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粮食安全保障 被引量:140
1
作者 徐建明 孟俊 +2 位作者 刘杏梅 施加 唐先进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已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文章针对我国农田土壤和粮食作物重金属超标现状,强调把粮食作物区域划分为禁产、限产和宜产3种类型;通过采用重金属低积累粮食作物品种、重金属钝化与阻隔技术及农艺管理等措施...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已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文章针对我国农田土壤和粮食作物重金属超标现状,强调把粮食作物区域划分为禁产、限产和宜产3种类型;通过采用重金属低积累粮食作物品种、重金属钝化与阻隔技术及农艺管理等措施,实现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并明确提出了重金属动态监测、低积累作物品种资源库、钝化剂市场准入、超标农田的轮作休耕、高重金属含量秸秆的处置、粮食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与政策等是今后我国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粮食安全 策略
原文传递
太湖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以浙江省平湖市为例 被引量:51
2
作者 刘杏梅 徐建民 +2 位作者 章明奎 史舟 施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82,共7页
以位于太湖流域的浙江省平湖市为例,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耕层土壤(0~20cm)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4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能很好地符合球状模型;... 以位于太湖流域的浙江省平湖市为例,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耕层土壤(0~20cm)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4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能很好地符合球状模型;速效磷经对数转换后也符合球状模型;而速效钾的变异函数曲线则符合指数模型。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受母质、地形、土壤类型等自然的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由施肥、作物、管理水平等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起很大作用。整个研究区东南部土壤质地较轻,大量施肥在提高其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农业非点源污染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特征 浙江 平湖市 地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 水稻土
下载PDF
杭嘉湖水网平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综合调查和评价 被引量:66
3
作者 钱秀红 徐建民 +1 位作者 施加 刘杏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首次对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区开展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详细分类调查 ,并采用等标排放量的评价方法对各污染源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畜禽粪尿污染、乡镇生活污染和地表径流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负荷贡献率分别为 4 3.81%、2 9.91%和 2 2 .4 ... 首次对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区开展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详细分类调查 ,并采用等标排放量的评价方法对各污染源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畜禽粪尿污染、乡镇生活污染和地表径流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负荷贡献率分别为 4 3.81%、2 9.91%和 2 2 .4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非点源污染 成因 杭嘉湖 水网平原地区 综合调查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浙北环太湖平原耕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施加 刘杏梅 +4 位作者 朱海平 赵科理 吴建军 徐建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4-830,共7页
研究了浙北环太湖平原10个区县市耕地土壤Hg、Cd、Cr、Pb、Cu、As六种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土壤Hg和Cd含量在总体分布上显现出较强的各区县市空间异质性,且这种变异更多与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鉴于Hg在... 研究了浙北环太湖平原10个区县市耕地土壤Hg、Cd、Cr、Pb、Cu、As六种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土壤Hg和Cd含量在总体分布上显现出较强的各区县市空间异质性,且这种变异更多与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鉴于Hg在研究区域超标率高达10.34%,为该区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对土壤Hg用超过国家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3 mg kg-1)的离析克里格法(Disjunc-tive kriging)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各区县市的城镇和工矿企业周边,说明其与人为活动造成的大量大气粉尘、工业固废和城市垃圾的长期累积密切相关。