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与转换中的东北亚格局
1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94年第2期51-55,共5页
东北亚,无论从经济和政治上看,还是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在亚太地区都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在这一新时期,东北亚格局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对该地区和... 东北亚,无论从经济和政治上看,还是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在亚太地区都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在这一新时期,东北亚格局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对该地区和平与发展有何影响?中国在东北亚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中国同东北亚主要国家关系发展前景怎样?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格局 东北亚地区 两极格局 中国经济 亚太地区 东北亚国家 两国关系 人民的根本利益 朝鲜半岛 中日两国
原文传递
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经贸关系
2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2002年第4期9-17,共9页
本文是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2002年10月4日-5日在岛根县联合举办的“东北亚的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30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详细论述了中日贸... 本文是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2002年10月4日-5日在岛根县联合举办的“东北亚的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30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详细论述了中日贸易和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日本对华ODA和中日经贸合作发展的前景,作者认为,中日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中“双赢”效果最突出的领域,是长期稳定双边关系的关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国关系 国际关系学 中日邦交正常化 ODA 东北亚 双边关系 经贸关系 学术研讨会 学院
原文传递
东欧局势的变化对东西方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欧洲研究》 CSSCI 1990年第1期8-12,62-63,共7页
1989年,东欧国家局势发生了极为引人注目的变化,它给欧州现存的同盟体系以深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州的政治结构,动摇了整个国际关系的中轴——雅尔塔体系。东欧国家的变化,其来之突然,其势之迅猛,使东西方国家在政策上和心理上... 1989年,东欧国家局势发生了极为引人注目的变化,它给欧州现存的同盟体系以深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州的政治结构,动摇了整个国际关系的中轴——雅尔塔体系。东欧国家的变化,其来之突然,其势之迅猛,使东西方国家在政策上和心理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在形势突变的强大冲击下,苏东同盟体系赖以维系的三个纽带(经互会、华约、苏东国家的特殊友好关系)均受到损伤,如何维持这个体系,使东欧国家在开放中受益于西方国家经济的"输血",而又保持原有特殊关系,并进一步建设"欧州大厦",这是苏联领导人首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面临不少新的严峻问题,东欧局势变化对美欧联盟及西欧一体化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北约组织的作用、性质与两德统一等问题是美国与西欧国家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在对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了分析之后,又进一步分析了由此而来东西方关系将向何处演变的问题。作者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美苏出于不同的动机,都愿意在欧州保持两个德国两个联盟并存的局面。作者认为,尽管东欧变化惊人,但以北约和华约对峙而基础的欧安体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旦受到破坏,欧州未必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关系 东欧国家 西方国家 两个联盟 民主德国 苏联 美欧联盟 欧共体 领导人 欧洲
原文传递
构筑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4
作者 《国际论坛》 1999年第6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面向21世纪 伙伴关系 合作伙伴 亚太地区 三边关系 中日关系 和平与发展 中日友好 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中日美
下载PDF
在“亚太经合组织对中、韩、日三国的挑战和机遇的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5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95年第2期6-7,共2页
尊敬的庆熙大学校赵永植学园长、赵正源副总长, 各位先生: 我们十分高兴的应庆熙大学亚太地域研究所的邀请,第一次踏上我们的邻国韩国美丽的国土,来参加中韩日三所大学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对中、韩、日三国的挑战和机遇的前景”国际学... 尊敬的庆熙大学校赵永植学园长、赵正源副总长, 各位先生: 我们十分高兴的应庆熙大学亚太地域研究所的邀请,第一次踏上我们的邻国韩国美丽的国土,来参加中韩日三所大学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对中、韩、日三国的挑战和机遇的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代表团到达韩国之后,受到庆熙大学的热情欢迎和接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经合组织 国际学术研讨会 挑战和机遇 亚太经济合作 日本大学 亚太地区经济 学术交流 北京大学 地域研究 热情欢迎
原文传递
在中日“亚太地区国际组织的展望”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6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97年第2期81-82,共2页
尊敬的宇野 重昭学长,尊敬的加藤 节学部长,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们十分高兴的应成蹊大学法学部的盛情邀请,来参加我们两所大学举行的“亚太地区国际组织的展望”学术研讨会。我们代表团到达贵国之后,受到成蹊大学的热情欢迎和友好接... 尊敬的宇野 重昭学长,尊敬的加藤 节学部长,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们十分高兴的应成蹊大学法学部的盛情邀请,来参加我们两所大学举行的“亚太地区国际组织的展望”学术研讨会。我们代表团到达贵国之后,受到成蹊大学的热情欢迎和友好接待。特别应该提出的是,今天上午宇野重昭学长在百忙中会见了我和我的同事们,并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学术研讨会 国际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 学术交流 贸易自由化 北京大学 热情欢迎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原文传递
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
7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97年第2期106-111,共6页
