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社会视野下乡邦文献的流动--以温州玉海楼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曹丽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晚清温州形成了一张以玉海楼为中心的乡邦文献流动网络。在孙衣言、孙诒让等地方精英的倡导下,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家族文献借助覆盖全郡的士绅人脉网络,突破血缘藩篱,向上流动,汇合成一股整理乡邦文献的洪流。与此同时,经知识精英统一... 晚清温州形成了一张以玉海楼为中心的乡邦文献流动网络。在孙衣言、孙诒让等地方精英的倡导下,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家族文献借助覆盖全郡的士绅人脉网络,突破血缘藩篱,向上流动,汇合成一股整理乡邦文献的洪流。与此同时,经知识精英统一整理和再诠释的乡邦文献不断反哺基层,进入家族文献系统,成为整合乡族社会的新鲜文化力量。乡邦文献的这种频繁上、下行流动,为晚清温州地方士绅社会的形成搭建了文化平台,同时也为当地强化地域认同、建构地方学统营造了浓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海楼 温州 家族文献 乡邦文献
下载PDF
同途与异辙——20世纪20年代中、韩朱子学者关于“未发”问题的研究
2
作者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100,共12页
民国初,浙江灵峰精舍学人与关中清麓后学之间就“未发”问题,展开持续数年的论争,甚至同时期韩国朱子学者也加入讨论。来自畿湖、岭南等不同地域性学派的韩国学者从自身学术传统出发,对中国学者不同的未发论给予分别支持。与此同时,韩... 民国初,浙江灵峰精舍学人与关中清麓后学之间就“未发”问题,展开持续数年的论争,甚至同时期韩国朱子学者也加入讨论。来自畿湖、岭南等不同地域性学派的韩国学者从自身学术传统出发,对中国学者不同的未发论给予分别支持。与此同时,韩国性理学传统中的若干独特概念和思想也通过这场论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学者的观点。两国朱子学者的这场学术交流呈现出同途与异辙的双重面相,推动东亚朱子学真正地实现互渗与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发 夏震武 关学 东亚朱子学
原文传递
1930年代中叶乡贤推选活动考论 被引量:3
3
作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1934年,在新生活运动发起后不久,蒋介石在南昌发布通令,要求各省分别推选历代乡贤,报送中央,作为本省楷模。这场乡贤推选活动以激发民族精神和增进国家认同为宗旨,是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塑造统一价值信仰的重要举措。活动发... 1934年,在新生活运动发起后不久,蒋介石在南昌发布通令,要求各省分别推选历代乡贤,报送中央,作为本省楷模。这场乡贤推选活动以激发民族精神和增进国家认同为宗旨,是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塑造统一价值信仰的重要举措。活动发起后,在各地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响应。各省围绕乡贤推选办法、乡贤具体名单、乡贤事略编纂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乡贤推选活动是1930年代中叶由官方发动、民间参与的一场文化活动,最终因抗战的全面爆发而终止,虽曾在各地营造起崇敬乡贤、团结同乡的社会氛围,但并没有起到为国民党政权凝聚人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推选 蒋介石 新生活运动
下载PDF
区域商会研究的新思考——张芳霖《市场环境与制度变迁——以清末至民国南昌商人与商会组织为视角》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商会史研究一直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热门专题,在史料发掘、方向拓展和理论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不少成果。南昌大学张芳霖教授所著《市场环境与制度变迁——以清末至民国南昌商人与商会组织为视角》(北京: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商会史研究一直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热门专题,在史料发掘、方向拓展和理论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不少成果。南昌大学张芳霖教授所著《市场环境与制度变迁——以清末至民国南昌商人与商会组织为视角》(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以下简称《变迁》)一书,在充分总结和吸收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在推进商会史研究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给人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会组织 南昌大学 《变迁》 市场环境 商人 民国 清末 制度
下载PDF
民国理学家群体的政治认同及其嬗变——以灵峰精舍为例
5
作者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92-104,221,共14页
民国理学家夏震武及其灵峰精舍弟子是长期被忽视的一个乡间理学家群体,他们秉持独特的'华夷观'和'公天下'理想,否定清王朝和中华民国的政治合法性,既不认同君主专制,也不承认民主共和制,隐居山林,笄发古服,践行儒家'... 民国理学家夏震武及其灵峰精舍弟子是长期被忽视的一个乡间理学家群体,他们秉持独特的'华夷观'和'公天下'理想,否定清王朝和中华民国的政治合法性,既不认同君主专制,也不承认民主共和制,隐居山林,笄发古服,践行儒家'三代'理想。但1930年夏震武去世后,其弟子纷纷变服剪发,逐渐分化,其中大部分开始认可国民党政权,成为民国'国民',后来甚至以儒家的方式接受共产主义理论。这群近代儒士的认同转变过程绝非线性逻辑所能概括,天下、国家、中学、西学,各种思想因素交织在一起。传统儒家理想一方面是他们拒绝民主共和政府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成为推动他们接受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震武 近代理学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清代官员宦游中的经世与逸乐——周凯《武当纪游二十四图》《闽南纪胜十二景》的双重性格
6
作者 《美育学刊》 2020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清代经世派官员、画家周凯与门生共同创作的《武当纪游二十四图》《闽南纪胜十二景》同为典型的文人纪胜山水,但在创作目的、主题、手法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虽各有侧重,二册页却同时表现出画家游走于经世事功和优游林泉之... 清代经世派官员、画家周凯与门生共同创作的《武当纪游二十四图》《闽南纪胜十二景》同为典型的文人纪胜山水,但在创作目的、主题、手法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虽各有侧重,二册页却同时表现出画家游走于经世事功和优游林泉之间的双重价值追求。以图画为主要讨论对象,配合以相关史料的考证,可探讨儒家道德与审美、入世与出世在宦游题材画作中表现出的紧张和融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凯 山水画 经世 逸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