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坑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变形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华圣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采用能够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亚塑性模型,模拟了离心模型试验,并通过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隧道三维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亚塑性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由于应... 采用能够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亚塑性模型,模拟了离心模型试验,并通过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隧道三维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亚塑性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由于应力释放量主要位于基坑开挖区域,土体的模量随应变的增大而减小,因此,隧道变形主要发生于该区域,影响范围约为从基坑中心开始沿着隧道纵向基坑开挖长度的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基坑 开挖卸荷 变形 小应变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联合置管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挤轧逆行撕脱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建华 孙巧云 +5 位作者 柴香林 王生钰 张克录 刘海华 叶国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38-40,7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置管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挤轧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7月,对20例四肢挤轧逆行撕脱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置管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15例撕脱组织完全成活,5例撕脱皮肤近心...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置管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挤轧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7月,对20例四肢挤轧逆行撕脱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置管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15例撕脱组织完全成活,5例撕脱皮肤近心端小部分坏死(其中3例Ⅱ期植皮愈合,2例结痂愈合)。随访3~12个月,患手外形好,血供充分,皮肤质地柔软。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置管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挤轧逆行撕脱伤,既能Ⅰ期固定骨折、缝合肌肉肌腱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接血管、神经,又能通过持续负压引流有效清除渗液,减少毒素再吸收;还可缩小创面,消灭死腔;同时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水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提高撕脱组织的成活率,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降低四肢挤轧逆行撕脱伤的坏死及伤残率,减少多次手术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治疗四肢挤轧逆行撕脱伤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负压引流 撕脱伤 四肢
下载PDF
基于"泳裤供区"理念选择应用ALTF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建华 刘海华 +6 位作者 柴香林 叶国泰 王生钰 张克录 幸世民 陈德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泳裤供区"理念选择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20年9月,应用游离ALTF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10例10足,均为择期手术。先行足创面清创并VSD治疗5-7 d后,确保创面... 目的探讨基于"泳裤供区"理念选择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20年9月,应用游离ALTF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10例10足,均为择期手术。先行足创面清创并VSD治疗5-7 d后,确保创面无坏死及感染,再择期行游离ALTF修复术,一组术者找出可供吻合的足背动脉及伴行静脉或皮下静脉,另一组术者在对侧大腿根据创面大小切取ALTF,皮瓣覆盖前足创面,皮瓣血管蒂与供区足背动脉吻合,同时吻合2条静脉,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张力过大则植皮。通过门诊和微信,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10例10足ALTF全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及皮瓣坏死,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9个月。10例患足术后2周拆石膏下地负重时出现皮瓣皮下出血点,持续至术后2个月出血点自然消退。术后皮瓣色泽、弹性良好,质地柔软,皮瓣感觉恢复至TPD为15-20 mm;供区仅残留线形瘢痕,供区肢体术后功能无异常。结论基于"泳裤供区"理念下选择应用游离ALTF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适合具备显微外科技术的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泳裤供区 股前外侧皮瓣 前足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双枚克氏针协同加压固定治疗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谢建华 刘海华 +4 位作者 王生钰 张克录 柴香林 叶国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枚克氏针协同加压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方法2015年1月-2017年8月治疗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35例35指,均采用双枚克氏针协同加压固定的手术方法,一枚克氏针纵行固定远指间关节于伸直位纠正关... 目的探讨应用双枚克氏针协同加压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方法2015年1月-2017年8月治疗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35例35指,均采用双枚克氏针协同加压固定的手术方法,一枚克氏针纵行固定远指间关节于伸直位纠正关节半脱位,另一枚克氏针紧贴骨折块并与骨折线方向平行,从中节指骨远端打入并从掌侧骨皮质穿出,两枚克氏针的远端折弯后靠拢加压固定骨折块,用4号丝线或钢丝固定。结果术后35例35指切口均愈合良好,4~6周骨折愈合良好,拔除克氏针后行功能康复训练,随访3~12个月,无锤状指畸形,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双枚克氏针协同加压固定治疗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创伤小,费用低,无需二次手术,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指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自制开窗式透明通道内镜下腕横韧带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建华 叶国泰 +6 位作者 陈德辉 刘海华 柴香林 王生钰 张克录 幸世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91-193,216,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吸引连接管自制成开窗式透明的手术通道,内镜下行腕横韧带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7月治疗非继发性腕管综合征15例(18侧),均采用自制开窗式透明通道内镜下行腕横韧带松解术,通道材料是...