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研究 被引量:150
1
作者 中达 许志刚 +4 位作者 过崇俭 殷尚智 伍尚忠 徐羡明 章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88,共8页
在1975—1980年初步测定的基础上,近4年来,先后从国内各病区又采集了835个菌株,分别在北京、南京、扬州和广州等地,在30个鉴别品种上接种测试其致病性差异,根据在5个最基本的鉴别品种上的反应特征,可将供试的菌株区分为7个致病型。它们... 在1975—1980年初步测定的基础上,近4年来,先后从国内各病区又采集了835个菌株,分别在北京、南京、扬州和广州等地,在30个鉴别品种上接种测试其致病性差异,根据在5个最基本的鉴别品种上的反应特征,可将供试的菌株区分为7个致病型。它们在IR26,Java14,南粳15,Tetep和金刚30上成株期的反应模式分别为(Ⅰ):RRRRS;(Ⅱ):RRRSS;(Ⅲ): RRSSS;(Ⅳ):RSSSS;(Ⅴ):SRRSS;(Ⅵ):RRSRS;(Ⅶ):RSSRS。在北方粳稻区的菌株,多属Ⅱ型和Ⅰ型,在南方籼稻区的菌株以Ⅳ型为最多,还有少量Ⅴ型菌存在,在长江流域籼粳混栽稻区的菌株,则以Ⅱ、Ⅳ型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菌株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毒素的分离、提纯及生物测定 被引量:42
2
作者 章元寿 王建新 +1 位作者 刘经芬 中达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40-147,共8页
试验用Czapek's培养液培养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不同致病力类型的5个菌株的培养滤液,经浓缩、离心和透析制成的粗毒素,再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到初提毒素,最后通过琼脂糖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纯毒素样品。生物活性... 试验用Czapek's培养液培养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不同致病力类型的5个菌株的培养滤液,经浓缩、离心和透析制成的粗毒素,再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到初提毒素,最后通过琼脂糖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纯毒素样品。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初提毒素的最低生物活性浓度为5.0—5.5μg/ml。纯毒素的最低生物活性浓度为4.0—4.5μg/ml。配制相同浓度的不同致病力类型菌株的毒素液,它们的培养滤液、粗毒素或纯毒素对棉苗的致萎能力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毒素 分离 提纯
原文传递
辣椒青枯病拮抗菌株的筛选及田间防效的测定 被引量:31
3
作者 郭坚华 郭亚辉 +2 位作者 张立新 祁红英 中达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06,共6页
用抑菌圈 定殖力双重测定法筛选出 6个定殖密度大于 1 0 5 cfu/ g根 ,抑菌能力亦较强 ,同时又极易于人工培养的菌株 ,作为青枯病的潜在生防菌株。温室试验 ,防病效果分别达83 4% (J2 )、91 6 % (J3 )、5 8 4% (FH1 7)、75 0 % (BB1 ... 用抑菌圈 定殖力双重测定法筛选出 6个定殖密度大于 1 0 5 cfu/ g根 ,抑菌能力亦较强 ,同时又极易于人工培养的菌株 ,作为青枯病的潜在生防菌株。温室试验 ,防病效果分别达83 4% (J2 )、91 6 % (J3 )、5 8 4% (FH1 7)、75 0 % (BB1 1 )、6 6 6 % (BT4)和 41 6 % (BT6 ) ,增产效果为 2 1 3 %~ 1 1 0 1 % ,其中以J3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BB1 1次之。 1 996年在南京和淮阴两地的辣椒青枯病小区进行试验 ,移栽 40d后各菌株平均防效分别为 :6 6 0 % (J2 )、6 1 6 % (J3 )、5 8 2 % (FH1 7)、6 2 4% (BB1 1 )、72 8% (BT4)和 3 7 1 % (BT6 ) ;平均增产效果为 45 7% (J2 )、76 5 % (J3 )、3 2 4% (FH1 7)、78 5 % (BB1 1 )、2 9 3 % (BT4)和 1 9 0 % (BT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抑菌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 辣椒 青枯症 拮抗菌株 田间防效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马铃薯腐烂线虫与甘薯茎线虫病 被引量:29
4
作者 林茂松 文玲 中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6-190,共5页
