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源鸡杆菌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秀平 卢彩景 +6 位作者 陈陆 李永涛 刘红英 彭志锋 杨霞 王川庆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8-233,239,共7页
为研究鸭源鸡杆菌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分别以细菌黏附、侵袭试验及借助姬姆萨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2株不同来源的鸭源鸡杆菌对输卵管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特性。黏附计数表明鸭源鸡杆菌Yu-PDS-RZ-1-SLG能高水平黏附输卵管上皮细... 为研究鸭源鸡杆菌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分别以细菌黏附、侵袭试验及借助姬姆萨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2株不同来源的鸭源鸡杆菌对输卵管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特性。黏附计数表明鸭源鸡杆菌Yu-PDS-RZ-1-SLG能高水平黏附输卵管上皮细胞,而菌株F149T对输卵管上皮细胞有较低的黏附。庆大霉素保护试验结果显示2株菌对输卵管上皮细胞均无可见侵袭力。姬姆萨染色及扫描电镜试验进一步证明输卵管上皮细胞表面有细菌黏附,而内部未见有侵袭的细菌,但Yu-PDS-RZ-1-SLG株接种细胞90min后,细胞逐渐破碎脱落,而菌株F149T则未见明显细胞损伤。菌株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细菌的黏附率显著降低,表明细菌的表面蛋白参与黏附。ELISA法检测鸭源鸡杆菌感染输卵管上皮细胞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组的IL-6、TNF-α、IFN-γ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Yu-PDS-RZ-1-SLG感染的细胞所分泌的各细胞因子均高于F149T,提示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可能改变局部的微环境,促进细菌在输卵管细胞表面增殖,是造成输卵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鸡杆菌 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 黏附和侵袭 细胞毒性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鸭源鸡杆菌ompW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彭志锋 崔丹丹 +4 位作者 杨霞 王忠田 王坤芃 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06-1313,共8页
探索OmpW在鸭源鸡杆菌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运用M-IV培养基诱导鸭源鸡杆菌自然感受态细胞,用含有氯霉素抗性(Cmpr)筛选标记和同源臂的线性DNA打靶片段替换目的基因;以PCR、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阳性转化子ΔompW。通过微量稀释法... 探索OmpW在鸭源鸡杆菌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运用M-IV培养基诱导鸭源鸡杆菌自然感受态细胞,用含有氯霉素抗性(Cmpr)筛选标记和同源臂的线性DNA打靶片段替换目的基因;以PCR、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阳性转化子ΔompW。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对鸭源鸡杆菌亲本菌株RU和突变株ΔompW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鸭源鸡杆菌阳性转化子缺失了ompW,成功构建了ompW缺失突变菌株ΔompW;相对于RU,土霉素和四环素对ΔompW的MIC值分别降低到1/8(16/128,P<0.01)和1/32(4/128,P<0.01),其他药物的MIC值无明显变化。本研究首次利用自然转化法构建了鸭源鸡杆菌ompW缺失菌株ΔompW;OmpW在鸭源鸡杆菌抗四环素类药物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鸡杆菌 OmpW 突变菌株 抗菌药物 MIC
下载PDF
肿瘤研究中的实验动物福利问题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伶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4-1240,共7页
在肿瘤发生机制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中,动物实验作为介于体外细胞实验和临床试验之间的中间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的结果密切相关,动物福利的改善可以影响动物实验的合理性、可行性和伦理可接受性并提高实验结果的... 在肿瘤发生机制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中,动物实验作为介于体外细胞实验和临床试验之间的中间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的结果密切相关,动物福利的改善可以影响动物实验的合理性、可行性和伦理可接受性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整理了肿瘤研究中涉及实验动物的相关方面,主要包括:肿瘤动物模型、肿瘤模型相关动物福利及人道终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福利 人道终点 实验动物 肿瘤研究
下载PDF
猪源屎肠球菌致病力与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卢彩景 张秀平 +8 位作者 陈陆 赵军 王新卫 常洪涛 刘红英 姚慧霞 王川庆 杨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0-353,共4页
