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的非静力数值模拟和中尺度系统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文莉 程麟生 隆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3-231,共9页
为了对华南暴雨进行深入的数值模拟研究,在对1998年5月23~24日(简称'98.5')华南暴雨进行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和客观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模拟结果可以再现... 为了对华南暴雨进行深入的数值模拟研究,在对1998年5月23~24日(简称'98.5')华南暴雨进行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和客观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模拟结果可以再现造成暴雨的大、中尺度环流条件.造成此次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具有暖心高湿结构,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及对应的强上升运动和气旋性涡柱是造成这次暴雨的动力学机制,低空偏南气流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模拟的降水中心与观测的较接近,位置略偏南、偏西,雨量略小,但降水时段和雨区模拟较好.降水发生在喇叭口等有利地形;高低分辨率的地形资料对本次降水的模拟结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中尺度系统 地形资料分辨率
下载PDF
金塔绿洲不同下垫面辐射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世强 文莉 +2 位作者 吕世华 奥银焕 张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3-718,共6页
利用2005年在甘肃省金塔绿洲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所取得的资料,系统的分析了夏季晴天金塔地区不同下垫面的辐射收支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反照率呈“U”型分布,戈壁的最大,日平均为0.23,依次为沙漠点0.2... 利用2005年在甘肃省金塔绿洲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所取得的资料,系统的分析了夏季晴天金塔地区不同下垫面的辐射收支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反照率呈“U”型分布,戈壁的最大,日平均为0.23,依次为沙漠点0.2、绿洲点0.19、临近沙漠的绿洲点0.18。4个观测站的太阳总辐射基本相近,在观测期内未出现超太阳常数的现象。向下和反射的短波辐射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规律。4站大气逆辐射全天约在300~400Wlrn2之间。绿洲的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强度小,日变化也不明显,白天略大于夜间;戈壁和沙漠的向上长波辐射强度较大,日变化较明显,其峰值远大于绿洲和临近沙漠的绿洲上的。绿州地表放射的净长波辐射与短波吸收辐射之比分别为25%和33%,远小于沙漠和戈壁地区的比值57%、60%,仅为沙漠和戈壁地区的比值的50%左右。在辐射平衡中地表长波贡献最大,大气逆辐射次之,总辐射第三,净辐射第四,反射辐射最小。绿洲上的净辐射可达总辐射的一半以上,而戈壁和沙漠上则仅略大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收支 金塔绿洲 沙漠 戈壁
下载PDF
“02.6”梅雨期一次暴雨β中尺度系统结构和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隆霄 程麟生 文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7-340,共14页
通过利用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2002年6月18~19日(“02.6”)的一次梅雨锋暴雨β中尺度系统结构和演化及其发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1)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500hPa东亚大槽不断加深发展的阶段,也是中纬度大气长波... 通过利用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2002年6月18~19日(“02.6”)的一次梅雨锋暴雨β中尺度系统结构和演化及其发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1)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500hPa东亚大槽不断加深发展的阶段,也是中纬度大气长波调整的时期。东亚大槽后的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前缘的暖湿气流在江淮流域交汇为此次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条件。同时,对流层低层不断加强的西南气流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2)1小时观测的降水量和TBB的分析表明,此次暴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分裂的结果。(3)中尺度模式MM5V3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表明: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观测的和客观分析的天气事实,模拟的1小时降水量与观测的结果对应得较好,β中尺度对流云团位于切变线的右侧西南气流中,但是并没有明显的中尺度环流系统与之对应,这主要是由于细网格域中的模拟结果是各种尺度大气场叠加的结果,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环流系统被掩盖在其中。(4)多重滤波方法和消除趋势方法并没有分离出与β中尺度对流云团相对应的环流系统,区域平均方法得到的中尺度扰动特征可以很好地解释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和演变。区域平均法得到的中尺度扰动场的分布表明,两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位于对流层低层鞍型场的膨胀轴上和对流层高层的中尺度反气旋式环流中。大气低层和高层的相互作用、低层中尺度扰动低涡和鞍型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流发展过程中动力和热力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中尺度低涡的发展。(5)非线性平衡方程的诊断表明,β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与非线性平衡方程残差△NBE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β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是动量场和质量场之间出现的不平衡释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非线性平衡方程 β中尺度系统
