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冰冻圈研究动态和我国冰冻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9
1
作者 秦大河 +6 位作者 丁永建 姚檀栋 卞林根 任贾文 王宁练 刘时银 赵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9-656,共8页
介绍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气候与冰冻圈(CliC)计划所代表的国际冰冻圈研究基本特点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冰冻圈独特的区域特点,阐明我国冰冻圈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保障,其气候效应、环境效... 介绍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气候与冰冻圈(CliC)计划所代表的国际冰冻圈研究基本特点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冰冻圈独特的区域特点,阐明我国冰冻圈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保障,其气候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和生态效应正日趋显著并广泛地影响到西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水资源持续利用,因而不仅具有科学上的重要性,而且具有国家战略需求上的紧迫性。提出未来我国冰冻圈研究应重点加强冰冻圈过程研究、记录研究、冰冻圈与气候模拟、冰冻圈与水资源以及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对策综合评估等5个方面的工作,逐步完善并形成我国冰冻圈科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中国西部 水资源 环境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IPCC《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解读 被引量:38
2
作者 苏勃 高学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5-404,共10页
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冰冻圈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冰川、冻土、积雪和海冰等冰冻圈要素加速退缩,进而对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2018 年10 月,IPCC 在韩国仁川公布... 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冰冻圈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冰川、冻土、积雪和海冰等冰冻圈要素加速退缩,进而对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2018 年10 月,IPCC 在韩国仁川公布了《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SR1.5)。报告较系统地呈现了关于全球1.5℃温升目标的基本科学认知,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及消除贫困目标下加强全球响应的路径。在冰冻圈相关内容方面,报告呈现了有关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主要是海冰和多年冻土)变化及其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圈影响的一些亮点结论,还关注了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相关的气候变化热点(区)和地球系统临界因素。报告指出,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冰冻圈及其相关要素和热点(区)面临的风险将不断增加,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而不是2℃或更高时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1.5℃增暖 冰冻圈 影响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可能风险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会军 唐国利 +48 位作者 陈海山 吴绍洪 姜大膀 周波涛 孙建奇 段明铿 徐影 罗勇 杨晓光 王凡 康世昌 王毅 高清竹 左军成 张元明 魏伟 郑景云 王国庆 高学杰 李宁 刘传玉 曾晓东 鲍艳松 张弛 曾刚 孙博 黄艳艳 施宁 尹志聪 张杰 俞淼 陈活泼 祝亚丽 马洁华 燕青 郭东林 张颖 高雅 吴通华 刘慧 谭显春 尹云鹤 于仁成 黄海军 许艳 刘娜 战云键 任玉玉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水资源等都将面临着显著而复杂的变化,并且干旱、洪涝等多种气候灾害是“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水资源等都将面临着显著而复杂的变化,并且干旱、洪涝等多种气候灾害是“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沿线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灾害风险关乎“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及亚投行的投资安全。在此背景下,2016—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部实施了“‘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问题”咨询评议项目,项目针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的事实、未来变化预估、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带来的潜在风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开展了若干分析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项目组完成了有关进展报告四份,包括一份总报告和三份分报告。本文扼要地概括和介绍了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气候变化 预估 灾害 风险
下载PDF