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吸引连接管自制成开窗式透明的手术通道,内镜下行腕横韧带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7月治疗非继发性腕管综合征15例(18侧),均采用自制开窗式透明通道内镜下行腕横韧带松解术,通道材料是一条透明的长16.0 cm、管内径为4.0 mm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在其中间切开一个底边为1.0 mm、腰为2.0 mm的等腰三角形窗口,窗口用于放置钩刀,在腕横纹及手掌各作长8.0~10.0 mm小切口,在腕管内建立透明通道,在内镜直视下行腕横韧带松解。结果术后15例(18侧)腕管综合征患者无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并发症,术后患者均诉手指麻痛感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14例(17侧)手指感觉完全恢复;1例仅中指末节指腹感觉麻木,但较术前明显减轻;5例大鱼际肌中度萎缩患者,肌萎缩程度明显减轻,拇指对掌功能已恢复正常。结论自制开窗式透明通道内镜下行腕横韧带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性强,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通道 内镜下 腕管综合征 松解术
下载PDF
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对掌指骨骨折患者掌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海华 谢建华 +2 位作者 柴香林 叶国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4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对掌指骨骨折患者掌指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东莞市横沥医院收治的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对掌指骨骨折患者掌指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东莞市横沥医院收治的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与住院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临床疗效、掌指功能及术前、术后2个月血清BGP、OPG、BMP2水平。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 <0.05);术后2个月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A组的78.95%;B组患者掌指功能总优良率为92.11%,高于A组的71.05%;与术前相比,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GP、OPG、BMP2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均P <0.05)。结论针对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与克氏针内置入疗法相比,微型钢板内置入固定治疗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改善患者掌指功能与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 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 克氏针 掌指功能
下载PDF
对比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与常规换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效果
7
作者 柴香林 谢建华 +2 位作者 刘海华 叶国泰 《智慧健康》 2022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对比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与常规换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骨科创伤伴创面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入院时间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入... 目的对比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与常规换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骨科创伤伴创面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入院时间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入院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并予以常规换药处理,将2018年4月-2021年6月入院的2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并予以VSD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植皮成活率、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临床指标(抑菌制剂使用时间、Ⅱ期植皮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创面植皮成活率较对照组高,其治疗7d后的TNF-α及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抑菌制剂使用时间、Ⅱ期植皮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P<0.05)。结论与常规换药治疗相比,骨科创伤伴创面感染患者应用VSD技术进行治疗较能够抑制其血清炎症因子活性,同时缩短其感染症状缓解时间,加快创面愈合,促进创面新生组织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骨科创伤 感染创面 炎症
下载PDF
负压引流联合显微外科技术在复杂感染性创面修复中对皮瓣存活及感染控制影响
8
作者 刘海华 谢建华 +2 位作者 柴香林 叶国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7期84-85,共2页
目的:分析在复杂感染性创面修复中实施负压引流联合显微外科技术对皮瓣存活及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0例复杂感染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对患者实施清创处理后采用负压... 目的:分析在复杂感染性创面修复中实施负压引流联合显微外科技术对皮瓣存活及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0例复杂感染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对患者实施清创处理后采用负压引流技术将伤口封闭,二期采取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等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创面;观察患者皮瓣存活及感染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40例皮瓣中完全存活39例,1例腓肠神经皮瓣远端部分出现表皮水泡,经换药处理后完全愈合,皮瓣存活状况良好;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出现59株微生物,共27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占据致病菌前三位,有12例患者存在双重致病菌。结论:在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采用负压引流联合显微外科技术能够加快完成复杂感染性创面基底床的建立,有利于提高皮瓣存活率、降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感染性创面 负压引流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