下载PDF
黄河上游玛曲县植被指数与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世强 文莉 +4 位作者 吕世华 陈昌平 奥银焕 张宇 鲍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利用8 km分辨率Pathdfinder NOAA AVHRR 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玛曲气象站日资料,分析了玛曲1982—2000年植被指数变化和1967—2000年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指数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玛曲的年平均植被指数都>0.4,20世纪90年代植... 利用8 km分辨率Pathdfinder NOAA AVHRR 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玛曲气象站日资料,分析了玛曲1982—2000年植被指数变化和1967—2000年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指数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玛曲的年平均植被指数都>0.4,20世纪90年代植被状况好于80年代;玛曲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季降水>春季,年降水量有略有增加趋势;气温呈变暖趋势,平均增温率为0.25℃.(10a)-1.NDVI与20 cm土壤温度相关最好,在地下一定距离以内,深度越深相关越好;其次是15 cm土壤温度与气温,相关最差的是5、0 cm土壤温度和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气候变化 玛曲 黄河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地表反照率不对称观测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文莉 吕世华 +3 位作者 陈世强 孟宪红 李锁锁 奥银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53-956,共4页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观测试验"2005年第一阶段资料分析发现,绿洲的地表反照率并不是呈现关于太阳高度角的典型对称分布,早上的地表反照率略大于相同太阳高度角的下午,在太阳高度角30°附近早上比下午平均大0.031...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观测试验"2005年第一阶段资料分析发现,绿洲的地表反照率并不是呈现关于太阳高度角的典型对称分布,早上的地表反照率略大于相同太阳高度角的下午,在太阳高度角30°附近早上比下午平均大0.031,约为平均反照率的13.3%。白天风速较小、风向变化不定的风场和当日的土壤湿度差异对地表反照率不对称的影响较小。早晚地表反照率差异主要是由于绿洲内空气较为湿润、夜晚风速较小、气温下降形成的露水在早上增大对太阳辐射的散射造成的。而在日出后露水迅速蒸发,在太阳高度角为40°~50°,上午和下午的地表反照率基本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反照率 不对称 太阳高度角 露水
下载PDF
金塔绿洲的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万莉 吕世华 +2 位作者 傅慎明 奥银焕 文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14-1620,共7页
利用2005年5月23日~7月8日在甘肃省金塔绿洲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实验"所取得的资料,分析了金塔绿洲不同天气条件的辐射平衡、地表能量收支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并将研究时段内各量的平均值与晴天进行... 利用2005年5月23日~7月8日在甘肃省金塔绿洲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实验"所取得的资料,分析了金塔绿洲不同天气条件的辐射平衡、地表能量收支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并将研究时段内各量的平均值与晴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平衡和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昼间变化差别较大,夜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温度随净辐射能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变小;观测期间辐射平衡、地表能量和土壤温度平均的变化形态与晴天比较接近,云和降水的扰动削弱了除潜热通量外的其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 绿洲 辐射平衡各分量 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 土壤温度
下载PDF
黄河源区不同降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其水热分布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边晴云 吕世华 +2 位作者 文莉 李照国 陈世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6-911,共6页
