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韩国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文情报告2001-2005 被引量:2
1
作者 大一 《焦作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14-17,共4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继续蓬勃发展。从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海外传播"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中国文学"传播"的情况,因而使得东方国家的文学情况研究处于边缘化的境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继续蓬勃发展。从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海外传播"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中国文学"传播"的情况,因而使得东方国家的文学情况研究处于边缘化的境遇,尤其是韩国国家的研究情况。这次以研究"中国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研究"为切入点,一方面希冀对过去"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更希望中韩文学的交流能在此基础上携手向着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有鉴于此,文章认为有必要对21世纪韩国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分类等工作以对这一阶段的文学交流进行总结,使中韩文学交流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比较文学 文情报告 海外传播 译介研究
下载PDF
梁启超在“开化期”韩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大一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2-86,共5页
在近代韩国,梁启超的作品以及那些翻译其著作的译者启蒙和教化了大批进步人士。由于"相似的语言、历史背景和国情"以及"梁启超对韩国国情的关注"等特殊原因,他的著作及其思想言论受到近代韩国文人的大力支持。故而,梁启超的文章及... 在近代韩国,梁启超的作品以及那些翻译其著作的译者启蒙和教化了大批进步人士。由于"相似的语言、历史背景和国情"以及"梁启超对韩国国情的关注"等特殊原因,他的著作及其思想言论受到近代韩国文人的大力支持。故而,梁启超的文章及论著在以"直接登载论著的原文、翻译论著为译文、摘选原文或译述、书籍"的形式传播到韩国之后,读他的文章成为韩国文人中的一种流行,并成为一股独特的社会风气,这是近代中韩比较文学史上不可淹没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比较文学 梁启超 韩国文学
下载PDF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申采浩“新国民”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大一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9-15,共7页
近代之初,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韩国爱国启蒙志士们的影响最为引人瞩目。梁启超在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为了摆脱国民的"愚民性"和"奴隶性",提出了"新民说"。培养"新民"同等于培... 近代之初,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韩国爱国启蒙志士们的影响最为引人瞩目。梁启超在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为了摆脱国民的"愚民性"和"奴隶性",提出了"新民说"。培养"新民"同等于培养国家的势力,而培养"新民"正是当时梁启超创作文学的目的之一,梁启超的《新民说》对申采浩的《二十世纪新国民》影响甚大,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近代韩国文人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民说》 申采浩 《二十世纪新国民》 社会进化论
下载PDF
初探梁启超与韩国近代文学的关系——以梁启超与安国善的影响关系为例
4
作者 大一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5-98,共4页
梁启超对于韩国近代文学界影响深远,尤其是在韩国近代文人安国善的文学创作方面处处可见梁启超的影子,虽然1910年"韩日合并"之后,中韩文人之间的交流彻底被隔绝,但是,梁启超对安国善的影响,乃至对整个韩国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因此... 梁启超对于韩国近代文学界影响深远,尤其是在韩国近代文人安国善的文学创作方面处处可见梁启超的影子,虽然1910年"韩日合并"之后,中韩文人之间的交流彻底被隔绝,但是,梁启超对安国善的影响,乃至对整个韩国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因此,以梁启超与安国善的影响关系为例,揭示中韩近代文人以"小说观"为媒介进行交流的历史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安国善 中韩文人关系
下载PDF
近代中韩政治小说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大一 《焦作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33-37,40,共6页
政治小说是中韩近代新小说的开端。中韩近代小说家从相同的国情和传统文学观念出发,为救亡图存的政治理念不约而同地从日本译介过大量的政治小说,以此为基础,两国各自开创了自己的政治小说。这类小说大大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强调了小说对... 政治小说是中韩近代新小说的开端。中韩近代小说家从相同的国情和传统文学观念出发,为救亡图存的政治理念不约而同地从日本译介过大量的政治小说,以此为基础,两国各自开创了自己的政治小说。这类小说大大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强调了小说对社会的作用,重视小说本身的价值,与传统的"诗文"为正统的文学观相比较,无疑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学革命",从此政治小说在中韩近代文坛上拉开了"新小说"的帷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小说 中韩比较文学 启蒙文学 功利主义文学
下载PDF
梁启超的“教育文学”与近代韩国文人的关系——以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对申采浩的影响为中心
6
作者 大一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8-64,共7页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的"启蒙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是韩国的"开化期",此时期梁启超流亡到日本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小说观的论文,同时韩国文人申采浩拿起笔来为祖国的未来奋笔疾书。梁、申二人把小说当成革命...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的"启蒙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是韩国的"开化期",此时期梁启超流亡到日本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小说观的论文,同时韩国文人申采浩拿起笔来为祖国的未来奋笔疾书。梁、申二人把小说当成革命的工具,甚至视之为改变整个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基本手段。本文通过中国近代文人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对韩国近代小说的影响,分析了中韩文人在小说观上的交流,重点以韩国文人申采浩为例研究了梁启超对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申采浩 小说界革命 中韩比较文学
