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痿愈方通过调节OPG/RANKL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动物实验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皮超 +5 位作者 罗焘 伍光辉 徐祖健 陈孝均 马文哲 罗琳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究骨痿愈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12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对照组(AS)、骨痿愈方组(GWY)。构建去卵巢骨质...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究骨痿愈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12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对照组(AS)、骨痿愈方组(GWY)。构建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骨痿愈方组予以骨痿愈方浓缩液灌胃;对照组予以阿仑膦酸钠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处死动物,检测各组血清中钙、磷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OPG、RANKL含量;Micro-CT检测各组L3椎体以评估骨密度变化。结果①血清检测:4组中Ca、P、BALP、OPG、RANKL及OPG/RANK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OVX组、AS组和GWY组Ca、P、BALP降低(P<0.05),OVX组OPG降低(P<0.05),RANKL升高(P<0.05),OPG/RANKL降低(P<0.05);与OVX组比较,AS组和GWY组Ca、P、BALP增加(P<0.05),AS组和GWY组OPG升高(P<0.05),RANKL降低(P<0.05),OPG/RANKL升高(P<0.05);②骨密度:各组BMD、BV/TV、Tb.Th、Tb.N、Tb.S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相比,AS组、GWY组腰椎BMD、BV/TV、Tb.Th、Tb.N显著降低(P<0.05),Tb.Sp提高(P<0.05)。与OVX组相比较,GWY组、AS组腰椎BMD、BV/TV、Tb.Th、Tb.N增加(P<0.05),Tb.Sp下降(P<0.05)。结论骨痿愈方可通过调控OPG/RANKL信号通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G/RANKL信号通路 骨痿愈方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代谢 骨密度
下载PDF
骨痿愈口服液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艾瑞昔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伍光辉 罗琳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骨痿愈口服液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艾瑞昔布片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骨痿愈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艾瑞昔布片治疗,骨痿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 目的:观察骨痿愈口服液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艾瑞昔布片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骨痿愈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艾瑞昔布片治疗,骨痿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骨痿愈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骨关节炎评分标准(Lequesne)指数评分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equesne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骨痿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RP、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骨痿愈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痿愈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痿愈口服液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艾瑞昔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缓解其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膝痹 骨痿愈口服液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艾瑞昔布片
下载PDF
不同椎弓根内固定术对急性脊柱损伤患者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罗琳 伍光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9-21,共3页
探讨急性脊柱损伤患者治疗中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s角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较好... 探讨急性脊柱损伤患者治疗中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s角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4.022,P<0.05)。手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低(P<0.05),Cobb’s角较小(P<0.05)。结论:与传统常规的椎弓根内固定术对比,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有效的提升了急性脊椎损伤患者创伤的整体愈合的优良率,因此,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椎弓根内固定术 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 急性脊柱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