概述了马铃薯腐烂线虫( Ditylenchus d estructor)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以及由该线虫引起的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要点;列举了世界上关于甘薯种质资源抗线虫机制和线虫致病机理研究的新进... 概述了马铃薯腐烂线虫( Ditylenchus d estructor)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以及由该线虫引起的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要点;列举了世界上关于甘薯种质资源抗线虫机制和线虫致病机理研究的新进展。马铃薯线虫的口针分泌物具有致病作用,可诱导抗病品种的组织产生抗病过敏反应;甘薯品种“鲁薯78066”和“胜利百号”的周皮木栓层和一些特殊形态结构是阻止该线虫侵入和扩展的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马铃薯腐烂线虫 甘薯茎线虫病
下载PDF
枯草杆菌B_1菌株对大白菜软腐病的生防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金生 田端华 +3 位作者 中达 张宏声 张安全 刘荆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9-62,共4页
从80多个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h)拮抗菌株中选出3个菌株进行田间试验,结果B_1菌株的防病效果最好。根据1985~1987年的田间试验,B_1菌株的防病效果可达64%~76%,大白菜贮藏4个月后的防病效果达80%。温室和大田试验表明,浸种... 从80多个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h)拮抗菌株中选出3个菌株进行田间试验,结果B_1菌株的防病效果最好。根据1985~1987年的田间试验,B_1菌株的防病效果可达64%~76%,大白菜贮藏4个月后的防病效果达80%。温室和大田试验表明,浸种处理的大白菜在苗期有显著促进生长作用,收获期产量比对照提高14.9%。跟踪检测结果,B_1菌株可以在大白菜幼根上定殖,减少软腐细菌从根系侵入,厌氧处理后能延缓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软腐病 生物防治 枯草杆菌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6
6
作者 章元寿 王建新 +2 位作者 周明国 刘经芬 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9-52,共4页
用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d.)T—9、SS4、VD—8、VD—5等4个菌株的毒素(VD-toxins)处理棉苗,发现各菌株的毒素都能使棉苗体内脱落酸(ABA)的含量增加,其中以T—9菌株毒素的影响最明显。各菌株毒素均可增加棉苗叶片的气孔... 用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d.)T—9、SS4、VD—8、VD—5等4个菌株的毒素(VD-toxins)处理棉苗,发现各菌株的毒素都能使棉苗体内脱落酸(ABA)的含量增加,其中以T—9菌株毒素的影响最明显。各菌株毒素均可增加棉苗叶片的气孔抗性和提高叶片细胞的离子渗透率3—4倍。毒素对棉苗叶片的游离原生质体具有30—50%的损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毒素 致病机制
下载PDF
三唑酮、三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在加入三唑酮(Triadimefon)或三唑醇(Triadimenol)的培养液中生长时,菌丝形态和生理发生明显的改变。菌丝畸形,表现为细胞肿大,细胞分隔处菌丝缢缩;药剂处理后,等量菌丝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1、5μg/m...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在加入三唑酮(Triadimefon)或三唑醇(Triadimenol)的培养液中生长时,菌丝形态和生理发生明显的改变。菌丝畸形,表现为细胞肿大,细胞分隔处菌丝缢缩;药剂处理后,等量菌丝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1、5μg/ml的三唑酮和三唑醇处理,麦角甾醇含量比对照减少45.155.9%和27.5、48.9%;菌丝在药剂处理后,电解质渗漏增加,5μg/ml药剂处理一小时后,三唑酮组的菌丝之细胞电解质渗漏达2.58%,三唑醇组的渗漏为2.19%,空白对照组仅为0.65%。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三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直接的伤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菌 三唑酮 三唑醇
下载PDF
安徽省小麦上两个孢囊线虫群体的鉴定 被引量:21
8
作者 郑经武 林茂松 +1 位作者 程瑚瑞 中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31-35,共5页
1993年,在安徽省固镇县和淮北市郊小麦根土中采集到两个孢囊线虫群体。其孢囊均呈柠檬形,阴门膜孔为双膜孔型,无下桥,有泡状突,阴门裂较短,属 Mulvey 所分5个组的第三组。这两个群体中的2龄幼虫口针平均长24μm,透明尾与口针长度的比值... 1993年,在安徽省固镇县和淮北市郊小麦根土中采集到两个孢囊线虫群体。其孢囊均呈柠檬形,阴门膜孔为双膜孔型,无下桥,有泡状突,阴门裂较短,属 Mulvey 所分5个组的第三组。这两个群体中的2龄幼虫口针平均长24μm,透明尾与口针长度的比值约为1.6;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唇区类型,属 Stone 划分的6个类型的第四类;侧区有4条侧线形成3条侧带,两条外带与横纹交叉呈网格状。上述特征均与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相吻合,故将这两个群体鉴定为燕麦孢囊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孢囊线虫 形态学 鉴定
