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部位转移灶对肾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对IMDC评分的改良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浩然 张兴明 +6 位作者 朱旭东 戴津东 倪钰超 朱莎 王志鹏 沈朋飞 曾浩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9-44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转移灶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对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MDC)评分进行改良及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218例接受系统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56例(71....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转移灶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对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MDC)评分进行改良及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218例接受系统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56例(71.6%),女62例(28.4%)。平均年龄55.7(18~81)岁。体质指数(BMI)22.6(15.4~35.8)kg/m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168例(77.1%)。194例(89.0%)接受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肾透明细胞癌176例(80.7%),非透明细胞癌42例(19.3%)。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3级111例(50.9%),T分期<T3期112例(51.4%)。转移部位为肺137例(62.8%),骨47例(26.1%)、淋巴结37例(17.0%)、肝23例(10.6%)、脑12例(5.5%)。患者IMDC评分低危26例(11.9%),中危126例(57.8%),高危37例(17.0%)。48例(22.0%)接受转移灶切除术,其中肺16例(33.3%),骨9例(18.8%),腹膜后6例(12.5%),脑6例(12.5%),淋巴结转移4例(8.3%),肝脏及腹腔各3例(6.3%),对侧肾上腺1例(2.1%)。分析不同部位转移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对IMDC评分系统预测能力的影响。将转移灶信息加入IMDC评分中,根据各指标与患者预后间相关性对其赋值,构建改良IMDC评分系统,通过C-指数验证改良IMDC评分系统的预测精度,并与原IMDC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总体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0个月和33.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仅有骨(P=0.004)、脑(P=0.042)及肝(P=0.046)转移与患者OS时间密切相关,将患者分为骨/脑/肝转移组82例(37.6%)和其他部位转移组136例(62.4%)。与其他部位转移组比较,骨/脑/肝转移组一线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反应率较差[51.2%(44/84)与73.5%(100/134),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脑/肝转移组的OS显著短于其他部位转移组(25.0个月与47.0个月,P=0.039)。在IMDC评分低危(30.0个月与62.0个月,P=0.036)、中危(31.0个月与48.0个月,P=0.048)、高危(7.0个月与18.0个月,P=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转移性肾细胞癌 预后
原文传递
高侵袭性特殊分子特征肾细胞癌的外科治疗决策及其价值 (“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2
作者 李响 徐立静 +1 位作者 孙光曦 戴津东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3-297,311,共6页
特殊分子特征肾细胞癌是2022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首次提出的1类具有明确驱动基因的肾癌病理亚型。其中以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H-RCC)和SMARCB1基因缺陷型肾髓样癌为代表的肾癌亚型具有高侵... 特殊分子特征肾细胞癌是2022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首次提出的1类具有明确驱动基因的肾癌病理亚型。其中以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H-RCC)和SMARCB1基因缺陷型肾髓样癌为代表的肾癌亚型具有高侵袭性和高致死性等临床特点,极易出现早期转移,故称为高侵袭性特殊分子特征肾细胞癌。该类肾癌亚型的发病率低且缺乏相关机制研究,目前临床仍无标准治疗方案。针对原发病灶或者转移病灶的减瘤性肾切除手术均是在全身系统化药物治疗下进一步改善转移性肾癌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针对高侵袭性特殊分子特征肾细胞癌,外科治疗的策略及其价值尚不明确,值得深入讨论和思考。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高侵袭性特殊分子特征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改善提供线索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分子特征肾细胞癌 外科治疗决策 减瘤性肾切除术 高侵袭性 转移性肾癌
下载PDF
转移性肾癌减瘤性肾切除术的临床决策要点及挑战 被引量:3
3
作者 戴津东 张兴明 曾浩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12-116,共5页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2%~3%[1]。我国肾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排第2位,病死率第3位[2]。随着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影像检查的普及以及新型系统化治疗药物的...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2%~3%[1]。我国肾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排第2位,病死率第3位[2]。随着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影像检查的普及以及新型系统化治疗药物的临床研发和应用,无论是局限性肾癌还是转移性肾癌的治愈率抑或是生存率均逐渐得到提升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肾细胞癌 减瘤性肾切除术
下载PDF
前列腺导管内癌的临床转化与基础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劲歌 孙光曦 +14 位作者 朱莎 戴津东 许南炜 王志鹏 沈朋飞 刘振华 杨璐 聂玲 陈雪芹 张孟尼 陈铌 曾浩 李响 周桥 魏强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26-1635,共10页
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是前列腺癌的一种特殊病理亚型.伴随着前列腺肿瘤的进展, IDC-P的发生率亦逐渐增高,尤其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具有较高比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IDC-P的检出与各阶段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均密切相关.因此... 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是前列腺癌的一种特殊病理亚型.伴随着前列腺肿瘤的进展, IDC-P的发生率亦逐渐增高,尤其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具有较高比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IDC-P的检出与各阶段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均密切相关.因此,尽管学界在IDC-P诊断、肿瘤起源等问题上还存在争论, IDC-P仍受到临床和病理医生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IDC-P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起源、病理争议、临床预后、治疗现状以及分子特征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导管内癌 肿瘤起源 GLEASON评分 患者预后 DNA损伤修复
原文传递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静脉瘤栓7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杨济宇 戴津东 +10 位作者 刘振华 刘志洪 林天海 张朋 魏强 李响 曾浩 陈铌 聂玲 张孟尼 沈朋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94-399,共6页
目的报告7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合并静脉瘤栓病例,并探讨针对该病患者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21年4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7例肾脏EAML合并静脉瘤栓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与病理学特性... 目的报告7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合并静脉瘤栓病例,并探讨针对该病患者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21年4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7例肾脏EAML合并静脉瘤栓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与病理学特性、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方式。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术前影像示2例患者肿瘤内可见脂肪密度影,另外5例则无明显脂肪组织;影像学诊断5例倾向于肾恶性肿瘤,2例倾向于肾错构瘤;7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肾切除+静脉瘤栓取出术;术后组织病理学均证实为EAML及静脉内瘤栓形成。2例患者失访,除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肺部瘤栓外,其余4例患者术后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部分EAML有恶性倾向,表现出瘤体侵犯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并形成瘤栓。EAML影像学表现容易与肾细胞癌相混淆,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辨别。手术切除肿瘤并取出瘤栓是治疗EAML合并瘤栓的唯一有效方法。此类疾病术后存在复发转移的风险,应加强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诊断 静脉瘤栓 影像学 手术
下载PDF
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在高/极高危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束坤鹏 赵劲歌 +5 位作者 陈俊儒 张兴明 张浩然 戴津东 曾浩 沈朋飞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判断接受根治术的高/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392例接受根治术的高/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结局指标为术后是否生化复发。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判断接受根治术的高/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392例接受根治术的高/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结局指标为术后是否生化复发。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前PNI的最佳截断值后分为高值组、低值组,并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生存分析。运用Harrell's C-index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 ROC曲线中,PNI预测术后是否生化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14(P=0.001),最佳诊断点为PNI=51.1,对应的敏感度为69.7%,特异度为49.2%。与PNI高值组(PNI>51.1)相比,PNI低值组(PNI≤51.1)术后无生化复发率更低[风险比(HR)]:1.96,95%可信区间(CI):1.32~2.91;P=0.002)。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PNI≤51.1是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5,95%CI:1.26~2.99;P=0.002)。在不含PNI的术后预测模型中加入PNI,使预测术后生化复发的精度从70.4%提高到71.4%(P=0.002)。结论术前PNI是高/极高危前列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然而其能否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尚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极高危前列腺癌 根治性手术 预后营养指数 无生化复发率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