8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步伐也大大加快。这两种表面上似相对立的趋势,其终极结果是相辅相成的。从历史的发展眼光看,区域经济集团化... 8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步伐也大大加快。这两种表面上似相对立的趋势,其终极结果是相辅相成的。从历史的发展眼光看,区域经济集团化可能是走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阶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 贸易投资自由化 亚太地区经济 经济技术合作 贸易自由化 发展中成员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区域经济合作
原文传递
在“中日对亚太地区的外交政策比较”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8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92年第4期4-5,共2页
尊敬的广部和也学部长尊敬的宇野重昭先生各位先生: 根据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成蹊大学法学部的学术交流协议,我和我的三位同事作为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的代表来到贵国,与成蹊大学的代表共同举行中日对亚太地区的政策比较研讨会。我们代... 尊敬的广部和也学部长尊敬的宇野重昭先生各位先生: 根据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成蹊大学法学部的学术交流协议,我和我的三位同事作为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的代表来到贵国,与成蹊大学的代表共同举行中日对亚太地区的政策比较研讨会。我们代表团来到日本之后,受到成蹊大学的盛情款待和周到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政策比较 国际政治 学术研讨会 国际学术交流 北京大学 中日两国 国际关系 学法 国际形势
原文传递
中国与亚太地区新秩序
9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92年第4期9-12,共4页
(一) 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德国实现了统一。在刚刚过去的1991年,超级大国苏联宣告解体,这标志着以美苏对抗为特征的两极体制已降下帷幕。当前,世界旧的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 (一) 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德国实现了统一。在刚刚过去的1991年,超级大国苏联宣告解体,这标志着以美苏对抗为特征的两极体制已降下帷幕。当前,世界旧的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上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各种力量的重新分化和组合已经开始。世界发展是不平衡的。超级大国军事对峙的局面虽然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新秩序 超级大国 国际形势 经济发展 军事对峙 重大变化 华沙条约组织 和平解决
原文传递
中国与东亚的稳定和发展
10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93年第2期1-5,共5页
1992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有关学者和专家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东亚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方连庆教授、陈峰君教授、林代昭教授、邱恩田和张锡镇副教授;国际... 1992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有关学者和专家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东亚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方连庆教授、陈峰君教授、林代昭教授、邱恩田和张锡镇副教授;国际经济系巫宁耕教授;日本学者有日本大学东亚研究会本田弘教授、浦野起央教授、加藤义喜教授、长谷川启之教授;韩国学者有庆熙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赵正源教授、朴基岸教授、姜正模教授、梁性韶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政治系代主任潘国华教授参加会议开幕式并在会上讲了话。方连庆、本田弘和赵正源三位教授分别代表中、日、韩三国学者在开幕式上致词。有十二位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学术论文,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这次学术研讨会,对进一步推动北大国际政治系与日本大学、庆熙大学的联系与交流;对中、日、韩三国关于东亚问题的研究与深入开展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原文按发言和宣读顺序刊登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国家 东北亚地区 经济合作 国际政治 朝鲜半岛 东亚 东南亚 稳定与发展 亚太地区 马来西亚
原文传递
二十年代德国在欧洲的外交目标和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9-65,共7页
德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爬上了欧洲第一号强国的宝座。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它从顶峰上掀落下来,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紧紧地束缚住了德国的手脚。当时,一些为协约国胜利所迷惑的外交史家,认为从... 德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爬上了欧洲第一号强国的宝座。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它从顶峰上掀落下来,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紧紧地束缚住了德国的手脚。当时,一些为协约国胜利所迷惑的外交史家,认为从此天下太平,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历史的发展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德国战败后仅用十年就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恢复了它的欧洲强国地位。德国军国主义为什么如此迅速地复活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想从德国二十年代的外交目标和策略的角度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在欧洲政治舞台上,运用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同战胜国明争暗斗,策略巧妙、灵活、多变,分阶段地实现了它预定的外交目标。按照《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的所有殖民地全部让给战胜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东部 凡尔赛条约 外交目标 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胜国 军国主义复活 苏维埃俄国 欧洲大陆 帝国主义国家
原文传递
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斗争 被引量:1
12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86年第1期36-40,共5页
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历来是帝国主义争夺的一个焦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达一地区争霸的主要是美、英、法、德、日、俄六国。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府摒弃了沙皇俄国的侵略政策,德国战败,法国忙于医治战争创伤和巩固通过《凡尔赛条... 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历来是帝国主义争夺的一个焦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达一地区争霸的主要是美、英、法、德、日、俄六国。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府摒弃了沙皇俄国的侵略政策,德国战败,法国忙于医治战争创伤和巩固通过《凡尔赛条约》在欧洲取得的有利地位,这样,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争夺,主要就在美英日三国之间展开,其中又以美日矛盾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会议 太平洋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日同盟 凡尔赛条约 太平洋岛屿 世界霸权 远东 日本 帝国主义