利用黄河源区鄂陵湖西侧野外观测站一个多雪年和一个少雪年的数据,对多雪年和少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水热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多雪年积雪集中时段1—3月气温明显偏低,分别比少雪年低3.04℃、3.15℃、3.58℃。多雪年1—... 利用黄河源区鄂陵湖西侧野外观测站一个多雪年和一个少雪年的数据,对多雪年和少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水热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多雪年积雪集中时段1—3月气温明显偏低,分别比少雪年低3.04℃、3.15℃、3.58℃。多雪年1—3月地气间热交换明显弱于少雪年,且多雪年土壤由热源转为热汇的时间晚于少雪年。多雪年1月土壤净输出的热量少于少雪年1月,多雪年2—3月土壤净输出的热量多于少雪年2—3月,导致多雪年1月土壤温度高于少雪年各土层,而2—3月土壤温度明显低于少雪年,且多雪年1—3月土壤升温速度慢于少雪年,使得多雪年5~40 cm各土层土壤消融初日比少雪年分别晚24 d、23 d、11 d和12 d,从而导致多雪年土壤湿度增加晚于少雪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冻融过程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热通量 黄河源区
原文传递
黄河源区降雪对不同冻融阶段土壤温湿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边晴云 吕世华 +4 位作者 陈世强 文莉 李照国 潘永洁 方雪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1-632,共12页
利用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黄河源区鄂陵湖流域的土壤温度资料首先划分土壤不同冻融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各选取一次降雪过程,分析了降雪对土壤温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冻结阶段,雪后晴天(有雪覆盖)土壤净输出的热量减少,... 利用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黄河源区鄂陵湖流域的土壤温度资料首先划分土壤不同冻融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各选取一次降雪过程,分析了降雪对土壤温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冻结阶段,雪后晴天(有雪覆盖)土壤净输出的热量减少,5 cm和10 cm土壤日最低温度明显升高,20 cm土壤日最低温度升至0℃以上,导致20 cm土壤达到完全冻结的时间延长;在土壤消融阶段,降雪当天土壤净输入的热量减少,5 cm和10 cm土壤日最高温度突降至0℃以下,导致5 cm和10cm土壤达到完全消融的时间增加。在以上两个阶段的降雪过程中,积雪不仅可通过自身的消融增加浅层土壤湿度,还可通过改变浅层土壤温度间接影响浅层土壤湿度,而在土壤完全冻结阶段,积雪对土壤温度虽有影响,但对土壤湿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都较小。在整个土壤冻融阶段,与由土壤冻结和消融引起的土壤湿度变化相比,降雪引起的土壤湿度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过程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热通量
下载PDF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云微物理场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文莉 程麟生 +1 位作者 左洪超 吕世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3-429,共7页
为了进一步理解暴雨发生过程中云微物理场的演变和云微物理过程与动力、热力过程的相互作用,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8年5月23-24日的华南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详细分析了模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混合冰相显式物理方... 为了进一步理解暴雨发生过程中云微物理场的演变和云微物理过程与动力、热力过程的相互作用,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8年5月23-24日的华南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详细分析了模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混合冰相显式物理方案比其它方案模拟的降水更接近实际情况;云微物理场的模拟显示没有雪出现,这可能是华南降水云微物理的特点;每小时降水量有先减弱后又增强的趋势,暴雨过程中云的各微物理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一致;云的发展与良好的热力动力条件互相作用、共同加强,由南风带来的充足的水汽和热量为其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凝结潜热使上升运动向更高处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 云微物理过程 混合冰相显式物理方案
下载PDF
三套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湖泊模拟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文莉 苏东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湖泊模式为青藏高原湖-气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而驱动数据对模拟结果影响显著,但目前用来驱动模式的再分析资料对高原不同地区湖泊的适用性依然不够清楚。利用野外观测数据、M ODIS地表温度数据和WRF耦合的一维湖泊模式,对比分... 湖泊模式为青藏高原湖-气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而驱动数据对模拟结果影响显著,但目前用来驱动模式的再分析资料对高原不同地区湖泊的适用性依然不够清楚。利用野外观测数据、M ODIS地表温度数据和WRF耦合的一维湖泊模式,对比分析了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简称ITPCAS)、ERA-Interim和NCEP/NCAR三套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纳木错、班公错和鄂陵湖三个不同深度湖泊的适用性,并对三套再分析资料的准确性进行了初步验证,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校正方式后的再分析资料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三套不同再分析资料作为模式驱动数据时,WRF耦合的一维湖泊模型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高原湖泊表面温度的变化,但仍然与MODIS观测结果存在偏差。