研究认为在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空间变异 风险评价 地统计分析 离析克里格法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施加 徐建民 +2 位作者 史舟 谢正苗 刘杏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5-230,共6页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研究大多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机理、模型和控制对策等,而缺乏一个良好的交互式的用户界面来发布、管理和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使其可视化等.本文以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研究大多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机理、模型和控制对策等,而缺乏一个良好的交互式的用户界面来发布、管理和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使其可视化等.本文以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为例,通过利用GIS及其相关技术,特别是We-bGIS技术(ArcIMS、ArcSDE)的应用,建立了一个基于WebGIS的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系统(ANPSPIS),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IMS GIS WEBGIS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系统 ASP ARCSDE B/S
下载PDF
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何艳 徐建明 施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结合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 ( GIS)在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中的介入情况 ,阐述了 GIS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现状 ,并探讨了 GIS在此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环境保护 应用 发展趋势 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 环境评价 环境规划
下载PDF
镉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策略及其思考 被引量:27
7
作者 孟龙 黄涂海 +3 位作者 陈謇 钟福林 施加 徐建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71,共9页
我国农田土壤镉(Cd)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已对粮食安全及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该文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Cd污染的来源、污染现状及主要危害,从Cd低积累作物品种筛选、原位钝化技术、农艺措施调控及综合防控-安全利用模式等角度总结了Cd污染农... 我国农田土壤镉(Cd)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已对粮食安全及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该文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Cd污染的来源、污染现状及主要危害,从Cd低积累作物品种筛选、原位钝化技术、农艺措施调控及综合防控-安全利用模式等角度总结了Cd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的相关技术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Cd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过程中尚存在区域差异显著、源头管控不足、过程拦截不到位、末端治理技术的局限性及修复治理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认为今后应当从建立分区分类污染防治体系,重视污染源解析与源头管控,规范农业生产过程管理、技术完善、集成与应用及建立健全的防治效果评估机制等方面推进Cd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镉污染 安全利用 粮食安全
下载PDF
杭州市城乡结合带蔬菜地土壤铅铜含量的时空变异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涛 施加 +2 位作者 刘杏梅 吴建军 徐建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8-615,共8页
土壤重金属时空变异研究在土壤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2001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在杭州市东郊传统蔬菜基地取样分析,用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s I系数、地统计学以及分形维数三种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重金... 土壤重金属时空变异研究在土壤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2001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在杭州市东郊传统蔬菜基地取样分析,用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s I系数、地统计学以及分形维数三种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重金属Pb和Cu的时空变异特征。两个时期的Pb和Cu平均含量分别由38.73、31.20 mg kg-1增加至46.14、36.56 mg kg-1,并经检验,Pb和Cu含量增加达到了显著水平。它们在0.05显著水平的自相关距分别由3 500 m、3 300 m降低至2 700 m、2 800 m,呈递减趋势,空间随机性增强。土壤Pb和Cu的空间分布呈西高东低,并且在研究区绝大部分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趋势。人为污染与干扰是土壤Pb和Cu含量增加与空间变异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带 土壤重金属 时空变异 空间自相关 地统计学 分形理论
下载PDF