全球冰冻圈灾害高风险区:影响与态势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世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1-901,共11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增温显著,冰冻圈快速变化事件发生频率在增加,由此引发和即将引发的冰冻圈灾害危害巨大.冰冻圈不同灾种成灾机理、承灾体及其孕灾环境各异,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较系统地阐述了冰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增温显著,冰冻圈快速变化事件发生频率在增加,由此引发和即将引发的冰冻圈灾害危害巨大.冰冻圈不同灾种成灾机理、承灾体及其孕灾环境各异,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较系统地阐述了冰冻圈灾害成灾机理,梳理了冰冻圈灾害类型、时间尺度、空间分异及其类型区划.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全球冰冻圈灾害高风险区的综合影响及其态势.冰冻圈变化-冰冻圈灾害风险-冰冻圈风险管控链条关系紧密,亟需加强冰冻圈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风险分析、评估和理解,以期针对性地调整未来冰冻圈灾害高风险区经济社会活动轨迹,有差别地制定冰冻圈灾害高风险区防灾减灾规划,以降低冰冻圈灾害风险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灾害 高风险区 陆地冰冻圈 海洋冰冻圈 大气冰冻圈
原文传递
冰冻圈关键地区雪冰化学的时空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27
5
作者 秦大河 +2 位作者 任贾文 李忠勤 王晓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2-499,共8页
采用雪冰常量化学元素示踪体系 ,系统分析了冰冻圈关键地区的南极冰盖、北极格陵兰和北极中心地带、以及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亚洲地区现代降水 (表层雪冰 )化学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特点 .研究表明 ,两极和高亚洲地区雪冰化学反映了全... 采用雪冰常量化学元素示踪体系 ,系统分析了冰冻圈关键地区的南极冰盖、北极格陵兰和北极中心地带、以及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亚洲地区现代降水 (表层雪冰 )化学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特点 .研究表明 ,两极和高亚洲地区雪冰化学反映了全球或局地大气环境本底 :南极现代雪冰化学代表了南半球或全球本底 ,北极格陵兰地区代表了北半球对流层中部本底 ,青藏高原海拔 5 0 0 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雪冰化学则代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部本底 .其中 ,离子浓度在两极冰盖和喜马拉雅山高海拔地区接近 ,而在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区则高得多 .三个地区雪冰化学的季节分布特点是 :在南极冰盖 ,海盐气溶胶的“丰”季形成雪层化学峰值 ,在北极 ,冬春季污染物 (所谓“北极霾”)和漂尘形成季节峰值 ,在高亚洲 ,主要是春季降尘形成明显污化层 .青藏高原上大风季节与干季重叠 ,静风季节与湿季重叠 ,决定了干湿沉积过程具有明显季节转换 .总之 ,主要阴、阳离子在南、北极和高亚洲雪层中的时空分布揭示了大气气溶胶的源区和传输 ,其形成过程与大尺度大气环流、季风和局地尘暴等事件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时空分布 环境指示意义 南极 北极 雪冰化学
下载PDF
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冰川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东启 秦大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5-895,共11页
对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气温普遍升高、冰川加剧退缩和冰川湖泊扩大是喜马拉雅山地区气候和冰川变化的主要特征和后果.冰川退缩导致冰川灾害的危险性增加并对本地区河流径流和水资源产生较... 对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气温普遍升高、冰川加剧退缩和冰川湖泊扩大是喜马拉雅山地区气候和冰川变化的主要特征和后果.冰川退缩导致冰川灾害的危险性增加并对本地区河流径流和水资源产生较长远的影响.但各段的气候、冰川变化及其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还需要对冰川变化和水资源影响方面的预估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 冰川 变化 水资源影响
下载PDF
冰冻圈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初探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世金 秦大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2,共8页
冰冻圈通过气候调节作用为人类营造了适宜的地球人居环境,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高山水电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清洁能源、多样的冰冻圈旅游产品、独特的冰冻圈文化形态,以及特有生物种群栖息地等资源,因此,冰冻圈具有独特的经济社会服务功... 冰冻圈通过气候调节作用为人类营造了适宜的地球人居环境,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高山水电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清洁能源、多样的冰冻圈旅游产品、独特的冰冻圈文化形态,以及特有生物种群栖息地等资源,因此,冰冻圈具有独特的经济社会服务功能。在气候变暖驱动和人类活动干预下,冰冻圈服务功能具有增强与衰弱等过程,也存在功能丧失的阈限,因而其服务价值是动态的,是可评估和计算的。通过明晰冰冻圈系统功能,辨识全球不同时空尺度冰冻圈服务功能,初步建立了冰冻圈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可以提高决策者和民众对冰冻圈及其服务功能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识。同时,对于全球不同冰冻圈及其重点影响区各级政府实施冰冻圈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宏观决策,以避免追求短期经济行为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功能与服务 价值评估 框架构建
下载PDF
