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拉塞米或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雁北 董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或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1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每组80例,托拉塞米组采用托拉塞米联合20%甘露醇治疗,呋塞米组采用呋塞米联合20%甘露醇治疗...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或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1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每组80例,托拉塞米组采用托拉塞米联合20%甘露醇治疗,呋塞米组采用呋塞米联合20%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甘露醇用量、水肿体积、24h尿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托拉塞米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呋塞米组[97.5%(78/80)比77.5%(62/80)],甘露醇用量明显少于呋塞米组[(347.5±32.5) ml比(438.2±30.7) ml],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呋塞米组[7.5%(6/80)比27.5%(2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托拉塞米组治疗第7,14天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呋塞米组[(21.1±3.4)ml比(23.3±4.8) ml、(17.6±4.5) ml比(22.4±5.6)ml],治疗第3,7,14天24h尿量明显多于呋塞米组[(3684±528) ml比(3 429±592) ml、(3 854±746) ml比(3 185±490)mnl、(3 742±658) ml比(2 251±32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拉塞米在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方面较呋塞米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塞米 甘露醇 脑水肿 托拉塞米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中国医药》 2012年第9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因肺外源性病因引起的ARDS患者46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26)常规治疗外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对照组(n=20)常规治疗外给予机械通...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因肺外源性病因引起的ARDS患者46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26)常规治疗外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对照组(n=20)常规治疗外给予机械通气。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天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3天hs-CRP[对照组分别为(102±22)、(64±17)mg/L比(138±29)mg/L,观察组分别为(126±21)、(118±18)mg/L比(132±28)mg/L]、IL-6[对照组分别为(16-±5)、(13±4)μg/L比(24±7)μg/L,观察组分别为(24±6)、(22±4)μg/L比(25±7)μg/L]、TNF-α)[对照组分别为(402±25)、(286±17)ng/L比(506±30)ng/L,观察组分别为(498±29)、(468±26)ng/L比(502±30)ng/L]的下降及动脉血氧合指数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亦优于对照组同时点;2组治疗后第1、3天APACHEⅡ分值[对照组分别为(26±6)、(22±5)分比(29±7)分,观察组分别为(22±5)、(18±4)分比(30±7)分,均P〈0.05]及动脉血氧合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对照组分别为(186±40)、(220±43)比(170±37),观察组分别为(246±44)、(320±56)比(168±37),均P〈0.05],观察组在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d比(7±3)d,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清除肺外源性ARDS患者体内炎性递质,改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连续性血液净化 炎性介质
下载PDF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早期压力控制性肺复张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741-743,共3页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早期压力控制性肺复张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各种因肺外源性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30例,均需机械通气。记录肺复张前及每次...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早期压力控制性肺复张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各种因肺外源性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30例,均需机械通气。记录肺复张前及每次肺复张后30 min的呼气未正压(PEEP)、吸氧浓度(FiO_2);监测静态肺顺应性(CLS)及动脉血气,并记录并发症。结果肺复张后第1个24h平均PaO_2、氧和指数(PaO_2/FiO_2)较复张前显著升高(P<0.05),第2个24 h进一步升高(P<0.05),但平均pH值及PaCO_2无显著变化(P>0.05);第3个24h上述指标较第2个24h无明显升高(P>0.05)。肺复张后第1个24h平均FiO_2、平台压下降及CLS上升较复张前变化明显(P<0.05),第2个24 h进一步改善(P<0.05);肺复张后第3个24h平均FiO_2、平台压及CLS较第2个24h略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3个24h不良事件呈增多趋势。结论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早期压力控制性肺复张对ARDSexp患者具有有利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亦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肺保护性 肺复张 早期 压力控制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肺外源性
下载PDF
高剂量替加环素对ICU多重耐药菌肺炎患者疗效以及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鲲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替加环素对ICU多重耐药菌肺炎患者疗效以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治疗的多重耐药菌肺炎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头孢哌酮舒... 目的探讨高剂量替加环素对ICU多重耐药菌肺炎患者疗效以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治疗的多重耐药菌肺炎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担以及多重耐药菌肺炎对症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接受高剂量替加环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1d、治疗后3d氧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3d氧代谢及感染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替加环素能够显著缓解ICU多重耐药菌肺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总有效率,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氧代谢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肺炎 替加环素 氧代谢 疗效
下载PDF
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脑卒中后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杨雁北 董潇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6期159-160,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脑卒中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氨溴索6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连用7d,4次/d,对照组采用氨溴索30m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脑卒中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氨溴索6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连用7d,4次/d,对照组采用氨溴索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连用7d,2次/d。通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不同剂量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脑卒中后肺炎的效果不同,剂量大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脑卒中 肺炎 疗效
