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桐城派研究百年回顾 被引量:9
1
作者 江小角 方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99,共9页
本文将百年来的桐城派研究分为 2 0世纪前 2 0年、2 0至 6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考察 ,同时对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国外的桐城派研究状况也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桐城派研究 历史回顾
下载PDF
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方宁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7年第11期13-18,共6页
方宗诚是桐城学派后期的代表人物,曾参与多部志书的编修,并就地方志的性质与作用、体例与结构、编纂方法与内容等,提出了具体而独到的见解。对方宗诚方志思想的初步探析,有助于我们了解清代晚期地方志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为当代方志编修... 方宗诚是桐城学派后期的代表人物,曾参与多部志书的编修,并就地方志的性质与作用、体例与结构、编纂方法与内容等,提出了具体而独到的见解。对方宗诚方志思想的初步探析,有助于我们了解清代晚期地方志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为当代方志编修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宗诚 桐城学派 方志思想 价值
原文传递
张廷玉的吏治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宁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80-85,共6页
张廷玉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治世名臣,其吏治思想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对康乾盛世的形成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现今仍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 张廷玉 吏治思想 清朝 清廉自律 以法治吏 康乾盛世 中央集权 家庭环境
下载PDF
安徽书院与桐城派的学术传承及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方宁 朱扬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8-43,共6页
桐城派在二百余年传衍发展过程中,书院讲学起到了基因性塑造作用,而徽州紫阳书院、问政书院和安庆敬敷书院等,则是桐城派在安徽从事书院教育的主要基地。两地人才的培养、文风的培育、相互间文化交流的增多,与刘大櫆、姚鼐等多年主讲这... 桐城派在二百余年传衍发展过程中,书院讲学起到了基因性塑造作用,而徽州紫阳书院、问政书院和安庆敬敷书院等,则是桐城派在安徽从事书院教育的主要基地。两地人才的培养、文风的培育、相互间文化交流的增多,与刘大櫆、姚鼐等多年主讲这几座书院有密切关系。对此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桐城派的传承规律和清代安徽书院教育的基本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安徽书院 刘大櫆 姚鼐
下载PDF
从《谕儿书》看吴汝纶教子之道 被引量:1
5
作者 方宁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1-123,132,共4页
从《谕儿书》可以看出,吴汝纶教子,重视从健身、育德、求知三个方面加以引导,使其全面发展,这些主张体现了吴汝纶教育思想的先进性。
关键词 吴汝纶 《谕儿书》 教子之道
下载PDF
明清时期桐城科举摭谈
6
作者 方宁 《科举学论丛》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地图上,安徽桐城是一个散发着浓郁人文气息的区域,这里有如诗如画的秀丽山水,有朴实醇厚的民俗风情,有志洁行芳的名流高士,有溢香流韵的书画文章。然而,作为地处江淮之间、春秋时即以桐国载名史册的桐城,自唐至德二...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地图上,安徽桐城是一个散发着浓郁人文气息的区域,这里有如诗如画的秀丽山水,有朴实醇厚的民俗风情,有志洁行芳的名流高士,有溢香流韵的书画文章。然而,作为地处江淮之间、春秋时即以桐国载名史册的桐城,自唐至德二年(757)正式建县,直至元朝末年,浑穆朴素之气未散,儒者罕有,闻人鲜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 取士 桐城 以桐 浑穆 流韵 时期 溢香
原文传递
厉史烟云里的桐城
7
作者 方宁 《新华月报》 2012年第7期123-123,共1页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西望湖北,东引江浙,素有“吴头楚尾”之称。早在中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播下了文明的种子。现存的丁家冲遗址、鲁王墩遗址、朱家墩遗址,就是烙在桐城大地上远古文明的钤印。夏商时期,桐城...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西望湖北,东引江浙,素有“吴头楚尾”之称。早在中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播下了文明的种子。现存的丁家冲遗址、鲁王墩遗址、朱家墩遗址,就是烙在桐城大地上远古文明的钤印。夏商时期,桐城属扬州之域,周时“因地宜桐”而名桐国,汉时改称“有桐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 “吴头楚尾” 远古文明 中石器时代 夏商时期 安徽省 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