下载PDF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致病型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郑经武 程瑚瑞 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9-314,共6页
采自山西太谷及安徽固镇小麦上两禾谷胞囊线虫群体对禾谷胞囊线虫致病型国际鉴别寄主A组内11个品种具有相同的反应型──除对小麦品种Capa有毒性外,对大麦四个品种(Emir,Ortolan,Siri和Morocco)、燕... 采自山西太谷及安徽固镇小麦上两禾谷胞囊线虫群体对禾谷胞囊线虫致病型国际鉴别寄主A组内11个品种具有相同的反应型──除对小麦品种Capa有毒性外,对大麦四个品种(Emir,Ortolan,Siri和Morocco)、燕麦四个品种(SunⅡ,Pusahybridbsl,Silva和A.stezilisI.76)以及小麦其它两个品种(Loros和Iskamish-k-2-Light)等均无毒性,与目前世界上已正式命名的13个致病型不同,而与瑞典的Knislingc和Ringaascn两禾谷胞囊线虫群体的致病型相似,但也存在一定差异,瑞典的两群体对Morocco有毒性,而太谷和固镇两群体对Morocco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胞囊线虫 毒性 致病型 鉴别 小麦
下载PDF
三个拮抗菌株对辣椒青枯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郭坚华 龚龙英 +2 位作者 祁红英 张立新 中达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对辣椒青枯病菌生物防治机制的研究中发现,J2菌株(沙雷氏菌)的无抑菌能力突变株只保留了15.5%的防病效果,比野生型J2菌株的防效降低了77.6%,推测其生物防治功能主要依赖于抑菌能力。未检测出其定殖的J3菌株(假单胞菌)突变株,对青枯病的... 对辣椒青枯病菌生物防治机制的研究中发现,J2菌株(沙雷氏菌)的无抑菌能力突变株只保留了15.5%的防病效果,比野生型J2菌株的防效降低了77.6%,推测其生物防治功能主要依赖于抑菌能力。未检测出其定殖的J3菌株(假单胞菌)突变株,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只有7.7%,比野生型J3菌株下降了90.0%,推测J3菌株主要依赖于在植株根部的定殖竞争能力。分根试验表明,BB11菌株(芽孢杆菌)的防病功能主要依赖于诱导抗性作用,亦有抑菌作用的因素。菌株J2、J3和BB11在灭菌土和自然土中均有良好的定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株 辣椒 青枯病 作用机制 生物防治 诱导抗病性 定殖竞争 抗生作用
下载PDF
麦类作物对禾谷胞囊线虫的抗病性 被引量:24
11
作者 郑经武 林茂松 +1 位作者 程瑚瑞 中达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0-254,共5页
来源于澳大利亚的25份麦类作物抗性材料及中国8个省市的22个小麦品种对禾谷胞囊线虫太谷群体的抗病性测定表明,6个由硬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var. durum)(基因组AABB)的品种“Langdon”与节节麦(T.tauschii)(基因组DD)的抗性材料为... 来源于澳大利亚的25份麦类作物抗性材料及中国8个省市的22个小麦品种对禾谷胞囊线虫太谷群体的抗病性测定表明,6个由硬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var. durum)(基因组AABB)的品种“Langdon”与节节麦(T.tauschii)(基因组DD)的抗性材料为亲本合成的异源六倍体小麦均表现高抗;一些含有抗病基因Ccn-1(对致病型Ha13抗病)的品种,如Festiguay和Aus10894等表现感病;其它来源于澳大利亚的6份燕麦及5份大麦材料也均高抗。国内小麦品种大都中度感病,只扬州5号和郑州831明显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胞囊线虫 麦类作物 品种 抗病性
原文传递
含卫星RNA的黄瓜花叶病毒弱株系的分离鉴定及在病毒病防治上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雪平 濮祖芹 中达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4年第4期319-326,共8页
从豌豆上分离获得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CMVP1,摩擦接种9科29种植物,CMVPl在大多数植物上症状很轻或无任何症状,提纯的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约28nm,病毒衣壳蛋白亚基分子量约27.5kD,所含核酸有五个组份,即C... 从豌豆上分离获得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CMVP1,摩擦接种9科29种植物,CMVPl在大多数植物上症状很轻或无任何症状,提纯的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约28nm,病毒衣壳蛋白亚基分子量约27.5kD,所含核酸有五个组份,即CMVP1含有卫星RNA。CMVP1接种三生烟后8-12天内呈轻花叶,此时组织中病毒含量最高,随后症状消失,去除卫星RNA能加重CMVP1在番茄上的症状,因而是卫星RNA减轻了CMVPl的病状。当CMVP1保护接种番茄后攻强毒,番茄发病率低,病情轻,保护率达90%以上,并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还能提早开花4天,植株结果数增多,成熟果实的颜色、形态、品质和重量均正常。CMVP1对烟草亦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保护接种的植株能明显减少强毒株侵染,可减少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卫星RNA 交叉保护
