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阐释学对变译的解释 被引量:6
1
作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研究的重点是理解的问题,其理论的一些方面已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以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三条重要原则:理解的历史性、历史的未完成性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视域与视域的融合为基础强调翻译总是在特... 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研究的重点是理解的问题,其理论的一些方面已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以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三条重要原则:理解的历史性、历史的未完成性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视域与视域的融合为基础强调翻译总是在特定历史片断中进行;不同时代的译者(阐释者)对文本意义的解读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翻译是译者个体视域与文本视域相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阐释学 伽达默尔 历史性 未完成性 视域 重译
下载PDF
约翰·福尔斯《魔法师》中的物与人
2
作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3,共8页
约翰·福尔斯的《魔法师》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已获得承认。以物写人、以物见人的人物身份构建方式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福尔斯以文本中隐匿在背景中的物件来映射人,在不可靠叙事框架内实现了可靠的人物身份建构:小说中的物... 约翰·福尔斯的《魔法师》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已获得承认。以物写人、以物见人的人物身份构建方式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福尔斯以文本中隐匿在背景中的物件来映射人,在不可靠叙事框架内实现了可靠的人物身份建构:小说中的物品不仅反映人物生活环境,折射人物心理,并能操纵人物思想、左右人物的选择,人与物共谋,服务小说双重追寻的主题。因此,从“物”重读《魔法师》可以提供新的角度,发现福尔斯通过艺术虚构来理解现实的创作意图,让读者看清作品虚构性的同时,又在阅读过程中参与小说意义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尔斯 《魔法师》 人物 身份建构
下载PDF
艾略特《荒原》里的音景
3
作者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2-29,共8页
艾略特以其诗人的敏锐,将《荒原》里呈现的主调音、信号音、标志音和寂静无声四类音景与诗中的图景有机结合,以音景特有的震撼力与弥漫性弥补了文本表象中静态图景缺乏活力的缺陷,“有声有色”地向读者展现了犹如但丁《神曲》里地狱一... 艾略特以其诗人的敏锐,将《荒原》里呈现的主调音、信号音、标志音和寂静无声四类音景与诗中的图景有机结合,以音景特有的震撼力与弥漫性弥补了文本表象中静态图景缺乏活力的缺陷,“有声有色”地向读者展现了犹如但丁《神曲》里地狱一般的现代伦敦城市生活,批判了工业化进程中现代城市的堕落、颓废和麻木,承载了诗人对现代人走出精神荒芜之地的探索。从音景角度重读《荒原》,以期能够引起读者由此关注因重视觉细节而被忽视的音景细节,从而拓宽《荒原》文本意义感知的途径,加深对这一经典名著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荒原》 音景 主调音 信号音 标志音 寂静无声
下载PDF
英语语音教学创新方法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明志 《高等建筑教育》 2011年第3期133-136,共4页
随着新的学科和理论如交际法、整体论,以及心理学、语言学的发展对英语语音教学法的影响,通过回顾多学科环境下英语语音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包括交际法、声音背景、戏剧技巧、多感官模式、情感域和神经语言学等,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征和... 随着新的学科和理论如交际法、整体论,以及心理学、语言学的发展对英语语音教学法的影响,通过回顾多学科环境下英语语音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包括交际法、声音背景、戏剧技巧、多感官模式、情感域和神经语言学等,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征和研究重点,以期从不同学科、不同理论角度为英语语音教学提供参考,以改变传统语音教学课堂反复练反复犯和汉语母语的负迁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语音教学 创新方法 多学科
下载PDF
川渝方言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爆破音的掌握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明志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7期98-100,共3页
二语习得者的语音很容易偏离,川渝方言的特点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更是产生了很明显的负迁移,这种负迁移在英汉差别较大的爆破音方面表现更明显。从优选论角度揭示川渝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过程中产生的中介语以及中介语中的特殊语音... 二语习得者的语音很容易偏离,川渝方言的特点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更是产生了很明显的负迁移,这种负迁移在英汉差别较大的爆破音方面表现更明显。从优选论角度揭示川渝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过程中产生的中介语以及中介语中的特殊语音现象,为该方言区学生掌握英语爆破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方言 爆破音 优选论
下载PDF
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后现代叙事策略
6
作者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8-43,共6页
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采用非传统主角、跨文体叙事框架、高度异化的语言和“替换世界”等后现代叙事策略探讨了人类自由选择的困境这一主题。《发条橙》的主角阿历克斯颠覆了传统价值观下的英雄形象;在小说形式上,伯吉斯... 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采用非传统主角、跨文体叙事框架、高度异化的语言和“替换世界”等后现代叙事策略探讨了人类自由选择的困境这一主题。《发条橙》的主角阿历克斯颠覆了传统价值观下的英雄形象;在小说形式上,伯吉斯将小说框在协奏曲的工整形式中,并在虚构的纳查语建立的“词的世界”弱化制约主角自由选择的外部因素,让主角的自由选择绝对化。伯吉斯后现代叙事策略服务了主题,同时也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避免作品陷入伦理误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尼·伯吉斯 《发条橙》 跨文体叙事 非传统 替换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