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原减弱AB亚型的血清学表型与基因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琳 陈清宙 +3 位作者 史景莉 崔翠云 燕备战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鉴定血清学正定型A、B抗原减弱或丢失的疑难血型。方法收集2021—2022年河南省人民医院A或B抗原减弱的标本,血清学常规采用ABO、RhD血型鉴定微住凝胶卡式法,基因检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和Sanger测序两种方... 目的鉴定血清学正定型A、B抗原减弱或丢失的疑难血型。方法收集2021—2022年河南省人民医院A或B抗原减弱的标本,血清学常规采用ABO、RhD血型鉴定微住凝胶卡式法,基因检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和Sanger测序两种方法,扩增ABO等位基因1~7外显子。结果血清学方法8例标本正定型A或B抗原减弱或丢失,反定型为AB型。PCR-SSP法显示,8例标本均含有A和B抗原,基因分型为AB型。Sanger测序显示8例标本有7个共有的突变位点;与A1.01/B.01基因型相比,A1.02/B.01特异性突变位点为c.467C>T,A1.02/Bw.12特异性突变位点为c.278C>T、c.467C>T,A1.02/Bw.07特异性突变位点为c.467C>T、c.1055G>A,c.278C>T、c.467C>T引起编码的第93位、156位氨基酸由脯氨酸变成亮氨酸,c.1055G>A引起第35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成谷氨酰胺。8例标本中1例基因型为A1.01/B.01,1例基因型为A1.02/Bw.07,2例基因型为A1.02/Bw.12,4例基因型为A1.02/B.01。结论PCR-SSP基因型与Sanger测序基因型相一致,结合血清学实验结果,血型均为AB型。血清学方法结合基因检测能准确地鉴定血型,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减弱 AB亚型 血清学表型 基因检测
下载PDF
非特异性和常见特异性不规则抗体阳性引起的疑难血型分析
2
作者 陈琳 陈清宙 +4 位作者 史景莉 徐婷婷 葛肖肖 燕备战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3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检测患者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分析其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至2022年本院疑难血型中反定型异常凝集患者(16例)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谱细胞鉴定结果、处理方法以及血型血清学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检测患者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分析其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至2022年本院疑难血型中反定型异常凝集患者(16例)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谱细胞鉴定结果、处理方法以及血型血清学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反定型A细胞或B细胞异常凝集引起的疑难血型,应用微住凝胶卡式法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判断血浆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当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再用10系谱细胞和血浆分别加入微住凝胶卡式检测不规则抗体是否具有特异性。存在非特异抗体的血浆用洗涤O细胞吸收后再做反定型实验,对于存在特异性抗体的血浆则选用相应抗原阴性的反定型细胞做反定型实验。结果非特异性抗体患者(1-6号标本)按ABO血型分类为A、B、AB血型各2例。非特异性抗体患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在Ⅰ、Ⅱ、Ⅲ系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中至少有1孔细胞阳性,有4个标本3系抗体筛查细胞均为阳性。严格对照所用批号的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反应格局表后发现所有标本均为无特异性;上述标本血浆经洗涤O细胞吸收后反定型实验A细胞、B细胞与正定型实验(抗A、抗B、抗D)血型均一致。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7-16号标本)按ABO血型分类为A、B、AB血型分别为5、4、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3系抗筛细胞至少有1个为阴性,患者血浆经10系谱细胞鉴定,结果显示对应的特异性抗体分别为抗C、抗E、抗c、抗e、抗M。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经10系谱细胞检测纤维为Rh系统(抗C、抗E、抗c、抗e)和MNS系统(抗M),应用特异性抗原阴性(C-、E-、c-、e-、M-)A、B、O反定型细胞做反定型实验,结果发现反定型实验与正定型实验血型一致。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不仅对临床输血有重要意义,为患者安全有效输血提供了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阳性 血型鉴定 疑难血型
原文传递
鹿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向槿 阮长磊 +3 位作者 刘丹 李红钢 方进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3-1189,共7页
目的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鹿藿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鹿藿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igmoidin E(1)、lupinifolin(2)、precatorin B(3)、木豆酮(4)、槐花多糖B(5)、5,3′-二羟基-4′-甲氧基-5′-γ,γ-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并[5,6:6,7]异黄烷酮(6)、染料木素(7)、甘草异黄酮A(8)、erylatissin B(9)、neo-bavaisoflavone(10)、羽扇豆醇(11)、桦木醛(12)、穿贝海绵甾醇(13)。化合物1~10均为含异戊烯基的黄酮类,其中化合物1、2为二氢黄酮、3~6为二氢异黄酮、7~10为异黄酮。化合物11~12为羽扇豆烷型三萜,化合物13为甾醇类。结论化合物1、5~6、8~10、12、13均为首次从鹿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藿 异戊烯基黄酮 三萜 槐花多糖B 染料木素 甘草异黄酮A 羽扇豆醇 桦木醛 穿贝海绵甾醇
原文传递
预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显微取精成功的分子标志物
4
作者 (综述) 张晓柯(综述) 李红钢(审校)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1-855,共5页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是一种严重的男性不育疾病。目前,睾丸显微取精术(micro-TESE)结合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的应用,使NOA患者可以生育具有自己血缘关系的后代。但是由于micro-TESE手术的有创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患者不...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是一种严重的男性不育疾病。目前,睾丸显微取精术(micro-TESE)结合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的应用,使NOA患者可以生育具有自己血缘关系的后代。但是由于micro-TESE手术的有创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患者不易接受此技术。因此,找到一种无创的的方法,准确预测micro-TESE手术成功与否,将会给无精子症患者带来巨大的福音。许多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被转录和表达,分子检测在预测micro-TESE取精成功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本文综述了目前为止mRNA,非编码RNA(piRNA,microRNA,cirRNA,tFRNAs)以及蛋白质水平预测micro-TESE取精成功的方法,给临床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睾丸显微取精 mRNA PIRNA micro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