近15年来杭州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余敏杰 吴建军 +1 位作者 徐建明 施加 《科技通报》 2007年第3期320-325,共6页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1991年、1999年和2004年三个时期的Landsat-TM5、4、3波段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分维数、斑块破碎化指数、最大斑块指数、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对杭州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1991年、1999年和2004年三个时期的Landsat-TM5、4、3波段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分维数、斑块破碎化指数、最大斑块指数、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对杭州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4年近15年间,由于杭州城市扩张及房地产开发等人为因素,池塘和河流等1991年最占优势的景观类型,到2004年已变成了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对整个湿地的控制作用不断增强,导致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能物流不畅、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污染趋重,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因此,今后在西溪湿地开发中应十分注重保护和部分恢复池塘和河流等景观类型,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西溪湿地
下载PDF
污染场地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污染源识别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海光 施加 吴建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采用地统计软件G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浙江省北部某电池厂(污染场地F1)和火电厂(污染场地F2)周边农田表层土壤(0~20cm)和亚表层土壤(20~40cm)汞(Hg)、镉(Cd)、铅(Pb)、锌(Zn)、铜(Cu... 采用地统计软件G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浙江省北部某电池厂(污染场地F1)和火电厂(污染场地F2)周边农田表层土壤(0~20cm)和亚表层土壤(20~40cm)汞(Hg)、镉(Cd)、铅(Pb)、锌(Zn)、铜(Cu)、镍(Ni)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反距离权重(inversedistance weighting,IDW)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对未测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最优估计,并对这些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初步识别。结果表明:对于污染场地F1,土壤Cd污染比较突出,有91%表层土壤样点Cd质量分数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2级标准值(Cd>0.3mg/kg);而且F1表层土壤Cd和Pb质量分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与污染场地距离的增加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同时F1表层土壤Cd和Pb的质量分数均极显著大于亚表层土壤,说明污染场地F1周边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Cd和Pb污染主要来自外源污染,且污染源可能是污染场地F1;对于污染场地F2,土壤Cd和Hg污染比较突出,分别有63%和11%表层土壤样点Cd和Hg质量分数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2级标准值(Hg、Cd>0.3mg/kg),F2表层土壤Hg质量分数极显著大于亚表层土壤,说明污染场地F2周边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Hg超标主要来自外源污染。综上可见,污染场地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污染场地的影响密切相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场地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污染源识别
下载PDF
新形势下大豆产地土壤环境保护与功能提升的研发建议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艳 黄晓伟 +3 位作者 程中一 王天宇 施加 徐建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9-280,共12页
大豆在我国农业和人体膳食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影响大豆高产创建和品质安全的土壤环境与微生态障碍相关研究进展。文献计量结果表明,近20年国际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除草剂的土-水界面吸附与迁移过程、重金属污染... 大豆在我国农业和人体膳食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影响大豆高产创建和品质安全的土壤环境与微生态障碍相关研究进展。文献计量结果表明,近20年国际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除草剂的土-水界面吸附与迁移过程、重金属污染的食物链安全风险、大豆生长与污染毒理、地下病害防治等方面,更多关注大豆抵抗污染胁迫和病害的逆境适应性生理调节机制,缺少对影响大豆生长和引起大豆减产的地下土壤过程的研究,中国对大豆产区的地下土壤环境过程与微生态效应的关注也较少。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调整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围绕大豆产业研究的后续工作迫切需要有机结合粮食丰产增效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攻坚战,注重从只聚焦土壤肥力、优化育种及栽培生理、追求大豆产量,向同时关注土壤安全与微生态健康、保障大豆质量安全、支撑大豆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进行转变,开展协同大豆产地土壤健康与污染防控的高产创建系统研究,更加凸显产地土壤环境保护与功能提升在大豆绿色生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地土壤环境 除草剂 重金属 地下病害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碳源、温度及水力停留时间对地下水硝酸盐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1
12
作者 侯卫龙 周鸿翔 +2 位作者 施加 曾令藻 吴劳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4-321,共8页