近20年来中国极地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陆龙骅 卞林根 +2 位作者 武炳义 逯昌贵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2-691,F003,共21页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的 3大气候敏感地区 ,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中国的南极和北极实地考察研究 ,分别始于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 ,起步较晚 ,但近 2 0余年来有较大的进展。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的 3大气候敏感地区 ,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中国的南极和北极实地考察研究 ,分别始于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 ,起步较晚 ,但近 2 0余年来有较大的进展。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讫今为止 ,中国已组织了 2 0次南极考察和 3次北极考察 ,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等 3个常年科学考察站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高层大气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科学第一手资料 ;开展了有关极地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取得了新的进展。南极地区大气温度、臭氧和海冰的气候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样的。南极地区的增暖主要发生在南极半岛地区 ,在南极大陆主体并不明显 ,近 10余年来还有降温趋势。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观测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 ,还揭示了南极半岛西侧和罗斯海外围的海冰变化具有“翘翘板”特征 ,由此定义的南极涛动指数可用来讨论南极海冰状况和海冰关键区的活动 ;用实地考察资料研究了极地不同下垫面的近地面物理和海 -冰 -气相互作用特征 ,给出了边界层特征参数 ;讨论了极地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特征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 大气科学 南极 海冰 中山站 北极 大气化学 气候 半岛地区 鹅种
下载PDF
今天的中国为什么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世界地理学 被引量:21
9
作者 秦大河 张国友 +16 位作者 宋长青 金凤君 陆玉麒 苗长虹 葛岳静 吴志峰 刘建忠 张振克 刘云刚 宁越敏 王荣成 陈俊华 李娟 胡志丁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世界地理作为中国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特指研究中国以外区域或国家的地理学科,是中国特有的学科分类现象。中国地理学的这种内外有别的思想对世界地理发展危害甚大,至今都难以消弭。忽视世界地理研究,就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虞。... 世界地理作为中国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特指研究中国以外区域或国家的地理学科,是中国特有的学科分类现象。中国地理学的这种内外有别的思想对世界地理发展危害甚大,至今都难以消弭。忽视世界地理研究,就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虞。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繁荣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机制,打造一流世界地理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国际战略需求,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人齐聚一堂,探讨中国世界地理学科发展之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地理学是国家发展的法宝,是立国之本。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为中国地理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赋予地理学特别是世界地理学学科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此,须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和特长,紧跟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树立全球眼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面向可持续发展,团结国内各相关单位,进行跨学科研究,提升世界地理学科为二级学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地理学理论体系、逻辑框架和学科范式,提升中国地理学科,特别是世界地理学科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世界地理学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地缘政治经济格局
原文传递
东南极冰盖中山站——Dome A断面路线考察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任贾文 秦大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6,共6页
1996年以来 ,中国国家南极考察队连续 3次进行了南极冰盖内陆考察 ,最远点距海岸 110 0km ,海拔 3 90 0m .沿考察路线对冰盖表面地形、表面雪层特征、雪积累速率、冰体厚度和运动速度等进行现场观测 ,采集 0 6 3 3m深度雪坑样品 ,在 4... 1996年以来 ,中国国家南极考察队连续 3次进行了南极冰盖内陆考察 ,最远点距海岸 110 0km ,海拔 3 90 0m .沿考察路线对冰盖表面地形、表面雪层特征、雪积累速率、冰体厚度和运动速度等进行现场观测 ,采集 0 6 3 3m深度雪坑样品 ,在 4个地点钻取 5 0 10 0m深度冰芯 5支 .部分资料和样品的初步分析表明 ,由于研究区域毗邻Lambert冰川和格罗夫山 ,冰面地形较多起伏 ,中段很大区域坡面朝向Lambert冰川 .自中山站向内陆 46 0km积累速率为 46 2 10kg·m-2 ·a-1(相当于 12 6 0cm厚度雪层 ) ,表面 1m深度雪的密度为 35 0 45 0kg·m-3.雪变成冰的深度 (密度达 830kg·m-3)在几个冰芯钻取地点均大约为 6 0m ,说明研究区域内雪的变质过程基本相同 .30 0km处 5 0m冰芯初步分析显示 ,过去几十年积累速率和温度均呈上升趋势 ,这虽然与南极地区其他许多地点的结果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极内陆考察 雪积累速率 气候变化 南极 冰盖 中山站
下载PDF
极地冰芯研究的新焦点:NEEM与Dome A 被引量:18
11
作者 任贾文 +2 位作者 侯书贵 李院生 孙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1,共3页
格陵兰冰芯以高分辨率著称,已经揭示的末次冰期出现的快速气候变化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新启动的格陵兰NEEM计划以末次间冰期为目标,试图更详细地反演末次间冰期及其以来气候环境的变化规律,为深... 格陵兰冰芯以高分辨率著称,已经揭示的末次冰期出现的快速气候变化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新启动的格陵兰NEEM计划以末次间冰期为目标,试图更详细地反演末次间冰期及其以来气候环境的变化规律,为深刻认识与末次间冰期有类似性的现今气候提供有益的帮助.南极冰芯以长时间尺度为特色,对揭示地球轨道尺度的气候变化有独特优势.在DomeA钻取冰芯以寻求百万年时间尺度的冰芯记录成为南极冰芯研究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 南极 格陵兰 DOME A NEEM
