洪源 陈国凤 李莉 陈菊梅 成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一级结构的多态性。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 ,自 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S基因全长或全基因组片段 ,TA克隆法克隆到T载体中 ,随机选择克隆测序。结果 共 2 0个克隆被测...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一级结构的多态性。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 ,自 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S基因全长或全基因组片段 ,TA克隆法克隆到T载体中 ,随机选择克隆测序。结果 共 2 0个克隆被测序。 2 0个克隆全S蛋白的总一致率仅为 3 2 .0 % ,13株全长为 40 1氨基酸残基的克隆氨基酸一致率为 82 .5 %。患者血清中发现2株克隆编码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 ,在前S1或前S2的免疫决定区或可能的肝细胞结合部位均发现缺失突变。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存有HBV准种群 ,病毒编码的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可为HBV诱导原发性肝癌提供一种途径 ,应加强对HBsAg一级结构多态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准种 缺陷型病毒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被引量:18
17
作者 梁峰 王韫芳 +5 位作者 南雪 岳慧敏 徐迎新 双双 李荣 裴雪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5-669,i0005,共6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进行三维立体诱导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组织切片和CD34、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1)、VEGFR-2(Flk-1)、vWF的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结果诱导后的人BDMSC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4、CD31、Flt-1、Flk-1、vWF,并生成内皮样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诱导后表达的Flt-1、Flk-1等表面分子可能在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起重要作用,这为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基底膜基质 纤维蛋白凝胶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南京市黑碳气溶胶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杨晓旻 双双 +3 位作者 张晨 王红磊 王振彬 朱彬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0-629,共10页
为了研究南京市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使用多波长Aethalometer(AE-33)每个季节选取典型月份观测了BC质量浓度,结合大气污染物数据、气象要素和边界层探测数据,分析了BC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周末... 为了研究南京市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使用多波长Aethalometer(AE-33)每个季节选取典型月份观测了BC质量浓度,结合大气污染物数据、气象要素和边界层探测数据,分析了BC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周末效应和来源特征.结果表明,南京的BC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3351±919)ng·m^-3]>冬季[(3234±2102)ng·m^-3]>秋季[(3064±967)ng·m^-3]>夏季[(2632±1705)ng·m^-3].4个季节BC日变化均为双峰型分布,峰值分别位于06:00~08:00和21:00~23:00.BC不同季节的早晚高峰分布特征不同.早高峰春季BC浓度最高,晚高峰冬季浓度最高.冬季早高峰出现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滞后2 h,而夏季晚高峰时间反而比其他季节提前2 h.风速对BC日变化季节分布差异的影响远大于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逆温层结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在不同季节中逆温的高度、厚度和逆温强度对污染物的影响机制不同.BC不同季节的周末效应不同,风速对BC周末效应的影响较小,逆温层结差异是造成BC周末效应的主要原因.南京地区液体燃料燃烧对BC的贡献较大,固体燃烧对BC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时间变化 边界层结构 气象要素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董菁 成军 +7 位作者 王勤环 王刚 双双 刘妍 夏小兵 李莉 张国庆 斯崇文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C基因启动子区准种与变异的特点。方法 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CP序列 ,克隆入pGEM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C基因启动子区准种与变异的特点。方法 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CP序列 ,克隆入pGEM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 测序结果发现HBVCP序列高度保守 ,但在TATA样盒 (1~ 3)可发生多种突变 ,其中 184nt(T→C)位替换突变最为常见 ;在直接重复序列 (DR)Ⅰ上游存有一缺失突变高发区 33 3% (5 15 )。结论 CP区内有一缺失高变区 ,TATA样盒 3的变异可能影响前C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基因启动子区 准种 变异 研究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囊膜中蛋白与白细胞介素18联合基因免疫 被引量:16
20
作者 董菁 成军 +6 位作者 王勤环 刘妍 王刚 双双 李克 邵得志 斯崇文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构建HBV囊膜中蛋白核酸疫苗表达载体并免疫小鼠 ,观察白细胞介素 18(IL 18)对基因免疫的辅助作用。方法 构建质粒 pVR10 12 M、pcDNA 3 .1- IL 18,肌内注射法免疫 2 5只Balb/c小鼠 ,3组小鼠分别注射 10 0 μgpVR10 12 ,pVR10 1... 目的 构建HBV囊膜中蛋白核酸疫苗表达载体并免疫小鼠 ,观察白细胞介素 18(IL 18)对基因免疫的辅助作用。方法 构建质粒 pVR10 12 M、pcDNA 3 .1- IL 18,肌内注射法免疫 2 5只Balb/c小鼠 ,3组小鼠分别注射 10 0 μgpVR10 12 ,pVR10 12 M ,pVR10 12 M和 pcDNA 3 .1- IL 18质粒 ,每 2周 1次 ,共 3次。每次免疫 2周后眼眶采血 ,检测血清抗 HBs,第 3次免疫后 2周应用乳酸脱氢酶检测法验证特异性细胞杀伤率。结果 经注射上述质粒后 ,可观察到注射 pVR10 12 M组的小鼠随免疫次数的增加 ,抗 HBs阳性率、抗体滴度均逐步增高 ;同时联用质粒 pcDNA 3 .1- IL 18的小鼠抗 HBs阳性率、抗体滴度均较单独应用 pVR10 12 M组为低 (第 3次免疫后抗 HBs阳性率、抗体滴度两组比较P <0 .0 5 )。细胞毒性实验证实联用组的细胞杀伤率为 (89.0 2± 15 .5 4) % ,较单独应用pVR10 12 M组 (83 .0 8± 14 .0 2 ) %为高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注射质粒 pVR10 12 M可诱导小鼠产生足量的抗 HBs ,并可检测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联合应用IL 18对特异性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囊膜 白细胞介素18 基因免疫 蛋白核酸疫苗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