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 被引量:241
1
作者 锦华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7-45,共9页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戴锦华1.引言当代(1949年──)中国女性所遭遇的文化困境似乎是一种逻辑的谬误,一个颇为荒诞的怪圈与悖论。一个在五四文化革命之后艰难地浮出历史地表的性别,却在她们终于和...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戴锦华1.引言当代(1949年──)中国女性所遭遇的文化困境似乎是一种逻辑的谬误,一个颇为荒诞的怪圈与悖论。一个在五四文化革命之后艰难地浮出历史地表的性别,却在她们终于和男人共同拥有了辽阔的天空和伸延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当代中国电影 女性形象 女导演 当代中国妇女 主流电影 性别差异 男权文化 中国大陆 叙事模式
下载PDF
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 被引量:118
2
作者 锦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7-56,共10页
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戴锦华个案与个人在她登场之初①时,陈染是一个个案。而在“女性写作”多少成了一种时尚、一种可供选择与指认的文化角色的今天,她仍是一个个案。她始终只是某一个人,经由她个人的心路与身路,经由她绵长而纤... 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戴锦华个案与个人在她登场之初①时,陈染是一个个案。而在“女性写作”多少成了一种时尚、一种可供选择与指认的文化角色的今天,她仍是一个个案。她始终只是某一个人,经由她个人的心路与身路,经由她绵长而纤柔的作品序列走向我们又远离着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染作品 精神分析 姐妹情谊 女性写作 《与往事干杯》 超性别意识 弗洛依德 性别秩序 女性文化 女性情谊
下载PDF
真淳者的质询──重读铁凝 被引量:90
3
作者 锦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14,共10页
真淳者的质询──重读铁凝戴锦华铁凝的世界尽管同样起步于那个被泪水和希望托举起的八十年代初,甚或更早,但铁凝不是一个社会寓言的书写者,她似乎不曾试图僭越与颠覆。不同于痛楚的、为超载的思想与使命所累的同代人,她所倾心的,... 真淳者的质询──重读铁凝戴锦华铁凝的世界尽管同样起步于那个被泪水和希望托举起的八十年代初,甚或更早,但铁凝不是一个社会寓言的书写者,她似乎不曾试图僭越与颠覆。不同于痛楚的、为超载的思想与使命所累的同代人,她所倾心的,是捕捉“思想的表情”,而不是思想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门》 司猗纹 女性本质 真淳 女性写作 八十年代 女性体验 作品 历史命运 女性命运
原文传递
智者戏谑──阅读王小波 被引量:86
4
作者 锦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34,共14页
智者戏谑阅读王小波戴锦华反神话与神话王小波以他的反神话写作构造了一个新的神话:一个孤独而自由的个人的神话。这神话甚至在他身后构造着一次对“自由”祭奠与“庆典”。一个“自由人”的形象,甚至在某种程度淹没了他作为一个极为... 智者戏谑阅读王小波戴锦华反神话与神话王小波以他的反神话写作构造了一个新的神话:一个孤独而自由的个人的神话。这神话甚至在他身后构造着一次对“自由”祭奠与“庆典”。一个“自由人”的形象,甚至在某种程度淹没了他作为一个极为独特的作家的身份。在王小波溘然辞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黄金时代》 人文知识分子 文化大革命 现代汉语 王小波小说 当代中国文学 革命时期 汉语写作 二十世纪
下载PDF
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 被引量:70
5
作者 锦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5-102,共8页
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戴锦华幻影与突围如果说,八十年代的女性写作犹如涉渡之舟,女性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道的文化努力共同背负着、推进着一场伟大的进军,一次由黑暗艰辛的此岸向黄金彼岸的涉渡,那么九一年代的女性写作便如... 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戴锦华幻影与突围如果说,八十年代的女性写作犹如涉渡之舟,女性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道的文化努力共同背负着、推进着一场伟大的进军,一次由黑暗艰辛的此岸向黄金彼岸的涉渡,那么九一年代的女性写作便如同一场幻影密布、歧路横生的镜城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九十年代 知识女性 王安忆 八十年代 男权文化 《长恨歌》 蒋子丹 姐妹情谊 女作家