为研究猪源屎肠球菌的致病力与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本研究分别对9株猪源屎肠球菌进行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有66.67%的菌株引起小鼠肝脏、脾脏出血等病变,并且其中部分菌株导致接种小鼠... 为研究猪源屎肠球菌的致病力与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本研究分别对9株猪源屎肠球菌进行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有66.67%的菌株引起小鼠肝脏、脾脏出血等病变,并且其中部分菌株导致接种小鼠急性的高死亡率;9株屎肠球菌中KF-QX-1株耐药率最高为100%,其次为ZKXH01(95.24%)、NY01(90.48%)、NY-XY-4(80.95%)、SBLH(76.19%)、HUAX(71.43%)、NY-XY-1(71.43%)和ZHENGY(66.67%),耐药率低于50%的菌株只有JY02(14.29%);生物被膜检测结果显示9株菌中除NY01株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的被膜形成能力,其中2株菌(JY02和NY-XY-1)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对较强;通过对上述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显示,肠球菌菌株对受试动物的致病力与其耐药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之间缺乏明显的相关性,但具有生物被膜形成及耐药两种特性会增强猪源肠球菌的耐药性和传播性,给人类和动物的疾病控制造成更大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致病力 耐药性 生物被膜 相关性
下载PDF
鸭源鸡杆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秀平 陈陆 +7 位作者 赵军 王川庆 李永涛 刘红英 彭志锋 卢彩景 杨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5-302,共8页
为研究鸭源鸡杆菌(G.anatis)体外黏附和侵袭细胞的能力,选择HeLa细胞为感染模型,分别以细菌黏附和侵袭HeLa细胞数量为指标,借助革兰和姬姆萨染色及电镜观察来研究2株不同来源的鸭源鸡杆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特性。结果显示:黏附计... 为研究鸭源鸡杆菌(G.anatis)体外黏附和侵袭细胞的能力,选择HeLa细胞为感染模型,分别以细菌黏附和侵袭HeLa细胞数量为指标,借助革兰和姬姆萨染色及电镜观察来研究2株不同来源的鸭源鸡杆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特性。结果显示:黏附计数表明鸭源鸡杆菌Yu-PDS-RZ-1-SLG能高水平黏附HeLa细胞,菌株感染30、60、90、120、150min后每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分别为0.84、4.68、8.52、9.27、8.2个,而菌株F149T对HeLa细胞有较低的黏附作用。侵袭试验表明Yu-PDS-RZ-1-SLG有低度侵袭力,侵袭的细菌数在150min时达到最大,约8.27·1 000细胞-1,随后细胞破碎,细胞逐渐脱落,而菌株F149T未检测到侵袭力。染色及电镜试验进一步证实鸭源鸡杆菌Yu-PDS-RZ-1-SLG可黏附于HeLa细胞表面并侵入细胞内部。菌株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细菌的黏附率显著降低,表明细菌的表面蛋白参与黏附。黏附和入侵特性是鸭源鸡杆菌定殖在组织表面重要的能力,该细胞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鸡杆菌 细胞黏附 细胞侵袭 HELA细胞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双组分系统arc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武珊珊 +2 位作者 陈启伟 李学瑞 刘永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9-886,共8页
为探究双组分系统arcB基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arcB基因缺失株和arcB基因回复株以及通过无缝克隆和重组技术构建3株arcB基因关键位点点突变株。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亲本株、arcB缺失株、回复株... 为探究双组分系统arcB基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arcB基因缺失株和arcB基因回复株以及通过无缝克隆和重组技术构建3株arcB基因关键位点点突变株。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亲本株、arcB缺失株、回复株及点突变株药物敏感性和体外生长速率,初步分析双组分系统arcB基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PCR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构建了鼠伤寒沙门氏菌CVCC541ΔarcB缺失株及其回复株、arcB基因点突变株(arcB^His-292-Ala、arcB^Asp-576-Ala、arcB^His-717-Ala)。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缺失株、点突变株和亲本株相比生长速率降低,回复株生长速率回复,与亲本株生长曲线一致;MIC测定结果显示:与亲本株相比,arcB基因缺失株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无变化,但对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分别增加16、8、4倍;基于该结果测定的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MIC结果显示:与亲本株相比,arcB基因缺失株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增加8倍,对阿米卡星、新霉素、奈替米星、卡那霉素的耐药性增加4倍,对大观霉素的敏感性未发生变化;而回复株与亲本株药物敏感性相似;arcB基因关键位点突变株的药物敏感性与arcB基因缺失株一致。以上结果表明,arcB基因参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调控。上述实验结果为深入研究双组分系统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双组分系统 arcB基因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鸭源鸡杆菌外膜蛋白W基因克隆及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志锋 +5 位作者 王新卫 常洪涛 刘红英 王川庆 卢彩景 杨霞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3,共7页