采用生物修复方法,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比较水稻秸秆、玉米芯和报纸3种不同固体碳源在不同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条件下对地下水硝酸盐的去除效果,以便筛选出优质固体碳源为污染场地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采用生物修复方法,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比较水稻秸秆、玉米芯和报纸3种不同固体碳源在不同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条件下对地下水硝酸盐的去除效果,以便筛选出优质固体碳源为污染场地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以水稻秸秆和玉米芯作为碳源,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佳.在初始硝酸盐质量浓度为30 mg/L(以 N 计)条件下,硝酸盐去除率均在24 h 内达到100%,并且产生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较低,亚硝酸盐有短暂升高现象但24 h 之后降至0.1 mg/L 以下,因此水稻秸秆和玉米芯可作为较优质的固体碳源.在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添加3种碳源的反硝化效果均表现为温度越高硝酸盐去除率越高,同时去除率达到100%所用时间越短,产生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越低,而且温度在25~30℃时反硝化效果达到最优.筛选出的2种较优碳源水稻秸秆和玉米芯,在不同 HRT 条件下(6.7,10,20,40 h)均表现为 HRT 越长,硝酸盐质量浓度有显著降低,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峰值越低且降低的也越快.以玉米芯为碳源时,在不同 HRT 条件下,铵态氮质量浓度均随时间逐渐降低,在30 h 之内降至5 mg/L 以下;以秸秆为碳源时,铵态氮质量浓度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且呈现 HRT 越长铵态氮质量浓度累积越高,整体呈现铵态氮质量浓度高于玉米芯.以玉米芯为碳源时,pH 略低,在5~6范围内波动;以秸秆为碳源时 pH 值波动范围为6.5~7.5,更适宜微生物生长.结果证明,秸秆和玉米芯为较优质碳源,但各有不足之处,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场地水流速度、pH 等条件选择相对更优碳源,也可将二者混合使用使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盐去除 碳源 温度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不同钝化剂与蚯蚓联合处理对猪粪堆肥中铜锌的钝化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薇 施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5-786,共12页
研究赤子爱胜蚓与不同钝化剂联合对猪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铜(Cu)和锌(Zn)形态转化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生物可利用态Cu的钝化效果最佳,试验后可利用态Cu的分配率减少42.34%;酵素对可利用态Zn的钝化效果最佳,试验后... 研究赤子爱胜蚓与不同钝化剂联合对猪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铜(Cu)和锌(Zn)形态转化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生物可利用态Cu的钝化效果最佳,试验后可利用态Cu的分配率减少42.34%;酵素对可利用态Zn的钝化效果最佳,试验后可利用态Zn分配率减少3.77%。堆肥处理后Cu的形态分配特征表现为可氧化态Cu>残渣态Cu>可还原态Cu>可交换态Cu,其中可氧化态Cu含量占主导地位,其分配率占50%以上;而Zn的形态分配特征则表现为可交换态Zn>可还原态Zn>可氧化态Zn>残渣态Zn,堆肥处理后还原态Zn和可交换态Zn仍占主导,两者分配率之和超过80%。在堆肥产物中Cu主要以不可利用态存在,而Zn主要以可利用态存在,因此更应重视堆肥产物中Zn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堆肥 重金属 蚯蚓 钝化剂 钝化效果
下载PDF
浙江省温岭市土壤pH及氮磷钾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謇 丁安娜 施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7-526,共10页
采用数理统计和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分别对浙江省温岭市2006年和2017年间隔11年的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数据进行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呈现一定的酸化趋势,pH下降达5.40%;土壤有机质和氮磷... 采用数理统计和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分别对浙江省温岭市2006年和2017年间隔11年的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数据进行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呈现一定的酸化趋势,pH下降达5.40%;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幅最为明显,增幅高达50.34%;其次是土壤速效钾,增幅达到26.23%;同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增幅分别为13.97%和10.76%。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总体上呈现西降东升的趋势,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呈现北减南增现象,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都显著增加。因此,在后续全市域土壤培肥过程中,需依据土壤p H及氮磷钾养分丰缺情况,并结合所种作物的需肥规律,进行合理平衡施肥,实现全市耕地土壤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土壤有机质 氮磷钾养分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强酸性轻度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探究——以浙江省永康市镉污染试验区为例
15
作者 陈思民 卢新哲 +2 位作者 施加 徐建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3-862,共10页