原文传递
池莉:神圣的烦恼人生 被引量:74
6
作者 锦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0-61,共12页
池莉:神圣的烦恼人生戴锦华“新孩子”的此岸显而易见,池莉的名字与新写实主义相联系,成了八十年代女性写作的最后一处标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写实主义”,尤其是池莉的写作,于不期然之间,成了对八十年代──理想主义最后的黄... 池莉:神圣的烦恼人生戴锦华“新孩子”的此岸显而易见,池莉的名字与新写实主义相联系,成了八十年代女性写作的最后一处标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写实主义”,尤其是池莉的写作,于不期然之间,成了对八十年代──理想主义最后的黄金时代的送别;《烦恼人生》的发表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主义 烦恼人生 理想主义 八十年代 王安忆 婚姻 爱情故事 “女性写作” 预谋杀人 中国大陆
原文传递
谍影重重——间谍片的文化初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锦华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3,共7页
20世纪50~70年代之间,间谍片在全球银幕上异军突现,它不仅成就了诸如詹姆斯·邦德/007式的、青春永驻的动作片系列,成就了好莱坞黑色电影、B级片的诸多名作,而且成就了苏联及东欧电影的大众娱乐样式,成就中国大陆电影中颇具工农兵... 20世纪50~70年代之间,间谍片在全球银幕上异军突现,它不仅成就了诸如詹姆斯·邦德/007式的、青春永驻的动作片系列,成就了好莱坞黑色电影、B级片的诸多名作,而且成就了苏联及东欧电影的大众娱乐样式,成就中国大陆电影中颇具工农兵文艺特征的叙事范本。在刀林剑簇、水火不容的冷战分界线两侧,众多电影文本的叠加令间谍题材成了电影叙事的类型、至少是亚/准类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谍 文化 中国大陆电影 黑色电影 电影叙事 70年代 文艺特征 电影文本
原文传递
《搜索者》——一个美国的困境 被引量:49
8
作者 布里恩.汉德森 锦华 《当代电影》 1987年第4期67-82,共16页
斯图尔特·拜伦(Stuart Byron)在197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举例说明了约翰·福特的影片《搜索者》(1956)对若干青年导演与编剧产生的影响。他总结说:“影片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联系着保罗·杰拉德(Paul Schraoder)、约翰·... 斯图尔特·拜伦(Stuart Byron)在197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举例说明了约翰·福特的影片《搜索者》(1956)对若干青年导演与编剧产生的影响。他总结说:“影片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联系着保罗·杰拉德(Paul Schraoder)、约翰·米勒斯(John Milius)、马丁·斯科西斯(Martin Scorsese)、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和米歇尔·西米诺,联系着《中坚分子》(Hardcore)、《出租汽车司机》、《第三类接触》、《玩具水枪》(dilliger)、《穷街陋巷》(Mean Street)、《伟大的星期三》(Big Wednesday)、《猎鹿人》、《风与狮》、《阿尔扎纳的袭击》(Ulzana’s Raid)和《星球大战》……如果一部影片使如此众多的天才心驰神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片 出租汽车司机 爱德华 电影 评论家 星球大战 观众 婚姻 斯蒂芬 少年
下载PDF
自我缠绕的迷幻花园──阅读徐小斌 被引量:42
9
作者 锦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56,共11页
逃离与皈依徐小斌曾以“逃离之路”为题,概括自己的创作与人生①。在一份渐趋清晰的自我指认中,她始终在逃离:逃离绝望,逃离创痛,逃离孤立无援;也许是逃离“女人”:女人的不轨,女人“非法”的“真相”,女人的伤痛而无名孤寂的... 逃离与皈依徐小斌曾以“逃离之路”为题,概括自己的创作与人生①。在一份渐趋清晰的自我指认中,她始终在逃离:逃离绝望,逃离创痛,逃离孤立无援;也许是逃离“女人”:女人的不轨,女人“非法”的“真相”,女人的伤痛而无名孤寂的内心生存。因此,她的逃离始终是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小斌 女性主义者 精神病患者 双鱼星座 九十年代 作家评论 作品 男权文化 女性文化 女性写作