原文传递
南极Dome A地区的近期积累率 被引量:18
12
作者 侯书贵 李院生 +1 位作者 任贾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3-245,共3页
根据总β活化度标志层确定南极Dome A地区的近期平均积累率为0.023m水当量/a,该值与南极内陆其他观测点的积累率相当.晴天降水(clear-sky precipitation)是DomeA地区的一种主要降水方式.基于Dome A地区的低积累率和冰层厚度等,推论Dome ... 根据总β活化度标志层确定南极Dome A地区的近期平均积累率为0.023m水当量/a,该值与南极内陆其他观测点的积累率相当.晴天降水(clear-sky precipitation)是DomeA地区的一种主要降水方式.基于Dome A地区的低积累率和冰层厚度等,推论Dome A地区可能存在南极最古老的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DOME A 积累率 β活化度
原文传递
南、北极和青藏高原现代降水中Pb,Cd反映的全球大气污染 被引量:18
13
作者 秦大河 +2 位作者 姚檀栋 任贾文 李月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3期2558-2563,共6页
198 9~ 1995年间 ,先后在横贯南极冰盖沿线 ,青藏高原冰川以及北极中心地带和加拿大北极地区大量采集了雪坑样品 ,对样品测试了主要阴阳离子及Pb和Cd的含量 .综合分析基本圈定了造成北极中心地带工业Pb污染的源区范围 .分析指出 ,70年... 198 9~ 1995年间 ,先后在横贯南极冰盖沿线 ,青藏高原冰川以及北极中心地带和加拿大北极地区大量采集了雪坑样品 ,对样品测试了主要阴阳离子及Pb和Cd的含量 .综合分析基本圈定了造成北极中心地带工业Pb污染的源区范围 .分析指出 ,70年代起美欧国家禁用含铅汽油后虽使格陵兰冰盖内Pb含量大幅度下降 ,但由于源区的差异 ,北极中心地带降水中Pb含量依然居高 .给出了南、北极和青藏高原降水中自然来源气溶胶组分的本底水平 ,对比分析了90年代初降水中Pb ,Cd的含量 ,并估算了 3个地区典型地点实测Pb中自然源Pb和污染源Pb组分 ,其中自然源Pb在 3个地区相当 (均 <3× 10 -12 g·g-1) ,污染源Pb在 3个地区均占实测值5 0 %以上 ,可见工业重金属污染可能波及到地球最偏远地区和整个大气对流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北极 青藏高原 重金属 大气污染 降水
原文传递
近期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向应 秦大河 +1 位作者 陈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3029-3040,共12页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IPCC-AR4以来的全球气候及其影响如何变化更为引人瞩目.本文综述了近年在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杂志上刊登的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如辐射强迫、温室气体、气溶胶、海水和海平面、温度和降水...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IPCC-AR4以来的全球气候及其影响如何变化更为引人瞩目.本文综述了近年在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杂志上刊登的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如辐射强迫、温室气体、气溶胶、海水和海平面、温度和降水、南北极地区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对全球变化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以及即将发布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强迫 气溶胶 温室气体 海平面 南北极
原文传递
冰冻圈变化对经济社会系统的综合影响及其适应性管理策略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世金 丁永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3-874,共12页
冰冻圈是气候系统影响最直接和最敏感的圈层。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冰冻圈变化与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人类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日趋加剧。特别地,冰冻圈快速变化对其影响区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及人类福... 冰冻圈是气候系统影响最直接和最敏感的圈层。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冰冻圈变化与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人类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日趋加剧。特别地,冰冻圈快速变化对其影响区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及人类福祉、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和谐、持续发展。鉴于冰冻圈区位劣势及其较为落后的经济水平,其应对冰冻圈变化的能力极为有限。目前,适应仍然是冰冻圈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冰冻圈变化对经济社会系统的综合影响分析是适应冰冻圈快速变化的基础,其适应性管理战略则是减轻冰冻圈快速变化不利影响、降低自然和经济社会系统防御其不利影响脆弱性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变化 综合影响 适应性管理
下载PDF
揭示气候变化的南极冰盖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秦大河 任贾文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南极冰盖是气候的产物,对气候也有反馈作用,冰盖物质平衡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息息相关,并引发地球系统内的一系列变化。南极冰盖是记录全球变化信息的良好载体,具有信息量大、时间序列长、保真性能强、分辨率高以及可进行现代过程... 南极冰盖是气候的产物,对气候也有反馈作用,冰盖物质平衡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息息相关,并引发地球系统内的一系列变化。南极冰盖是记录全球变化信息的良好载体,具有信息量大、时间序列长、保真性能强、分辨率高以及可进行现代过程定量研究等其他介质无法取代的独特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全球问题的日益重视,南极冰盖与全球变化研究这一领域将会以高起点、多学科互相交叉、渗透为特色,成为未来南极研究的热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盖 全球变化 大气环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南极洲伊利莎白公主地区冰雪中δ^(18)O,Cl^-,NO_3^-,Na^+和Ca^(2+)年层效应初探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忠勤 张明军 +4 位作者 秦大河 田立 康建成 李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9期2114-2118,共5页