为探究适合强酸性镉(Cd)污染稻田土壤的安全利用技术模式,在浙江省永康市Cd污染试验区,连续2年开展田间Cd低累积水稻品种和土壤钝化材料筛选及其组合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品种筛选试验中,‘秀水519’(XS519)、‘浙糯106’(ZN106)、‘... 为探究适合强酸性镉(Cd)污染稻田土壤的安全利用技术模式,在浙江省永康市Cd污染试验区,连续2年开展田间Cd低累积水稻品种和土壤钝化材料筛选及其组合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品种筛选试验中,‘秀水519’(XS519)、‘浙糯106’(ZN106)、‘中浙优1号’(ZZY1H)和‘中嘉8号’(ZJ8H)可被推荐为当地适宜种植的低Cd累积水稻品种,其中‘秀水519’的Cd累积能力较低且稳定,2年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090和0.159。在钝化材料筛选试验中,石灰对土壤pH值的提高效果显著,石灰、铁基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钝化率分别为14.8%、7.1%和6.9%),1800 kg/hm2铁基生物质炭和2400 kg/hm2土壤调理剂对‘中嘉8号’籽粒的降Cd效果较好,施用后籽粒含Cd量分别降低了32.2%和29.0%。在Cd低累积品种和钝化材料的组合试验中,施用2250 kg/hm2铁基生物质炭和2250 kg/hm2土壤调理剂均使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土壤pH值明显上升,其中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铁基生物质炭。‘秀水519’和‘浙糯106’的籽粒Cd含量与成熟期土壤pH值(5.19~5.61)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试验所涉及的土壤pH值范围内,除‘秀水519’与1500 kg/hm2土壤调理剂组合外,籽粒Cd含量随钝化材料施用量的升高而增加。从经济和轻简化角度考虑,种植‘秀水519’是目前该试验区Cd污染稻田安全利用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 镉污染 强酸性 稻田土壤 安全利用
下载PDF
关键时期淹水对不同土壤上水稻镉累积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文娴 周于宁 +6 位作者 顾思婷 黄涂海 支裕优 孟龙 施加 陈謇 徐建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8,共15页
采用水稻盆栽试验,设置全生育期湿润(CK)、全生育期淹水(YS)、分蘖-拔节期淹水(FB)、抽穗期淹水(CS)和灌浆-成熟期淹水(GC)5个处理,探索水稻关键生长时期的淹水模式对2种土壤(淡涂黏田和洪积泥砂田)上水稻镉(Cd)累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水稻盆栽试验,设置全生育期湿润(CK)、全生育期淹水(YS)、分蘖-拔节期淹水(FB)、抽穗期淹水(CS)和灌浆-成熟期淹水(GC)5个处理,探索水稻关键生长时期的淹水模式对2种土壤(淡涂黏田和洪积泥砂田)上水稻镉(Cd)累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2种土壤的可交换态Cd含量呈现CK≈CS≈GC≫FB≈YS,而在水稻的其他生长时期呈现CK≈FB≈CS≈GC≫YS。在淡涂黏田中,水稻籽粒Cd含量呈现FB>GC≈CK>CS>YS,CS比CK处理下降49.99%;而洪积泥砂田中籽粒Cd含量为CK≈GC>CS≈FB>YS,FB和CS处理分别比CK处理下降50.52%和44.85%。在淡涂黏田中,与CK处理相比,CS处理明显降低了茎向籽粒Cd的转运能力而FB处理增加了其转运能力;在洪积泥砂田中,与CK处理相比,FB和CS处理均明显降低了茎向籽粒Cd的转运能力。在这2种土壤中,水稻籽粒Cd与根表Cd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FB和CS处理均能降低根表Cd含量;且FB处理根表铁膜[主要成分是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盐-碳酸氢盐-铁(dithion-citrate-bicarbonate-Fe,DCBFe),其次是根表氧化锰DCB-Mn]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洪积泥砂田水稻根表DCB-Fe、DCB-Mn与籽粒Cd含量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负相关,但在淡涂黏田上不存在任何相关性。综上所述,水稻关键时期淹水处理通过影响根表Cd含量和Cd从茎向籽粒的转运能力来影响水稻籽粒Cd的累积。抽穗期是淡涂黏田水稻降Cd的关键淹水时期,而在洪积泥砂田中是分蘖-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土壤中水稻铁膜对籽粒Cd积累的影响不同,导致2种土壤的关键淹水时期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镉 关键时期淹水 水稻 转运系数 根表铁膜 镉积累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的安全施用比例及环境容量研究--以典型土壤生菜种植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思婷 陈謇 +1 位作者 李志洋 施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通过对浙江省9种不同典型土壤进行生菜种植盆栽试验,并联合多元线性回归和土壤环境静态容量模型,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比例对土壤环境质量、农产品产量及质量和土壤环境容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施用增加... 通过对浙江省9种不同典型土壤进行生菜种植盆栽试验,并联合多元线性回归和土壤环境静态容量模型,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比例对土壤环境质量、农产品产量及质量和土壤环境容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施用增加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除黄松土外),且显著增加了生菜产量。不同施肥处理下不同土壤类型及其生菜地上部重金属累积差异明显,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小粉土、培泥砂土和黄斑田的镉(Cd)含量。施加有机肥后,在黄斑田、小粉土和培泥砂土上种植的生菜地上部Cd、铬(Cr)、砷(As)和铅(Pb)含量显著上升,但黄红壤中的显著下降。在培泥砂土和小粉土上种植生菜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的安全施用推荐比例均为10%,青紫泥田和黄红壤均为20%,黄斑田和黄松土均为30%,淡涂粘田为40%。随着有机肥替代施用年限的增长,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逐渐降低,因此,严格管控有机肥的施用量及施用年限有助于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种植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 重金属 土壤环境容量
下载PDF
