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52
1
作者 边全乐 付长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3期504-507,共4页
简要回顾了国际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和主要历程,阐述了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衡量指标与基本发展模式等。归纳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福利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特征,重点对市场化生产、产业化... 简要回顾了国际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和主要历程,阐述了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衡量指标与基本发展模式等。归纳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福利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特征,重点对市场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集约化投入、工业化装备、社会化服务、福利化支持、政策化保护、知识化农民、技术化支撑、科学化引领、公益化设施、免费化教育、标准化准入等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内涵 特征
下载PDF
浅析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成灾特点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45
2
作者 叶志华 +1 位作者 曹雅忠 郭予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是制约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农业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已往农业生产中的减灾作用.针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危害此起彼伏,关键防治技术落后,预...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是制约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农业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已往农业生产中的减灾作用.针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危害此起彼伏,关键防治技术落后,预警能力差,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等现状,分析了我国生物灾害减灾研究面临的新挑战.从加强投资力度,开展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中长期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视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等角度指出了持续控制生物灾害的对策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生物灾害 综合防治 减灾技术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VdLs.17)分泌组预测及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田李 陈捷胤 +2 位作者 陈相永 汪佳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142-3153,共12页
【目的】预测并分析大丽轮枝菌基因组范围内的分泌蛋白,为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公布的大丽轮枝菌全基因组序列,组合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ignalP、TargetP、TMHMM、Big-pi和PROSITE,预测大丽轮枝菌... 【目的】预测并分析大丽轮枝菌基因组范围内的分泌蛋白,为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公布的大丽轮枝菌全基因组序列,组合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ignalP、TargetP、TMHMM、Big-pi和PROSITE,预测大丽轮枝菌基因组范围内所有分泌蛋白,定义为分泌组。统计分析分泌组中蛋白N-端信号肽特点;应用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数据库和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数据库对分泌组蛋白进行注释,预测分泌组中潜在果胶酶、纤维素酶和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利用真菌激发子的保守结构域,预测分泌组中潜在的激发子蛋白集;应用BLASTP程序比较分析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分泌组,获得大丽轮枝菌相对于黑白轮枝菌特异的分泌蛋白。【结果】大丽轮枝菌分泌组共有922个蛋白。信号肽分析表明,以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的蛋白数目最多,非极性氨基酸丙氨酸的出现频率最高,而有带电侧链的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出现频率最低,信号肽的-3和-1位置上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大丽轮枝菌分泌组含有158个潜在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其中,包括10个果胶水解酶和14个果胶裂解酶;190个潜在的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97个含有RxLx[EDQ]模体的蛋白和52个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量分泌蛋白;58个相对于黑白轮枝菌分泌组特异的蛋白。【结论】本文建立了预测大丽轮枝菌分泌组蛋白的方法。分泌组蛋白信号肽长度具有高度的变异性,氨基酸组成多为脂肪族氨基酸,序列在C-端结构域较为保守。分泌组中包含大量潜在的果胶降解酶、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RxLx[EDQ]模体蛋白和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量蛋白等致病相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分泌蛋白 信号肽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激发子
下载PDF
WRKY转录因子及其在植物防御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蕾 谢丙炎 +1 位作者 杨宇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01-408,共8页