下载PDF
三唑类杀菌剂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机理研究——对小麦苗期生长和病菌附着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中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35-42,共8页
三唑酮和三唑醇拌种后,小麦苗期个体矮壮,根系发达,分蘖增加;越冬期植株含糖浓度增加,0.03、0.075ai%的三唑酮、三唑醇种子处理的植株,糖浓度比对照分别增加32.34,40.82%和10.79,61.63%.分离培养结果表明,拌种后可以减少病菌在叶鞘的附... 三唑酮和三唑醇拌种后,小麦苗期个体矮壮,根系发达,分蘖增加;越冬期植株含糖浓度增加,0.03、0.075ai%的三唑酮、三唑醇种子处理的植株,糖浓度比对照分别增加32.34,40.82%和10.79,61.63%.分离培养结果表明,拌种后可以减少病菌在叶鞘的附着和侵染.植株提取液的抑菌生测进一步表明,三唑酮和三唑醇可以从种处区或种子中不断内吸上运,播种后100天的植株提取液仍然具有明显的抑菌力.研究认为,三唑类杀菌剂种子处理后,药剂内吸至植株体内不仅抑制病原菌的附着和侵染,而且提高植株素质,增强植株抗逆性,起到控病保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杀菌剂 小麦 纹枯病菌
下载PDF
中国植物病原细菌名录 被引量:19
14
作者 中达 任欣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本名录是根据1956年《中国植物细菌的初步名录》和1981年《我国植物细菌病害名录补志》,及1981年以后国内发现的23个种、亚种、致病变种和70种植物细菌病害重新整理而成.共列出69个植物病原细菌种、亚种和致病变种,以及由这些病原菌引起... 本名录是根据1956年《中国植物细菌的初步名录》和1981年《我国植物细菌病害名录补志》,及1981年以后国内发现的23个种、亚种、致病变种和70种植物细菌病害重新整理而成.共列出69个植物病原细菌种、亚种和致病变种,以及由这些病原菌引起的144种细菌病害;其中由我国发现的新种和新致病变种8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录 植物 病原细菌
下载PDF
六种疫霉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酯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徐敬友 陆家云 中达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4-64,共11页
本文对槐生疫霉(Phytophthora robinicola)、掘氏疫霉(P.drechsleri)、樟疫霉(P.cinnamomi)、烟草疫霉(P.nicotianae)、棕榈疫霉(P.palmivora)及辣椒疫霉(P.capsici)等6种疫霉81株菌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酯酶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 本文对槐生疫霉(Phytophthora robinicola)、掘氏疫霉(P.drechsleri)、樟疫霉(P.cinnamomi)、烟草疫霉(P.nicotianae)、棕榈疫霉(P.palmivora)及辣椒疫霉(P.capsici)等6种疫霉81株菌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酯酶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研究。结果指出,种间蛋白质图谱差异明显,种内菌株间基本一致。就酯酶图谱来说,种内菌株间存在一定差异,但种间差异更为显著。因此,本试验进一步支持槐生疫霉新种的建立。同时表明,菌体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在疫霉种的鉴定和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而酯酶电泳图谱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疫霉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霉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可溶性蛋白质 酯酶
原文传递
禾谷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小麦胚根毒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雍皋 朱斌 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3-46,共4页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JF-12菌株在Czapek培养基(pH6.5~7.0)25~28℃下静止培养10天,可以得到毒性较强的培养滤液,它对7个小麦品种胚根生长抑制的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明显高于抗病品种。证明用此法大规模初步筛选...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JF-12菌株在Czapek培养基(pH6.5~7.0)25~28℃下静止培养10天,可以得到毒性较强的培养滤液,它对7个小麦品种胚根生长抑制的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明显高于抗病品种。证明用此法大规模初步筛选抗性材料要比用麦粒培养得到的粗毒素更为快速而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胚根 毒性 禾谷镰刀菌 滤液