参考GenBank中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UMN179的外膜蛋白W(outer membrane protein W,OmpW)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鸭源鸡杆菌PDS-RZ-1-SLG株的OmpW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蛋白结构与功能进行... 参考GenBank中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UMN179的外膜蛋白W(outer membrane protein W,OmpW)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鸭源鸡杆菌PDS-RZ-1-SLG株的OmpW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蛋白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显示:OmpW基因大小为705bp,编码234个氨基酸;与鸭源鸡杆菌UMN179株、F149株及12656/12株的OmpW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9%、78.7%和79.6%;OmpW相对分子质量为25 300,等电点为7.88,是能够稳定存在的蛋白,N端有1个疏水性的α螺旋信号肽,C端有1个疏水性的β折叠区域,并且在外膜表面存在1个保守性的B细胞线性表位。本试验成功克隆了鸭源鸡杆菌PDS-RZ-1-SLG株的OmpW基因,并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和预测,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鸡杆菌 OmpW基因 克隆 结构与功能分析
原文传递
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敲除及其功能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林 董震 +6 位作者 武珊珊 陈启伟 尚佑军 王琬凝 刘永生 兰喜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83-1695,共13页
Ⅵ型分泌系统(T6SS)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中都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分泌系统,能介导细菌与细菌之间以及细菌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和缬氨酸甘氨酸重复蛋白G(VgrG)是组成T6SS穿刺装置的重要组分。但鼠伤寒沙门氏... Ⅵ型分泌系统(T6SS)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中都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分泌系统,能介导细菌与细菌之间以及细菌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和缬氨酸甘氨酸重复蛋白G(VgrG)是组成T6SS穿刺装置的重要组分。但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的Hcp与VgrG在该菌入侵宿主细胞及抗吞噬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的鼠伤寒沙门氏菌hcp及vgrg基因缺失株体外接种真核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并以其亲本株作为对照,以研究Hcp及VgrG在该菌粘附、侵入上皮细胞及抗吞噬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优化Red同源重组系统操作过程中各个条件,建立一套快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的操作系统,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CVCC541的hcp及vgrg单基因缺失株、双基因缺失株及三基因缺失株,并用Hela细胞接种试验和菌落计数试验,评估不同菌株的粘附和侵袭能力;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接种试验,评估不同菌株的抗吞噬能力。【结果】与亲本株CVCC541粘附侵袭Hela细胞相比,基因缺失株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粘附率分别为17.17%±2.1%、14.73%±2.5%和82%±3.7%;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侵袭率分别为7.05%±1.05%、6.21%±1.35%和87%±3.25%;与亲本株CVCC541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中的存活相比,基因缺失株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存活率分别为15.67%±2.9%、14.47%±1.87%和56.12%±3.48%。【结论】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VgrG和Hcp对该菌入侵细胞和抗吞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六型分泌系统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Ⅵ型分泌系统(T6SS) 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 缬氨酸甘氨酸重复蛋白G(VgrG) Red同源重组系统
原文传递
鸭源鸡杆菌外膜蛋白W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
9
作者 王继洋 王坤芃 +3 位作者 王艳 彭志锋 杨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6-11,共6页
为了解不同鸭源鸡杆菌菌株外膜蛋白W基因(ompW)的差异性,对不同地域32株鸭源鸡杆菌ompW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应用DNAstar/MegAlign和MEGA.5.05软件对其进行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ompW基因存在于所有检测的鸭源鸡杆菌中。全长在... 为了解不同鸭源鸡杆菌菌株外膜蛋白W基因(ompW)的差异性,对不同地域32株鸭源鸡杆菌ompW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应用DNAstar/MegAlign和MEGA.5.05软件对其进行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ompW基因存在于所有检测的鸭源鸡杆菌中。全长在630~711bp,编码209~236个氨基酸。与参考株UMN179的ompW核苷酸同源性为88.7%~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6.7%~99.6%。不同来源的鸭源鸡杆菌的核苷酸同源率为84.1%~100%,氨基酸同源性为78.7%~99.6%。进化树分析表明,鸭源鸡杆菌ompW序列差异与分离地理位置,毒力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鸡杆菌 ompW 扩增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