三套再分析资料中ITPCAS数据集的各气象要素与站点观测更为接近,ERA-Interim数据的向下长波和短波辐射比观测值偏大,NCEP/NCAR数据中的向下长波较观测值偏小而风速偏大。利用站点观测对再分析资料进行校正,ITPCAS数据进行全要素校正前后模拟结果差别不大,ERA-Interim和NCEP/NCAR进行全要素校正后模拟结果准确性显著提高;对于实地观测资料匮乏的地区,单独对ERA-Interim向下短波辐射数据进行校正以及同时对NCEP/NCAR气温和向下长波辐射数据进行校正均能优化湖表面温度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湖泊模型 高原湖泊 湖表面温度 再分析资料校正
下载PDF
夏季晴天不同土壤湿度条件的绿洲辐射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文莉 吕世华 +4 位作者 陈世强 孟宪红 张宇 奥银焕 李锁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7-572,共6页
利用2005年在甘肃省金塔绿洲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所取得的资料,分析了夏季晴天金塔绿洲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辐射收支特征。结果表明:向下短波辐射不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当植被处于同一生长期,土壤湿度... 利用2005年在甘肃省金塔绿洲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所取得的资料,分析了夏季晴天金塔绿洲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辐射收支特征。结果表明:向下短波辐射不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当植被处于同一生长期,土壤湿度越大,向上的辐射就越小,净辐射就越大;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相差不大时,土壤较湿润则大气逆辐射白天较小,夜晚较大。但当水汽含量差别较大时,水汽含水量起主要影响作用,空气越湿润,大气逆辐射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收支 不同土壤湿度 金塔绿洲
下载PDF
积雪对玛曲局地微气象特征影响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丹华 文莉 +1 位作者 隆霄 陈世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0-339,共10页
利用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中国科学院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提供的玛曲站的观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三次积雪过程及其前期无雪时的近地层气象要素特征,研究了积雪对大气温度层结特征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降雪前降温较快,由... 利用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中国科学院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提供的玛曲站的观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三次积雪过程及其前期无雪时的近地层气象要素特征,研究了积雪对大气温度层结特征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降雪前降温较快,由冷空气过境引发的降雪过程可使2.35 m高处日最高、最低气温24 h降低10℃,雪后气温回升较慢,平均速率为2.5℃·d^(-1)。温度梯度值白天为负值、夜晚为正值,7.17 m以下温度梯度绝对值较大,平均为0.4℃·m^(-1),7.17~18.15 m温度梯度绝对值较小,其值不足0.2℃·m^(-1),到18.15 m绝对值减小到0.05℃·m^(-1);当地表有积雪覆盖时,早上温度随高度减小的变化趋势出现时间比无雪覆盖时落后1 h,傍晚温度随高度增大的变化趋势较之提前1 h出现。积雪可减小白天气温分布范围,第二次积雪过程由于风速较大减小较明显。除晴天11:00—16:00 4.2~7.17 m,积雪存在将减小各层温度梯度绝对值;晴天11:00—16:00 4.2~7.17 m温度梯度绝对值比2.35~4.2 m偏大,当有积雪覆盖时偏大幅度明显增大,出现这种异常主要是受4.2 m偏暖的影响,这种偏暖现象可能是由观测场内外下垫面植被覆盖不同而引起的温度平流所致,当风速较大时,将破坏这种平流作用,不同高度温度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反照率 温度梯度 风速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文莉 庄卫红 +1 位作者 王燕军 李媛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4期142-143,共2页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1日—2017年7月1日骨科护理工作人员30名,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骨科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1日—2017年7月1日骨科护理工作人员30名,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骨科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护理人员则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且研究组护理人员所负责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护理管理 PDCA循环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夏季金塔绿洲冷岛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文莉 吕世华 +2 位作者 陈世强 孟宪红 鲍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5-871,共7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金塔绿洲2003年7月31日~8月2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金塔绿洲的温、湿、气压、风场演变.