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原
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2011年我国肺癌5年患病率是130.2(1/10万)。其中男性84.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女性45.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一、概述原
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2011年我国肺癌5年患病率是130.2(1/10万)。其中男性84.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女性45.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4位[1]。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 A SLC)2015年制定了第八版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展开更多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4]。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众癌之首,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4]。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众癌之首,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至1年左右[6]。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的风险亦随之增高[7-10]。展开更多
1概述我国肿瘤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在逐年升高,自2010年起,肿瘤已经成为首要死亡原因[1-3]。最新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肺癌发病率为57.13/10万人,总体发病人数78.2万,死亡人数为62.6万人,肺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仍居全国...1概述我国肿瘤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在逐年升高,自2010年起,肿瘤已经成为首要死亡原因[1-3]。最新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肺癌发病率为57.13/10万人,总体发病人数78.2万,死亡人数为62.6万人,肺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仍居全国众癌之首[4]。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提高[6]。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s)的风险亦随之增高[7-10]。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总结气道管理临床研究证据和临床共识,为医护人员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提供临床指南。方法2019~2020年,由32位专家提出40个临床问题,采用德菲尔法和PICO(患者、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果指标)原则,最终纳入12个临床问题。检索PubMed...目的系统总结气道管理临床研究证据和临床共识,为医护人员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提供临床指南。方法2019~2020年,由32位专家提出40个临床问题,采用德菲尔法和PICO(患者、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果指标)原则,最终纳入12个临床问题。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共纳入160篇文献,采用GRADE方法评价证据质量:A级18篇、B级36篇、C级69篇、D级37篇。基于证据,召开4次会议,提出23条推荐意见,其中强推荐10条、弱推荐13条。结果患者术前至少戒烟4周、需进行肺功能评估和肺康复训练,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至少肺康复训练1周;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或静脉麻醉,推荐选择短效药物,使用麻醉深度和肌肉松弛深度监测,推荐保护性通气策略;术后使用药物和机械性措施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合理应用各种引流管,疼痛管理则推荐采用预镇痛、多模式镇痛;围手术期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术后咳嗽。结论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术前强调戒烟、肺功能评估及肺康复训练;术中强调麻醉药物合理应用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术后加强气道管理、疼痛管理和引流管管理,同时重视术后咳嗽评估与处理。展开更多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 er surgery,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胸外科,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医疗费用。2012年《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 er surgery,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胸外科,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医疗费用。2012年《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有效推动了我国胸外科领域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与凝血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受物理预防血栓的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将...背景与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与凝血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受物理预防血栓的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将床旁下肢静脉超声、血常规、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结果完善的病例纳入研究,对发生血栓人群的一般信息、病种、手术方式、凝血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50例,年龄22岁-80岁,男34例,女16例。共有11例患者出现小腿深静脉血栓(22.0%),男性发生术后血栓的比例为29.4%(10/34),女性为6.3%(1/16)。恶性肿瘤的DVT发生率为23.5%(8/34),非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18.6%(3/16)。比较发生血栓和未发生血栓组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除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显著延长外,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即便在充分物理预防的基础上,胸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仍为高发,且男性、恶性肿瘤患者多见;术后超声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DVT。展开更多
文摘一、概述原
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2011年我国肺癌5年患病率是130.2(1/10万)。其中男性84.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女性45.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4位[1]。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 A SLC)2015年制定了第八版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
文摘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4]。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众癌之首,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至1年左右[6]。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的风险亦随之增高[7-10]。
文摘1概述我国肿瘤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在逐年升高,自2010年起,肿瘤已经成为首要死亡原因[1-3]。最新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肺癌发病率为57.13/10万人,总体发病人数78.2万,死亡人数为62.6万人,肺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仍居全国众癌之首[4]。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提高[6]。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s)的风险亦随之增高[7-10]。
文摘目的系统总结气道管理临床研究证据和临床共识,为医护人员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提供临床指南。方法2019~2020年,由32位专家提出40个临床问题,采用德菲尔法和PICO(患者、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果指标)原则,最终纳入12个临床问题。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共纳入160篇文献,采用GRADE方法评价证据质量:A级18篇、B级36篇、C级69篇、D级37篇。基于证据,召开4次会议,提出23条推荐意见,其中强推荐10条、弱推荐13条。结果患者术前至少戒烟4周、需进行肺功能评估和肺康复训练,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至少肺康复训练1周;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或静脉麻醉,推荐选择短效药物,使用麻醉深度和肌肉松弛深度监测,推荐保护性通气策略;术后使用药物和机械性措施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合理应用各种引流管,疼痛管理则推荐采用预镇痛、多模式镇痛;围手术期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术后咳嗽。结论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术前强调戒烟、肺功能评估及肺康复训练;术中强调麻醉药物合理应用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术后加强气道管理、疼痛管理和引流管管理,同时重视术后咳嗽评估与处理。
文摘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 er surgery,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胸外科,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医疗费用。2012年《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有效推动了我国胸外科领域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摘背景与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与凝血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受物理预防血栓的胸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将床旁下肢静脉超声、血常规、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结果完善的病例纳入研究,对发生血栓人群的一般信息、病种、手术方式、凝血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50例,年龄22岁-80岁,男34例,女16例。共有11例患者出现小腿深静脉血栓(22.0%),男性发生术后血栓的比例为29.4%(10/34),女性为6.3%(1/16)。恶性肿瘤的DVT发生率为23.5%(8/34),非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18.6%(3/16)。比较发生血栓和未发生血栓组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等,除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显著延长外,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即便在充分物理预防的基础上,胸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仍为高发,且男性、恶性肿瘤患者多见;术后超声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D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