下载PDF
斜塔:重读第四代 被引量:46
10
作者 锦华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8,共6页
第四代电影艺术家是没有神话庇护的一代。他的艺术是挣脱时代纷繁而痛楚的现实/政治,朝向电影艺术的纯正、朝人类永恒的梦幻式母题的一次“突围”。他们贡献于影坛的是一种艺术氛围,忧伤而又欣悦。那是在掉头不顾而去之前,对逝去的现实... 第四代电影艺术家是没有神话庇护的一代。他的艺术是挣脱时代纷繁而痛楚的现实/政治,朝向电影艺术的纯正、朝人类永恒的梦幻式母题的一次“突围”。他们贡献于影坛的是一种艺术氛围,忧伤而又欣悦。那是在掉头不顾而去之前,对逝去的现实灾难与心灵废墟的最后一瞥深情而悠长的注视,那是在扑向预期的“伊甸园之门”的渴望中,一次行色匆匆却又迟迟不去的徘徊。第四代导演的影片是在对现实的规避中完成的对现实的触摸。他们这种忧伤而欣悦的艺术氛围为自己搭设了一小片庇护的天顶,使他们得以在灾难岁月逝去不久、布满“死者弯曲的倒影”的天空下寻找到一线裂隙、一小片净土。这使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背向着历史。现实与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代导演 电影艺术 斜塔 历史 艺术现实 影片 人道主义 艺术氛围 社会性 政治迫害
原文传递
“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 被引量:37
11
作者 锦华 《文艺争鸣》 CSSCI 1994年第4期35-45,共11页
同行者与涉渡之筏 张洁的作品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句段。一个时代的、被无限“丰富的痛苦”所萦绕的精神之旅的笔记。一份不断地寻找神话庇护、又不断地因神话世界坍塌而裸露的绝望。因此,张洁始终在书写着一份丰饶的贫瘠,一次在返归与... 同行者与涉渡之筏 张洁的作品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句段。一个时代的、被无限“丰富的痛苦”所萦绕的精神之旅的笔记。一份不断地寻找神话庇护、又不断地因神话世界坍塌而裸露的绝望。因此,张洁始终在书写着一份丰饶的贫瘠,一次在返归与投奔中固执、张惶、来而复去的疾行,一处在不断的悬浮与坠落中终于被玷污的“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洁 《爱 是不能忘记的》 “爱” “悬置” 女性体验 理想主义者 救赎 爱情与婚姻 记忆和回忆 祖母绿
原文传递
残雪:梦魇萦绕的小屋 被引量:42
12
作者 锦华 《南方文坛》 2000年第5期9-17,共9页
在80年代、乃至当代中国文学史的版图上,残雪堪称独步。不仅是作为文化的个案,而且是作为文学的特例。残雪独步于当代中国的文学惯例与80年代的文化时尚之外,独步于中国当代文学“无法告别的19世纪Z外。她展示了一个怪诞而奇诡的世... 在80年代、乃至当代中国文学史的版图上,残雪堪称独步。不仅是作为文化的个案,而且是作为文学的特例。残雪独步于当代中国的文学惯例与80年代的文化时尚之外,独步于中国当代文学“无法告别的19世纪Z外。她展示了一个怪诞而奇诡的世界,一处阴冷诡异的废墟,犹如一个被毒咒、被蛊符所诅咒的空间,突兀、魅人而狰狞可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为文 文学惯例 当代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怪诞 展示 告别 特例 文化
全文增补中
大众文化的隐形政治学 被引量:34
13
作者 锦华 《天涯》 1999年第2期32-41,共10页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九十年代 “广场” 意识形态话语 天安门广场 经典社会主义 消费主义 八十年代 大众传媒 跨国资本
原文传递
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干 锦华 《大家》 1996年第1期193-203,共11页
女性写作脉络与男性视点王: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的关系。在谈女性写作与个人化之前,我想按照我这个男性的目光把新时期的女性文学简单地梳理一下。戴:好。王:关于女性我没有专门写过文章,我倒是在和王蒙对话时谈过"
关键词 女性写作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女作家写作 女性话语 新时期 王安忆 男性原则 男人 中性原则
原文传递
时尚·焦点·身份——《色·戒》的文本内外 被引量:28
15
作者 锦华 《艺术评论》 2007年第12期5-12,共8页
《色·戒》为李安赢得满堂喝彩、票房金流和几许骂名。但在"汉奸电影"与"悲情中国"的矛盾指认之间,在个人漂移与国族归属之间,在历史的景片和血污之间,远为繁复沉重的现实仍在延伸。文本之外,历史并未终结。
关键词 文本 焦点 时尚 台湾地区 香港地区 人民币 新台币 票房
原文传递