对 1996~ 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南极洲伊利莎白公主地区 2个雪坑及 5 0m雪芯样品的阴离子、阳离子和δ18O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在浅层雪坑内 ,Cl-和Na+的浓度变化与δ18O的变化异相 ;NO-3 的浓度变化和δ18O的变... 对 1996~ 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南极洲伊利莎白公主地区 2个雪坑及 5 0m雪芯样品的阴离子、阳离子和δ18O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在浅层雪坑内 ,Cl-和Na+的浓度变化与δ18O的变化异相 ;NO-3 的浓度变化和δ18O的变化同相 .这些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 ,反映出良好的年层效应 .随着深度的增加 ,δ18O的年层效应在 3m左右 (约 10a)逐渐被平滑 ;Cl-,NO-3 和Na+则在 5 0m雪芯范围内 (约 2 5 0a)保持了较清晰的季节变化层 ,这为本区冰盖时间序列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与此相反的是 ,无论在雪坑内还是在雪芯中 ,陆盐离子Ca2 +均不具有明显的年层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层效应 冰川 南极洲 氯离子 冰芯 钠离子
原文传递
大气CO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田彪 丁明虎 +5 位作者 孙维君 汤洁 王叶堂 张通 张东启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3,共10页
当下大气CO的研究内容和关注焦点主要包括CO的大气化学特性、CO对气候环境的间接影响、环境污染监测及源汇研究、CO全球分布特点及传输变化规律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CO的研究现状,回顾了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大气CO的研究方法进行了... 当下大气CO的研究内容和关注焦点主要包括CO的大气化学特性、CO对气候环境的间接影响、环境污染监测及源汇研究、CO全球分布特点及传输变化规律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CO的研究现状,回顾了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大气CO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对未来加强我国三极地区大气CO观测和完善大气化学模式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 气候变化 观测研究 模拟研究
原文传递
东南极冰盖Lambert冰川流域的物质平衡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任贾文 +1 位作者 秦大河 IanAllison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40,共7页
Lambert冰川流域是南极冰盖最大的冰流系统,因而在整个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穿越该冰川流域的路线考察所获得的现场观测资料和浅冰芯研究结果显示,该冰川东、西两侧的积累速率分布和近期变化有明显差异:东侧... Lambert冰川流域是南极冰盖最大的冰流系统,因而在整个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穿越该冰川流域的路线考察所获得的现场观测资料和浅冰芯研究结果显示,该冰川东、西两侧的积累速率分布和近期变化有明显差异:东侧积累速率较高且近几十年来呈增加趋势,西侧积累速率较低且过去几十年为明显减小.冰体运动速度测量和冰流通量计算表明,该冰川东侧运动速度较快,冰流量也较大,说明该冰川冰量补给主要来源于东侧区域.计算出的考察断面上游物质积累总量大于流出的冰通量约13%,意味着该流域目前处于物质正平衡状态,如果保持目前气候状态,冰盖将会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平衡 南极冰盖 Lambert冰川 冰川流域 积累速度 冰流量 冰体运动速度
原文传递
极地系统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新认识 被引量:12
20
作者 苏勃 +2 位作者 窦挺峰 杨佼 李姝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地球北极和南极部分地区正在经历着以变暖和冰冻圈退缩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不仅深刻影响着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而且具有半球乃至全球效应。IPCC在2019年9月发布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第三章对极地系统变... 地球北极和南极部分地区正在经历着以变暖和冰冻圈退缩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不仅深刻影响着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而且具有半球乃至全球效应。IPCC在2019年9月发布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第三章对极地系统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做了系统评估,主要呈现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之后极地冰冻圈、海洋、生态和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最新科学认知,探讨了降低脆弱性和风险、增强适应性和恢复力的路径。文中对SROCC第三章进行扼要解读,主要内容包括:(1)极地海洋、海冰、积雪/冻土/淡水冰、冰盖与冰川等极地系统要素过去和未来变化及其影响以及极地与中低纬度天气气候之间的关联;(2)人类响应极地系统变化的策略和不足以及应对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3)当前加强极地恢复力建设的主要行动及其实施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系统 SROCC 影响 恢复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