结果表明,绿洲上白天为湿冷中心,气压场表现为低层(850 hPa)高压,高层(700 hPa)低压.受背景场影响,温、湿、...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金塔绿洲2003年7月31日~8月2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金塔绿洲的温、湿、气压、风场演变.结果表明,绿洲上白天为湿冷中心,气压场表现为低层(850 hPa)高压,高层(700 hPa)低压.受背景场影响,温、湿、气压中心偏离绿洲中心,风场向背景风的垂直向辐散.但绿洲上的感热和潜热场形状不受背景风场影响,不产生变形、偏离,同绿洲形状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岛效应 金塔绿洲 MM5模式 夏季 中尺度数值模式
下载PDF
夏季绿洲气候效应的观测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文莉 吕世华 +5 位作者 孟宪红 马恒 奥银焕 张宇 尚伦宇 李锁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0-308,共9页
利用“金塔绿洲能量水分循环观测试验”的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对绿洲小气候效应进行了17天较长序列的研究,在模拟过程中每天替换土壤湿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时段内2004年7月6目前和9日后分别盛行西北风和东风两种背景风;白天,... 利用“金塔绿洲能量水分循环观测试验”的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对绿洲小气候效应进行了17天较长序列的研究,在模拟过程中每天替换土壤湿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时段内2004年7月6目前和9日后分别盛行西北风和东风两种背景风;白天,绿洲低层相对沙漠是一个冷源,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转为暖中心,温度场在600~700hPa之间转变。当背景风较大时,绿洲上空的温度中心会偏向绿洲中心下游。白天绿洲低层风场平均态为在东风背景场的基础上向南北两侧辐散,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场逐渐由辐散转为向绿洲的辐合,转变高度在700hPa以下,且低于温度场的转变高度。白天绿洲上以下沉运动为主,绿洲风次级环流是绿洲上夏季晴天长期存在的平均态。当背景风较小时绿洲低层可形成向四周辐散的风场,当背景风场过大时,无绿洲环流生成。绿洲为高湿场,在绿洲边缘沙漠上存在的逆湿和高水汽柱,既阻止沙漠上干热气流侵入绿洲,又防止绿洲上水汽的流失。白天沙漠、绿洲的地表能量通量差异较大,绿洲上以潜热为主,沙漠上以感热为主,二者量级相当。绿洲上的边界层高度低于沙漠的,对绿洲生态系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沙漠 绿洲风 冷岛
下载PDF
环境风场对绿洲冷岛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文莉 吕世华 +1 位作者 孟宪红 鲍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4-758,共5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模拟的金塔绿洲效应偏离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研究,发现环境场对造成绿洲冷岛、高湿中心的偏离的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同时绿洲的存在对于冷岛、高湿起决定作用。模拟结果显示风场风速越小,冷岛效应越显著;风...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模拟的金塔绿洲效应偏离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研究,发现环境场对造成绿洲冷岛、高湿中心的偏离的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同时绿洲的存在对于冷岛、高湿起决定作用。模拟结果显示风场风速越小,冷岛效应越显著;风速越强,偏离中心程度越大,但增大至一定量值后,冷中心将无法激发,即不再呈现出冷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效应 背景场 金塔 MM5
下载PDF
青海湖夏秋季局地气候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苏东生 文莉 +2 位作者 赵林 李照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4-958,共15页
由于水陆热力性质差异,湖泊对局地天气气候具有显著影响,占中国湖泊总面积一半以上的高原湖泊对区域天气气候的影响不可忽视,但目前对高原湖泊局地气候效应的研究依然存在不足。本研究利用WRF-FLake动态耦合模式,设计了有湖与无湖两组实... 由于水陆热力性质差异,湖泊对局地天气气候具有显著影响,占中国湖泊总面积一半以上的高原湖泊对区域天气气候的影响不可忽视,但目前对高原湖泊局地气候效应的研究依然存在不足。本研究利用WRF-FLake动态耦合模式,设计了有湖与无湖两组实验,对高原最大湖泊青海湖的局地气候效应进行了整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耦合模式的模拟性能良好,青海湖在16月使得区域气温降低,而712月使得区域气温升高,且青海湖的存在降低了19月的日最高气温,增加了612月的日最低气温,使得气温日变化减小,白天青海湖为冷湖效应,而夜间青海湖为暖湖效应。26月青海湖轻微减少区域降水量,712月明显增加了区域降水量,且8月增加量最显著。青海湖对局地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在湖面上最大可达50%~60%,而在周边陆地为10%~30%,夏季青海湖增加的降水量最多,而秋季青海湖对总降水的贡献率最大,青海湖增加的降水在20:00(北京时,下同)至次日02:00最多,而14:0020:00最少,夏季增加的对流性降水较多,秋季增加的对流性降水较少。