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55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细胞迁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1
作者 张佳佳 艾尔法提·艾麦尔 +3 位作者 郭超杰 王晖予 徐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2-1759,共8页
目的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CD15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CD155对OSCC细胞迁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验证OSCC组织中CD155的表达,χ^(2)检验,COX回归分析CD155的表达与OSCC患者... 目的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CD15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CD155对OSCC细胞迁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验证OSCC组织中CD155的表达,χ^(2)检验,COX回归分析CD155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CD155在OSCC细胞系中的转录水平。转染CD155干扰RNA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CD155对人舌鳞癌SCC15细胞的生物行为功能的影响。结果CD155在OSCC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表达显著升高(χ^(2)=50.750,P<0.0001);在Ⅲ+Ⅳ期(χ^(2)=25.488,P=0.001)、中低分化(χ^(2)=6.299,P=0.012)及T3+T4浸润深度(χ^(2)=23.820,P=0.001)、有淋巴结转移(χ^(2)=7.830,P=0.005)的患者中CD155的高表达率较高;高表达CD155与患者生存期较短有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CC患者生存期较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OSCC细胞中CD155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5)。在转染siRNA-CD155的SCC15细胞中,实验组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D155在OS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较高,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干扰CD155表达可对OSCC细胞生物学功能产生影响,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CD155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下载PDF
腮腺深叶良性肿瘤:与定位和手术入路相关的分类
2
作者 马学花 徐江 +2 位作者 夏飞飞 孙志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BDLPTs的75例患者,回顾性评估CT影像资料,根据肿瘤与各种结构的解剖关系将BDLPTs分为4类,探讨每种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型BDLPTs(14/75,18.7%)完全位于下颌支和茎突下颌间隙内侧,瘤体增大时突向咽旁间隙。Ⅱ型BDLPTs(19/75,25.3%)位于下颌后间隙,以下颌支、茎突下颌间隙、乳突和下颌后静脉为界。Ⅲ型BDLPTs(27/75,36.0%)呈膨胀型生长,横穿茎突下颌间隙,从下颌后静脉延伸至咽旁间隙。Ⅳ型BDLPTs(15/75,20%)位于耳垂下方、面神经和下颌后静脉深部。经下颌骨劈开入路主要用于Ⅰ型病例(10/14),Ⅲ型病例采用腮腺入路(14例)、下颌入路(11例)和腮腺-下颌联合入路(2例),Ⅱ型和IV型病例经腮腺入路同时行腮腺切除术。结论:BDLPTs分类可为术前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