下载PDF
梁启超对近代韩国的认识
7
作者 大一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36-45,共10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时刻关注韩国的政局和国情,发表了多篇关于韩国的文章。梁启超从近代韩国的"亡国"问题入手,批判韩皇、大院君,批判贵族、官吏,谴责日本对近代韩国的强权行为和亲日派的反民族行为,以及称赞爱国志士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时刻关注韩国的政局和国情,发表了多篇关于韩国的文章。梁启超从近代韩国的"亡国"问题入手,批判韩皇、大院君,批判贵族、官吏,谴责日本对近代韩国的强权行为和亲日派的反民族行为,以及称赞爱国志士等。从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对近代韩国的认识以及他重视自强意识、民族自尊和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梁启超 韩国观 韩国题材 亡国
下载PDF
中韩近代比较文学的开垦之作——评赵杨著《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
8
作者 大一 《绥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8-119,122,共3页
《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是中韩近代新小说方面的嚆矢,此书虽然"短小精悍",但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全书在新小说的核心问题上深刻而系统地揭示中韩两国新小说的"蕴涵",理论概括性非常强,必将对中韩比较文学的发展... 《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是中韩近代新小说方面的嚆矢,此书虽然"短小精悍",但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全书在新小说的核心问题上深刻而系统地揭示中韩两国新小说的"蕴涵",理论概括性非常强,必将对中韩比较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中韩新小说 中韩近代文学
下载PDF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论”对韩国文学的影响
9
作者 大一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41-46,共6页
梁启超"诗界革命论"传入韩国后,在韩国近代诗坛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大报刊杂志纷纷介绍梁氏诗作及其相关诗论,这对近代韩国诗坛产生了影响。其中,对申采浩提出的"东国诗界革命论"的影响最为深远。申采浩受到梁启超的... 梁启超"诗界革命论"传入韩国后,在韩国近代诗坛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大报刊杂志纷纷介绍梁氏诗作及其相关诗论,这对近代韩国诗坛产生了影响。其中,对申采浩提出的"东国诗界革命论"的影响最为深远。申采浩受到梁启超的"诗界革命"观影响之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东国诗界革命论",构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申采浩 诗界革命 《饮冰室诗话》
下载PDF
中韩近代比较文学的开垦之作——评赵杨著《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
10
作者 大一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在东方比较文学领域中,中韩近代文学研究部分是一片"净土",尤其是中韩近代新小说研究领域受到了长期的冷遇。虽然中韩新小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比较系统的研究著作。韩国文学专家赵杨的《中韩近代新小说... 在东方比较文学领域中,中韩近代文学研究部分是一片"净土",尤其是中韩近代新小说研究领域受到了长期的冷遇。虽然中韩新小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比较系统的研究著作。韩国文学专家赵杨的《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以下简称《中韩新小说》)一书的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近代 文学 开垦
下载PDF
中韩政治小说译介的同异——以中韩译本《经国美谈》比较为中心
11
作者 大一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54-59,91,共7页
20世纪初,中韩两国译介政治小说蔚然成风,两国有志之士出于政治主张的需要译介了大量的政治小说。从具体内容看,中韩译介的政治小说《经国美谈》在比较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可比性。两国除了出于功利主义的文学观翻译了该小说之外,还根... 20世纪初,中韩两国译介政治小说蔚然成风,两国有志之士出于政治主张的需要译介了大量的政治小说。从具体内容看,中韩译介的政治小说《经国美谈》在比较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可比性。两国除了出于功利主义的文学观翻译了该小说之外,还根据各自的历史情况,增减删改了部分内容,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地研究中韩译本《经国美谈》之异同,这有助于促进对中韩政治小说各自特色的理解及其原因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小说 《经国美谈》 中韩比较文学 译介研究
下载PDF
略论中国语言文学系在韩国的“发展史” 被引量:1
12
作者 大一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在韩国,"中文热"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中韩两国是近邻,从与平民百姓做贸易时有关的翻译,到与政治外交公文书有关的写作,毋庸置疑都需要"中文人才"。当时还未出现专门教授中文的大学,只能由官方主管设置... 在韩国,"中文热"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中韩两国是近邻,从与平民百姓做贸易时有关的翻译,到与政治外交公文书有关的写作,毋庸置疑都需要"中文人才"。当时还未出现专门教授中文的大学,只能由官方主管设置一些机构来教授中文,并且从古代三国开始到高丽、朝鲜一直继承教授中文的传统。虽然各个时期的中文教育机构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在课程设置方面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中国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科目,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中国有关的学科越来越细化并趋向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系 中文教育 韩国的中文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