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苏颂《本草图经》的学术成就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苏萍 施仲安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55-57,共3页
苏颂(公元1020~1101年),字子容,北宋泉州南安人.他在天文、医药、外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医药方面,除了与掌禹锡等人共同校注医书和编写《嘉祐本草》外,还负责编辑了在我国药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本草图经》(又... 苏颂(公元1020~1101年),字子容,北宋泉州南安人.他在天文、医药、外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医药方面,除了与掌禹锡等人共同校注医书和编写《嘉祐本草》外,还负责编辑了在我国药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本草图经》(又名《图经本草》,简称《图经》) 《图经》原书二十一卷,记载药物的详细数目,因原书已佚而无法确知,据笔者从《政和本草》转引的资料统计,标有“图经曰”字样的药物有777味,药图933幅,其中矿物药106味,图88;植物药545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苏颂
下载PDF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卓越贡献 被引量:2
2
作者 施仲安 沈中卫 《药学教育》 1996年第1期55-58,共4页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自幼聪颖好学,他青年时代读了不少古书、医籍,所谓“曾读万卷书”。因此,他对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历算、医术本草、诗文书法等有高深造诣,其中某些方面还有所发明。陶氏生于南朝·宋...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自幼聪颖好学,他青年时代读了不少古书、医籍,所谓“曾读万卷书”。因此,他对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历算、医术本草、诗文书法等有高深造诣,其中某些方面还有所发明。陶氏生于南朝·宋·元嘉廿九年壬辰(452年),由于他学问渊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本经》 本草学 《新修本草》 《别录》 卓越贡献 《神农本草经》 历代本草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下载PDF
《本草纲目》金陵版珍本影印出版札记 被引量:1
3
作者 施仲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515-516,共2页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扼要记述了《本草纲目》金陵版珍本的影印出版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以备日后有所稽考。为抑接纪念李时珍逝世400周年学术讨论会,该影印本业已装订妥,并准备在大会上首发售书,藉此隆重纪念李时珍逝世4...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扼要记述了《本草纲目》金陵版珍本的影印出版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以备日后有所稽考。为抑接纪念李时珍逝世400周年学术讨论会,该影印本业已装订妥,并准备在大会上首发售书,藉此隆重纪念李时珍逝世400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金陵版
下载PDF
血证与再障的辨治体会
4
作者 施仲安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21-23,共3页
再障是西医病名(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简称)。因其具有严重贫血的临床特征,故属中医血证范畴。笔者对于本病的辨治,曾经摸索过一段时间。获有一些肤浅体会,提供同道研讨参考。血证是中医内科杂病之一。古代医著对于血证的论述颇多,如从《... 再障是西医病名(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简称)。因其具有严重贫血的临床特征,故属中医血证范畴。笔者对于本病的辨治,曾经摸索过一段时间。获有一些肤浅体会,提供同道研讨参考。血证是中医内科杂病之一。古代医著对于血证的论述颇多,如从《内》、《难》、《伤寒》,一直到明、清各家。但究其内容丰富,论治完备,则莫过于清末中西汇通派医家唐容川(1851~1908)著述的《血证论》一书。当然,明代王肯堂、张景岳以及明末清初的喻嘉言等人撰著中,对血证有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 贫血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血液病方治溯源
5
作者 施仲安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45,共1页
血液病方治溯源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施仲安血液病是西医学病名,在传统祖国医学里无此病名,亦无这方面的专著,但在历代医家的医著或治病医案中,却可随时发现血液病方面的各类病证的描述、治则与确具实效的治法方药。一般... 血液病方治溯源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施仲安血液病是西医学病名,在传统祖国医学里无此病名,亦无这方面的专著,但在历代医家的医著或治病医案中,却可随时发现血液病方面的各类病证的描述、治则与确具实效的治法方药。一般来说,中医学对内科病当中的血证(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病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必须纠正“重医轻药”的现象
6
作者 施仲安 《中成药》 CAS 1984年第4期42-42,共1页
中医中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世界医药亦起着巨大的影响。解放以后,在党的重视之下,不仅从濒于绝境以挽救,并有了空前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重申了中医政策,中医中药得到了第二次新生。由于中医和中药两者具有相互依... 中医中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世界医药亦起着巨大的影响。解放以后,在党的重视之下,不仅从濒于绝境以挽救,并有了空前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重申了中医政策,中医中药得到了第二次新生。由于中医和中药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密切关系,按理说对于它们的重视是应该同等看待,不客有所偏袒的,但是从近年来的一些现象来看,对于中药方面相对来说似乎有些不足,有待改进。“重医轻药”的现象并不是偶然产生的,相反是有其一定的思想根源与悠久的历史背景。它是和旧社会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师 重医轻药 中医学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