下载PDF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鲲 蔡增强 《工企医刊》 2005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评价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观察。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结果:氟西汀组与卡马西平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氟西汀组VA... 目的:评价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观察。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结果:氟西汀组与卡马西平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氟西汀组VAS值下降更明显(P<0.001);在疗效方面,氟西汀组优于卡马西平组(P<0.01)。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卡马西平 丘脑痛 脑卒中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Scv(O_2)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雁北 +1 位作者 董潇 杨巧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4期3822-3824,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与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研究入选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ICU时、治疗12 h及24 h后记录其心率、心排血量、平均动脉压(MAP)、中心...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与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研究入选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ICU时、治疗12 h及24 h后记录其心率、心排血量、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一氧化氮(CO)等指标,并抽取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进行组织灌注指标的评价;根据12 h后Scv(O2)和pcv-a(CO2)达标与否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比较组间治疗12 h、治疗24 h乳酸清除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S100B蛋白、住ICU时间、出院时NIHSS评分和28 d病死率。结果 pcv-a(CO2)和乳酸没有相关性,与CO具有部分相关性,和乳酸清除率有相关性。组间治疗12 h、治疗24 h乳酸清除率、hsCRP、血清S100B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住ICU时间、出院时NIHSS评分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v(O2)和pcv-a(CO2)可以共同作为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情况及预后的指标,联合检测可以避免Scv O2假性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Scv(O2) pcv-a(CO2) 乳酸清除率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S100B蛋白
下载PDF
便于微机应用的多通道数字调功器
8
作者 孙晓刚 李玉梅 《黑龙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1992年第1期40-42,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 CMOS 器件 CC4527组成的功率调节器的设计。此调功器可以工作在手动和计算机控制两种方式。特别是在计算机控制方式时,连按方便,扩展能力强,占用接口和机时少,而且成本低易于制造,是微机调功系统的理想调功方案。
关键词 微机 数字调动器 CMOS器件 调节器
下载PDF
ICU院内病毒感染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雁北 董潇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4年第5期230-232,共3页
目的分析ICU病房并发院内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0例于ICU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未发生院内病毒感染的未感染组(患者92例)和住院期间发生院内病毒感染的感染组(患... 目的分析ICU病房并发院内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0例于ICU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未发生院内病毒感染的未感染组(患者92例)和住院期间发生院内病毒感染的感染组(患者108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d、插管时间〉7d、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均为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在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以呼吸系统感染者居多。结论导致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注意以上危险因素的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病房 院内感染 病毒
原文传递
手法复位结合枕姿牵引治疗寰枢椎脱位失稳致眩晕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洪军 孟淑春 +1 位作者 王海新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424-425,共2页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眩晕 手法复位 枕姿牵引
下载PDF
镁剂对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英文)
11
作者 常立国 杨雁北 +4 位作者 张延俊 安学林 王广诗 郭洪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0期1980-1981,共2页
背景:随着镁离子对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镁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已有报道,但对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目的:通过研究镁剂对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背景:随着镁离子对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镁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已有报道,但对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目的:通过研究镁剂对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证实镁剂的脑保护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择2000-01/2001-12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6~72岁,平均(62±4)岁。病变部位:基底核区18例,放射冠区8例,大脑半球4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7~75岁,平均(63±5)岁。病变部位:基底核区16例,放射冠区9例,大脑半球5例。方法:治疗组均在12h内应用250g/L硫酸镁20mL静滴,1次/d,连用7d,14d后进行前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比较。对照组除不用硫酸镁外,其余治疗均同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体感诱发电位反应形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体感诱发电位治疗前后变化显著且逐渐好转。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60±5.3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41±4.35,差异有显著意义(t=4.141,P<0.01);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80±7.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80±5.37,差异有显著意义(t=2.99,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剂 脑梗死 体感诱发电位 治疗 神经保护 缺血性脑损伤
下载PDF
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福强 陈丽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7-7,共1页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感染 慢性咳嗽 儿童 呼吸道感染 P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