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城郊循环农业圈层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耿晨光 段婧婧 +4 位作者 王灿 章明奎 施加 李汛 段增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6-962,共7页
依据循环理念和长三角平原水网地区自身特点,以协调农业生产、环境保育和社会发展关系,促进城郊农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建立了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循环农业圈层发展模式。在系统调查分析和圈层建设基础上,对该模式进行了集成熟化,探索并突... 依据循环理念和长三角平原水网地区自身特点,以协调农业生产、环境保育和社会发展关系,促进城郊农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建立了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循环农业圈层发展模式。在系统调查分析和圈层建设基础上,对该模式进行了集成熟化,探索并突出了圈层搭建的主要技术环节和应用参数。本模式为以城乡为中心构建同心圆的圈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城乡结合部为第1圈层的旱稻模式,以蚕桑、苗木、经济林等多年生农林产业及水产畜牧业为主的第2圈层的"种养加"模式,以及以优质高产粮油、蔬菜生产基地为主的第3圈层规模农业模式。研究显示,该模式中的循环生产链结具有良好农业生产应用前景,利用园林地稻田湿地系统接纳生活污水技术,预计长三角地区每年30多亿t农村生活污水将得以接纳,可极大地缓解地区水体环境负荷。该模式组装集成畜禽粪便分散式土地处理、农业秸秆基质化、蚯蚓堆肥等技术要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运行良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循环农业 圈层发展模式 城乡环境 农业循环经济
下载PDF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及阳离子添加对水稻土流失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陶淑鑫 施加 +1 位作者 曾令藻 吴劳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以水稻土(黄斑田)为供试对象,采用恒温振荡及室内沉降方法,通过不同量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与Na+、Ca2+的添加研究在外力扰动下,稻田土壤颗粒在水体中的沉降和流失状况,探索不同条件下土壤流失的减量效果.结果表明... 以水稻土(黄斑田)为供试对象,采用恒温振荡及室内沉降方法,通过不同量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与Na+、Ca2+的添加研究在外力扰动下,稻田土壤颗粒在水体中的沉降和流失状况,探索不同条件下土壤流失的减量效果.结果表明:1)在添加PAM条件下,土壤流失量随PAM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适PAM添加量在5 mg/L左右时,静置沉降2 min内土壤颗粒的减少量达90%;试验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0.25 mm)含量随PAM增加而不断增加,说明PAM添加对于促进土壤颗粒间聚合及加速水体中土壤颗粒聚沉效果显著;2)在添加阳离子情况下,随着阳离子浓度增加,其促进土壤颗粒聚沉从而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逐渐增强,且在相同电荷密度条件下Ca2+的效果明显优于Na+,具体表现为Ca2+(0.005 mol/L)>Ca2+(0.001 mol/L)>Na+(0.01 mol/L)>Na+(0.002 mol/L)>无外加阳离子(0 mol/L)的空白对照;3)阳离子与PAM同时添加的作用效果与分别添加时差异巨大,表现为阳离子加入降低了PAM的聚沉能力并使其最适添加水平提高,同种离子随浓度增加这种作用更为明显;二者共同添加时,其减少土壤流失、增加土壤颗粒聚沉的效果表现为单独施加PAM>[Na+(0.002 mol/L)+PAM]>[Ca2+(0.001 mol/L)+PAM]>[Na+(0.01 mol/L)+PAM]>[Ca2+(0.005 mol/L)+PAM]>空白对照,各离子处理对PAM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25 mm)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但均小于单独添加PAM条件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25 mm)的增加量.总体上,PAM和阳离子都有利于促进水体中土壤颗粒聚沉,减少土壤的流失量,但当二者共同添加或者土壤与水体中盐分含量过高时PAM的作用会被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阳离子 土壤颗粒 聚沉 土壤流失
下载PDF
富春江典型农业小流域土壤Cd的光谱特征分类及含量估算
20
作者 孙显根 麻万诸 +4 位作者 林阳 朱康莹 卓志清 施加 陈千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74-1379,共6页
以富春江上游典型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流域内126个农田表层土样测定Cd含量,并借助地物光谱仪测量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采用4种常用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量化土壤光谱数据的最佳分类数目,运用偏... 以富春江上游典型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流域内126个农田表层土样测定Cd含量,并借助地物光谱仪测量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采用4种常用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量化土壤光谱数据的最佳分类数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构建土壤Cd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流域内土壤光谱全波段反射率随土壤Cd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壤Cd含量下土壤光谱反射率曲线整体变化趋势相近;(2)流域内采样点依据光谱特征可划分为两种类型,类型1所属样点的土壤光谱反射率高于类型2,但Cd含量平均值低于类型2,且存在明显空间集聚特征;(3)光谱数据经倒数对数处理后建立的PLSR预测模型决定系数达0.60以上,均方根误差在1.25 mg/kg以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是农业小流域土壤Cd含量估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小流域 土壤 CD 可见-近红外 光谱特征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