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早期经气管内滴入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根据文献...目的评估早期经气管内滴入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估及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9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合计884例患儿,其中实验组433例,对照组451例。结果显示,两组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0,95%CI(0.29,0.53),P<0.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5,95%CI(0.34,1.22),P=0.18],实验组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OR=0.42,95%CI(0.54,1.28),P=0.40]、动脉导管未闭[OR=0.79,95%CI(0.57,1.10),P=0.17]、颅内出血[OR=1.09,95%CI(0.77,1.53),P=0.6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0.89,95%CI(0.55,1.44),P=0.64]、新生儿败血症[OR=0.73,95%CI(0.49,1.08),P=0.11]的风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生后早期经气管内滴入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可明显降低BPD发生率,且对病死率及短期并发症无明显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建立新生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损伤模型,检测肺组织中miR-155及IFN-γ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80只新生SD大鼠于生后第7天分配到...目的采用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建立新生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损伤模型,检测肺组织中miR-155及IFN-γ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80只新生SD大鼠于生后第7天分配到实验组(LPS组)及对照组(等渗NaCl组),每组40只。LPS溶液以4 mg/kg注射到实验组新生SD大鼠腹腔内,构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ARDS)动物模型,等渗NaCl溶液以4 ml/kg注射到对照组新生SD大鼠腹腔内。分别于给药后的3 h、6 h、12 h及24 h进行肺组织标本取材,观察肺组织的表面变化,然后进行肺切片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最后采用RT-PCR技术和ELISA方法分别测定肺组织内miR-155与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1)实验开始后,实验组新生大鼠逐渐呈现出ARDS的临床表现,其肺组织肉眼观察、病理变化及肺组织损伤评分均提示出现NARDS肺损伤表现,表明建模成功。(2)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miR-155(1.33±0.12 vs 0.95±0.02、1.77±0.17 vs 0.96±0.01、2.18±0.09 vs 0.96±0.02及2.43±0.06 vs 0.96±0.02)及IFN-γ(370.79±13.89 vs 273.03±11.44、424.24±10.11 vs 270.70±13.05、466.63±6.57 vs 268.11±7.88及519.13±7.09 vs 272.97±12.54)的表达量(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各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65.983和408.574,P<0.01)。实验组肺组织内miR-155与IFN-γ的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成功构建NARDS动物模型后,NARDS大鼠肺组织内miR-155及IFN-γ的表达显著增高,且具有时序性,miR-155有望成为诊断NARDS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蛋白B(surfactant protein B,SP-B)内含子5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BP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蛋白B(surfactant protein B,SP-B)内含子5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BP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BPD患儿为BPD组(n=50),其中蒙古族13例,汉族37例,选择同时期内、同群体中未发生BPD的5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其中蒙古族15例,汉族35例。利用PCR技术检测SP-B基因内含子5多态性及其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结果不论蒙古族或汉族,SP-B内含子5基因型均可检出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插入型及缺失型。汉族BPD组此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0%(27/37)、10.8%(4/37)和16.2%(6/3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7.0%(57/74)、9.5%(7/74)和13.5%(10/74);对照组上述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9%(29/35)、11.4%(4/35)和5.7%(2/3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5.7%(60/70)、8.6%(6/70)和5.7%(4/70)。蒙古族BPD组上述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8%(7/13)、15.4%(2/13)和30.8%(4/1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1.5%(16/26)、15.4%(4/26)和23.1%(6/26);对照组上述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3%(8/15)、26.7%(4/15)和20.0%(3/1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6.7%(20/30)、20.0%(6/30)和13.3%(4/30)。汉族BPD组与汉族对照组、蒙古族BPD组与蒙古族对照组相比较,SP-B内含子5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未发现SP-B内含子5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及蒙古族新生儿BPD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早期经气管内滴入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估及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9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合计884例患儿,其中实验组433例,对照组451例。结果显示,两组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0,95%CI(0.29,0.53),P<0.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5,95%CI(0.34,1.22),P=0.18],实验组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OR=0.42,95%CI(0.54,1.28),P=0.40]、动脉导管未闭[OR=0.79,95%CI(0.57,1.10),P=0.17]、颅内出血[OR=1.09,95%CI(0.77,1.53),P=0.6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0.89,95%CI(0.55,1.44),P=0.64]、新生儿败血症[OR=0.73,95%CI(0.49,1.08),P=0.11]的风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生后早期经气管内滴入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可明显降低BPD发生率,且对病死率及短期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文摘目的采用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建立新生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损伤模型,检测肺组织中miR-155及IFN-γ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80只新生SD大鼠于生后第7天分配到实验组(LPS组)及对照组(等渗NaCl组),每组40只。LPS溶液以4 mg/kg注射到实验组新生SD大鼠腹腔内,构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ARDS)动物模型,等渗NaCl溶液以4 ml/kg注射到对照组新生SD大鼠腹腔内。分别于给药后的3 h、6 h、12 h及24 h进行肺组织标本取材,观察肺组织的表面变化,然后进行肺切片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最后采用RT-PCR技术和ELISA方法分别测定肺组织内miR-155与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1)实验开始后,实验组新生大鼠逐渐呈现出ARDS的临床表现,其肺组织肉眼观察、病理变化及肺组织损伤评分均提示出现NARDS肺损伤表现,表明建模成功。(2)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miR-155(1.33±0.12 vs 0.95±0.02、1.77±0.17 vs 0.96±0.01、2.18±0.09 vs 0.96±0.02及2.43±0.06 vs 0.96±0.02)及IFN-γ(370.79±13.89 vs 273.03±11.44、424.24±10.11 vs 270.70±13.05、466.63±6.57 vs 268.11±7.88及519.13±7.09 vs 272.97±12.54)的表达量(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各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65.983和408.574,P<0.01)。实验组肺组织内miR-155与IFN-γ的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成功构建NARDS动物模型后,NARDS大鼠肺组织内miR-155及IFN-γ的表达显著增高,且具有时序性,miR-155有望成为诊断NARDS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文摘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蛋白B(surfactant protein B,SP-B)内含子5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BP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BPD患儿为BPD组(n=50),其中蒙古族13例,汉族37例,选择同时期内、同群体中未发生BPD的5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其中蒙古族15例,汉族35例。利用PCR技术检测SP-B基因内含子5多态性及其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结果不论蒙古族或汉族,SP-B内含子5基因型均可检出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插入型及缺失型。汉族BPD组此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0%(27/37)、10.8%(4/37)和16.2%(6/3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7.0%(57/74)、9.5%(7/74)和13.5%(10/74);对照组上述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9%(29/35)、11.4%(4/35)和5.7%(2/3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5.7%(60/70)、8.6%(6/70)和5.7%(4/70)。蒙古族BPD组上述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8%(7/13)、15.4%(2/13)和30.8%(4/1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1.5%(16/26)、15.4%(4/26)和23.1%(6/26);对照组上述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3%(8/15)、26.7%(4/15)和20.0%(3/1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6.7%(20/30)、20.0%(6/30)和13.3%(4/30)。汉族BPD组与汉族对照组、蒙古族BPD组与蒙古族对照组相比较,SP-B内含子5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未发现SP-B内含子5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及蒙古族新生儿BPD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