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内高密度影与出血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何晓清 梁汉欢 +3 位作者 刘海安 梁东梅 黄丹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06-410,共5页
目的采用双源CT量化评价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后脑内高密度影,探讨其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CIS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即刻颅脑双能量CT资料,根据术后24~72 h CT平扫或MR检查结果分为出血组(n=42)及无出血组(n=1... 目的采用双源CT量化评价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后脑内高密度影,探讨其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CIS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即刻颅脑双能量CT资料,根据术后24~72 h CT平扫或MR检查结果分为出血组(n=42)及无出血组(n=125),比较组间患者临床资料、脑内新发高密度影CT值及其体积的差异,分析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评价CT参数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指标判断出血转化的效能。结果出血组患者高血脂比例低于无出血组(P<0.05);出血组新发高密度影占比、高密度影的最大CT值、平均CT值及其体积均大于无出血组(P均<0.001)。高血脂病史为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P<0.05);新发高密度影最大CT值、平均CT值及其体积为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均<0.001),且均与出血转化呈正相关(P均<0.001),以之判断血管内介入治疗CIS后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0.910及0.888,联合应用新发高密度影最大CT值+体积、平均CT值+体积及最大CT值+平均CT值+体积判断发生出血转化的AUC分别为0.944、0.923及0.941。结论血管内介治疗CIS后即刻CT显示缺血区新发高密度影的最大CT值、平均CT值及其体积均与术后出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扫描在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晓清 谢锡浩 +2 位作者 皱亚毅 阮兵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7期1527-1529,共3页
目的:探究螺旋CT增强扫描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共1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纤维内镜、X线钡餐透视并经手术病理确诊,手术前本组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获得的分期... 目的:探究螺旋CT增强扫描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共1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纤维内镜、X线钡餐透视并经手术病理确诊,手术前本组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获得的分期结果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螺旋CT增强扫描的检查结果显示,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4.56%(115/136),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5%(102/136),诊断准确率较高。同时CT扫描在食管癌术前分期检查效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82和0.743,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对患者病情分期进行了解,有利于患者手术方案和其他治疗方法的制定,因此该种检查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增强扫描 食管癌 术前分期
下载PDF
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四肢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
3
作者 何晓清 +3 位作者 谭文婵 梁汉欢 彭可雨 梁东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64-66,69,共4页
目的:探究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四肢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临床应用。方法:择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四肢关节创伤患者60例,均采用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研究。分析... 目的:探究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四肢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临床应用。方法:择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四肢关节创伤患者60例,均采用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研究。分析阳性及阴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MRI与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在显示骨髓水肿区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阳性及阴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关节创伤患者采用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与MRI图像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当,且能够直观呈现骨髓水肿情况,清晰显示骨髓水肿区域,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髓水肿 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 MRI
下载PDF
抗ENA抗体检验与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在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谭文婵 黄之文 +1 位作者 李晓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8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检验与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LE患者22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在医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人228例作为... 目的:分析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检验与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LE患者22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在医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人2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抗ENA抗体检验及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计算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清体液免疫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ENA抗体检验诊断SLE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90.00%、92.11%、96.30%、81.82%;血清体液免疫检验诊断SLE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3%、80.00%、92.11%、93.10%、88.89%;二者各项诊断效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体液免疫检验、抗ENA抗体检验诊断SLE的效能均较高,可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检验 血清体液免疫检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下载PDF
双能CT融合图像的延迟点征对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晓清 梁汉欢 +3 位作者 刘海安 黄丹丹 黄汉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6-990,995,共6页
目的评价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1 h内双能CT融合图像上出现的延迟点征对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1月高州市人民医院16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介入术后1 h内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查结果,由2名放射科医师根... 目的评价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1 h内双能CT融合图像上出现的延迟点征对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1月高州市人民医院16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介入术后1 h内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查结果,由2名放射科医师根据延迟点征的判断标准进行判读,以术后24~72 h的CT平扫或MRI检查有无术后颅内出血为标准,分为术后出血组与术后无出血组,评价融合图像的延迟点征预测术后出血的价值,对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融合图像的延迟点征与术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延迟点征影像学结果判读的一致性高(Kappa=0.946,P<0.001),167例患者中术后出血42例(25.15%),延迟点征阳性57例(34.13%),42例术后出血患者中38例(90.48%)出现延迟点征,延迟点征预测术后出血的敏感度为90.5%(38/42)、特异度为84.8%(106/125)、假阳性率为15.2%(19/125)、假阴性率为9.5%(4/42)、阳性预测率为66.7%(38/57)、阴性预测率为96.4%(106/110)、准确度为86.2%(144/1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迟点征是预测术后颅内出血的独立影像征象(OR=51.36,95%CI 16.15~163.30,P<0.001)。结论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1 h内双能CT融合图像出现的延迟点征可以预测术后颅内出血,有助于筛选可能发生术后颅内出血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介入治疗 预测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可雨 阮兵 +2 位作者 张洪 梁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0期32-33,F0003,共3页
目的:分析接受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随访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的价值,为提高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支架植入术... 目的:分析接受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随访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的价值,为提高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51例主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主动脉夹层27例,腹主动脉瘤24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并通过表面遮盖显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法、多平面重组等不同方法及角度进行重建后处理,观察动脉瘤支架内外血栓形成情况及内漏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形成支架外血栓,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术后13例患者假腔缩小,11例患者动脉瘤体积减小;8例患者发生内漏,总发生率为15.69%(8/5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可有效对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具体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在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