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空间秩序转变与“家”的扎根与脱根——一项流动摊贩进城案例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颀
敖雅
萱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56,M0006,共24页
非正规的空间资源为何能让农村流动群体实现家庭再生产,是一项有待研究的议题。本文通过流动摊贩进城案例的研究发现,草根秩序下的空间包容性是摊贩获得谋生地和扎根城市的前提。居住地邻近谋生地的空间安排有利于他们兼顾生计和家务,...
非正规的空间资源为何能让农村流动群体实现家庭再生产,是一项有待研究的议题。本文通过流动摊贩进城案例的研究发现,草根秩序下的空间包容性是摊贩获得谋生地和扎根城市的前提。居住地邻近谋生地的空间安排有利于他们兼顾生计和家务,让成员聚居、代际合作,进而使下一代进城更具可能性。然而,空间秩序正规化的转变可能会封闭草根秩序下的包容性。一旦在谋生地遭遇驱逐,流动群体就难以延续原有空间安排的统合意义,他们在本地的城市化路径也可能由此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家
正规化
扎根
脱根
原文传递
“家业一体”的农民城市化模式
2
作者
敖雅
萱
陈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3期131-132,共2页
《社会》2023年6期,33000字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流动群体如何融入城市并实现身份转换是一个焦点议题。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举家迁移的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21%。经验研究表明,能够满足家庭迁移需求的就业方式,多为...
《社会》2023年6期,33000字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流动群体如何融入城市并实现身份转换是一个焦点议题。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举家迁移的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21%。经验研究表明,能够满足家庭迁移需求的就业方式,多为城市中的非正规自雇就业,自雇就业模式对子女流动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转换
城市化模式
农民工
焦点议题
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
自雇就业
监测调查
原文传递
“家业一体”:另一种农民城市化模式
被引量:
1
3
作者
敖雅
萱
陈颀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53,共28页
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流动群体如何融入城市并实现身份转换是一个焦点议题。本文发现,除了“关系—聚居”和“个体—家庭”拆分两种主导模式外,还存在“家业一体”的农民进城模式,即借用非正式就业的方式在城市获得稳定生计,实现在城市...
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流动群体如何融入城市并实现身份转换是一个焦点议题。本文发现,除了“关系—聚居”和“个体—家庭”拆分两种主导模式外,还存在“家业一体”的农民进城模式,即借用非正式就业的方式在城市获得稳定生计,实现在城市共居一地和家庭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研究W市N社区44个家庭案例发现,家庭劳动力、居住地的空间资源和家庭关系网络均有助于“业”的建立,而“家业一体”的优势条件也嵌入家庭为了下一代发展的不同阶段,推动代际接力和下一代成为市民。本文提出,“家业一体”内含的代际接力和伦理实践是农民城市化的一般行动机制,凸显了完整家庭的价值基础以及在城市空间的实践意义,由此构成另一种农民城市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业一体
农民城市化
代际接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商品拜物教”: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概念的知识考古
被引量:
1
4
作者
敖雅
萱
《西部学刊》
2020年第18期24-26,共3页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创造的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概念。通过知识“考古”的方法,大致可以耙梳它从宗教学/人类学领域进入社会学领域的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阐述了“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批判的是商品及其生产的逻辑是如何被...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创造的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概念。通过知识“考古”的方法,大致可以耙梳它从宗教学/人类学领域进入社会学领域的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阐述了“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批判的是商品及其生产的逻辑是如何被商品形式所掩盖,揭示了消费市场中,“商品”如何被赋予它本身作为“物”所没有的价值,背后掩藏着“谜”一样的生产逻辑。布希亚重新梳理拜物教的来源,试图分析在拜物教之中意识形态生产的结构和模式,形成符号化“商品拜物教”理论;齐泽克通过提出两种拜物教重述了马克思关于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产生的叙事,认为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拜物本质上是人的关系的商品被认为是物的关系,其存在和矛盾揭示出被掩藏的人与人的拜物教,即人被统治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拜物教
社会批判
知识考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鸿沟与社会分层
被引量:
1
5
作者
敖雅
萱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2期59-59,75,共2页
数字鸿沟理论认为,在数字传播时代,社会经济地位高低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群体媒介使用的差异,导致不同群体在信息获取与信息使用方面呈现出差异,从而形成数字鸿沟。本文对该理论涉及的重要环节——信息获取环节进行讨论,认为在以互联网为...
数字鸿沟理论认为,在数字传播时代,社会经济地位高低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群体媒介使用的差异,导致不同群体在信息获取与信息使用方面呈现出差异,从而形成数字鸿沟。本文对该理论涉及的重要环节——信息获取环节进行讨论,认为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传播时代,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并非一定拥有信息获取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技术本身的特点、网络技术较之传统媒体普及的迅捷性、新媒体技术发展中的受众导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社会分层
新媒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秩序转变与“家”的扎根与脱根
6
作者
陈颁
敖雅
萱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1期155-155,共1页
非正规的空间资源为何能让农村流动群体实现家庭再生产,是一项有待研究的议题。通过流动摊贩进城案例的研究发现,草根秩序下的空间包容性是摊贩获得谋生地和扎根城市的前提。居住地邻近谋生地的空间安排有利于他们兼顾生计和家务,让成...
