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凋亡相关蛋白Cyt-C、Caspase-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谷婷 王鑫 +6 位作者 杨欢 陈坤黄寓 吴涛 杨琪 杨强 王瑞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9-755,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功能、脑组织病理形态、细胞凋亡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治疗TBI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 目的:观察电针对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功能、脑组织病理形态、细胞凋亡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治疗TBI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27只)和电针组(27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再按干预3、7、14 d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9只,并采用改良式Feeney自由落体法制备大鼠TBI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颅骨、钻孔,不行自由落体打击。于造模后1 d对电针组大鼠行电针干预,穴取"百会""水沟"及患侧"内关""足三里",断续波,频率2 Hz,每天1次,每次10 min,分别干预3、7、14 d。分别于干预3、7、14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 NSS)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HE染色法和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TUNEL法观察脑组织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Cyt-C、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干预3、7、14d时m NS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干预3、7、14d时mNSS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3d时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脑损伤区域均可见组织坏死,核破碎、固缩及明显空泡,尼氏体减少、分布松散;干预7、14d时模型组及电针组均可见新生结缔组织填充和正常细胞,尼氏体增加,且电针组整体修复情况、尼氏体数量优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干预3、7、14 d时脑组织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干预3、7、14 d时脑组织凋亡细胞数均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干预3、7、14 d时损伤脑组织Cyt-C、Caspase-9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干预3、7、14 d时损伤脑组织Cyt-C、Caspase-9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TBI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电针 神经功能 细胞凋亡 细胞色素C(Cyt-C)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
原文传递
电针对颅脑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坤黄寓 王东 +3 位作者 杨欢 王鑫 王瑞辉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由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变化揭示电针对颅脑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20只。假手术组大鼠切开头皮,左侧颅骨钻孔后缝合头皮,不作外力打击;模型组使用改良的Fe... 目的:由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变化揭示电针对颅脑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20只。假手术组大鼠切开头皮,左侧颅骨钻孔后缝合头皮,不作外力打击;模型组使用改良的Feen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备颅脑损伤模型;电针组从造模第2天开始对大鼠进行连续14天的电针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断头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HE染色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CA1区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的学习记忆能力评分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评分显著升高。HE染色显示,模型组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严重,出现细胞肿胀、核固缩及空泡现象,电针组相对于模型组,细胞水肿、核固缩和空泡现象得到明显改善。Western-blot检测显示,模型组海马区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电针组。结论:颅脑损伤后对海马区域的损伤及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与caspase-3的激活有关,电针能阻滞caspase-3蛋白及其相关通路,有效防止细胞继续凋亡,并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颅脑损伤 学习记忆能力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欢 王瑞辉 +2 位作者 陈坤黄寓 王鑫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3期261-264,274,共5页
目的:研究电针疗法的早期介入对颅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打击方法对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制造颅脑损伤(TBI)模型。术后给予抗炎抗感染治疗... 目的:研究电针疗法的早期介入对颅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打击方法对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制造颅脑损伤(TBI)模型。术后给予抗炎抗感染治疗,另外对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治疗,穴位选取"人中""百会",患侧前肢"曲池""内关",患侧后肢"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连续治疗21 d。所有大鼠于术后1 d起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16 d时开始水迷宫测试,计算各组大鼠水迷宫航行时间(潜伏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造模21 d后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测并计算脑组织损伤体积百分比。结果:电针组较模型组在治疗后4~21 d m NS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在水迷宫测试2 d后就显著降低了水迷宫航行时间(潜伏期)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 d后电针组的脑损伤体积百分比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修复TBI大鼠的神经功能,更好地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 神经恢复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