白天青海湖的冷湖效应使湖面产生下沉辐散气流,抑制对流的发展和水汽的扩散,导致湖泊降水效应减弱,而夜间青海湖的暖湖效应使湖面产生辐合上升气流,促进对流的发展和水汽的扩散,导致湖泊降水效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海湖 WRF-FLake 数值模拟 湖泊效应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对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锁锁 吕世华 +2 位作者 高艳红 文莉 柳媛普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8,共7页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依据祁连山地区复杂地形下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设计了一个控制试验和一个敏感性试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MM5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祁连山地区的降水;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对周围地区甚至较远地区的降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依据祁连山地区复杂地形下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设计了一个控制试验和一个敏感性试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MM5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祁连山地区的降水;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对周围地区甚至较远地区的降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区域平均降水减少约2%,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很不利;模拟区域感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减小,但是潜热通量变化的绝对值大于感热通量变化的绝对值,因此热通量是减小的;模拟区域气温和地面温度升高,同时土壤温度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地区 生态环境恶化 数值模拟 中尺度模式MM5
下载PDF
一次干冷空气过境对鄂陵湖地区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照国 吕世华 +3 位作者 文莉 奥银焕 赵林 张少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0-1211,共12页
利用2012年夏季黄河源区鄂陵湖的GPS探空资料,分析了一次千冷空气过境前后该地区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和风速风向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地表热力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冷空气过境前的晴天时,湖区白天对流边界层高度不足100m,远小于陆地... 利用2012年夏季黄河源区鄂陵湖的GPS探空资料,分析了一次千冷空气过境前后该地区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和风速风向的垂直分布及其与地表热力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冷空气过境前的晴天时,湖区白天对流边界层高度不足100m,远小于陆地,而夜间可以达到400~600m;伴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湖区对流边界层迅速增长,夜间达到2000m以上,超过了平时的陆地边界层高度。冷空气过境前后,陆地与湖泊的感热通量此消彼长;冷空气入侵后,水气温差迅速增加而地气温差急剧减小,湖面感热的日累积值迅速增大,风速增加并且垂直方向的风切变增强,这些都为湖泊对流边界层的急剧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大气边界层 非均匀下垫面 冷空气 感热通量
下载PDF
陆面数据同化方法在绿洲农田土壤温湿度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文莉 吕世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65,共6页
为准确预测绿洲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以利于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该文利用耦合于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MM5和WRF中的NoahLsm与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了一维的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将其应用到绿洲农田土壤的水热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陆面... 为准确预测绿洲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以利于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该文利用耦合于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MM5和WRF中的NoahLsm与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了一维的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将其应用到绿洲农田土壤的水热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中同化土壤湿度后,不仅提高了绿洲农田土壤湿度的模拟精度,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温度和潜热的模拟性能;在同化土壤湿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同化土壤温度,可显著提高绿洲农田土壤温度的模拟精度。若将研究结果进一步应用到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MM5和WRF,可以较好地监测大面积的土壤温湿度变化以便做出合理的水资源调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土壤湿度 温度 绿洲农田 陆面同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