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蠕变对焊后热处理残余应力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逯世杰 王虎 +1 位作者 培元 邓德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81-1592,共12页
基于MSC.Marc软件平台,开发了考虑蠕变效应的热-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模拟了Q345平板接头TIG重熔焊接过程和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的应力场,并重点研究了焊后热处理过程中蠕变效应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 基于MSC.Marc软件平台,开发了考虑蠕变效应的热-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模拟了Q345平板接头TIG重熔焊接过程和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的应力场,并重点研究了焊后热处理过程中蠕变效应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焊后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的机理。同时,采用盲孔法实测了焊接及热处理后平板接头的残余应力,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此外,还探讨了2种不同的蠕变模型对焊后热处理残余应力计算精度的影响,针对Q345低合金高强钢,提出了一种简易高效、适合于工程应用的蠕变模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残余应力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所开发的集成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热处理计算过程有必要考虑材料的蠕变效应,否则会严重高估热处理后的残余应力。采用本工作提出的简易蠕变模型,在较少损失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可使计算效率提高10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焊后热处理 蠕变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合并焊道法对SUS304不锈钢平板对接接头焊接残余应力计算精度和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兴 培元 +2 位作者 张超华 李索 邓德安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2-82,共11页
厚大不锈钢焊接接头广泛应用于核电、火电和化工等行业中,焊接残余应力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计算焊接力学理论的日臻成熟,采用有限元方法来模拟焊接残余应力已经成为了可能。但是由于计算机硬件条件的限制,目前的计算效率... 厚大不锈钢焊接接头广泛应用于核电、火电和化工等行业中,焊接残余应力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计算焊接力学理论的日臻成熟,采用有限元方法来模拟焊接残余应力已经成为了可能。但是由于计算机硬件条件的限制,目前的计算效率还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开发高效的瞬间热源模型来模拟板厚为25 mm的对接接头的热输入,并与移动热源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基于奥氏体不锈钢母材和相应填充材料的性能特点,尝试采用不同的焊道合并方式来缩短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时间。同时,还采用应力释放法测量板厚25mm、焊道数为17道的平板对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瞬间热源模型可较精确地模拟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和大小,计算时间与移动热源模型相比可以大幅缩短。此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合并焊道法对板厚为75mm的对接接头残余应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焊道合并方式对纵向残余应力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对横向残余应力而言,焊道合并方式对计算精度有较显著的影响,表层焊道合并方式严重低估了表面横向残余应力,而内部焊道整体合并方式虽然略微低估了表面横向残余应力,但能较好地预测接头上、下表面的横向残余应力分布与大小。采用瞬间热源模型再结合焊道合并方式是一种解决厚大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计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焊道 瞬间热源 焊接残余应力 计算时间 计算精度
原文传递
尺寸因素对2D轴对称模型计算不锈钢管焊接残余应力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培元 胡兴 +2 位作者 逯世杰 王义峰 邓德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58-1066,共9页
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尺寸因素对2D轴对称模型计算SUS316不锈钢管焊接残余应力精度的影响。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MSC. Marc,分别采用2D轴对称模型和3D模型计算了不同尺寸圆管对接接头的温度场和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并将小... 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尺寸因素对2D轴对称模型计算SUS316不锈钢管焊接残余应力精度的影响。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MSC. Marc,分别采用2D轴对称模型和3D模型计算了不同尺寸圆管对接接头的温度场和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并将小尺寸管残余应力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D轴对称模型与3D模型计算结果整体吻合较好,但在靠近内表面的焊缝及近焊缝区域,焊接残余应力的幅值和拉压应力区域的大小存在一定差别,且差别随圆管尺寸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实际的工程应用,在不考虑始终端应力问题时,可以用2D轴对称模型代替3D模型计算环焊缝稳定区残余应力,从而节省大量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二维模型 管道焊接
原文传递