非正规的空间资源为何能让农村流动群体实现家庭再生产,是一项有待研究的议题。通过流动摊贩进城案例的研究发现,草根秩序下的空间包容性是摊贩获得谋生地和扎根城市的前提。居住地邻近谋生地的空间安排有利于他们兼顾生计和家务,让成员聚居、代际合作,进而使下一代进城更具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摊贩
空间安排
空间秩序
非正规
进城
居住地
包容性
原文传递
题名
空间秩序转变与“家”的扎根与脱根——一项流动摊贩进城案例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颀
敖雅
萱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出处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56,M0006,共2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史社会学视角下农地三权分置的形塑机制与效应研究”(21CSH003)
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双一流建设项目“城乡基层治理研究团队”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1WKZDJC007)资助。
文摘
非正规的空间资源为何能让农村流动群体实现家庭再生产,是一项有待研究的议题。本文通过流动摊贩进城案例的研究发现,草根秩序下的空间包容性是摊贩获得谋生地和扎根城市的前提。居住地邻近谋生地的空间安排有利于他们兼顾生计和家务,让成员聚居、代际合作,进而使下一代进城更具可能性。然而,空间秩序正规化的转变可能会封闭草根秩序下的包容性。一旦在谋生地遭遇驱逐,流动群体就难以延续原有空间安排的统合意义,他们在本地的城市化路径也可能由此中断。
关键词
空间
家
正规化
扎根
脱根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99.2 [社会学]
C91
原文传递
题名
“家业一体”的农民城市化模式
2
作者
敖雅
萱
陈颁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3期131-132,共2页
文摘
《社会》2023年6期,33000字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流动群体如何融入城市并实现身份转换是一个焦点议题。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举家迁移的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21%。经验研究表明,能够满足家庭迁移需求的就业方式,多为城市中的非正规自雇就业,自雇就业模式对子女流动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身份转换
城市化模式
农民工
焦点议题
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
自雇就业
监测调查
分类号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323.6
原文传递
题名
“家业一体”:另一种农民城市化模式
被引量:
1
3
作者
敖雅
萱
陈颀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出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53,共2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史社会学视角下农地三权分置的形塑机制与效应研究”(21CSH003)
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双一流建设项目(城乡基层治理研究团队)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1WKZDJC007)资助。
文摘
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流动群体如何融入城市并实现身份转换是一个焦点议题。本文发现,除了“关系—聚居”和“个体—家庭”拆分两种主导模式外,还存在“家业一体”的农民进城模式,即借用非正式就业的方式在城市获得稳定生计,实现在城市共居一地和家庭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研究W市N社区44个家庭案例发现,家庭劳动力、居住地的空间资源和家庭关系网络均有助于“业”的建立,而“家业一体”的优势条件也嵌入家庭为了下一代发展的不同阶段,推动代际接力和下一代成为市民。本文提出,“家业一体”内含的代际接力和伦理实践是农民城市化的一般行动机制,凸显了完整家庭的价值基础以及在城市空间的实践意义,由此构成另一种农民城市化的路径。
关键词
家业一体
农民城市化
代际接力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family and business
urbanization of rural migrants
intergenerational relay race
分类号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32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品拜物教”: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概念的知识考古
被引量:
1
4
作者
敖雅
萱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西部学刊》
2020年第18期24-26,共3页
文摘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创造的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概念。通过知识“考古”的方法,大致可以耙梳它从宗教学/人类学领域进入社会学领域的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阐述了“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批判的是商品及其生产的逻辑是如何被商品形式所掩盖,揭示了消费市场中,“商品”如何被赋予它本身作为“物”所没有的价值,背后掩藏着“谜”一样的生产逻辑。布希亚重新梳理拜物教的来源,试图分析在拜物教之中意识形态生产的结构和模式,形成符号化“商品拜物教”理论;齐泽克通过提出两种拜物教重述了马克思关于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产生的叙事,认为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拜物本质上是人的关系的商品被认为是物的关系,其存在和矛盾揭示出被掩藏的人与人的拜物教,即人被统治的真相。
关键词
商品拜物教
社会批判
知识考古
分类号
F091.9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鸿沟与社会分层
被引量:
1
5
作者
敖雅
萱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2期59-59,75,共2页
文摘
数字鸿沟理论认为,在数字传播时代,社会经济地位高低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群体媒介使用的差异,导致不同群体在信息获取与信息使用方面呈现出差异,从而形成数字鸿沟。本文对该理论涉及的重要环节——信息获取环节进行讨论,认为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传播时代,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并非一定拥有信息获取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技术本身的特点、网络技术较之传统媒体普及的迅捷性、新媒体技术发展中的受众导向等。
关键词
数字鸿沟
社会分层
新媒介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秩序转变与“家”的扎根与脱根
6
作者
陈颁
敖雅
萱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1期155-155,共1页
文摘
非正规的空间资源为何能让农村流动群体实现家庭再生产,是一项有待研究的议题。通过流动摊贩进城案例的研究发现,草根秩序下的空间包容性是摊贩获得谋生地和扎根城市的前提。居住地邻近谋生地的空间安排有利于他们兼顾生计和家务,让成员聚居、代际合作,进而使下一代进城更具可能性。
关键词
流动摊贩
空间安排
空间秩序
非正规
进城
居住地
包容性
分类号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空间秩序转变与“家”的扎根与脱根——一项流动摊贩进城案例的社会学研究
陈颀
敖雅
萱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4
原文传递
2
“家业一体”的农民城市化模式
敖雅
萱
陈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
0
原文传递
3
“家业一体”:另一种农民城市化模式
敖雅
萱
陈颀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商品拜物教”: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概念的知识考古
敖雅
萱
《西部学刊》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数字鸿沟与社会分层
敖雅
萱
《新闻研究导刊》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空间秩序转变与“家”的扎根与脱根
陈颁
敖雅
萱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