WRKY蛋白是只存在于植物中较为复杂的转录因子家族。由WRKY蛋白N端高度保守的WRKYGQK氨基酸序列及其特殊的锌指结构而命名的WRKY结构域能专性与其顺式作用元件W-盒[(T)(T)TGAC(C/T)]结合。根据WRKY结构域的数量及锌指结构的特征将WRKY... WRKY蛋白是只存在于植物中较为复杂的转录因子家族。由WRKY蛋白N端高度保守的WRKYGQK氨基酸序列及其特殊的锌指结构而命名的WRKY结构域能专性与其顺式作用元件W-盒[(T)(T)TGAC(C/T)]结合。根据WRKY结构域的数量及锌指结构的特征将WRKY蛋白家族分为3类,其中拟南芥中第三类家族中几乎所有的WRKY成员都与应答生物胁迫有关。WRKY蛋白的表达特性为快速、瞬时、具组织特异性诱导表达。目前,WRKY蛋白被广泛认为参与植物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应答反应、植物衰亡、种皮及毛状体发育及果实发育等一系列的生理活动,本文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性,重点讨论了它们在植物防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植物防御反应 顺式作用元件 植物防卫反应 锌指结构 氨基酸序列 组织特异性 非生物胁迫 表达特性 诱导表达 应答反应 生理活动 果实发育 功能特性 结构特征 调控作用 结构域 蛋白 家族 拟南芥 毛状体 种皮
下载PDF
棉花对黄萎病的抗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捷胤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7-435,共9页
本文概述了棉花黄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和特点,从寄主与病原菌识别的相互作用、组织抗性、生理生化抗性、生态抗性4个方面综述了棉花对黄萎病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真菌诱导子是寄主与病原菌识别和互作的关键因素,不同棉株的固有组织... 本文概述了棉花黄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和特点,从寄主与病原菌识别的相互作用、组织抗性、生理生化抗性、生态抗性4个方面综述了棉花对黄萎病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真菌诱导子是寄主与病原菌识别和互作的关键因素,不同棉株的固有组织结构抗性和诱导组织结构抗性对黄萎病的抗病表现也不相同;在生理生化抗性上重点介绍了植物抗毒素、酶、糖类物质、激素与棉花抗病性的关系;阐述了棉花对黄萎病的生态抗性,即棉花根系分泌物和根系微生物与黄萎病抗性的相互作用。在这4种抗性中,生理生化抗性起主导作用,但离不开多种抗性机制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此外,作者对棉花抗黄萎病分子育种的进展作了概述,简要介绍了RFLP、RAPD、AFLP、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与所取得的进展。最后对棉花黄萎病抗性机制及棉花抗黄萎病分子育种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抗病机制 生理生化抗性 棉花黄萎病 相互作用 分子标记技术 组织结构 抗性机制 分子育种 抗黄萎病 真菌诱导子 植物抗毒素 根系分泌物 转基因技术 遗传规律 糖类物质 主导作用 RFLP RAPD AFLP 发展方向 育种研究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表型特征和侧翼序列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徐荣旗 汪佳妮 +1 位作者 陈捷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9-496,共8页
【目的】为鉴定棉花黄萎病菌随机插入突变体的表型特征,构建黄萎病菌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研究的技术平台。【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和高效TAIL-PCR方法。【结果】获得了2628个棉花黄萎病菌VD991的T-DNA随机插入的突变体和15个... 【目的】为鉴定棉花黄萎病菌随机插入突变体的表型特征,构建黄萎病菌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研究的技术平台。【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和高效TAIL-PCR方法。【结果】获得了2628个棉花黄萎病菌VD991的T-DNA随机插入的突变体和15个突变体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部分突变体的表型特征和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析表明,①突变体的菌落形态分为菌丝型、菌核型和中间型3类,菌核型约占7.3%;②在摇瓶培养条件下,突变体产孢高峰在接种后第5—6天,菌核型突变体的产孢能力普遍高于菌丝型;③棉花黄萎病菌VD991可以产生胞外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筛选获得蛋白酶分泌缺失的突变体3个,淀粉酶分泌缺失的突变体1个,果胶酶分泌降低的突变体6个;④菌核型突变体的致病力普遍高于野生型。获得了6个致病力减弱的突变体;⑤突变体侧翼序列与同种的大丽轮枝菌菌株VDLs.17基因组的序列一致性在95%—100%之间,与不同种的黑白轮枝菌VaMs.102序列的一致性为87%—94%。【结论】农杆菌介导的T-DNA随机插入可用于棉花黄萎病菌突变体的构建,突变体微菌核的产生与其产孢能力、致病性存在相关关系。美国大丽轮枝菌菌株VDLs.17基因组可用作黄萎病菌VD991功能基因研究的参考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萎病菌 T-DNA插入 表型鉴定 侧翼序列分析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寄生性与分泌蛋白组CAZymes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陈相永 陈捷胤 +3 位作者 肖红利 桂月靖 李蕾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通过信息学方法对植物病原真菌分泌蛋白组进行预测以及对碳水化合物酶类CAZymes注释和比较,分析病原真菌寄生性与CAZymes家族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非专性寄生(半活体营养型和死体营养型)真菌编码的分泌蛋白占基因组编码基因的比例较专... 通过信息学方法对植物病原真菌分泌蛋白组进行预测以及对碳水化合物酶类CAZymes注释和比较,分析病原真菌寄生性与CAZymes家族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非专性寄生(半活体营养型和死体营养型)真菌编码的分泌蛋白占基因组编码基因的比例较专性寄生真菌(活体营养型)的偏高;CAZymes家族中,非专性寄生真菌的糖基水解酶家族GH和多糖裂解酶家族PL较专性寄生真菌显著扩增;功能聚类分析发现,非专性寄生真菌参与纤维素、果胶、木聚糖等植物细胞壁组分降解相关的基因较专性寄生真菌明显增多。结果表明了CAZymes与寄生类型的高度关联性,揭示了其在非专性寄生真菌致病过程中可能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寄生性 分泌蛋白组 碳水化合物酶类 植物细胞壁降解
原文传递
