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爱朝 魏建军 +2 位作者 周俊 五洲 程恺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76-380,共5页
目的 探讨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8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226例四肢创伤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asso分析筛选四肢创伤... 目的 探讨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8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226例四肢创伤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asso分析筛选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预测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并对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5岁、术中出血量≥300 mL、胃肠功能损伤、肺部感染、术前白蛋白<35 g/L、衰弱、输注胶体液及蛋白等是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列线图模型的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较好;模型的AUC是0.84[95%CI:(0.80,0.87)];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2%~75%范围内时,应用该列线图预测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净获益值较高。结论 女性、年龄≥65岁、术中出血量≥300 mL、胃肠功能损伤、肺部感染、术前白蛋白<35 g/L、衰弱、输注胶体液及蛋白等是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基于以上8项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能够对四肢创伤骨折病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防治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四肢 骨折固定术 低蛋白血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顶尖距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靖 周骏武 +1 位作者 五洲 陈晓东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12期2048-2052,共5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传统的顶尖距参数应用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价值及存在问题。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1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应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62例,... 目的分析和探讨传统的顶尖距参数应用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价值及存在问题。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1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应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62例,获得完整随访40例,通过手术资料、术中、术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一般结果、骨折复位情况、螺旋刀片的位置包括Cleveland分区和顶尖距(tip-apex distance,TAD)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评价髋关节功能使用牛津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手术切口平均为(67±18)mm,手术时间平均为(95.1±28.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0±148)ml,住院时间平均为(17.8±7.3)d。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优良率95%。40例随访患者中有2例出现螺旋刀片切割现象,2例切割的螺旋刀片头部分别位于Cleveland分区的"1"区和"5"区,该2例患者TAD均小于20 mm。TAD为20~30 mm的患者中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现象。结论 PFNA系统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参照传统的顶尖距置入螺旋刀片时会出现一定的股骨头切割并发症,若将PFNA螺旋刀片的顶尖距参数控制在20~30 mm时,股骨头切割风险可得到有效的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尖距 PFNA 不稳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原文传递
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五洲 牛国旗 +3 位作者 廖士平 舒芳芳 周俊 朱勋兵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9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的优势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使用肱骨近... 目的探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的优势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使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在钢板孔中植入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分析33例患者骨折分型、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结果 33例采用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Ⅱ型16例、NeerⅢ型13例、NeerⅣ型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8±12.3)岁、平均手术时间(102.6±2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7.6±121.5)mL、平均切口长度(12.5±2.6)cm、平均住院时间(13.3±6.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9%。结论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其优势:①能够有效复位及稳定大结节及小结节骨折块;②修复损伤肩袖、降低肩袖对肱骨头的内翻应力从而减少肱骨头螺钉切出风险;③肱骨距螺钉位于骨质密度较高区域,螺钉把持力及稳定性好,能降低肱骨头内翻及螺钉切出几率;④术后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且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支撑 锁定钢板 肩关节功能 肩袖损伤
原文传递
寰枢椎前路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五洲 刘振华 牛国旗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2期275-276,共2页
寰枢关节复合体有两个关节突关节和一个寰齿关节组成,该关节具有高度活动性,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韧带结构的完整,包括:横韧带、翼状韧带、寰枢韧带和关节囊;当寰枢椎出现发育畸形、外伤骨折、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病变,易使寰枢椎不稳、... 寰枢关节复合体有两个关节突关节和一个寰齿关节组成,该关节具有高度活动性,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韧带结构的完整,包括:横韧带、翼状韧带、寰枢韧带和关节囊;当寰枢椎出现发育畸形、外伤骨折、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病变,易使寰枢椎不稳、半脱位、脱位等,对延髓与颈脊髓造成压迫导致四肢麻木、肌力下降、颈椎不稳、颈部疼痛及颈部活动受限,由于寰枢关节复合体位置深在和解剖结构复杂,在外科治疗中极具挑战性,近年来,对前方失稳与压迫等疾病的治疗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是因为其一期完成减压、复位、内固定与植骨融合,无需同时做后路内固定,大大减少了创伤,同时方便了手术操作,因而受到了脊柱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现就寰枢椎前路内固定的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经口咽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前路
原文传递
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恶性肿瘤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靖 周新社 五洲 《解剖与临床》 2012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为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恶性肿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经后路下腰椎全脊椎切除手术,观测两侧L2/3、L3/4腰神经前支汇合形成的区域面积、L2和L3神经根在弓根外缘向外侧牵拉距硬膜外缘的... 目的:为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恶性肿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经后路下腰椎全脊椎切除手术,观测两侧L2/3、L3/4腰神经前支汇合形成的区域面积、L2和L3神经根在弓根外缘向外侧牵拉距硬膜外缘的最大距离,L3、L4椎体侧方腰大肌自椎体外侧缘向外侧可拉开的最大宽度,椎体前方大血管向前方可推开的最大距离,L4椎体下缘与两侧髂嵴顶点连线上下的关系和b、L4椎体的中矢状径、中高及中横径及最大矢状径。结果:L2/3、L3/4。腰神经前支围成的区域面积分别为(352.52±55.66)mm2、(418.65±64.26)mm2;L3、L4神经根在弓根水平向外侧牵拉后距硬膜外缘的最大距离为(26.79±2.23)ram、(27.33±3.37)mm;L3、L4椎体侧方腰大肌自椎体外侧缘向侧方可拉开的最大宽度为(37.96±1.62)mm、(38.37±2.70)mm,L3、L4椎体的最大矢状径(30.32±2.44)mm、(31.15±2.38)mm;L3、L4椎体前大血管向前可推开最大距离分别为(19.07±1.51)mm、(17.66±2.87)mm2L4椎体下缘位于两侧髂嵴顶点连线以上的有8例(66.67%),位于连线下方的有4例(33.33%)。结论:(1)通过分离腰丛神经和牵开腰大肌可以在其间获得一个安全的路径旋出前方椎体,避免了从神经根之间旋出椎体而带来的神经损伤和硬膜撕裂的风险。(2)对于L1节段和部分k节段下缘较高的病例,实施单纯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全脊椎切除术 下腰椎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