原文传递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美英三次首脑会议
13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89年第3期3-12,共10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先后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三次首脑会晤,商谈作战问题和战后和平安排问题。这三次首脑会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外交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会上达成的许多协议和作出的许多决定,不仅对胜利结束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先后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三次首脑会晤,商谈作战问题和战后和平安排问题。这三次首脑会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外交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会上达成的许多协议和作出的许多决定,不仅对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战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奠定了以雅尔塔协议为主体的战后体制。因此,探讨战时三次首脑会议,是研究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大林 丘吉尔 德国 罗斯福 苏联 首脑会议 波兰 联合国 意大利
原文传递
列宁领导时期的苏维埃俄国对阿富汗的外交政策
14
作者 《国际问题研究》 1982年第2期22-25,共4页
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已经两年了。两年来,在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会议上,主持正义的国家纷纷谴责苏联对阿富汗的军事占领和对阿富汗人民的血腥镇压,明确要求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尊重阿富汗的独立并承认阿富汗人民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已经两年了。两年来,在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会议上,主持正义的国家纷纷谴责苏联对阿富汗的军事占领和对阿富汗人民的血腥镇压,明确要求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尊重阿富汗的独立并承认阿富汗人民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这对正在进行反侵略斗争的阿富汗人民是有力的声援。但是,苏联仍千方百计地要把对阿富汗的军事占领长期化、合法化,诡称这是为了“协助”阿富汗反对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和“维护这个地区的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人 苏维埃俄国 外交政策 帝国主义 列宁主义 苏俄政府 反侵略斗争 被压迫民族 国际会议 对外政策
下载PDF
中苏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15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90年第3期12-19,共8页
去年5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了高级首脑会晤,双方就两国关系问题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发表了《中苏联合公报》。这次历史性会晤,标志着中苏两国在经历了长达30年的敌... 去年5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了高级首脑会晤,双方就两国关系问题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发表了《中苏联合公报》。这次历史性会晤,标志着中苏两国在经历了长达30年的敌对和隔阂之后,实现了国家关系正常化,同时中苏两党的关系也随之正常化。两国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走到了一个新起点。今年4月下旬,李鹏总理应邀对苏联进行回访。当此之际,概括回顾两国过去所走过的一段曲折历程,分析其变化情况,并对今后发展的前景作些展望,这不仅对珍惜和维护已经取得的成果,而且对将来中苏关系的更进一步的开展可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苏联 戈尔巴乔夫 中苏同盟 社会主义国家 正常化 两国关系 国际问题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家关系
原文传递
东欧局势的变化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16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90年第1期1-5,共5页
近来,东欧局势以惊人的高速度变化着,令人眼花缭乱,存在失控的危险。对这种急剧变化,东西方在政策上和心理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注视着东欧飘浮不定的形势。本文仅从东欧局势的变化对东西方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近来,东欧局势以惊人的高速度变化着,令人眼花缭乱,存在失控的危险。对这种急剧变化,东西方在政策上和心理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注视着东欧飘浮不定的形势。本文仅从东欧局势的变化对东西方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格局 东欧国家 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东西方关系 雅尔塔体制 欧共体 民主德国 欧洲 戈尔巴乔夫
原文传递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7
作者 《国际政治研究》 1988年第4期73-79,共7页
1929年10月21日,以纽约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暴跌为标志,揭开了一场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序幕。危机最先由美国开始,很快蔓延到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以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波及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这次经济危机加剧了... 1929年10月21日,以纽约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暴跌为标志,揭开了一场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序幕。危机最先由美国开始,很快蔓延到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以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波及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这次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对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它使资本主义遭受了价值2,500亿美元的损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损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国际关系 世界经济危机 殖民地 帝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国家 德国 工业危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