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发展的现状与优先领域 被引量:20
8
作者 赵秉强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6-48,17,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农产品安全生产 生产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无公害农业
下载PDF
不同蛋白对马铃薯面条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徐芬 胡宏海 +5 位作者 张春江 黄峰 张雪 刘倩楠 张泓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9-276,共8页
本研究通过在马铃薯面条原料粉中添加一定比例小麦蛋白、花生蛋白、大豆蛋白制作面条,探讨了三种蛋白对马铃薯面条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蛋白均会降低马铃薯面条的亮度值,且随蛋白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面条亮度值降低,但大豆蛋... 本研究通过在马铃薯面条原料粉中添加一定比例小麦蛋白、花生蛋白、大豆蛋白制作面条,探讨了三种蛋白对马铃薯面条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蛋白均会降低马铃薯面条的亮度值,且随蛋白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面条亮度值降低,但大豆蛋白对马铃薯面条亮度值的影响小于小麦蛋白和花生蛋白。同时,三种蛋白均可显著改善马铃薯面条的食用品质,降低其蒸煮损失,增强其拉伸阻力、硬度、粘合性和咀嚼性,且小麦蛋白对面条品质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大豆蛋白次之。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添加小麦蛋白后马铃薯面条面筋网络形成更加致密,空隙率更小。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小麦蛋白和花生蛋白对马铃薯面条的气味无显著影响,而大豆蛋白会使马铃薯面条中的氮氧化合物等豆类腥味物质增加。由此可见,三种蛋白中,小麦蛋白对马铃薯面条的食用品质改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马铃薯面条 食用品质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棉铃虫暴发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25
10
作者 郭予元 《灾害学》 CSCD 1994年第1期22-30,共9页
本文就1992年我国棉铃虫暴发成灾的特点与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治理这一灾害性农业害虫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棉铃虫 迁飞 周期性 治理对策
下载PDF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国际与国内背景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杜彦坤 《调研世界》 2002年第3期5-7,共3页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宽松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国内环境,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腾飞,提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难得发展机遇.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城市化 西部大开发 经济结构 农业现代化 经济全球化 中国
下载PDF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8
12
作者 张德权 +5 位作者 武桐 张泓 孟哲 田帅 张辛欣 杨晓慧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本文根据食品工业发展速度、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人均GDP等指标首次将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历程划分为缓慢增长、觉醒发展、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4个阶段,系统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和取得的成效。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历史、... 本文根据食品工业发展速度、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人均GDP等指标首次将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历程划分为缓慢增长、觉醒发展、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4个阶段,系统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和取得的成效。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做出了中国食品工业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判断,从发展目标、供给与消费、科技创新、新业态、产业结构等角度对中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对中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 发展历史 发展阶段 发展展望
下载PDF
棉铃虫齿唇姬蜂生物学特性及田间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0年第4期153-156,共4页
棉铃虫齿唇姬蜂在河南新乡棉区年发生约8代,以6个世代发生在棉田,其中4个世代与棉铃虫低龄幼虫发生期吻合。田间出现4个寄生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下旬,7月底至8月初,8月底至9月初,寄生率平均在19.2~42.9%,以一、二代棉铃虫期的... 棉铃虫齿唇姬蜂在河南新乡棉区年发生约8代,以6个世代发生在棉田,其中4个世代与棉铃虫低龄幼虫发生期吻合。田间出现4个寄生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下旬,7月底至8月初,8月底至9月初,寄生率平均在19.2~42.9%,以一、二代棉铃虫期的寄生率较高,齿唇姬蜂对3龄前棉铃虫幼虫的总寄生率平均为23.7%,最高达40.0%,占整个世代总寄生数的71.3%。该蜂是豫北棉铃虫寄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成蜂对菊酯类农药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唇姬蜂 生物学 田间控制 棉铃虫
下载PDF
关于如何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边全乐 汪学军 《农业科技管理》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科技 创新体系 管理体系 服务体系