失踪的母亲:电影中父权叙述的新策略 被引量:32
16
作者 锦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94-107,共14页
在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内在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之后,今天我们的任务不再是一再揭示男权的存在,而是去发现男权的新的表现形态、编码系统及其借助政治、经济力量自我彰显的路径。从1990年代的《阿甘正传》到当下影视作品,... 在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内在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之后,今天我们的任务不再是一再揭示男权的存在,而是去发现男权的新的表现形态、编码系统及其借助政治、经济力量自我彰显的路径。从1990年代的《阿甘正传》到当下影视作品,如《星际穿越》、《归来》、《爸爸去哪儿》等,都在重新呼唤父亲的回归,重新赋予父亲以权威。这一次父权的归来是借助着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力量,以示弱的方式,承袭着爱这类元话语来完成的。因此,它更具有隐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大数据时代 父权表述
下载PDF
想象的怀旧 被引量:27
17
作者 锦华 《天涯》 1997年第1期8-15,共8页
时尚与记忆 1996年《花城》杂志第一期的封面选择了画家郭润文的一个油画作品系列,《封存的记忆》或《永远的记忆》的题名下。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 历史表象 中国历史 精英知识分子 文革记忆 玻璃幕墙 现代化 中国文化 当代中国
原文传递
本文的策略:电影叙事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锦华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63,共6页
本文的策略:电影叙事研究戴锦华Ⅰ·概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电影理论是本世纪最后一次欧州革命──“五月风暴”①的精神之子。事实上,作为一次为理想憧憬所燃烧的、为几近绝望的激情所鼓舞的革命,其失败给欧洲左翼知识分子所... 本文的策略:电影叙事研究戴锦华Ⅰ·概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电影理论是本世纪最后一次欧州革命──“五月风暴”①的精神之子。事实上,作为一次为理想憧憬所燃烧的、为几近绝望的激情所鼓舞的革命,其失败给欧洲左翼知识分子所造成的创伤与幻灭,不缔于一次朝向深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叙事 电影符号学 电影语言 视点镜头 意识形态 后结构主义 电影叙事学 电影理论 当代电影 古典绘画
原文传递
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 被引量:18
19
作者 锦华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1-55,共5页
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戴锦华Thisarticleanalyseshowwomenhavebeenportrayedinliteraryworkssincethe1980s:The“recuren... 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戴锦华Thisarticleanalyseshowwomenhavebeenportrayedinliteraryworkssincethe1980s:The“recurence”ofthefemales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性写作 寻根小说 女性形象 八十年代 男权文化 精英知识分子 女性文化 性别秩序 新潮小说
下载PDF
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锦华 高秀芹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X期38-41,共4页
高秀芹:戴老师,您好。您在电影,性别研究和文化研究等方面,都走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尤其是近年来对大众文化和文化研究等前沿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得知您目前对以《暮光之城》为主的吸血鬼流行文化较为关注,那么。
关键词 电影史 性别研究 影评人 女导演 学术研究 阳光灿烂的日子 青春偶像剧 女性电影 戴锦华 艺术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