下载PDF
三唑酮、三唑醇种子处理对小麦根围丝核菌群体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中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2-26,共5页
根围土壤稀释培养的结果表明,以R/S为指标,0.03ai.%三唑酮、三唑醇种子处理后,根围引起小麦纹枯病的丝核菌群体明显下降。未进行种子处理的小麦根围丝核菌群体(R/S)出现二次升降,形成越冬期峰区和拔节期峰区。三唑酮、三唑醇拌种后,根... 根围土壤稀释培养的结果表明,以R/S为指标,0.03ai.%三唑酮、三唑醇种子处理后,根围引起小麦纹枯病的丝核菌群体明显下降。未进行种子处理的小麦根围丝核菌群体(R/S)出现二次升降,形成越冬期峰区和拔节期峰区。三唑酮、三唑醇拌种后,根围土壤中丝核菌群体明显被控制。尤其是在越冬期,根围丝核苗群体不能形成峰区;在拔节期,报围丝核菌群体也能控制40—60%。可以认为,三唑类杀菌剂种子处理对根围小麦纹枯病病原丝核菌群体的控制是其主要控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处理 三唑类杀菌剂
下载PDF
麦类赤霉病病麦毒素对小麦毒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雍皋 姚成林 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8-63,共6页
通过对15个不同来源的禾谷镰刀菌菌株在麦粒培养基上产生粗毒素的量与其致病力的比较研究,发现致病力强的菌株产毒量高,致病力弱的菌株产毒量低。笔者利用毒素对胚根伸长的抑制、对叶片组织浸出液电导率的变化等方法,及病理切片观察,搞... 通过对15个不同来源的禾谷镰刀菌菌株在麦粒培养基上产生粗毒素的量与其致病力的比较研究,发现致病力强的菌株产毒量高,致病力弱的菌株产毒量低。笔者利用毒素对胚根伸长的抑制、对叶片组织浸出液电导率的变化等方法,及病理切片观察,搞清了毒素的作用主要是破坏细胞膜和堵塞导管。发现抗病品种对毒素有强的忍耐性,而感病品种较为敏感。建议利用这种特性进行品种抗病性鉴定。根据毒素作用的植物种类与病菌寄主范围的比较,认为赤霉病病麦毒素是一类非专化性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 病麦毒素 小麦 毒性作用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毒素致萎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章元寿 王建新 中达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9-72,共4页
测定大丽轮枝菌(Vertic illium dahliae)Kleb.)不同致病力类型的5个菌株毒素的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各菌株的毒素都含有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物质,并发现致病力强的菌株毒素所含的蛋白质和多糖的量高于致病力弱的菌株毒素,而脂类物质的量却... 测定大丽轮枝菌(Vertic illium dahliae)Kleb.)不同致病力类型的5个菌株毒素的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各菌株的毒素都含有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物质,并发现致病力强的菌株毒素所含的蛋白质和多糖的量高于致病力弱的菌株毒素,而脂类物质的量却低于弱菌株毒素。经过高温(100℃,10分钟)和蛋白酶(37℃,6小时)处理后的各菌株毒素则不能使棉花致萎,说明毒素中的蛋白质组分在毒素对棉花的致萎作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毒素 致萎活性 蛋白酶
原文传递
玉米根腐线虫病的病原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高学彪 程瑚瑞 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0-55,共6页
查明了我国的一种新病害即玉米根腐线虫病。该病在所调查的冀、晋、豫、鲁、苏5省普遍发生。在17市(县)的玉米根样和根际土样中,病原线虫出现频率分别高达92%和82%。病株根系稀少,根部发生坏死病斑,地上部瘦弱矮小。病原鉴定为斯克里布... 查明了我国的一种新病害即玉米根腐线虫病。该病在所调查的冀、晋、豫、鲁、苏5省普遍发生。在17市(县)的玉米根样和根际土样中,病原线虫出现频率分别高达92%和82%。病株根系稀少,根部发生坏死病斑,地上部瘦弱矮小。病原鉴定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 Pratylenchus scribneri。P.scribneri 纯培养群体接种五米苗后,诱发与田间病株相似的症状,并繁殖同一种线虫。接种量为5000条/钵的处理苗,经12周后,根内 P.scribneri 群体密度高达1619条/gDW;与对照相比,病株株高、顶叶叶颈高度和干重分别下降11%、14%和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致病性 根腐病 线虫病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