轴承装配过程中加热温度及热变形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定春 温焕翃 +1 位作者 李宏杰 培元 《起重运输机械》 2019年第14期90-94,共5页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开发了计算轴承装配过程中加热温度及膨胀量的有限元计算方法。根据实际装配所需的过盈配合量和装配间隙,计算出GCr15轴承装配所需的加热温度为195.3℃,比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精度更高。此外,讨论轴承装配过程...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开发了计算轴承装配过程中加热温度及膨胀量的有限元计算方法。根据实际装配所需的过盈配合量和装配间隙,计算出GCr15轴承装配所需的加热温度为195.3℃,比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精度更高。此外,讨论轴承装配过程中的温度下降对装配间隙的影响,并导出了装配间隙随装配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这一结果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过盈配合 有限元模拟 装配间隙 热变形
下载PDF
依托信息安全体系 构筑档案安全屏障 被引量:1
5
作者 培元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档案保护 档案管理制度 硬件设施 信息安全 档案安全
下载PDF
台湾当局大陆政策“外交”化的特征和影响
6
作者 培元 《台湾研究》 CSSCI 1992年第3期15-20,共6页
近几年来,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有一个明显变化,即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都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外交”政策的特征。尤其是《国家统一纲领》的制订,使这种特征更加突出。大陆政策的“外交”化,既体现了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的实际定位,也... 近几年来,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有一个明显变化,即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都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外交”政策的特征。尤其是《国家统一纲领》的制订,使这种特征更加突出。大陆政策的“外交”化,既体现了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的实际定位,也显示了其对待中国前途的根本态度,因而真正反映了大陆政氛:,本质。本文在概述台湾当局大陆政策“外交”化表现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背景意图和主要影响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政策 “外交” 台湾省 特征和 国家统一 两岸关系 表现特征 显示
原文传递
人保面临的危机与发展契机
7
作者 叶长卿 培元 《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4年第5期13-17,共5页
近年来,随着保险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公司)独家经营保险的局面已被打破,而代以人保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和其他中外保险机构多家经营相互竞争的新格局。本文认为,目前人保事业正处于发展的... 近年来,随着保险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公司)独家经营保险的局面已被打破,而代以人保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和其他中外保险机构多家经营相互竞争的新格局。本文认为,目前人保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又面对极好的发展契机。挑战与希望并存,阻力与动力同在。只要人保公司认清形势,树立信心,采取正确的决策,就能扬长避短,化弊为利,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保公司 保险组织 保险市场 危机 发展
下载PDF
国民党上层权力结构演变趋势探析
8
作者 培元 陈显增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5-29,共5页
蒋经国猝然去世以来,国民党上层权力结构几经分解和重新组合,已由当时的各派力量相互制衡,共同掌权的集体领导架构,演变为今天的李登辉、李焕两强并立的“二李”领导体制。“二李”体制是国民党上层各派实力较量的结果和权力交易的产物... 蒋经国猝然去世以来,国民党上层权力结构几经分解和重新组合,已由当时的各派力量相互制衡,共同掌权的集体领导架构,演变为今天的李登辉、李焕两强并立的“二李”领导体制。“二李”体制是国民党上层各派实力较量的结果和权力交易的产物,因而具有不稳定性和过渡性。随着权力斗争的继续和各派力量的消长,“二李”体制必然解体,而代之以新的权力结构模式。本文认为,从“二李”体制向李登辉主控大权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发展,将是未来国民党上层权力结构演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李登辉 权力结构 一元化领导体制 蒋经国 权力交易 集体领导 结构模式 权力斗争 台湾政坛
下载PDF
“戡乱”终止与台湾上层权力体系的变化
9
作者 培元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11,27,共6页
台湾现有的以国民党为主体的上层权力体系,是以现行“宪法”和《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为法律基础,由象征性的“宪政”体制与实质性的“戡乱”体制相结合的产物。由于这一体系本身建立于“戡乱”体制之上,因而构成这一体系的台湾各高... 台湾现有的以国民党为主体的上层权力体系,是以现行“宪法”和《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为法律基础,由象征性的“宪政”体制与实质性的“戡乱”体制相结合的产物。由于这一体系本身建立于“戡乱”体制之上,因而构成这一体系的台湾各高层机构,其权力基础也是“戡乱”体制。随着“临时条款”的终止,台湾的“戡乱”体制将迅速崩解并由“宪政”体制替代。这必然会引起上层各权力机构的重新定位,并通过各自权力的或消或长和相互之间的权力位移,导致上层权力体系的变化。本文即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总统”特权削弱,“行政院”实权扩张,“总统”与“行政院”之间以“府”领“院”的格局将不复存在,而代之以“院”前“府”后的新局面。按照台湾“宪法”规定,“行政院”享有:①决策权。制订施政方针与重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权力体系 台湾 总统府 重新定位 立法院 宪法 体制 权力基础 决策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