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长周期地震动下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1
作者 周旺旺 刘德稳 +2 位作者 赵洁 刘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5,共8页
层间隔震体系是在基础隔震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较大,在长周期地震动下因容易发生共振而响应较大,三维地震会加剧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建立某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模型,进行三维长... 层间隔震体系是在基础隔震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较大,在长周期地震动下因容易发生共振而响应较大,三维地震会加剧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建立某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模型,进行三维长周期地震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针对层间隔震结构隔震支座出现的拉应力超限问题,设置三维隔震支座,并与设置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的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三维长周期地震动下的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增大;在三维长周期地震动下,采用传统水平隔震支座容易出现拉应力超限问题;采用三维隔震支座后,结构的层间位移、基底剪力、楼层加速度均明显降低,结构的损伤程度减轻,三维支座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 三维地震动 长周期 隔震支座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下载PDF
附加惯容器的层间隔震系统简化分析及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德稳 +1 位作者 周旺旺 刘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8-196,256,共10页
层间隔震技术是一种新的减震控制方法。建立了附加惯容器的层间隔震混合控制系统分析模型,推导了附加惯容器的层间隔震混合控制系统的动力特性公式,分析了模型计算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反应谱的地震响应预测公式,并采用时... 层间隔震技术是一种新的减震控制方法。建立了附加惯容器的层间隔震混合控制系统分析模型,推导了附加惯容器的层间隔震混合控制系统的动力特性公式,分析了模型计算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反应谱的地震响应预测公式,并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验证;研究了附加惯容器的层间隔震混合控制系统的响应控制效果,对关键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惯容器对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能较好预测附加惯容器的层间隔震混合控制系统的地震响应,惯容器可实现对位移及加速度双控制的目标。研究结果可作为附加惯容器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预测分析方法,并为层间隔震混合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容器 层间隔震 简化分析 地震响应控制 混合控制
下载PDF
超高层错层隔震体系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亚飞 刘德稳 +3 位作者 房思彤 赵双 赵洁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17,共8页
超高层错层隔震体系是层间隔震体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隔震结构。建立了某超高层错层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输入普通地震动、远场类谐和长周期地震动和近断层脉冲型长周期地震动3种不同类型的地震动,分析错层隔震结构在3种地震动作... 超高层错层隔震体系是层间隔震体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隔震结构。建立了某超高层错层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输入普通地震动、远场类谐和长周期地震动和近断层脉冲型长周期地震动3种不同类型的地震动,分析错层隔震结构在3种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并与层间隔震结构响应进行分区比较。结果表明:错层隔震结构和层间隔震结构在3类地震动作用下层间位移较小,基底剪力较小,塑性铰少,两种结构均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在普通地震动作用下,错层隔震结构相比于层间隔震结构层间位移减小、基底剪力减小,其减震性能较层间隔震结构更优;错层隔震结构在不同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减震效果具有一定差异性,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减震效果稍优于层间隔震结构的,在远场类谐和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减震效果稍劣于层间隔震结构的。在受远场类谐和长周期地震动影响的区域,错层隔震结构在设计时需对中部隔震层附近的核心筒予以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层隔震 层间隔震 长周期地震动 有限元分析 地震响应
原文传递
云南鲁甸某既有框架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隔减震加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亚飞 刘德稳 +5 位作者 李利平 房思彤 赵洁 周旺旺 赵龙庆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8-154,共7页
建筑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与普通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响应有所不同。运用ETABS建立云南鲁甸某5层既有框架结构非线性模型,分别输入远场类谐和长周期地震波、近断层脉冲型地震波和普通地震波进行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并运用层间隔震和... 建筑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与普通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响应有所不同。运用ETABS建立云南鲁甸某5层既有框架结构非线性模型,分别输入远场类谐和长周期地震波、近断层脉冲型地震波和普通地震波进行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并运用层间隔震和阻尼减震两种方法进行加固改造。结果表明: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既有建筑地震响应明显,层间位移显著增大;在远场类谐和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既有建筑地震响应大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运用层间隔震和阻尼器减震改造均能减小既有建筑地震响应;长周期地震动影响较大区域建议采用层间隔震加固,影响较小区域建议直接采用阻尼减震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动 层间隔震 阻尼减震 时程分析 加固
下载PDF
基于Rayleigh阻尼模型的层间隔震结构上下部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德稳 +2 位作者 盛冬发 周旺旺 Kaiming Bi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4,共8页
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多质点系简化模型及结构动力方程,采用Newmark时程分析法,利用MTALAB对层间隔震结构上下部结构采用Rayleigh阻尼模型时的不同参数取值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振型阻尼比时,层间变形差异较小,但加速度响应... 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多质点系简化模型及结构动力方程,采用Newmark时程分析法,利用MTALAB对层间隔震结构上下部结构采用Rayleigh阻尼模型时的不同参数取值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振型阻尼比时,层间变形差异较小,但加速度响应特别是下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差异较大,取振型阻尼比ξ数值为1%时计算偏于安全;采用不同振型频率时,第2阶和第3阶2种情况的层间变形和加速度响应差别较小,取第3阶的情况下地震响应要大于取第2阶的情况,在实际工程中按第3阶取值时计算偏于安全;采用刚度相关型和Rayleigh型2种情况的层间变形和加速度响应差别较小,采用质量相关型加速度地震响应较大,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质量相关型计算时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 多质点模型 Rayleigh阻尼 参数分析
原文传递
三维地震下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研究
6
作者 周旺旺 刘德稳 +2 位作者 赵洁 刘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2,共7页
实际地震具有多维特性,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往往不够真实全面。基于此,建立某高层框架-核心筒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在8度罕遇地震下,输入一维、二维、三维地震,对设置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的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三维... 实际地震具有多维特性,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往往不够真实全面。基于此,建立某高层框架-核心筒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在8度罕遇地震下,输入一维、二维、三维地震,对设置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的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三维地震激励下,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增大,采用传统水平隔震支座容易出现拉应力超限问题。针对边缘隔震支座出现的拉应力超限问题,设置三维隔震支座结构,并与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三维隔震支座后,解决了拉应力超限问题;结构的层间位移、基底剪力、楼层加速度均明显减少且结构核心筒损伤程度减轻,并且对竖向地震力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说明三维隔震支座隔减震性能优于传统水平隔震支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三维地震 层间隔震 三维隔震支座 动力弹塑性 地震响应
下载PDF
考虑SSI效应的层间隔震结构在三维地震下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洁 刘德稳 +7 位作者 姚顺忠 刘阳 周旺旺 肖帅 武倩倩 万锋 李天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5-672,共8页
为探讨三维地震下层间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时的地震响应,建立了考虑SSI效应的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分别输入一维、二维、三维地震动,比较层间隔震结构在不同维度地震波输入工况下的地震响应。针对三维地震动输入下隔震支... 为探讨三维地震下层间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时的地震响应,建立了考虑SSI效应的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分别输入一维、二维、三维地震动,比较层间隔震结构在不同维度地震波输入工况下的地震响应。针对三维地震动输入下隔震支座拉压应力超限问题,添加三维隔震装置,并与传统水平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维地震动输入下的结构地震响应大于一维和二维;加入三维隔震支座后,竖向地震动被有效隔离,结构地震响应减小,优化了支座受力,支座拉压破坏问题得以解决,地基土体应力小于设置传统水平隔震支座下的土体应力,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动 三维隔震 SSI效应 层间隔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