下载PDF
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世友 郭予元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9-206,共8页
1986—1989年在河南省新乡棉区对一至四代棉铃虫自然种群进行系统观测,组建9个生命表、3个生殖力表。棉铃虫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属Pric A型,种群趋势指数I依次为4.3719、0.3756、1.9577、1.0094,世代存活率为0.700%、0.059%、0.310%、0.176... 1986—1989年在河南省新乡棉区对一至四代棉铃虫自然种群进行系统观测,组建9个生命表、3个生殖力表。棉铃虫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属Pric A型,种群趋势指数I依次为4.3719、0.3756、1.9577、1.0094,世代存活率为0.700%、0.059%、0.310%、0.176%。棉铃虫幼虫期受自然天敌控制作用显著,种群控制指数IPC依次为8.5164、29.7463、10.7798、14.2910。二龄期被寄生是影响棉铃虫一至四代全年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五龄被捕食是影响不同年份间第二代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一至三代的自然增殖率依次为0.0391、-0.0470、0.0462,周限增长率为1.0398、0.9541、1.0473。化学防治对下代种群档势指数影响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生命表 种群动态
原文传递
棉铃虫大暴发的成因初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予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37,共3页
1990—1992年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3年特大发生。仅1992年冀、鲁、豫、晋、陕的不完全统计,暴发为害面积逾4500万亩,估计全国棉花产量损失30%。本文试就大暴发的原因进行初析,并对防治技术和对策提出讨论... 1990—1992年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3年特大发生。仅1992年冀、鲁、豫、晋、陕的不完全统计,暴发为害面积逾4500万亩,估计全国棉花产量损失30%。本文试就大暴发的原因进行初析,并对防治技术和对策提出讨论意见。1 棉铃虫近年来大发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1990以来棉铃虫大发生及1992年的特大暴发,除了与棉铃虫自身的食性、适生范围、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发 棉铃虫 棉花害虫 原因分析 综合治理 抗性品种 减灾技术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的侵染过程 被引量:20
17
作者 赵凤轩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6-792,共7页
深入揭示黄萎病菌的致病机理,为培育高抗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是有效控制黄萎病的根本。本文系统探讨了土壤中微菌核或孢子受寄主根系分泌物的刺激,开始萌发、产生的菌丝在寄主根表面定殖、穿过表皮、在皮层中发生及在寄主体... 深入揭示黄萎病菌的致病机理,为培育高抗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是有效控制黄萎病的根本。本文系统探讨了土壤中微菌核或孢子受寄主根系分泌物的刺激,开始萌发、产生的菌丝在寄主根表面定殖、穿过表皮、在皮层中发生及在寄主体内扩展和症状形成等黄萎病菌侵染棉花的过程,阐述了寄主植物形成多级防御反应阻击病原菌的入侵。对黄萎病菌侵染寄主植物过程及其机理下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内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侵染过程
下载PDF
棉花抗黄萎病生理与生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庭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93-600,共8页
本文概述了棉花抗黄萎病的特点与规律,指出棉花植株是通过自身组织结构的强化、植物抗毒素的合成以及微生物之间的互作三方面应对黄萎病菌的侵染。认为棉花植株主要通过促进木质素生成和增加积累量以强化组织结构。在棉花抗病反应中以... 本文概述了棉花抗黄萎病的特点与规律,指出棉花植株是通过自身组织结构的强化、植物抗毒素的合成以及微生物之间的互作三方面应对黄萎病菌的侵染。认为棉花植株主要通过促进木质素生成和增加积累量以强化组织结构。在棉花抗病反应中以植物抗毒素的合成为主要途径,包括萜类、酶类和激素类3类化学物质,其中酶类物质如几丁质酶已经在很多植物中被证明具有抗病作用,但是其具体作用途径仍不清楚。土壤中某些微生物也可以对黄萎病菌产生作用。重点讨论了在棉花抗黄萎病信号通路中重要分子磷酸激酶和磷酸酯酶在植株抗性防卫中起着级联调控开关的作用,在现有信号调控研究基础上其在抗病机制中可能的参与途径。对目前棉花抗黄萎病分子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展望了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病机理 磷酸酯酶 分子育种
下载PDF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思考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敬学 陈印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11,共7页
针对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本文从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产品创制、技术转移、技术培训、科技体制创新、产业政策、技术政策、金融政策等层面,提出了入世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 针对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本文从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产品创制、技术转移、技术培训、科技体制创新、产业政策、技术政策、金融政策等层面,提出了入世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优先领域的调整意见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技体制创新 基础工作 基础研究 WTO 农业科技发展战略 优先领域
下载PDF
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与国外的差距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璐 +1 位作者 孟宪学 叶志华 《农业科技管理》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农产品市场 品质 农业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